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是一種十分常見且營養(yǎng)價值較高的中藥,民間素有'一兩茯苓一兩金'的說法,那么,茯苓到底有哪些功效和和注意事項呢?
茯苓別名云苓、玉靈、白茯苓,其性平,味甘、淡,歸心、肺、脾、腎經(jīng),古人稱其為'四時神藥'。
因為它的功效非常廣泛,不分四季,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fēng)、濕諸疾,都能發(fā)揮其獨特功效。配利藥可助祛濕之功,配補藥益健脾之效;配斂澀之藥則澀精止遺,配行散之藥則利水行濕。
茯苓的功效
健脾利濕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說:'茯苓味甘平,主胸邪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jié)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養(yǎng)神、不饑、延年。'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要記載了茯苓的兩個作用,一是可以安神,二是可以祛濕。
茯苓具有安神養(yǎng)心功效,可以用于改善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癥狀,常與人參、遠志、酸棗仁等一起服用。
此外茯苓皮也是祛水濕的,它祛水濕的功效比茯苓還要強。
利水化濕
茯苓是消水腫很好的一味中藥,因為茯苓性味甘淡,入脾腎,具有補益和滲泄的作用,而且藥性平和,祛邪的同時不傷正氣,這也是茯苓亦藥亦食的原因。
治療咳嗽多痰
茯苓有一定的化痰止咳的作用,可以和陳皮、半夏一起食用,治療咳嗽多痰的效果會更好。
與茯苓有關(guān)的中藥方
1、《傷寒論》五苓散
張仲景在《傷寒論》里有一個祛濕方:五苓散。
五苓散的功效是利水滲濕,溫陽化氣,主治水濕內(nèi)停、痰飲等病癥。
五苓散中主要的藥物是茯苓,配上豬苓、桂枝、白術(shù)和澤瀉。豬苓跟茯苓的功效類似,也是祛水濕的;桂枝是溫陽氣的,就是把水濕祛除了以后再把體內(nèi)的陽氣振奮一下。五苓散雖然只有五味藥,而且藥量都不大,但效果是非常好的。
2、《千金翼方》小茯苓湯
茯苓、桂心各五兩,半夏、生姜各一升,甘草二兩。水煎服。
治以氣逆,心煩滿,嘔吐等病癥。
3、《金匱要略》茯苓戎鹽湯
茯苓半斤,白術(shù)二兩,戎鹽(彈丸大)一枚。以水先將茯苓、白術(shù)煎成,入戎鹽再煎,分三次服。
治水氣病,小便不利等。
茯苓不僅可以作為藥物服用,也可以作為食材在日常生活中食用。比如在天氣寒冷的時候,人們可以選用溫性、平性的食材,如茯苓、薏仁、干姜等與米粥一同熬制,以達到溫暖胃部、幫助消化等功效。
食用茯苓有哪些禁忌?
1、 腎虛的人不能吃
腎虛是許多中老年人會有的毛病,此類人如果服用茯苓,可能會對腎臟造成傷害。此外,身體虛弱的人也不能吃茯苓,可能會出現(xiàn)虛不受補的情況,可能會出現(xiàn)小便的次數(shù)會增多,有可能會導(dǎo)致夜起次數(shù)增加。
2、 咽喉干燥的人不能吃
因為茯苓具有祛濕以及利尿的功效,而這兩大功效都會讓身體的水分減少,身體容易出現(xiàn)缺水的狀況。
3、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
具體原因是茯苓含有淀粉,而糖尿病患者不能攝入過多的淀粉。如果過量服用茯苓,可能會加重病情。
茯苓雖然好,但是并不是對所有人都好。因此,服用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自己的病癥和用法用量,不要盲目服用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