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談中國古詩詞中月亮的象征意義月亮在中國文化中象征意義十分豐富。它是美麗的象征,創(chuàng)造了優(yōu)美的審美意境。同時,月亮也是人類相思情感的載體,它寄托了戀人間的相思,表達(dá)了人們對故鄉(xiāng)和親人朋友的懷念。在失意者的筆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而月亮本身安寧與靜謐的情韻,創(chuàng)造出靜與美的審美意境,引發(fā)了許多失意文人的空靈情懷。高懸于天際的月亮,也引發(fā)了人們的哲理思考,月亮成為永恒的象征。
當(dāng)我們遙望夜空,看見朗朗明月之時,心中總是引起無限遐想。有人馬上會想到與月亮相關(guān)的詩詞:“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詩經(jīng)·陳風(fēng)·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yuǎn)》),“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應(yīng)斷腸”(李商隱《月夕》)……關(guān)于寫月的詩,不勝枚舉。這些詩詞雖然寫的是同一個物象——月亮,但是月亮在不同的詩詞中其象征意義是各不相同的。月亮這一意象在中國文化中象征意義是非常豐富的,關(guān)于它的諸多象征意義,已有許多人從文化原型、詩詞鑒賞等角度作過許多分析,且成果斐然。拙文則想以中國的古典詩詞為基礎(chǔ),粗略談?wù)勚袊旁娫~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義。
月亮給人的美感,是高遠(yuǎn)、潤潔、柔和、清幽、純凈的。寫月之詩中,月亮意象的出現(xiàn),使得全詩的意境立刻變得優(yōu)美起來。如《春江花月夜》一詩中,春、江、花、月、夜是全詩的背景,而月亮又是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紐帶,貫穿上下,觸處生神。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云、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游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構(gòu)成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這幅畫卷在色調(diào)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shù)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xiàn)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全詩的意境是如此優(yōu)美寧靜,可以說,《春江花月夜》一詩創(chuàng)造的優(yōu)美意境是空前絕后的。而作為沖淡派大師的王維,其詩作的風(fēng)格是閑、靜、淡、遠(yuǎn),其詩作的意境也是十分優(yōu)美的。如《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此詩意境,不僅如施樸華評價,給人以“清幽絕俗”(《峴傭說詩》)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凈,在其間彈琴長嘯之人是如此安閑自得,外景與內(nèi)情融為一體。詩人在描寫周圍景色,選擇了竹林和明月,是取其與所要顯示的那一清幽澄凈的環(huán)境相一致。明月來相照在詩中不僅與“人不知”有對照之妙,也起了點破暗夜的作用。整首詩的意境之優(yōu)美,讓人有“余音繞梁”之感。
月亮不僅本身給人以美感,而且也象征了女子的美貌。翻閱《詩經(jīng)》,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月亮在詩中象征了女子的美貌,這從《東方之日》、《月出》中均可以得到印證。其中《東方之日》中以“東方之日”、“東方之月”象征女子的容貌,是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馬瑞辰說:“古者喻人顏色之美,多取譬于日月。”(《毛詩傳箋通釋》)這對以后的作家和民歌創(chuàng)作都有很大影響。如宋玉《神女賦》寫美女:“其始來也,耀乎白日初照屋梁;其少進(jìn)也,皎若明月舒光”,韋莊有“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的名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詩經(jīng)·陳風(fēng)·月出》這首詩。它對我國以月喻美人、以月來表達(dá)相思之情的詩歌傳統(tǒng)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霸鲁鲳ㄙ?,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大紹兮。勞心慘兮!”這是一首月下懷人的情詩。詩中的“皎”、“皓”、“照”都是形容月光皎潔明亮,“僚”、“懰”、“燎”均是形容女性的美貌。“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毛傳》注曰:“婦人有美白皙也”。皎潔的月光使人聯(lián)想到美人的白皙明艷,高懸的明月暗示美人的可望而不可及。朱熹在《詩集傳第七·陳風(fēng)之十二》中評此詩曰:“此亦男女相悅而思念之辭,言月出則皎然矣,佼人則僚然矣,安得見之而舒窈糾之情乎?是以為之勞心而悄然也。”傅紹良曾指出:“《月出》中的明月,便是詩人抒發(fā)其相思不得、愁悶難遣幽怨之情的自然背景?!蔽艺J(rèn)為,此時月亮已不僅僅作為背景渲染了,在《詩經(jīng)》時代,我們的先人已將許多情感寄托在明月中,月亮象征美、寄托相思,應(yīng)該說是月亮的傳統(tǒng)象征意義。
其實,以月來象征人的美貌,不僅在中國的文學(xué)作品中出現(xiàn),在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學(xué)作品中也有出現(xiàn),而且,以月喻人還不局限于女性,漂亮的男子也可以用月亮來形容其美麗。阿拉伯的著名民間神話集《一千零一夜》中就經(jīng)常出現(xiàn)以月亮來比喻人的美貌。例如《戛梅祿太子和白都倫公主的故事》中就有:“后來王后懷孕,妊娠期滿,生下太子,如同十四晚上的月兒那樣美麗可愛,就取名戛梅祿·審曼?!侨岷秃蛬趁牡哪樀?,顯得格外漂亮,象十四晚上的月亮那樣美麗可愛?!撕芷?,像月兒一樣美麗。”
二、月亮是人類相思情感的載體
1.月亮寄托了戀人間的相思。
本文前面已說過,在《月出》這首詩中,月亮就已經(jīng)用來寄托了戀人間的相思之情了,可見這一象征意義的淵源之久遠(yuǎn)。傅紹良在《論李白詩中的月亮意象與哲人風(fēng)范》一文中這樣說過:“在情感寄托階段,月亮已由獨立的客觀景物內(nèi)化為人類情感的組成部分,創(chuàng)作主體以象征、移情等手法,將自我感情傾注到月亮意象上,主客體通過某種特定的感情活動和諧地融合在一起?!钡拇_,縱觀古代與月相關(guān)的詩,借月抒情的作品不勝枚舉。題材有閨情、鄉(xiāng)思、送別等等,這些都成為月亮詩的基本主題。而這些主題中,尤以愛情詩數(shù)量居多,成就居高。這也許同月亮的原型象征意義——以月喻人美麗相關(guān)吧?!豆旁娛攀住っ髟潞勿ā罚骸懊髟潞勿?,照我羅床緯。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徊。”這是一首思婦懷念遠(yuǎn)游丈夫的閨情詩。開頭寫景,把主人公放在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中。夜深人靜,明月皎潔,流光透過羅帳灑在床上。她一人獨守空幃,寂寞凄涼。因此這明月的流光便成了誘發(fā)物,引出她積郁內(nèi)心的不盡愁思。潘岳的《悼亡詩三首》(其二)中也有:“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歲寒無與問,朗月何朧朧”的借月抒情之句。作者通過抒發(fā)秋夜月上窗欞時心中產(chǎn)生的孤獨無偶的悲涼之感,表現(xiàn)了詩人思念亡妻的無限傷痛之情。月亮的清暉照在詩人空蕩蕩的床上,詩人在床上輾轉(zhuǎn)反側(cè),心中思念亡妻的情感不斷加深。“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則把思婦的相思舉動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了。思婦看到了月亮便勾起了心中的思念,因而無比煩躁,想把月亮拒之眼外,以免又勾起相思。可是把簾子卷起來,月影還是趕不走,不停地拂走搗衣砧上的月影,但怎么拂它都在。相思之情,無法排遣?!昂I仙髟拢煅墓泊藭r。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yuǎn)》)則將相戀中的男女心態(tài)逼真地描寫出來了。二人相隔很遠(yuǎn),心中愛的語言不能直接地向?qū)Ψ奖磉_(dá),只能望著月亮排遣相思之情。杜甫在他的《月夜》中也曾寫到:“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詩的一開始是既突兀又形象。詩人身在長安,不寫長安的月夜,卻突然寫起鄜州的月色,不寫自己懷念妻子,反而寫妻子想念自己。這種寫法超越常規(guī),但仔細(xì)品味,卻很有一番深意。正是因為詩人在長安望月,在思念妻子,才想到妻子正在想念自己,所謂“月圓人不圓”,這是夫妻離別后的共同感嘆!詩人通過望月把自己真摯而凝重的相思之情流露無疑。借月抒發(fā)相思之情的作品中,最有特色的莫過于南宋呂本中的那首《采桑子》了:“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到團(tuán)圓是幾時?”作者寫一位思婦,夜不能寐,獨立江邊樓頭,對著一輪明月,產(chǎn)生無盡的離愁。同是一輪明月,它有著皎潔明亮,南北東西,處處隨人的特征。它多么像一位忠實而多情的伴侶,如影隨形,依依不舍??珊尬业姆蚓?,他卻不能像這輪明月,總是離家別婦,遠(yuǎn)走他鄉(xiāng)。讓我獨守閨房,孤單寂寞。在此詞中,月亮在上片是正面形象,它溫情脈脈,反襯出丈夫的浪跡天涯和自己的無窮別恨。而詞的下片,作者又從月亮的暫滿還虧特征設(shè)喻,月亮此時又成了反面形象。這位思婦從分離的經(jīng)久,又想到歡會的短暫,夫妻恩愛,相對廝守的時間總是稍縱即逝,恰恰相反如月亮的陰晴圓缺,一月之中,團(tuán)團(tuán)當(dāng)空,能有幾時?虧缺的月亮又正面襯托丈夫離家時長日久和離愁別恨的痛苦。總之,女主人公思夫不得,便寄情明月,正比反比,俱是相思離愁。L·克蘭默在《燈宴》(1916)的序言中談到了月亮這個在中國詩壇上無所不在的象征:“月亮懸掛在中國舊詩壇的上空?!ㄋ┦侨碎g戲劇美麗而蒼白的觀眾,而她所知道的一切隱秘、激情和歡樂,迅速地崩潰或是慢慢地腐爛,……她把遠(yuǎn)隔千山萬水的情侶思念聯(lián)結(jié)起來?!?/span>
2.月亮也寄托了人們對故鄉(xiāng)和親月的思念
古典詩詞中望月思鄉(xiāng)也是很多詩人都涉及的傳統(tǒng)主題。舊夢重溫的情思,月亮成為詩人鄉(xiāng)愁最無言的見證,詩人懷念家園、親人的情思,常寄托與明月,真可謂“明月千里寄相思”。如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保ā鹅o夜思》)“思故鄉(xiāng)”是由“明月”而“故鄉(xiāng)”的聯(lián)想,是人們共通的心理體驗。無行思家是一種典型情緒。作客他鄉(xiāng)的人,思鄉(xiāng)心切,總想望見家鄉(xiāng),于是登高遠(yuǎn)眺。盡管瞻望不到,但只要距離不是太遠(yuǎn),總還是可以給自己的心情一種安慰。但如果相隔千山萬水,那縱使是“望盡天涯路”,也依然是“悲故鄉(xiāng)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王粲《登樓賦》)“舉頭望明月”倒能使千里外的他鄉(xiāng)游子產(chǎn)生一點“望鄉(xiāng)之情”。因為此時的月亮正成為游子故鄉(xiāng)親人之間的中介,大家的視線都在月亮上相交,月亮在人們的心理上縮短了地理上的距離,猶如來自故鄉(xiāng)的鄉(xiāng)人給游子以特別親切之感一樣?!熬龔墓枢l(xiāng)來”(王維《雜詩》),他不但帶來了親人的信息,而且由于他剛從親人身邊來,他身上仿佛還散發(fā)著親人的體溫。這樣,故鄉(xiāng)來客成為故鄉(xiāng)和他鄉(xiāng)的中介,在游子的心中,“客從故鄉(xiāng)來”的親切感與望鄉(xiāng)思鄉(xiāng)之感同出一轍。月夜思鄉(xiāng)是美麗的。類似的詩還有:杜甫:“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月夜憶舍弟》)盧綸:“三湘愁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保ā锻泶味踔荨罚┬鞓E卿:“故園今夜月,迢遞向人明?!保ā对隆罚╆惡笊剑骸安粦?yīng)明白發(fā),似欲勸人歸?!保ā妒逶乱埂罚?/font>
遠(yuǎn)隔千山萬水的親人朋友,彼此都心存美好的愿望,都希望“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個普普通通的月亮,經(jīng)過人們的一番加工,成了最能表達(dá)人們的離愁別恨之物了。
3.月下相思,還有一種特殊的類型,便是邊塞詩里的月下相思
戍邊的將士在寥廓凄清的邊關(guān),他們更加想念自己的家鄉(xiāng)和親人??伞按猴L(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這一片思念之情無法讓親人知曉,于是他們只能把這段情愫寄托于明月和胡笳簫管。邊關(guān)本是寂寞苦寒之地,這種月下相思的詩往往更是充滿悲涼凄苦之情。例如李益的《夜上受降城聞笛》:“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詩的開頭兩句,寫登城所見的月下景色?;貥贩榍暗囊黄车兀谠鹿獾挠痴障?,沙子像積雪一樣潔白而帶有寒意。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滿是皎潔、凄冷的月色,猶如秋霜那樣令人望而生寒。這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樣的沙漠,正是觸發(fā)征人鄉(xiāng)思的典型環(huán)境。而一種置身邊地之感、懷念故鄉(xiāng)之情,隱隱地襲上詩人的心頭。在這萬籟俱寂的靜夜里,夜風(fēng)送來了凄涼幽怨的蘆笛聲,更加喚起了征人望鄉(xiāng)之情。月夜下的邊地寥廓凄情,聞笛而引起的普遍的望鄉(xiāng)之情,感慨至深;這真是“意態(tài)絕健,音節(jié)高亮,情思悱惻,百讀不厭”的千古絕唱?。∵@類邊塞詩還有許多,如李益的《從軍北征》:“天山雪后海風(fēng)寒,橫笛遍吹《行路難》。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李益的《聽曉角》:“邊霜昨夜隨關(guān)榆,吹角當(dāng)城漢月孤。無限塞鴻飛不度,秋風(fēng)卷入《小單于》?!崩钜孀鳛閷戇吶姷母呤?,從明月、樂聲入手,將征人的邊愁鄉(xiāng)思彌漫于詩句的字里行間之中,征人的月下相思,的確另有一番風(fēng)味。
4.月下相思,不僅僅表達(dá)了我們的傳統(tǒng)情感,在有的詩人筆下,它也有著特殊的用意。
如曹操在其《短歌行》中有這樣的詩句:“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痹娙税选懊髟隆北葦M成他所思念和向往的賢才。他感到思念和向往的賢才,不能為自己所招納,正象天上的明月,可望而不可及,可愛而不可掇,因而使他心中的憂慮之情如永不止息的流水。這更表現(xiàn)了詩人招賢納士、思慕人才的迫切心情。曹植在《七哀》中也有這樣的詩句:“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边@首詩是在曹植后期不幸的境下寫的。表面上是寫一個思婦對丈夫的思念與哀怨之情,實際上是詩人在政治上被遺棄后產(chǎn)生哀怨心情的曲折吐露。詩人從明月著筆,即景生情,敘寫夜深人靜的晚上,一輪皎潔的明月懸照高樓,明徹如水的月光在徘徊徜徉,照見高樓上這位哀愁的思婦,正思念丈夫而悲嘆不已,她心底埋的縷縷哀思,就象晃動著的明媚的月光,在輕輕地叩動她的心房,此時此景和思婦之情完全融匯在靜謐優(yōu)美的月景之中了。而實際上,詩人要表達(dá)他對政治的態(tài)度也正像這位思婦一樣。以思婦在月下哀嘆來表達(dá)自己的身世之感,可謂形象之至。
但中國的詩人是善于逃避現(xiàn)實的,當(dāng)他們政治上受打擊,生活上遇到困頓時,有的人頹唐厭世,極其消沉,而有的人則泰然處之,以達(dá)觀的胸懷尋求精神上的解脫。蘇東坡就總結(jié)出一條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尋求精神上的寄托:“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贝笞匀怀蔀槭看蠓騻兲颖墁F(xiàn)實的好去處,此時的月亮已不是一種純客觀的物象,它成為詩人自身飄逸風(fēng)采、瀟灑氣度的象征了。王維《竹里館》詩云:“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在這首詩里,沒有外界的紛擾,只有大自然的寧靜,詩人盡情地享受著這片寧靜,甚至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中,成為大自然的有機(jī)體了。詩人筆下的大自然,實際上是詩人自己,大自然已被人格化了。月光襯托著詩人寧靜自適的精神境界,月亮在詩中表現(xiàn)出來的虛靜,主要的目的是在于表現(xiàn)心的虛靜。正如傅紹良所說:“在哲理升發(fā)階段,月亮不僅是主體情感的組成部分,而且還是一個蘊(yùn)含著獨立和永恒意志的復(fù)合物象。創(chuàng)作主體在將月亮內(nèi)化為自我情感的同時,還有意識地將自我外化為一種自然的存在物,以感受和體驗?zāi)且环N超然物外的情趣?!?
月亮在中國人眼中是永恒的。有意思的是,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有一段著名的對白:
“羅密歐:姑娘,憑著這一輪皎潔的月亮,它的銀光涂染著這些果樹的梢端,我發(fā)誓——
朱麗葉:??!不要指著月亮起誓,它的變化是無常的,每個月都有盈虧圓缺;你要是指著它起誓,也許你的愛情也會像它一樣無常?!?/span>
我不知道西方人是否認(rèn)為月亮可以作為永恒的代表,但從這段對白中,我們可以看出西方人并不認(rèn)為月亮是永恒的,恰恰相反它是運動的。這同中國人的普遍心態(tài)背道而馳。也許,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距。所以,只有中國人才最能理解月亮所象征的永恒。永恒是“中國的月亮”所具有的特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