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王朝,能得到皇帝的垂青,是所有朝臣的夢想,皇帝御賜寶物時,做臣子的更是百般謝恩,生怕怠慢了“圣物”。不過,明朝歷史上有一位大臣似乎有些怪異,皇帝主動賜給他“蟒玉”,卻被他一口回絕了。蟒玉是什么東西?難道蟒玉不值錢?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事情背后的真相,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wǎng)絡(luò),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quán)利,請聯(lián)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nèi)容無關(guān),請勿對號入座)
天啟二年,即公元1622年,明朝的形勢已危在旦夕,國內(nèi)有農(nóng)民軍起義,北疆還有滿洲鐵騎的侵?jǐn)_,正當(dāng)此時,這個人躊躇滿志地進京,似乎要改變這窘迫的局勢,此人正是袁崇煥。
袁崇煥曾單騎出關(guān)視察地形,他還曾向天啟皇帝保證,只要皇帝給足自己錢糧兵馬,足可保遼東無虞。天啟皇帝忙派袁崇煥鎮(zhèn)守遼東,并對其大加信任,及時的遏制住了皇太極南侵的勢頭,遼東的形勢也開始有所好轉(zhuǎn)。天啟皇帝死后崇禎皇帝即位,很快,袁崇煥被崇禎皇帝召入京城,洽談遼東防守事宜。
袁崇煥對遼東局勢進行了透徹的分析,并將自己的計劃向崇禎皇帝和盤托出,讓崇禎皇帝對其贊許有加,仿佛看到了收復(fù)遼東的希望。為了鼓勵袁崇煥,崇禎皇帝特賜袁崇煥尚方寶劍一柄,并御賜蟒玉表示嘉獎。袁崇煥在收下尚方寶劍之后,卻表現(xiàn)出了“后金未滅,何以家為?”的決心,拒絕接受蟒玉。
蟒玉究竟是什么呢?莫非是蟒蛇一樣長的美玉?還是比蟒蛇還厲害的美玉?其實蟒玉就是我們俗稱的蟒袍玉帶。
對于龍袍來說,每個人都非常熟悉,這是專門給皇帝穿戴的衣服。蟒袍則要比龍袍低一個級別,古人認為五爪為龍四爪為蟒,故此,蟒袍只有王公大臣才能穿戴。
玉帶古稱“蹀躞”,通常指封建臣子上朝時腰間的玉飾皮革帶,其質(zhì)地可以分為幾種如玉、金、銀之類,而玉帶則是規(guī)格最高的一類,只有朝廷一品大員才有資格佩戴。
崇禎御賜的“蟒玉”,可以說是超一流的恩典,這完全是出自對袁崇煥的信任,并賜他一品大員的待遇,要知道,袁崇煥就是替崇禎鎮(zhèn)守邊關(guān)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可袁崇煥卻拒絕了,為何呢?因為這兩件東西所代表的可是“頂級”的榮譽,他們絕對是招人嫉妒的東西。換句話來說蟒玉=紅眼病。袁崇煥還不想早早的讓“聚光燈”照射自己,他只是想在自己未成功前低調(diào)做事。
袁崇煥被崇禎帝任命為薊遼督師,前往寧遠和皇太極PK,對于皇太極來說,袁崇煥就是他進軍路上的最大障礙,畢竟自己的父汗努爾哈赤,就是死在袁崇煥的紅衣大炮之下。袁崇煥的此番前來,無疑是讓皇太極至少一個星期吃不飯,睡不好覺,真可以說,皇太極要多難受有多難受。
皇太極不歡迎他,遼東守將毛文龍更不歡迎他,二人在遼東防守戰(zhàn)略上存在很大的分歧。軍事上的分歧最終演變成仇,袁崇煥仗著自己有尚方寶劍,在未通稟崇禎皇帝的情況下,將毛文龍斬殺。
激戰(zhàn)在前,擅殺主將,這不僅是軍事上的大忌,這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天那么大的忌諱,袁崇煥很想低調(diào),可是他干的事,等于將明朝的天捅破了一個窟窿。袁崇煥站在風(fēng)口浪尖,再想低調(diào)也不成了。當(dāng)然,這次事件的發(fā)生,也讓崇禎皇帝對其有了戒心,為袁崇煥日后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隨著朝臣們不斷的上書彈劾,以及皇太極反間計的得逞,袁崇煥被崇禎猜忌,最后以通敵的罪名被凌遲處死,留下了千古遺恨。
袁崇煥的一生號稱光耀千秋,他有著“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魄力,更有著為國為民不惜舍命的精神。袁崇煥拒收蟒玉的低調(diào)是對的,但他斬殺毛文龍的高調(diào)卻是他人生極大的敗筆。蟒玉和毛文龍之間,應(yīng)該有個平衡點,可袁崇煥真的沒找到,或者是根本不想找,這個就不是小編能知道的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