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三國的都知道,曹操手下有五大謀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賈詡。但其實還有一人,他的功績不在二荀之下,聲望卻遠低于這五人。這個人就是——董昭。
董昭,字公仁,濟陰定陶(今山東菏澤)人。
董昭曾被郡里舉孝廉,并任癭陶縣長、柏人縣令。袁紹聽聞他的大名,辟除他為參謀軍事,也就是俗稱的參軍。
袁紹和公孫瓚交兵前期,公孫瓚占據(jù)明顯優(yōu)勢。雙方界橋之戰(zhàn)時,鉅鹿太守李邵及郡中大族都趨炎附勢,想投資公孫。袁紹心里就有點慌,讓董昭主理鉅鹿。
當(dāng)時袁紹問:“先生將怎么治理鉅鹿?”董昭說:“雙拳難敵四手,我一個人的智慧,很難應(yīng)付全郡的合謀。我想以利誘之,以言動之。但這事兒不能說太細,只能到時臨機而動。”袁紹也不算太笨,就不再細問。
董昭到鉅鹿,暗訪得知,郡內(nèi)大姓孫伉等人為挑事者。他就偽作一份袁紹的文告張貼在城門,文告內(nèi)寫道:“今已捕得安平賊人羅侯張吉。據(jù)張賊供述,他們將要攻擊鉅鹿,其內(nèi)應(yīng)為賊人故孝廉孫伉等。今傳檄到郡,收捕賊人,只限其身,其余妻子兒女不論?!?/p>
你甭說,董昭這招大棒策略迅速奏效,孫伉等一班刺頭很快被收拾,那些潛在分子立時收斂羽毛。接著,董昭又安撫百姓,喂以胡蘿卜,鉅鹿之亂迅速平定。
袁紹聽到這個消息后,對董昭大大點贊。當(dāng)時恰逢魏郡太守栗攀為亂兵所殺,于是又任命董昭兼領(lǐng)魏郡。是時前線吃緊,魏郡也亂作一團,賊人數(shù)以萬計往來市井,攪得全郡不安。董昭拉攏一派、打壓一派,分化瓦解,很快又把魏郡平定。這個“很快”,能快到什么程度呢?據(jù)史書載,董昭平魏郡,“二日三檄”,也就是兩天之內(nèi)三奏捷報。牛吧!
看來,老美控制世界那一套,兩千年前的董昭早已玩得明明白白了!
但以袁紹的尿性,他手下只要有點能耐的,他一定要么弄死要么弄丟。果然,這個魔咒又應(yīng)驗了。
原來,董昭的弟弟董訪,在張邈軍中任職。張邈名列“八廚”,是漢末有名的大俠。說起來袁紹、曹操、張邈都是從小一起玩到大的朋友。但在共同討董時,袁紹趾高氣揚,剩蛋得不得了,張邈說他了兩句,袁紹就要派人喀嚓了張邈,二人于是反目。可能是董昭一人兼任兩郡太守太紅惹人眼的緣故,袁紹手下就有人翻起這段閑話。袁紹呢,就要收拾董昭。
董昭卻不像田豐一樣死腦筯,對袁紹說他可以作為全權(quán)大使打通長安朝廷關(guān)節(jié)。袁紹一聽,這樣也不錯,就放他西去。董昭趕緊溜之乎也,不想人算不如算,他到了河內(nèi),卻被河內(nèi)太守張楊扣留。董昭沒辦法,就通過張楊上繳印綬,朝廷卻再拜他為騎都尉。這樣,他就留在了張楊處。
但董昭這種胸有鱗甲的人物怎么能看上張楊?
當(dāng)時,曹操自領(lǐng)兗州牧,也想和朝廷拉好關(guān)系,就派使者給張楊,說想借道通使長安,張楊卻不想賣曹操的面子。
董昭這個敏銳的家伙立刻又看到了機會,就對張楊說:“如今袁曹雖然親得穿一條褲子,但這兩人終不是一路人,后一定鬧掰。曹操如今雖然還不強,但其人天下英雄,終不居人下。我們正好借此機會,助他上通朝廷,并表薦他官職,與其結(jié)交,這不是一舉多得嗎?”
言人之所必中,不得不說,董昭這分析、判斷、口才能力,都堪稱一絕。張楊于是通好曹操,并上表向朝廷薦舉。
董昭又發(fā)揮善假傳命令的專長,替曹操給長安正掌權(quán)的李傕、郭汜去信,并根據(jù)各人愛好,捎去各種不同的土特產(chǎn)。另一方面,董昭又暗中派人通好曹操。曹操這種通透的人物,立馬回贈犬馬金帛,二人暗通款曲,就此結(jié)識。
興平二年(195年),獻帝從長安逃出,從陜縣北渡黃河,進入河?xùn)|郡安邑縣。董昭隨張楊前往迎駕,被朝廷拜為議郎。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在許昌平定黃巾,派使者到河?xùn)|接獻帝。但獻帝已渡河回到舊都洛陽。
當(dāng)時,韓暹、楊奉、董承、張楊為爭奪控制小皇帝的權(quán)利,互相各不服氣。董昭看到楊奉兵馬強而外無援兵,于是再次作假書以曹操名義給楊奉寫信道:“俺老曹久聞將軍大名,對您仰慕已久。今將軍排除萬難,迎大駕還于舊都,這份功勞,實在是舉世難再。當(dāng)今天下,群兇紛爭,四海不寧,天子威儀,勢在維輔。但這份功勞應(yīng)該集眾賢之力,非一人可以完成。今將軍在內(nèi)、我老曹在外,將軍有兵、我有糧草,我們互通有無,同生共難,定可立不世之功?!?/p>
董昭這份偽書,立刻勾起了楊奉的雄心壯志。他得信后大喜,拿起信在各位將軍前顯擺:“曹兗州近在許昌,有兵有糧,我們應(yīng)該依靠他啊?!庇谑潜碜嗖懿贋殒?zhèn)東將軍,并承襲祖父曹騰的爵位費亭侯。董昭也因傳曹操“書信”有功,轉(zhuǎn)任符節(jié)令。
同年六月,曹操入洛陽正式朝見小皇帝。退朝后,曹操專門找到了數(shù)次做好事不留姓名的董昭,與他并排坐于殘破的洛陽皇宮,向他表達了誠摯的謝意。曹操還向董昭問計:“如今我已經(jīng)見到了天子,下一步該如何做,請先生教我。”
董昭早已胸有成竹,侃侃而談:“將軍今興義兵以除亂,入朝天子,輔翼王室,這實在是春秋五霸的功業(yè)。如今洛陽諸將,人心各異,將軍如果留此,恐怕多有不便。為今之計,只有遷都許昌,將小皇帝帶到將軍勢力范圍方可行大事。但朝廷剛從西京返回,人心思定,如果再一次移駕,肯定有不同聲音。但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希望將軍深思熟慮?!?/p>
董昭這一招,既是建議,也是試探。他的建議非常有前瞻性,但他也在試探曹操是否有“成非常之功”的魄力。
曹操毫不猶豫地答道:“這正是我的本意。只是楊奉近在梁縣,聽說他兵馬強盛,我怕他不會同意啊?!绷嚎h屬河南尹,在今河南汝州,與洛陽、許昌恰好形成一個三角型,所以曹操才會擔(dān)憂。
董昭卻不慌不忙道:“楊奉兵雖眾,但缺少外援,所以他也想結(jié)好將軍,將軍的鎮(zhèn)東將軍、費亭侯都是出自他的手筆。我聽說他近來在約束手下,這也說明他有巴結(jié)將軍之心。將軍應(yīng)該對他表示厚謝,以此安撫其心。然后可以借口'洛陽缺糧,應(yīng)迎天子車駕駐于魯陽,魯陽地近許昌,我也好隨時貢奉食用’。楊奉這人,勇而無謀,必不會見疑。等到與他互通信使,我們就可從中取利,楊奉又何能為呢?”
董昭之策,足可以比之于荀彧的“奉迎天子”方略,而且更務(wù)實、更歹毒,讓當(dāng)事幾方都沒有選擇的余地。董昭計謀的快、穩(wěn)、準、狠,由此可見一斑。
曹操聽了非常高興,就如法炮制,楊奉果然沒表示異議,等到他回過味來,天子車駕已順利移到了許昌。楊奉越想越氣,就與韓暹一齊到定陵擾亂。曹操卻置之不理,直搗張楊梁縣大本營。楊奉、韓暹進退無據(jù),只好向東投奔袁術(shù)。
建安三年(198年),董昭被曹操控制的朝廷任為河南尹,而他昔日的主公張楊,卻被部將楊丑所殺。張楊所置長史薛洪、河內(nèi)太守繆尚,據(jù)城固守,想等待袁紹的救援。董昭又單身入城,勸降薛洪、繆尚。因此功,董昭改任冀州牧。
這之后,董昭又數(shù)次獻計曹操,而且每一次都例無虛發(fā)。
劉備被呂布打敗投靠曹操后,又借攻擊袁術(shù)為名出兵徐州。董昭及時勸諫:“劉備梟雄志大,而有關(guān)羽、張飛為之羽翼,恐怕這一去就復(fù)返了?!辈懿僖砸汛饝?yīng)劉備為由不予采納,后劉備果然徐州殺車胄反叛。曹操親征徐州,以董昭為徐州牧。
袁紹部將顏良進攻東郡時,曹操又改董昭為東郡太守,并隨軍征顏良。
官渡之戰(zhàn)后,曹操進圍鄴城,袁紹族人袁春卿(估計是表字,名不詳)時為袁紹所置的魏郡太守,被困在城中。袁春卿的父親袁元長(估計也是表字)當(dāng)時在揚州,董昭讓曹操迎袁元長至鄴城,然后寫信給袁春卿,以君臣大義、父子之情,勸他投誠。這個勸降信是否成功,史書無載,但至少,此舉瓦解了袁春卿的斗志。
鄴城破,董昭被任為諫議大 夫。
袁紹兒子袁尚、袁熙后來投靠烏桓,曹操北征,卻苦于運糧困難,董昭又建議開鑿平虜、泉州二渠入海通運。烏桓平定,曹操表董昭為千秋亭侯,轉(zhuǎn)拜司空軍祭酒。
司空軍祭酒這個位子,郭嘉也曾做過??芍诓懿俚男睦铮训姆萘坑卸嘀?。
董昭對于曹魏建國的苐二大功勞是助曹操封公稱王。
在曹操羽翼漸豐后,董昭提議,恢復(fù)五等爵位制。五等爵位制是周時的封爵制度,共分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但五等爵位制自秦施行二十級軍功爵位,尤其是漢初的“非劉不王,非功不爵”后,實際上已廢止,董昭這時提出這個建議是什么意思呢?
董昭實際上是在為曹操封公稱王鋪路。
但這種恢復(fù)豈是一舉而就的?奸雄似曹操,聽到這個建議也不禁有點心虛:“五等爵位,是圣人所制,我曹操怎能行此大事呢?”
想學(xué)口才術(shù),尤其是想拍領(lǐng)導(dǎo)馬屁又想讓領(lǐng)導(dǎo)舒坦的,一定要掌握董昭以下的這段話。
董昭說:“自古以來,人臣匡扶社稷之功,沒有達到丞相如今這種高度的(曹操于建安十三年任丞相)。丞相今日之功,已無久居臣下之勢。如今丞相覺得德澤未及天下百姓,功績不及伊尹、周公,就謙遜不即公位。但丞相您想過沒有,太甲、成王那樣的君主,可不是能夠再遇的啊。丞相即使為子孫計,也不應(yīng)把自己放在危險的位子上啊?!?/p>
董昭這話是什么意思呢?這里涉及兩個典故:伊尹放太甲、周公輔成王,伊尹、周公都是身在相位而代天子執(zhí)政。董昭在這里提醒曹操,如今的形勢,和伊尹、周公之時相似,如果你現(xiàn)在不趁機名正言順地把住大權(quán),奠定基業(yè),稱公稱王建立藩衛(wèi),就有可能成為被攻擊的對象,那樣就是想自保也不可能了。為您自己及子孫計,你想想看吧!
董昭末了還不忘自我宣傳一番:“昭受丞相大恩,無以為報,我是為了丞相您,不敢不言啊。”
聯(lián)系曹操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所說“以還執(zhí)事,歸就武平侯國,實不可也。何者?誠恐己離兵為人所禍也”,可知曹操早就擔(dān)心一旦兵權(quán)離手,就會禍及全族,就知道董昭這話可謂“定向打擊”,曹操想拒絕都難。
果然,曹操聽了這話,就堅定了稱公稱王的決心,終也得償所愿。從這個意義上說,董昭實在是曹魏建國的苐一功臣。
當(dāng)然,從此時起,荀彧與董昭,也與曹操走上了異途,這也是荀彧后來自殺的根源。
董昭的計謀還沒完。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guān)公圍曹仁于樊城,孫權(quán)派使者來說,要背刺關(guān)公,要求對此計劃保密。曹操咨詢眾臣該怎么回復(fù)孫權(quán),多數(shù)人都認為應(yīng)當(dāng)嚴格保密,董昭卻說:“軍事上的事,應(yīng)合于權(quán)變。這件事,我們可以表面上答應(yīng)孫權(quán),但實際上把計劃故意泄露出去。這樣關(guān)羽聽到消息,就會退兵自衛(wèi),樊城自然可解,我們還可坐山觀虎斗。此外,把此計劃泄露出去,樊城內(nèi)守軍聽到也會增加士氣。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這又是一條歹毒而讓人無法拒絕的計劃。曹操于是令前往救援的徐晃,把孫權(quán)來信綁在箭上分射關(guān)公營中和城內(nèi),終導(dǎo)致關(guān)公敗亡。
曹丕即魏王后,以董昭為將作大匠。及曹丕稱帝,任董昭為大鴻臚,進封右鄉(xiāng)侯。大鴻臚掌管諸侯及藩屬事務(wù),位次九卿。文帝黃初二年(222年),董昭又升為侍中。
次年,征東大將軍曹休駐軍洞浦口,上表平定江南。曹丕親到宛城,征南大將軍夏侯尚想要進駐江中陸地,制作浮橋,以便南北運糧方便。隨同出征的董昭卻說,孤軍深入,且只有一條路可以進退,實乃兵家所忌。如果敵人攻擊浮橋,我們稍有疏忽,將可能全軍覆沒啊。況且如果江水暴漲,駐在那里的人如何退卻?
曹丕一聽,立刻命令夏侯尚退出。吳軍果兵分兩路進擊,江中魏軍一時潰散,將軍石建、高遷僅以身免。而魏軍退后十余天,長江水漲,江中陸地頓時淹沒。曹丕因此夸董昭有張良、陳平之智。
三國中魏謀士群體中,被評價有良平之智的,除了荀攸、賈詡,董昭又是一個。
后,董昭改封成都鄉(xiāng)侯,拜太常。又轉(zhuǎn)任光祿大夫、給事中,又拜太仆。明帝即位,進爵樂平侯,邑千戶,轉(zhuǎn)衛(wèi)尉。
明帝太和四年(230年),董昭代行司徒事,兩年后,正式官拜司徒。董昭終于位列三公,做到了人臣之及。
董昭為司徒,上言勸諫明帝去除華偽,明帝于是罷免了諸葛誕、鄧飏等人。
明帝青龍四年(236年),董昭去世,年八十一,謚曰定侯。
董昭與程昱、郭嘉并為一傳,其一生功績不下二荀,但其人在世,名聲即不佳。有一則小故事,說有一次,董昭枕著侍中蘇則的腿睡覺,蘇則很厭惡地把他推開說:“我蘇某人的腿,不是小人的枕頭?!边@一點又有點像賈詡被人所詬病。
但無論如何,董昭算一方人物。
我是三國路人甲,一個鐵桿三國迷。跟著我,一天學(xué)一點三國知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