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李嵩 貨郎圖(局部) 絹本設色 25.5×70.4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馮 娜
說起最能反應宋時城市繁華風貌的繪畫作品,莫過于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五米多長的畫卷里,不僅繪制了數(shù)量龐大、行色各異的人物、牲畜等“活物”,更細致描繪了當時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的房屋、橋梁、城樓等風格顯著的中式建筑??梢哉f,《清明上河圖》是北宋時期一卷流動的“博物譜”,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考古價值。畫卷綿密緊湊,成百上千的人物和紛繁各異的活動撲面而來,讓人目不暇接,宋時民俗風物盡收其間。
比起《清明上河圖》這樣的大手筆,南宋畫家李嵩的《貨郎圖》倒像是截取了這繁華街市之一角,單純講述了一個走街串巷的貨郎之一瞬。李嵩善風俗畫,他創(chuàng)作過許多幅題材大致相仿的《貨郎圖》,現(xiàn)有多種卷本存世,其中以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卷為最佳。該畫卷著重描繪了一位肩挑無數(shù)雜貨的貨郎被婦女和兒童圍住的熱鬧場景。比起《清明上河圖》中的精雕細琢,《貨郎圖》中的貨物更有一種“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繁復和豐富。且看貨郎肩上的兩筐貨物,少說也有數(shù)百件。這也是全畫的重心,不由得讓人仔細去咂摸和分辨那些品種繁多又拾掇得井然有序的百貨到底有哪些。小時候聽童謠里唱“撥浪鼓,貨郎來”,意即走街串巷的貨郎多半是售賣小孩兒玩的撥浪鼓啊小喇叭啊一類的玩具。當然,從《貨郎圖》里我們可以看出,貨郎那滿滿兩大筐貨物可不僅僅只有孩童的玩具,一定還有一些日常的家居用品,還有女性日常用到的胭脂水粉、針頭線腦這一類雜物。舊時的貨郎,就是一個移動的雜貨鋪。他們也是商業(yè)相對蔽塞之處的福星,帶來新鮮的事物和外界的消息。
畫卷的另一個重心便是那些歡喜雀躍的孩童了。一定是聽聞貨郎的吆喝或撥浪鼓聲,從家中急急跑出來,有的孩子已經(jīng)迫不及待撲在貨郎的貨筐上了。還有孩童扯著母親的衣襟催促著她趕快前去,生怕去晚了,自己想要的玩具就被其他孩子搶光了。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神情都一派天真喜悅,仿佛他們一直在等待和迎接一個久未謀面的客人,而貨郎則是一位從遠方親戚家?guī)矶Y物的信使。貨郎的出現(xiàn)和存在一方面代表了商品經(jīng)濟的興盛,另一方面則顯示了古代鄉(xiāng)村交通的不便利。遠離城市中心的人們到交易發(fā)達流通便利的市集并不容易,他們依賴貨郎這樣的“流動貨鋪”來獲取日常所需品。而最容易做生意的群體是兒童和婦女,這個商業(yè)定律可是亙古未變。你瞧,那些神色急切的頑皮孩童一定會讓母親買這買那的,要是母親稍作遲疑,一定要坐在地上大哭耍賴呢。肩挑重物步行數(shù)里,還要每村每落去吆喝的貨郎呢,一定很疲憊了,他也希望貨物們能早點售賣完,早點歸家。待下次經(jīng)過這些人家,又不知是何時了。
如今早已不再有走街串巷的貨郎小販,滿城飛奔的是各種快遞外賣,李嵩畫中的情景和喜悅,確實已是舊時遺物。時代提供的便利只需要我們動動手指,按下屏幕上的幾個鍵,全世界的貨物都會向我們飛來;但那種急切地奔向路口、等待著神秘物事的心情已然消弭。貨郎,這個消失在時空的信使,也帶著他的“百寶筐”走進了歷史的街巷中,唯余那撥浪鼓清脆的聲響和悠長的吆喝聲,被我們偶爾惦記。
人們生存和生活所需的物資越來越豐富復雜,獲得的方式越來越便利簡捷;從賣貨郎到快遞小哥,這中間穿梭而過的是時間,也是世道人情。李嵩畫出的是生活,也是歲月中的情味——那就像是一個送雞毛信的人,終于把消息親手遞到了等待它的人們手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