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ā wèi shèn qì wán
干地黃八分,肉蓯蓉六分,麥門冬、遠志、防風、干姜、牛膝、地骨皮、葳蕤、山藥、石斛、細辛、甘草、附子、桂心、茯苓、山茱萸各四分,鐘乳粉十分,公羊腎一具[2]。
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2]
每服十五至三十丸,酒送下,日三次[2]。
治虛勞,腎氣不足,腰痛陰寒,小便頻數(shù),或有余瀝,陰囊濕冷,陽痿不起[2]。
《古今錄驗方》無遠志、防風、干姜、牛膝、地骨皮、葳蕤、甘草、鐘乳;有狗脊一兩,黃芪四兩,人參三兩,澤瀉、干姜各二兩,大棗一百枚[2]。
桂心四兩,干地黃一斤,澤瀉、山藥、茯苓各八兩,牡丹皮六兩,半夏二兩[2]。
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2]。
每服十丸,酒送下,日三次[2]。
Bawei Shenqi Wan
WS3-B-1477-93
熟地黃 400g 山藥(麩炒) 200g 茯苓 150g 五味子(醋制? 200g 肉桂 50g 澤瀉(鹽制) 150g 附子(制) 50g 牡丹花 150g
以上八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 100g粉末加煉蜜 120~ 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本品為黑褐色的大蜜丸;氣香,味甜、微苦?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石細胞類圓形或類長方形,壁一面菲薄。種皮表皮石細胞淡黃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壁較厚,孔溝細密,胞腔含暗色物。薄壁組織灰棕色至黑棕色,細胞多皺縮,內(nèi)含棕色核狀物。不規(guī)則分枝狀團塊無色,有時數(shù)個排列成行。
應(yīng)符合丸劑項下有關(guān)的各項規(guī)定(附錄 8頁)。
溫補腎陽。用于腎陽不足,腰痛膝軟,消渴水腫,腎虛咳喘,小便頻數(shù),大便溏瀉。
口服,一次 1丸,一日2 次。
每重丸 9g
密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