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香療是優(yōu)秀的文化資源。古人很早就認識到芳香藥物在防病治病、養(yǎng)生保健等方面的作用。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實踐中也對芳香有較深入的探索和應用,并形成了一種文化傳統(tǒng)。
這種文化傳統(tǒng)將自然科學與人文藝術融合,豐富和美化人們的生活,達到祛穢致潔、安和身心、調(diào)合情志、防病治病的功效。從歷史資料來看,中醫(yī)香療文化主要蘊含在宗教、民俗、文學等方面。
中醫(yī)香療與道教
在道教修煉方法中,香湯沐浴時中藥方法之一。道教專門定了“沐浴吉日”,告誡信眾們按照黃道吉日去沐浴香湯,起到保健養(yǎng)生的作用。
道教沐浴的香湯,通常以五種香料調(diào)配而成,俗稱“五香”,是從蘭草、白檀、白芷、桃皮、柏葉、沉香、雞舌香、零陵香、青木香等多種香料中選取五種進行調(diào)配,形成五香湯,以期達到洗滌身垢、外以凈身、內(nèi)以靜心、預防疾病的目的。
道教持香修道重在啟發(fā)心智,具有一定的精神寓意,指引人的心靈達到超自然的境界,從而使人的心靈得到解脫,獲得“心”香。
道教稱香有太真天香八種:道香、德香、無為香、自然香、清凈香、妙洞香、靈寶慧香、超三界香。這八種香不是普通的香料,而是人的“心”香。
寧全真在《上清靈寶》言:“道香者,心香清香也。德香者,身也。無為者,意也。清凈者,身也。兆以心神意神,一志不散,俯仰上存,必達上清也。洗身無塵,他慮澄清……以火焚香者,誠發(fā)于心也。”
中醫(yī)香療與佛教
佛家認為“香為佛使”“香為信心之使”,所以焚香上香幾乎是所有佛事中必有的內(nèi)容。從日常的誦經(jīng)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會、水陸法會、佛像開光、傳戒、放生等佛事活動,都少不了用香。
佛教的香料種類非常豐富、幾乎涉及所有的常用芳香植物。早期的佛教經(jīng)書記載了許多品種,如檀香、沉香、龍腦香、乳香、安息香、牛黃、郁金、枸杞、丁香、桂皮、雞舌香、白芷、蘇合香、甘松、茅根、藿香、婆律香、葦香、香附子等。
與道教不同,佛教非常推崇檀香,認為其不僅能治療疾病,而且能給人帶來快樂。佛家還用檀香油配制香條,檀香油同時可作藥用,用于治療各種疾病。
由于佛教所用絕大多數(shù)的香料本身就是藥材,如沉香、檀香、丁香、木香、肉桂、菖蒲、龍腦香(冰片)、麝香、降香、安息香、甘松香等,所以佛家的香很早就用于治病。佛教用于治病的香料,稱為“香藥”。
佛教香藥不僅有熏燒香藥以除污穢、預防瘟疫、還有口服香藥,或做成香膏涂抹在身上,或做成香水在浸泡洗浴時用,還有專門的藥方對治特殊的病癥。
《大唐西域記》中記錄:“身涂諸香,所謂旃檀、郁金也?!膘固?,即檀香,說明佛家弟子很早就用檀香、郁金制成涂香抹于身上,既能凈身去味,又能消炎殺菌,防治皮膚病。
另外,佛教中的浴佛節(jié)的重要儀式就是以香沐浴?!斗鹪」Φ陆?jīng)》中提到以牛頭旃檀、自檀、紫檀、沉水、熏陸、郁金香、龍腦香、零陵香、藿香等香料制作浴佛水,也稱“香湯”。香湯沐浴除表靜除身心污垢之意,還有保健防病的作用。
佛教認為,香不但能治療疾病,而且能影響人的情緒,開啟人的智慧,使人精進修行,領悟佛法。經(jīng)書記載,佛于說法之時,周身毫毛孔竅會散出妙香,而且其香能普熏十方,震動三界,故在佛教的經(jīng)文中,常用香來譬喻證道者的心德。佛教把香引為修持的法門,借香來講述修心之法與佛理。
佛教中有香嚴童子之名——“由悟香塵,嚴凈心地,得童貞行,故曰香嚴童子”。菩薩在楞嚴法會上講道,修持者若能專心憶念佛性,則能受到加持與接引——“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所以說,佛教中的香不僅有凈化空氣、祛除污穢、治療疾病等功效,而且可以莊嚴道場,超脫世俗,浸潤修行者的心,使人清心定意。
待續(xù)……
下一期主題預告:中醫(yī)香療與民俗
本文節(jié)選自《中醫(yī)香療學》
聲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