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在開創(chuàng)大明江山基業(yè)的過程中,身邊的一群謀士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出名的要屬李善長和劉伯溫。
李善長是安徽定遠人,出身于地主。1354年,朱元璋攻打滁州的時候,李善長主動來到軍營投奔朱元璋。朱元璋知道李善長在當?shù)睾苡忻?,于是對他非常器重?/p>
李善長在軍中主要負責內政工作,主管軍隊的物資供應,同時還負責考察前來投奔將領的個人能力和品行。用今天的話來說,李善長就是一家大公司的首席財務官兼人力資源總監(jiān)。朱元璋集團中一切重大事務的決策,必有李善長參與。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長被授號“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左丞相(明初最高官職),封韓國公,位列明朝開國六公爵之首。
劉伯溫本名劉基,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xiāng)(今浙江溫州文成縣)人。劉伯溫早年在元朝舉辦的科舉考試中考上了進士,被任命為江西高安縣丞。由于當時元朝統(tǒng)治階層昏庸腐朽,劉伯溫不屑隨波逐流,于是憤而辭官隱居。
1360年,在朱元璋的盛情邀請下,劉伯溫開始加盟到朱元璋集團中,并成為朱元璋的重要謀臣。劉伯溫向朱元璋提出了“時務十八策”,其意義堪比三國時期諸葛亮向劉備提出的“隆中對”。之后,劉伯溫輔佐朱元璋先后攻滅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為朱元璋平定天下起了決定性作用。朱元璋對劉伯溫的評價是:“學貫天人,資兼文武;其氣剛正,其才宏博。議論之頃,馳騁乎千古;擾攘之際,控御乎一方?!?/p>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劉伯溫被授號“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
明朝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共五個等級。作為朱元璋最為倚重的兩個謀臣,為什么李善長是公爵,職位顯赫,位極人臣。劉伯溫卻僅僅是伯爵呢?
有人認為,李善長加盟時間比劉伯溫早了幾年,而且那幾年是朱元璋創(chuàng)業(yè)的關鍵時期,所以李善長自然應該被授予更高的職位。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卻不是主要原因。因為劉伯溫雖然加盟的時間晚,但他發(fā)揮的作用巨大。如果不是劉伯溫運籌帷幄、神機妙算,朱元璋未必能如此順利的打下大明江山。如果要說論功行賞的話,劉伯溫之功并不在李善長之下。
即便是論資排輩,李善長的官職是左丞相,位列百官之首。而劉伯溫是什么官職呢?資善大夫、上護軍在名義上是正二品,但根本沒有實際職務,就是一個閑散官職。朱元璋為什么要如此厚待李善長,卻冷落劉伯溫呢?
其實,李善長和劉伯溫地位懸殊的最主要原因是兩人所處的集團不同。李善長是安徽定遠人,他和朱元璋另外兩位心腹大將徐達(安徽濠州人)、常遇春(安徽濠州人)一起組成了大明王朝安徽集團的核心。朱元璋是個疑心很重的人,在他的心中早就把文臣武將按親疏遠近分成了三六九等。當年他從安徽一起帶出來的那批“小伙伴”是他最依仗的肱骨之臣,也是他最信任的心腹,在開國功臣的名單上,這些人都被委以重任。而像劉伯溫這樣非核心集團成員,在完成了天下一統(tǒng)的大業(yè)之后,就只能靠邊站了。
一百多年后,明朝正德皇帝認為劉伯溫功勛卓著,應當予以加封,于是追封他為太師,謚號文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