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韓國梨花女子大學和深圳華大基因共同主導完成的裸鼴鼠基因組研究成果,10月13日在《自然》上在線發(fā)表。研究從基因組、轉錄組水平上對裸鼴鼠奇特的生物學特性進行了詮釋,不僅有助于更加清楚地闡明裸鼴鼠能在黑暗、低氧等惡劣環(huán)境中生存并且能夠保持長壽和抗癌的生理機理,對促進其他生物學和生物醫(yī)學研究也具有重要意義。
裸鼴鼠是挖掘類嚙齒目動物,終生在黑暗的地下生活,幾乎完全喪失了視覺,僅依靠身體兩側的觸須來辨認方向。雖屬哺乳動物,卻像冷血動物一樣通過與環(huán)境的熱交換來調節(jié)體溫。裸鼴鼠長達30年以上的壽命,遠長于其只有4—5年壽命的近親——大鼠和小鼠,同時還能在低氧、高二氧化碳濃度的地下環(huán)境中生活,對癌癥具有超級免疫力。科學家希望探討其“長生不老”秘笈,挖掘其“抗痛抗癌”的機理,為人類所用。
科學家對一只雄性裸鼴鼠進行測序、組裝和注釋。分析發(fā)現(xiàn),裸鼴鼠和大鼠、小鼠的祖先約在7300萬年前分化,其基因組有93%的區(qū)域與人或大鼠、小鼠保持較好的共線性關系。研究組同時利用比較轉錄組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年齡間、暴露在不同氧氣濃度下的裸鼴鼠的轉錄表達差異,鑒定出一批可能與衰老、低氧適應有關的基因。結果發(fā)現(xiàn),TERT等衰老調控基因的穩(wěn)定表達,可能與裸鼴鼠的長壽相關;p16Ink4a與p19Arf的獨特調控機制可能是裸鼴鼠抗癌的重要因素;HIF1a和VHL的特異突變可能是裸鼴鼠具有低氧耐受性的原因之一??茖W家還發(fā)現(xiàn)在裸鼴鼠基因組中有200多個基因發(fā)生了功能缺失,其中10多個基因可能與其視力的退化相關。這些基因的缺失為科學家從分子水平上深入探討裸鼴鼠視力退化、體溫調節(jié)發(fā)生障礙、無疼痛感、無毛等奇特生物適應性退化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來源:《科技日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