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三心二意齋書悟(中)
關于中鋒

 
本章目的:說說什么是中鋒用筆。
本章要點:強調中鋒的重要性,理解什么是中鋒。
說說中鋒,這應當是書法初學者最常見到的一個詞 ,重要,非常重要。
古代書法論著中沒有這個詞,有人提到過正鋒,但出現(xiàn)的頻率也不高,為什么我說他重要,而古人反而不提呢,因為這是最基礎的東西,就象你在對朋友說你今天喝到的好茶的時候,你不會對他說你把水燒到了一百度一樣,只有在現(xiàn)在的初學者中,老師才會去強調中鋒。
什么是中鋒,看一個圖例:
 
我要強調一點,中鋒一般是指的是行筆過程,是筆毫順著行筆的運動方向的書寫,這樣筆毫就理的很順,墨的輸出也很順,簡單說就是筆毫順著行筆的方向自然彎曲就是中鋒,這樣寫出的字筆畫很厚實,這是基本功,不用問為什么,要想寫好毛筆字就要練習這個中鋒,先要理解,下面我再說一下與中鋒相對的——偏鋒,如下圖:

其實這張圖與上一張圖是一張圖,只是我把筆的方向換了一下,這種情況就是在書寫的時候,筆毫沒有順著筆畫的書寫方向,寫橫的時候,毛筆向下彎,向右行走,而不是向右彎,向右行走,這樣就叫偏鋒,這樣寫出來字的筆畫就很薄弱,沒有立體感,也會在邊緣形成一些鋸齒,這樣的用筆我們叫做病筆,切忌出現(xiàn)。
書寫的過程非常復雜,毛筆一直在做上下左右前后的運動,毛筆是軟的,要想保持一直是中鋒,是一件挺難的事,要不斷的進行調整,所以我們才需要練習,有些學了一段時間的初學者會這樣說,筆法太復雜了,弄不明白,其實不用想這么多,多練習就好了,熟能生巧的事,我常常打一個比方,毛筆的運用就要象藝術體操運動員在玩那個帶子一樣,那個帶子是軟的,靠得是熟練的技巧把帶子揮舞出各種花樣,包括球操、繩操、梆操還有環(huán)操,人家把器械控制的跟粘在身上一樣,我們就要把毛筆玩到那樣熟,就象是手的延長,我們的書法用筆技法練習就是練習對毛筆控制的靈巧度,把筆調整為中鋒不要覺得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多練就可以了。

臨帖--摹仿

 
本章目的:明確臨帖的標準,知道幾種臨帖的方法,以及臨帖中要去體會的要點。
本章重點:觀念上重視把帖臨象,體會用筆用墨以及字的結構,訓練筆力,寫出骨力,合理安排間架結構;堅持用正確的執(zhí)筆進行大量的練習,把執(zhí)筆固定下來,讓這個執(zhí)筆變得熟練,并慢慢體會柔軟的毛筆怎么來控制。
臨帖之前我要先說一下標準,也就是說臨到什么程度就是好的?一個成功的臨作,應當是形神兼?zhèn)涞模尉褪枪P畫的形狀、字的結構和章法布局,神就是神彩、神韻、味道;初學臨帖先從形下手,為什么,因為書法是視覺藝術,通過筆墨的書寫留下的形狀來帶給人視覺上的效果,先學形,學習對毛筆的控制,形寫準確了,筆法就對了,前面說了書譜里面有半句話,讀帖要“察之尚精”,后半句就是臨帖的“擬之貴似”,就是要臨得象,臨得準,要臨帖之前不要對自己放松要求,以寫象為準。有人說,我們在是在創(chuàng)造藝術,我們不要做寫字匠,我們不要做復印機,我同意這個說法,但是,初學臨帖必須以寫象為準,臨帖臨得象是一種能力,就如同足球運動員的跑步一樣,不能跑的運動員是踢不好足球的,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就是如果你筆畫寫得不象,你從帖里面學習的筆法就是不對的,臨一本帖就是要從這本帖當中吸取筆法、墨法、結構、章法、神韻等各個方面的東西,先說筆法,初學必須要掌握的東西,如果連筆畫都不能跟帖上寫得一樣,那么說明你的筆法沒有到位,只能說你現(xiàn)在正在試驗階段,試驗著如何能象帖的作者那樣寫出優(yōu)美的點畫,如果你臨得象了,說明你跟作者寫得差不多了,再堅持臨下去,是個熟練掌握的過程,這個時候才是真正的書法練習,總之,初學臨帖就是自己
做實驗,實驗出自己與古人如何能寫得一樣,等到試驗成功了,就是加強練習的時候,就是熟練的過程,很簡單,破除迷信與玄虛,要勇于做實驗,愛迪生發(fā)明電燈據說才幾千次實驗,真正要想寫出好的書法作品,怕是幾萬次了練習也不夠的,慢慢來,不著急,等我們能寫好作品了,我們比愛迪生發(fā)明電燈還要偉大的,多么值得驕傲。
好了,下面看看我們還需要做什么準備。毛邊紙準備好了嗎?帶格子的,沒格子自己折一下,一般印好的是九厘米見方的格子,自己折就隨意了,先從大字開始;有的人從一學寫字就寫小楷,我不能說不對,我只能說我不贊同,因為這樣起手來學顯得格局小了點,除非你準備把小楷一路走到底,即便如此,寫寫大字對于恢宏小字的氣勢也是有幫助的,所以我建議先寫十厘米左右的字。
筆、墨準備好了嗎?筆用水濕一下,甩干,有的筆買來上面是用漿糊定型了的,泡上一會就泡開了,洗干凈甩干就可以了;倒上墨,倒多倒少根據練習量與用墨習慣,每個人不同,初次使用的可以先少倒,不夠再加,慢慢的要做到心中有數,多少墨寫多少字,避免多了浪費少了麻煩,這是經驗,有比沒有好。
蘸墨要著重說一下,蘸墨是個技術活,是熟練墨法的最基本的技巧,什么是墨法,說說我個人的理解吧,因為我也不會,但從字帖中是可以看到的,墨法就是筆中墨的多少,寫到不同的紙上出現(xiàn)的不同效果,作品寫完以后的效果是檢驗墨法的標準,墨法的練習就是控制筆中墨的輸出,以及掌握不同輸出量的墨在不同類型紙張上產生的不同效果,做到流暢書寫的同時對不同墨色的變化的有效控制,聽起來有點繞,大致是這個意思,說到墨色變化要解釋一下,墨是黑色的,能有什么變化,中國書法把墨分為很多種,特別是在中國畫里,分得更詳細,這里先說簡單的,因為復雜的我也不會,這是個人練習中的積累出來的,簡單來說,分為濃淡枯濕,我們初學用墨汁,墨的濃度是固定的,想再濃一點,可以買專門的濃墨,想要淡一點可以加水,多蘸點墨寫出來效果就是濕的,筆里的墨用干了再寫就出了枯的效果,初學先不追求這些,我說這些主要是要大家在臨習的時候留心用墨,一點點積累,從一開始臨帖就要在意墨的使用,要形成用墨的習慣,初學要特別注意,蘸多了寫得太濕,洇得厲害,蘸少了又太干,寫得時候干枯蒼白,而且筆粘在一起,一按就分叉了,慢慢體會,先不要蘸得太多了,一點點來,慢慢積累經驗;要保證筆里有墨,還不能太干,一些特殊的用墨方法以后自己再探索,先學會一點點的蘸墨,掌握寫一個字需要多少墨,寫多個字需要多少墨,需要這些墨要怎么去蘸才合造,蘸的稍微多了點,就掭掉,總之一句話,就是用多用少,怎么用,要做到心中有數。
格子折好了,筆也蘸上墨了,字帖也看了,下面就是插筆來寫了,我上面說的這么多,也是對最初學的人來說的,
這個時期可以是一兩個月,也可以是三五個月,也可以是一兩年,關健在于你是否能天天堅持寫,每天能寫多少字,這個時期,由于還沒有得到方法,一天寫個三十個字或者五十個字可能就耐不住性子了,也可能就累了,沒關系,堅持一下,慢慢就會改觀,會越寫越舒服,慢慢的增加練習的量,這個時期也是學習熱情最高的,進步最快的,需要注意的問題是,靜下心來,專注的書寫,書法養(yǎng)心,就是這個道理,由于關于書法的東西知道的少,會有些迷茫,不知道怎么去寫,不知道堅持什么,其實很簡單,就是我上面說的,耐心做實驗,堅持用正確的執(zhí)筆進行大量的練習,把執(zhí)筆固定下來,讓這個執(zhí)筆變得熟練,并慢慢體會柔軟的毛筆怎么來控制,同時,還要掌握兩個基本的筆法技巧,就是藏鋒、露鋒與回鋒、出鋒。


這個圖在絕大多數的書法入門教材中都可以看到,但是實際書寫中不是畫出來的這么簡單的,這是平面圖,是看不到用筆的提按的,說一下提按,老師說過,提按是書法里面最重要的基本功,毛筆是軟的,是錐形的,最簡單的道理就是:提,筆畫就細,按,筆畫就粗。這是最簡單的提按理解,書法沒有想象的這么簡單,提按更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東西,希望你讀到這里能耐心的聽我說完,因為這里需要大量的篇幅的文字來描述一個很微妙的動作,我們叫作筆法。
先說起筆,起筆有兩個作用,1、獲得一個好看的筆畫形狀,2、調整筆鋒到中鋒進入行筆;藏鋒起筆如下圖,筆尖觸紙,從要寫成筆畫的中心向前上方運行,如下圖1,運行到筆畫上方的那個起筆的角上的地方就可以按筆了,按到大約這個起筆的下面的這個角的時候,就是要向右行筆的時候了,但這時候還不到行筆的時候,因為現(xiàn)在行筆就出現(xiàn)偏鋒了,剛在是向右下方按的筆,就出現(xiàn)了現(xiàn)在的起筆形狀,可是要進入到行筆之前就是要調鋒了,這也是初學者感到最困惑的事了,感覺這個就是筆法了,是的,這就是筆法的一部分,有人說側鋒也可以,其實那是對自己降低了要求,就是要調整為中鋒,如何調整?提按,這個地方,加上微妙的提按,調鋒就變得很簡單了,很多人看了很多書法教材上的用筆圖解所以沒有明白,就是因為提按是平面圖不好表達的,如下圖2,這地方加下小小的提按,筆毫就順利得調整過來了,鋪開了,成為圖2的形狀,再向右運筆,進入行筆價段,就這么簡單。





露鋒起筆就是把向左上的那部分去掉就可以了,直接筆尖從上圖2的左上角插筆就可以了。
下面說收筆,也有兩個作用,1、獲得一個滿意的收筆形狀,2、把筆鋒彈起來,成錐形,便于書寫下一筆;先說回鋒收筆,也叫護尾,行筆到筆畫結尾處,大約會形成如下圖1的樣子,這時候輕輕的加上一個小小的提按,也筆畫按到下圖2的樣子,也叫頓筆,這個小小的提按要充分體現(xiàn)毛筆的彈性,把筆鋒彈起來,成為直立的錐形,否則下一筆的起筆,筆鋒不能直立,影響書寫,很多初學者就是寫到這個地方,筆鋒不直,馬上到硯臺上掭筆,再寫下一筆,這樣是不對的,他影響了用筆的連續(xù)性,影響了書寫的流暢性,所以,要認真體會回鋒收筆的同時怎么樣把筆鋒彈起、聚攏,最后,象圖3那樣,向各個方向回收,順勢寫出下一筆,就這是回鋒收筆。






至于露鋒收筆就簡單了,就是漸漸的提筆,提到筆尖直立,離開紙面就行了。
上面是說的橫畫,其它筆畫都是一樣的,象撇、捺是不用回鋒的,直接出鋒就可以了,我要說一下出鋒,這樣所有出鋒的筆畫都可以解決了,出鋒,象撇、捺,都是在筆畫越寫越細越寫越尖的狀態(tài)下出鋒的,就是說筆是慢慢提起來出鋒的,常出現(xiàn)的情況就是很多初學者在寫的時候把筆甩出去,也能寫出撇,但是對書法的技法來說,這樣是不對的,筆在行進的同時提筆出鋒,要保持筆能彈起,要保證筆的力量能送到最后出鋒的地方才行,如下圖夫字的撇就是明顯甩出去的,力量沒有送到位,所以線條給人感覺就是很薄,沒有力量,犀利,咄咄逼人。其他的筆畫是同樣的道理,不能甩出去,寫的過程中保持筆的垂直,力量是推送的感覺,邊行邊提;捺也是一樣,邊行邊按,再邊行邊提,這是基本功,慢慢練,不用著急。

體會用筆的起行收,是現(xiàn)在這個階段的主要目標,要的是大量的書寫,掌握筆畫的書寫方法,關鍵在于保持一個正確的執(zhí)筆方法,保持筆的垂直與彈性,慢慢的就有了筆力,用筆就穩(wěn)了,不再顫顫危危了。
再說一個這個時期的學習方法,先描摹后仿影。
說一下描摹,要說到描紅大家該不會陌生,可以習到很多描紅本,我這里說說描摹,就是雙鉤填墨,不是買來的現(xiàn)成的描紅本子,因為第一,不是所有的帖都會有現(xiàn)成的描紅本,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就是,自己去描一遍帖能深刻體會到字帖的細節(jié);先說雙鉤,就是把紙放在字帖上面,用筆把字的邊緣線鉤出來,形成一個空心字,勾的時候,越細心越好,這是一個很枯燥的過程,不要厭煩,當作修心了,練耐心,體會字的點畫的細節(jié),好多人臨了好幾年的帖,也認真看了帖,但是雙鉤一下馬上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很多地方都沒看到,鉤用硬筆也行,用毛筆也行,看自己習慣,關鍵是要勾得真實;再說填墨,雙鉤完了,紙上就有了空心字,用正確的執(zhí)筆法,按上面所說的用筆的方法去把空心字當中填上墨,最好是一筆能填滿還不超過邊緣線,這是個練習的過程,不是一上來就能填得正好的,沒關系,堅持來就可以了,這樣練習的筆法,才是真正字帖上的筆法,有些人寫了很多年,仍然與字帖的筆畫差異很大,就是基本功不扎實,當然我不能說人家錯了,也不能說人家字寫得不好,只是要真正走進一個字帖,描摹很重要,也是捷徑,捷徑不一定是最平坦的路,但真的很有效。
再說一下好多碑的拓本字帖,有很多地方給人模糊的感覺,甚至有的字就壞掉了,怎么來描摹,很多人糾結這個問題,沒必要,找相對清楚的字來描摹嘛,至于有此以漫渙為主的字帖,象摩崖之類的,不是這個時期考慮的事,先不要多想。
再說一下仿影,就是把帖放在下面,紙上透出字帖的影子,這樣照著寫,這個簡單,不用說太多,現(xiàn)在有透明的塑料紙板,可以不讓墨洇到帖上,不用說太多。
對臨就簡單了,看著帖寫,更重要的是要練習看一眼能記住帖里東西,前面說了讀帖,讀得多了,能記得多一些,初學者的毛病是看一眼寫一下,頭不停的轉來轉去,看帖,看紙,再看帖,再看紙,不光麻煩,更不容易得到東西,要爭取一眼至少看一個字寫一個字,練下去,看一眼,寫幾個字,慢慢來。
上面說的描摹、仿影、對臨,三個方法作用不同,描摹可以練習正確的筆法,仿影更利于學習字的結構,對臨對體會字帖的神韻更有好處,三種方法循序漸進,最好扎扎實實、按部就班的來,哪怕你現(xiàn)在是四十有余的年齡,學習書法,不知不覺就能積累上幾年了,不要怕這些基本的東西浪費時間,當你想寫出真正漂亮的書法作品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這是真正的捷徑,要不幾年下來,仍然什么都沒得到,一直停留在初學階段。

臨帖--對臨


 
本章目的:簡要說明對臨的方法
本章要點:體會書寫節(jié)奏
經過了以上摹仿的過程,用筆應當很熟練了,可以進入對臨的過程,很多人從一學書法就從對臨開始,無可厚非,只是個方法問題,但是我還是覺得,對臨就是個慢慢脫帖的過程,先從摹仿入帖,再從對臨到背臨慢慢脫帖,這樣有順序更合理一些。
脫帖就是離開了帖能自己寫,能寫出帖里學到的東西,是在基本功扎實的基礎上慢慢放開手自己行走的過程。
很多學了好多年書法的人仍然還在對臨過程中,沒有脫開帖,是因為他寫的不象,自己不滿意,不敢脫帖,原因在于對臨是用筆與結構上很難做到精準,沒有摹仿的過程這個基本功很難扎實,所以在對臨中仍然在尋找用筆與結構,忽略了這是個脫帖的過程。
因為在摹與仿的過程中已經掌握了筆法與結構,所以對臨時在這兩方面已經沒有太大的問題了,主要要把精力集中在帖的韻味上,以及書寫的整體感覺,慢慢把握書寫的節(jié)奏,慢慢積累墨法的使用,慢慢體會作者在書寫時情感的表達。
剛剛從摹仿過渡到對臨的人,大多時候是對帖的依賴,喜歡看一筆寫一筆,慢慢的到看幾筆寫幾筆,看幾字寫幾字,看幾行寫幾行,要給自己提要求,每個人不一樣,慢慢來。
對臨的過程,要更細致的體會用筆變化節(jié)奏與結構變化節(jié)奏,每次臨帖要有一種象第一次見到帖時的感覺,保持著對帖的探索精神,體會帖的氣息。
沒有更多要說的,一點點的臨,慢慢的學著找到原帖的全圖,學著通篇的臨習,因為大多數字帖,特別是有些碑拓,都是割裱過的,看不到章法,盡力去找能看到章法的,慢慢體會。
對臨中,不要反復的臨一個字或幾個字,盡量去通臨,不要去總結字帖中的小規(guī)律,要慢慢把帖的節(jié)奏融入到自己的身上,因為字帖里有著千變萬化的東西,只可意會不可以總結,所以,用小規(guī)律來總結的東西過于簡單,真正這樣來書寫會顯得沒內涵,不耐讀。
對臨,是慢慢熟練筆法的過程之一,前面的摹與仿如果你能按要求做到,用筆的方法應該是會了,但是絕對不夠熟練,對臨就是不斷熟練的這個過程,有的朋友問我,我可以把用筆與結構臨得挺象了,可是字為什么沒有那個味道,我來說一下我的想法,字的味道是作者書寫時個人氣質的一個表現(xiàn),還透出了作者當時的情緒,想要臨出那種味道來,就要營造作者當時的心境,就象演戲一樣,要入戲,進入到一個與作者相同的角色之中,既便臨不出原作的味道,至少這是一個慢慢體會的過程,會越來越接近原作的味道,就如蘭亭序的悠閑,祭侄稿的悲憤,寒食詩的瀟瑟,營造出心境來,這樣的臨習才更高級。
臨習的過程,就是一個慢慢學會用筆墨表達心性的過程,就是一個磨練書如其人的過程,當技法熟練了以后,才有機會傳達心性。
這一章不用說得太多,大多數人都在做的就是對臨,而且,一個有成就的書法愛好者,是一輩子都在臨習古法帖的,不是因為沒學會,而是因為一輩子都需要字帖來規(guī)范自己的法度,并且不斷得在字帖中汲取營養(yǎng)。

蘭亭序美在哪里

 


本章目的:恰巧與一位朋友討論到這個問題,很有感觸,想寫在這里與大家一起討論。
本章重點:聊一聊書法美,期待討論。
時常碰到這樣的問題,初學者好問這個,蘭亭真好看,但是他為什么這么好看,美在哪里?為什么幾千年來沒有人超過王羲之?為什么蘭亭序是天下第一行書?也有人說,為什么蘭亭序都說好,我怎么就不喜歡,也不喜歡王羲之的字。。。。。。諸如以上等等問題,都是真實存在的,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看待蘭亭序的好與壞,代表著對所有古法帖的看法,也是討論今人能不能超邁古人的一個途徑,是書法審美的問題,我前面說到過,書法是個古老的藝術,到今天仍然很古老,他是傳承有序的,就是說,到今天,所有的書法審美,仍然是基于從古到今的一脈相傳,從秦到漢,再到魏晉,到唐宋元明清,到今天,書法是慢慢發(fā)展過來的,書法的審美也是在發(fā)展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書法面貌,帶著不同時期的文化特征,而到今天,能流傳下來的古法帖,無疑都是代表著那個時代的,不僅僅是代表書法,更代表著文化,再說回蘭亭序,我們能看到的版本有刻帖(定武蘭亭)、有臨本(歐、褚、虞都有臨本傳世)、有摹本(馮承素摹本),后世多追馮摹本,也有很多人認同定武刻本,我們來討論馮摹本,道理是一樣的,王羲之的出現(xiàn),代表了晉代書法達到了一個高峰,也代表著中國書法的一個高峰,大家都知道他是被唐太宗推崇起來的,不管怎樣,到今天,已經形成了這個局面,在從王羲之出現(xiàn)到現(xiàn)在的一千七百多年里,王羲之的書法,包括蘭亭序在內,一直影響著絕大多數的書法家,這就象孔子一樣,自孔子出現(xiàn)到如今的兩千多年里,他一直是中國文化的主流,他形成了中國文化的大環(huán)境,所有生活在這個大環(huán)境里的人,沒人能跳得出來,書法也一樣,自從有了王羲之,所有學書的人,是跳不出書法這個大環(huán)境的,組成這個環(huán)境的就有王羲之,也就是說,在大海里,你喝不到純凈的水。
孔子被尊為圣人,王羲之被尊為書圣,道理都是一樣的,不是今人不能超越古人,是我們不管怎么發(fā)展,都帶著對古人的一種尊重與敬仰,那么我們可不可以去批評圣人、書圣呢,當然可以,批評完了,他仍然是圣人。
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有沒有毛病,一定是有的,朋友問我美在哪里,我說“大美”,他具有大多數書法美的因素。他又問我,那涂抹的地方呢,我說也是美的。美是什么,美是兩面相互印襯的,我說他大美,沒說他完美,涂抹的地方,讓他不完美了,卻帶來了一種缺憾美。現(xiàn)如今,很多書法家都在追求手札一類的風格,一種不刻意的,信手拈來的感覺,蘭亭的涂抹也使他有了這種不經意的感覺。說他大美,也是因為從有了他之后的一千多年來,他改造著我們的審美,這相當于遺傳基因,兒子再帥,也是老子的基因。
以上說到的蘭亭的美,是因為我們現(xiàn)在的書法所學是源于他的,歷史上的大書法家,又有誰沒有受到他的影響呢(王羲之之前的書家除外),到今天為止,我們的書學審美是一千多年來受到王羲之改造過的審美,既便你不喜歡王的字,你的審美仍然與他有關系,清代碑學大興,很多人抵制帖學,出現(xiàn)了寧拙勿巧、寧丑勿媚的觀點,那也是源于有王羲之的存在,從而啟發(fā)了人們去追尋更古的東西,碑學大興的意義不是批評二王及二王一路的書法,而是批評時弊,很多人也是從王羲之學起的, 有了更高的追求,去追求更古的,這是書法的發(fā)展。
從書法發(fā)展的角度說,今人是超越古人的,現(xiàn)在不管是筆墨紙硯,還是學習范本,還是人能掌握的信息量也就是眼界上,現(xiàn)在人都是超越古人的,現(xiàn)代人的交流更是比古人多,這么多的條件,都代表著現(xiàn)代人一定是超過古人的,但是,現(xiàn)代人不可能與古人寫出一樣的字來,因為我們沒有生活在他生活的那個環(huán)境中,換句話說,王羲之不是學蘭亭序才有現(xiàn)在這個成就的,我們學王羲之,可是我們沒有他那個時代的文化氛圍,因此不可能寫出一模一樣的字來,和南桔北枳是一個道理。
蘭亭的美,代表著古法帖的美,不是不可超越,不是不能批評,我們只是去吸收他的營養(yǎng),吃雞蛋我們一般是不吃殼的,但是要想認識一個雞蛋,一般我們也是從蛋殼開始的。大美是不可以用語言描述得清清楚楚的,學習蘭亭序是個技法練習的過程,也是改造審美的過程,我們出生的時候,美已經在那里了,我們只是去認識他,當我們的認識與美的標準一致了,我們就明白什么是美了,但是說到美的標準,也不是用文字能形容出來的,糾結太多也沒用,沉浸在古法帖中接受熏陶就可以了,就象酒一樣,只有放在老窖里才能出來那個味,新窖再怎么模仿,也不會一模一樣的。
用古法帖來不斷改造與修正自己的審美,學習書法不光是學習一門技術活,他是對中國幾千年來文化的一個了解的過程,我個人不追求字寫到什么程度,我知道,我對文化的了解不夠,竭盡全力在書法上是徒勞的,人有多厚,字就有多厚。

透過刀鋒看筆鋒

 
本章目的:討論一下透過刀鋒看筆鋒。
本章要點:了解碑刻的美,了解臨習中處理碑拓毀損的辦法。
啟功先生有論書絕句曰:題記龍門字勢雄,就中尤數始平公,學書別有觀碑法,透過刀鋒看筆鋒。碑拓的臨習中常常碰到的問題就是有的字,模糊,看不清楚,初學者覺得無從下筆,所以,啟功先生的意思是從刀鋒處推斷出作品的原貌。
在討論透過刀鋒看筆鋒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碑拓的形成過程,
現(xiàn)在學習的大多數碑拓多為秦漢魏唐,距今皆千年以上,拿數量豐富的漢碑、魏碑來說,我們已經看不到墨跡了,至于古人在刻碑之前打不打底稿我無從知道,我知道現(xiàn)在有的篆刻好手是可以拿起刀來直接上石就刻的,至于好幾百字的碑刻我是不知道古人能不能做到不打搞就直接上石來刻的,如果不打稿,那么根本就沒有墨跡的存在,透過刀鋒看筆鋒就是一句空話,根本就沒有筆鋒,從何處去看。我們再假設古人的是打稿的,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的碑刻有的字的字口上的還留有書丹的朱砂痕跡,就是用朱砂寫出來的底稿,在刻的時候沒有全部刻掉,還留下來一點點,其實我們現(xiàn)在能看到的碑刻,是作者手書底稿之后,再刻一遍,再經過上千年的風化與損蝕,是一種帶著歲月的蒼茫感,完全與墨跡是兩回事了,那么,我們到底要不要還原作者的書跡呢,我的看法是,不管是誰,水平再高,他的還原,只能出于他的想象,跟作者沒有關系,那個想象中的墨跡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妄想還原的做法,都是徒勞。
上圖是唐明皇的隸書,寫的流美,筆畫清晰,但是他沒有漢碑的那種渾穆蒼茫的感覺,沒有了那種古意,后世拿來做范本學習的人不多。
正是因為啟功先生的透過刀鋒看筆鋒,有的人在臨寫漢碑的時候喜歡參考漢簡,認為那個時期的隸書的本來面貌就應該是現(xiàn)在能看到的漢簡的面貌,所以筆畫兩邊毛毛的感覺不是真正的墨跡的樣子,應該按照漢簡的樣子來還原,這才是真正的漢隸的面目;還是那句話,我不能說他錯,我只是不同意這樣的看法,漢隸有碑與簡的區(qū)別,碑是刻石,簡是墨跡,因為碑經過了鐫刻與風化、毀損,所以與底稿的面貌一定是大相徑庭的,如果你真的覺得碑應該是漢簡的樣子,那你就不用糾結了,直接學漢簡就可以了。漢碑主要應用在廟堂之中,是一種很嚴肅、很莊重的字體,與日常的手寫體還是有區(qū)別的,而且,從大量的漢碑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碑刻的書法風格與簡帛的書法風格還是有所有同的,碑刻的字,大小一般在四五厘米甚至更大,而簡帛似乎要小得多,我沒有專門去考證過(也是因為水平不夠才不去考證的),一般在一厘米左右吧,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覺得當年刻碑的字體與日常手寫的字體的區(qū)別還是很大的,既然有區(qū)別,就不能完全按照簡的意思來還原漢碑。
 
再說說漢碑的美,我們現(xiàn)在能看到的碑與碑拓,不管他保存的再怎么完好,畢竟是上千年的東西了,既便是石頭,也被時間摧殘得面目全非了,我們拿來字帖,他如一個老者,不去考慮他經歷了多少風雨,時間給了他們滿臉的皺紋,生活給了他們豐富的經歷,也賦予了他們深刻的內涵,讓人感覺他們是一群有故事的人,這樣的書法,耐人尋味、百讀不厭,我們學習他,就學他那種線條的豐富,這些碑刻是人工手書,加上鐫刻加工,再加上風雨侵蝕共同形成的,是一種人工與天然共同的杰作,所謂渾然天成、巧奪天工。正是這些不能明確看清楚的地方,讓人對這樣的書法有了充分的想象空間,他是按照你相象中最美的形象出現(xiàn)的,是一種猶報琵琶半遮面的美。
再說說這樣作品的學習方法,有好多初學者一直苦惱于看不清碑拓的筆畫,一個起筆,他是方的,還是圓的,還是尖的?一個損蝕的筆畫,他到底有多粗,該不該按照損壞了的樣子來寫?我說說的我看法,碑刻有的地方還比較嚴重,初學,要從清晰的字開始學比較方便,先了解字的風格與習慣,等對這個字帖熟悉了,可以把不清楚的地方,用類似的筆畫來代替就可以了,發(fā)揮你的想象,根據通篇的風格,你寫成方的,寫成圓的,寫成尖的,都無不可,比如一個折,損壞以后,出現(xiàn)了一個類似大骨節(jié)的樣子,這時候,你要看整個字帖里,這樣的筆畫多不多,是不是作者習慣的常用技法,如果沒有出現(xiàn)過第二個,那么就不用糾結了,找個類似筆畫代替就可以了,學一本帖,不是這一個筆畫決定的,學好大部分字就掌握了這本帖,不要糾結于一兩個字。
 
 

再說一下另一類碑拓,比如始平公造像之類的,字口非常清晰,能看到筆畫細致入微,有一種說法是,毛筆不是刀,要不要寫得如此,筆筆如刀刻,會不會太做作?我的看法是,臨帖是技法訓練的過程,實踐證明寫得這么方是可以做到的,上圖是弘一法師臨的始平公造像,真的很方,但是有一點,他的字不是很犀利的感覺,很方,但是不會讓人感覺鋒芒畢露,初學者可以參照學習,不斷錘煉自己的技法。
透過刀鋒看筆鋒,這句話要求一個學習者具有豐富的碑帖理解能力與經驗,并不是初學者一上來就能看得透的,很多時候不能照搬過來,只需要動動腦子就行了,不斷積累經驗,不要糾結于刀鋒與筆鋒,要有理解,要多看碑帖,增加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審美,自然就心里有底,下筆有數了。

用筆千古不易


本章目的:討論一下用筆千古不易。
本章重點:提得筆起的理解與體會。 

。
王羲之


趙子昂


顏真卿


何紹基
趙孟頫說“結體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如何去理解他說的千古不易呢,是不是說千百年來的用筆都是一樣的呢,看上面的四個圖片,分別是王羲之、趙子昂、顏真卿、何紹基的作品局部,他們的用筆看著就不一樣,可是象趙子昂這樣的大書法家為什么會說用筆千古不易呢,其實從字的味道上看,以上四家各不相同,但是前二者比較接近,后二者也比較接近,他們的用筆相同嗎,不同的地方我們能從形的方面看出來,外觀就不一樣,味道也不一樣,那么趙孟頫說的千古不易是指的哪方面,應當是說真正的書法作品中,用筆相同的地方,就是趙所說的千古不易的東西,到底他們相同的地方在哪里,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明代書家董其昌在他的《畫禪室隨筆》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發(fā)筆處,便要提得筆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傳語”。清代書家周星蓮在《臨池管見》一書中也說“所謂落筆先提得筆起者。。。。。。隨倒隨起,自無僵臥之病矣?!?。以我個人的理解,這個“提得筆起”就是趙子昂所說的千古不易的用筆之法,用一個比較好理解的話來說,就是能控筆,控制好筆毫,但其提按有度,起倒自如,按而能鋪毫,提而能斂鋒。
我們再從另一面來看董與周所說的那兩句話,一是不使其自偃,一是自無僵臥之病矣,偃與僵臥,說的也是用筆,是筆病,是初學都最容易犯的錯誤,筆臥而不起,這就是平時所說的俗筆,這樣寫出來的字,氣息渾濁,筆畫平軟,不生動,有的人寫字喜歡用小筆寫大字,特別是粗重的筆畫,把筆按到底,沒有去體會提按帶來的線條起伏的變化,寫久了,成了習氣,筆鋒臥而不起,這樣的字談不上精彩,是不得法的用筆。
初學者,如何體會提得筆起呢, 我的理解是,提按有度,顏真卿在《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中記錄了一段與張旭的對話,“又曰:“鋒謂末,子知之乎?"曰:“豈不謂末以成畫,使其鋒健之謂乎?"長史曰:“然"?!闭f的大體意思是說,筆鋒入紙寫成筆畫,要使筆鋒復健。健就是指通過有效的控制,利用筆毫的彈性使筆鋒彈起、聚攏,恢復成錐狀。這里,我還要說一下,筆的彈力與提按的力量是一對相互的作用力,筆是動物毛做的,彈力有限,所以,要想控制好這一對相互的作用力,就要體會那種微小力量的發(fā)力,要敏感,要靈巧,這就是常說的手感,手感是通過千萬次練習形成的,是對筆性、紙性以及墨的性能的體會,是經驗,提按有度就是要領會這些微妙的用力,不過輕,不過重,讓筆畫通過提按表達得更有內涵、更耐讀的同時每成一畫,筆提起毫就聚,便于下一筆的書寫。
提得筆起是一種感覺,是初學向入門進步的一個大臺階,注意筆鋒的聚攏,注意提會提按的力量變化,注意提得筆起的那種感覺的尋找與體會,理解了趙子昂說的千古不易就是得筆法了。
簡單幾句話,不知道能不能說明白所謂千古不易的東西,至少我覺得提得筆起至關重要,是書法的基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書法基礎知識67問 - 書法入門
練字練到想摔筆,想撕紙,就快突破了(多圖)
練字,你注意這些了嗎?
如何開始練毛筆書法?
書法秘笈,這十種筆法,江湖上知道的人不多
看了一篇書法基礎知識選錄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