大年初一拜年的習俗與禁忌 [圖]
悠然小卒 文
大年初一拜年的習俗與禁忌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下面來和大家介紹下大年初一拜年的習俗。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fā)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云:“十月一日年節(jié),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明中葉陸容在《菽園雜記》卷五中說“京師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薄G迦祟欒F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于門……?!?div style="height:15px;">
在古代,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jié),往往使用傭仆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游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畫家、詩人文征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shù)紙,世憎嫌簡不嫌虛”。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謁”即是現(xiàn)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于聯(lián)絡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帽余譚》中說:“京師于歲首,例行團拜,以聯(lián)年誼,以敦鄉(xiāng)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xiàn)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話拜年和網絡拜年等。
拜年時有很多的規(guī)矩要遵守的。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表明長輩對晚輩的愛護;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F(xiàn)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節(jié)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游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游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過后,春節(jié)才算真正結束了。
大年初一到初九過年禁忌詳解:
大年初一禁忌
大年初一忌打破碗、鏡子等玻璃、陶瓷器物品,以防破財破運,若真不小心打破了補救方式就是用紅紙包起來,先放置在神桌上,默念“歲歲平安”吉祥話語,等待破五日再丟棄。
大年初一早上忌洗澡、洗頭、洗衣物,才不會將財富與財運洗掉。
大年初一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這樣會讓對方整年都被人催促做事。
大年初一早上忌吃稀飯、忌吃葷食與忌吃藥,古時后窮人才會吃不起飯而吃稀飯,若于大年初一吃稀飯會導致一整年的貧窮,另外大年初一忌殺生,所以也不適宜吃葷食,因而臺語有句俗諺“初一早吃菜恰贏吃一年齋”,初一也盡量不要吃藥,除非重病外,健康的人不適宜在這一天吃補藥。
大年初一不煮新飯,要吃除夕留下的過年飯。寓意去年的東西吃不完,到今年還有剩余。
大年初一忌睡午覺,依古訓“禁晝寢”勸人不要懶散,若于大年初一睡午覺會影響事業(yè)運。
大年初一、二忌洗衣,傳說者兩天是水神生日,因此忌洗衣。
大年初二禁忌
大年初二,女兒回娘家忌回門禮為單,由于傳統(tǒng)上認為單數(shù)不吉利,女婿帶回娘家的禮物必需成雙。
大年初一、二忌洗衣,傳說者兩天是水神生日,因此忌洗衣。
大年初三禁忌
大年初三老鼠娶親忌點燈。
大年初三赤狗日忌拜年,赤狗為熛怒之神,遇之不祥,因此不宜外出也不宜拜年。
大年初四禁忌
忌出遠門,這一天是民間習俗接神日,迎接眾神明、灶王爺與家神回來守護家人,灶王爺會點名,所以不宜外出。
大年初五禁忌
一定要將過年期間所制造的垃圾清掃干凈,謂之“送窮”,否則會帶來窮困。
大年初七禁忌
大年初七,為七煞日,諸事不宜尤其是出遠門。
大年初九禁忌
大年初九為天公生,為玉皇上帝圣誕,忌曬衣服,也不能挑肥糞。
中國傳統(tǒng)過年十二禁忌:
禁忌一:“大年三十晚上忌人”。
三十晚上,普通人家都要“大團圓”,出遠門的親人也要千里迢迢、迎風冒雪往家里趕,回來跟家人一起吃三十晚上的團圓餃子。這頓晚餐在南方叫“年夜飯”,北方人食面,就吃餃子,民謠說:“三十,合家歡樂吃扁食。”三十晚上,一家團圓,外面揚風飄雪,屋里燈火通明、熱氣騰騰。玻璃窗擦得干干凈凈,水珠還從玻璃上面往下滾。時不時傳來陣陣鞭炮聲。家家享受著天倫之樂,其樂融融。為了保證自家人歡樂的大餐,一般不愿外人突然闖入,無論外人來說話、串門以至討債,都一樣會起著干擾一個家庭內部歡樂的團圓,所以除夕之夜,對“家韃子”之外的人都一律拒絕。
禁忌二:“出嫁女大年三十不看娘家燈”。
“三十晚上,出嫁的女兒不能看娘家燈,看娘家燈會死娘家人”,這一條夠厲害的,但“師出有名”。因為舊社會是以男性為主的;出嫁的女兒往往多“婆媳不和”,如果已成為“人婦”的女子(尤其是有錢有勢出身的)盡往娘家跑,那婆婆家就不能保持大團圓了。為了保證婆婆家一家團聚,所以傳衍了這一條民俗,目的是好的,形式是“莫須有”的。既無法律規(guī)定,又不見經傳,卻起了凝聚與和諧的作用。
禁忌三:“正月不剃頭”。
老天津,剃頭匠從三十早起就干活,無論剃頭打辮子,還是洗、剪男頭,一直干一夜,直到初一早晨。那時剃頭師傅多是寶坻人,天一亮就卷包兒回老家了,再剃頭,找不到師傅了。這是督促人們,在新年前做好一切清潔衛(wèi)生工作。
禁忌四:“不許摔壞東西”。
年下不許摔壞東西,摔了趕緊說:“碎(歲)碎(歲)平安。”這是提醒人們過年別得意忘形,也應小心翼翼、以求吉利,是一種心理暗示、沒別的意思。
禁忌五:要說好話,忌罵孩子。
傳統(tǒng)認為孩子初一若挨了罵,就要挨一整年的罵。尤其要求初一這天要說好話,不能說粗口不雅之言,有些地區(qū)萬一小孩說溜了嘴,大人會馬上跟著說:“孩童之言,百無禁忌”;若是不小心摔破了東西,就會說“打發(fā)打發(fā)” (發(fā)財之意)。
禁忌六:忌打掃,忌將垃圾掃出門外。
過年前要拜“灶王爺”,送走后“灶王爺”,年三十夜以前要打掃完畢,叫“掃揚塵”,有除舊迎新的意思,到過年那幾天則忌打掃。初一至初五忌倒垃圾,也不能將垃圾掃出門外或往外倒污水,恐將家中的財氣掃掉。
禁忌七:初一、初二忌洗衣。
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忌諱在這兩天洗衣服。
禁忌八:初一忌催人起床。
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催人起床,認為這樣會讓對方整年都會被人催促著做事。
禁忌九:已婚女子忌初一、四、五回娘家。
過年期間,嫁出去的女子和女婿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女方娘家,據說這樣才不會把娘家吃窮。
禁忌十:忌跟還在睡覺的人拜年。
年初一忌跟還在睡夢中人拜年,須等到對方起床后再拜年,否則會讓對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上。
禁忌十一:忌吃魚頭、魚尾。
過年期間魚是必備菜,曰“有余”。吃魚時,應將頭尾留下不吃,這樣就表示來年不僅有吃穿,還有剩余。
禁忌十二:忌討債。
傳統(tǒng)認為,過年期間不管是被人要債還是向人要債的人這一整年都會很倒霉,因此忌諱向人討債。
新年歌: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到飽;初四接神,初五隔開,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地公瞑;十一請子婿,十二查某子返來拜,十三食暗糜配芥菜,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暝。
“初一早”:因為過年期間要到很多親戚朋友家拜年,因此要很早起床出門,這樣才可拜訪很多親友。
“初二早”:傳統(tǒng)上大年初二是出嫁的女人回娘家的日子,古時候媽媽嫁人後因交通不便,很難得可以回娘家,遇到大年初二當然很興奮期待,當然一早就準備好出門羅。
“初三困到飽”:因為經過前兩天的忙碌後,大家在初三都會睡到很晚才起床。這天也是傳說中的老鼠娶親的日子。
“初四頓頓飽”:大年初四是傳統(tǒng)接神的日子,因此會準備拜神的供品,菜色也特別豐富,因此三餐都很豐盛,才會說頓頓飽。
“初五隔開”:這一天很多人都已開工,準備做生意了,也代表年假日要告一段落,生活作習也要調整正常了。 古時候的諺語真的很有智慧也很有意思,可以用很短的詞句就可以把過年期間的活動描述的很完整。
初六挹肥(掏糞便,農事開始);初七七元(取菜、果等七樣做“七寶羹”);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天公生日);初十地公瞑(土地公生日);十一請子婿(女婿來吃飯);十二查某子返來拜(女兒再回娘家探望一下);十三食暗糜配芥菜(糜即稀飯,連日吃膩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結燈棚(看花燈);十五上元暝(元宵節(jié))。
本文只代表博友個人觀點,版權歸作者和央視國際網絡有限公司共同擁有,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
來源: http://blog.cntv.cn/1141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