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篇
【心堯愛北京】
在頤和園眾多的知名景點里,耕織圖和水操學堂這里應該算是存在感不那么強的。
這里鮮有游客,基本都是來散步遛彎兒的大爺大媽。比起十七孔橋、長廊和佛香閣,耕織圖景區(qū)清凈得幾乎不像頤和園了。
前前后后來過幾次,對這里的印象是以前皇帝重視農(nóng)桑,特意弄出一片地方養(yǎng)蠶種地,春耕夏織。還有就是清晚期時組建水操學堂,在昆明湖上習練水兵,院子里那艘生了銹的小輪船,是每次來耕織圖都要瞻仰一番的。
耕織圖的歷史變遷:
清乾隆早期(1754年前后),這里稻田棋布,桑葉葳蕤,機杼聲聞,野鷺亂飛。
乾隆皇帝將清漪園中這處極富江南水鄉(xiāng)風貌的景區(qū)命名為 —— 耕織圖。
1860年,耕織圖毀于英法聯(lián)軍的劫火。
1886年,在耕織圖的廢墟上,昆明湖水操學堂應運而生,專門培養(yǎng)滿族海軍人才。
1895年,短短九年后,國運蹉跌,水操學堂退出歷史舞臺。
2000年前后開辟為景區(qū)向游人開放,體現(xiàn)了耕織圖的風貌,融合了水操學堂的舊觀。
(拍攝于第二展廳內(nèi))
前些年這里有一間放映廳,循環(huán)播放關(guān)于頤和園歷史跟旅游文化的短片,除此之外好像也沒有更多的什么。
不過這次再來,發(fā)現(xiàn)整個的布局都變樣了。原先的小放映廳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七間內(nèi)容各異的小展廳。
(進入展廳需佩戴口罩)
從耕織圖的歷史變遷到水操學堂的興建衰亡,再到皇家園林的古建筑石作工藝。比起從前干巴巴的小短片,現(xiàn)在的景區(qū)具有更多的可觀賞性,變得更加豐富多樣,是了解歷史與文化的好地方。
第一展廳為“耕織圖滄?!保?/span>
耕織文化受到清代宮廷的高度重視,在圓明園、清漪園等地設置耕織內(nèi)容的景觀。
乾隆十六年(1751年)將城內(nèi)織染局遷入清漪園內(nèi),后摹刻《耕織圖》于玉河齋廊壁左右,“耕織圖”景區(qū)全面建成。
道光年間撤銷“耕織圖”織染局,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耕織圖”景觀隨之逐漸消失。
展廳里有一整面墻的乾隆《耕織圖》石刻拓片,比外面長廊里的清楚許多(長廊里的都加了玻璃罩以保護)。乾隆皇帝在每幅圖上都加題御制詩一首,另外加上題跋等共48幅。
全部石刻采用雙鉤陰刻法,圖畫精美,書法流暢,是乾隆年間的一大盛事。為此,乾隆皇帝曾召王公重臣舉行盛大的茶宴聯(lián)句活動。
第二展廳為“昆明湖水操學堂悲歌”:
清水操學堂建于光緒十二年(1886年),是清廷意圖培養(yǎng)滿族海軍人才的貴族軍事學校,也是中國最早創(chuàng)辦的近代軍事教育機構(gòu)之一。
光緒十一年九月(1885年10月),清政府正式成立管理海軍事物的專門機構(gòu)——海軍衙門,以醇親王奕譞為總理大臣,奕劻、李鴻章為會辦大臣。
水操學堂的興建與頤和園重建有著直接的關(guān)聯(lián),清廷動用海軍人力物力財力用以滿足慈禧修建私家園林的私心。
學堂曾為慈禧太后在昆明湖中多次進行水操合演,并承擔以汽輪拖帶慈禧太后御船游湖的使命。但水操學堂僅僅開辦了九年就被裁撤。
光緒年間的兩艘小輪船:“捧日號” 與 “翔云號”。
“捧日號”為平底鋼板小輪船,適合淺水,海軍衙門從天津機器局專門訂購?!跋柙铺枴?nbsp;是津海關(guān)道周馥出資捐贈的。
第三展廳暫未開放(水操學堂大堂原狀陳列)。
第四展廳為“耕織圖的再現(xiàn)”:
昆明湖水操學堂裁撤后的百余年中,這片區(qū)域曾做過學校、機關(guān)、工廠、生活區(qū)大雜院…… 功能和隸屬幾經(jīng)變更。
1998年底,頤和園收回了這片最大的歷史失地。經(jīng)過三年施工,再現(xiàn)了“耕織圖”風貌和水操學堂的建筑遺存。
第五展廳為“科普體驗廳”:
這里詳細展示了蠶寶寶大約56天的一生,從一枚卵到一匹絲,生命周而復始。另外一端為古代農(nóng)耕場景與農(nóng)耕器具。
絹籮、鉤鐮、鋤、金犁、石屯…… 那些熟悉的和不知名的器具,一一展示在我們面前。再配以古文釋義與模型展示,是近距離了解各種農(nóng)耕器具的好時機。
第六、七展廳為“皇家園林石作工藝展”:
石作是古建筑“八大作”中重要的一門手藝,提到石作我們會想到什么?
柱礎(chǔ)、臺基、地面、壇、臺階、欄桿、夾桿石等,這些都是石作。還有后來的石桌、繡墩、石獅等也屬于石作。
頤和園里都很多露陳座,就是露天陳設器物座。下次再來的時候可以注意找找看啊。
院子里這艘小輪船太過顯眼,任誰都不會錯過。十多年前來的時候拍過它還沒被罩上的樣子:
(拍攝于2006年)
“永和輪”是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日本政府為答謝日俄戰(zhàn)爭中清政府給予日本的支持而贈送清廷的,慈禧親自圈定小輪船的名字為“永和輪”。
現(xiàn)在它有了一個大大的玻璃罩子:
參觀完這些,發(fā)現(xiàn)后院還有一大片盆景展。雖然不及江南盆景的玲瓏秀美,但也賦予了普通植物別樣的形態(tài)。
我們在院子里參觀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院墻外隱約有石碑碑頭形狀的東西。特意找了一下,還真發(fā)現(xiàn)了一通石碑。
沒有被特別保護,碑座是普通的方形,四面刻有龍紋。
碑身上的字跡已經(jīng)風化得模糊不清,從少許可以辨認的字里了解到此碑刻于雍正十年,以及《圓明園統(tǒng)管首領(lǐng)等公仝會議石碑》的名稱。
另外在這塊碑的南邊還有一塊“耕織圖”石碑,是乾隆御題的,以前拍過照片可惜沒找到。從網(wǎng)上先找一張圖片:
最后別忘了看看玉河齋廊壁上鑲著的數(shù)十幅耕織圖石刻。在剛剛的展廳里有每幅圖的詳細介紹。
這些石刻通過繪畫與書法的形式,生動而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古代男耕女織的場景。也是古代帝王、官府勸民勤農(nóng)的重要形式之一。
跟北海、景山一樣,頤和園也是值得一來再來的公園,四季各美,百游不厭??春?、看山、看塔、看亭臺樓閣、看桃紅柳綠、看白雪皚皚。
下次您再來頤和園,也別忘了耕織圖這里的小景色哦。
- FIN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