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人生哲學
——人生哲學漫談之四
一、儒家代表人物
在中國古代,儒家是最重要的一個思想文化流派。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
孔子(BC551——BC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
為什么把孔子創(chuàng)立的學派叫做儒家?
因為孔子在年輕的時候給別人做過吹鼓手。所謂“吹鼓手”,就是專門為人送葬,在葬禮上吹奏樂器,替人家哭靈。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人們把“吹鼓手”叫做“儒”,所以后來把孔子創(chuàng)立的學派叫做儒家。
孟子
孟子(BC372——BC289),名柯,鄒國(今山東鄒縣)人。
“孟母三遷”的傳說
“人生三樂”:
第一,父母俱在,兄弟平安;
第二,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第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荀子
荀子(BC313——BC238)名況,字卿,又名孫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今山西安澤)人。三次擔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相當于國立大學的校長)。
荀子有兩個著名的學生
一個是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
一個是擔任秦國丞相的李斯
二、儒家的人本思想
1、孔子的人本思想
孔子的人本思想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第一,主張“仁者愛人”。
“仁者愛人,智者知人”。(《論語、顏淵》)
第二,“重人事而輕鬼神”。
孔子“不語怪、力、亂、神”。(《論語、述而》)
孔子:“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論語、先進》)
孔子的人本思想
第三,重視人的生命和人格尊嚴。
反對奴隸社會遺留下來的祭祀制度,詛咒發(fā)明用陶俑殉葬的人,“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只問人,不問馬”。(《論語、鄉(xiāng)黨》)把人的生命和價值置于物之上,體現(xiàn)了對人的生命和價值的重視。
孟子的人本主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唐、魏征)
“民為邦本”,認為老百姓是國家的根本
首先,孟子譴責春秋戰(zhàn)國時期統(tǒng)治者發(fā)動的侵略戰(zhàn)爭。
“春秋無義戰(zhàn)”。 (《孟子、盡心下》)
“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孟子、離婁上》)
其次,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對人民的殘酷剝削。
“庖有肥肉,廄有肥馬”;
“民有饑色,野有餓浮”。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即:民貴君輕)
荀子的人本思想
荀子的人本思想,集中體現(xiàn)在對人的地位、價值的高揚上。
“人最為天下貴”
“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王制》)
“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為用,何也?曰:人能群,而彼不能群”。(《王制》)
三、儒家的人性論
所謂人性,就是人之為人、人區(qū)別于動物的特殊本性。
孔子:“性相近,習相遠”
孟子主張“性善論”。認為人都有“仁愛之心”?!叭蕫壑摹北憩F(xiàn)在四個方面:
惻隱之心(同情心);
羞惡之心(愛面子,有羞恥心);
辭讓之心(謙虛禮貌);
是非之心(有是非、對錯觀念)。
人雖然有先天的善性,但必須注意后天的修養(yǎng)。做好兩方面的事情:
一是努力擴充自己的仁義禮智之心;
二是選擇一個優(yōu)良的社會環(huán)境。
荀子主張“性惡論”
荀子認為:人都有趨利避害、好逸惡勞的本性,因此人性生來就是惡的。導致人性惡的根源在于人有自己的生理欲望。
人性雖然是惡的,但可以后天改造。“性者,本始材樸也;偽者,文理隆盛也。無性,則偽無所加;無偽,則性不能自美”。(《禮論》)
環(huán)境對人性的影響和制約作用。“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捏,與之俱黑”。(《勸學》)
四、儒家的忠孝思想
1、中國古代是一個宗法血緣社會,是一個由家庭、家族、宗族和國家四級構成的嚴密社會系統(tǒng)。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族是由若干個具有親近血緣關系的家庭組成。宗族則是有若干個出自于同一男性祖先的家族組成。國家則是天下的大家庭。
2、在家盡孝,為國盡忠
在出現(xiàn)“忠孝不能兩全”的矛盾時,則要舍小家顧大家。首先為國家和君主盡忠,然后才為父母盡孝。
儒家這種把國家利益置于個人利益之上,把“盡忠”置于“盡孝”之上的觀念,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思想淵源。
3、儒家非常重視家庭的血緣關系。要求在家庭中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漢朝則演變?yōu)椤案笧樽泳V”、“長兄為父”。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儒家“以孝為先”的思想,深刻影響到中國古代的政治哲學,從漢朝開始,一些統(tǒng)治者宣傳“以孝治國”。
五、儒家的人生態(tài)度
1、由人生短暫導向出三種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
第一,及時行樂的人生態(tài)度。
李白:“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第二,消極無為的人生態(tài)度。
莊子:“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第三,積極有為的人生態(tài)度。
孟郊:“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高適:“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儒家的人生態(tài)度是一種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2、孔子的人生態(tài)度
孔子的人生態(tài)度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第一,“知其不可而為之”。所謂“知其不可而為之”,就是明明知道自己的主張和理想可能實現(xiàn)不了,卻仍然堅定不移去做。它體現(xiàn)了一種崇高的社會責任感和帶有悲劇意味的犧牲精神。
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屈原:“舉世皆濁吾獨清,眾人皆醉吾獨醒”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陸游:“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第二,“不憂不懼”,“樂以忘憂”。所謂“不憂不懼”,就是不憂愁、不痛苦、不害怕。所謂“樂以忘憂”,就是高興、快樂忘記了憂愁。
孔子稱贊學生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論語、雍也》)。
孔子自己也是“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捌錇槿艘?,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
孔顏樂處的奧秘:人生不應當以物質生活為唯一的追求,而應當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人生在物質生活的貧困可以由精神生活的充實來彌補。
孟子的人生態(tài)度
在人生態(tài)度上,孟子主要是強調人們應該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和崇高的社會責任感。
孟子:“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
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萬物皆備于我”;
“上下與天地同流”
荀子的人生態(tài)度
荀子的人生態(tài)度是強調人們要發(fā)揮自己的主觀性,去戰(zhàn)勝困難、戰(zhàn)勝挫折、征服自然。
主要表現(xiàn)在兩方面:
第一,鍥而不舍,百折不撓。
荀子:“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修身》);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勸學》)
“良農不為水旱不耕,良賈不為折閱不市,士君子不為貧窮怠乎道”(《修身》)
第二,主張“人定勝天,制天命而用之”。也就是說,人不應該做大自然的奴隸,而應該做大自然的主人。
荀子的“鍥而不舍,百折不撓”和“人定勝天,制天命而用之”,構成了中華民族堅忍不拔的民族性格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六、儒家的為人處世之道
1、主張“推己及物,推物及人,將心比心,以己度人”。實際上是一種換位思考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雍也》)
2、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浮游于?!薄?/p>
3、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一種不偏不倚、恰到好處、非常高妙的人生境界,不能把它理解為老好人、折衷主義、放棄原則。
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八燎鍎t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
七、儒家的道德修養(yǎng)
儒家的道德修養(yǎng)途徑主要有三個方面:
1、到艱苦的環(huán)境中自覺地鍛煉自己。
孟子:“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
志, 勞其筋骨,空乏 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告子下》)
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
2、節(jié)制自己的物質欲望。
孟子:“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節(jié)制人的物質欲望,不是要消滅人的物質欲望,而是要把物質欲望限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不要出現(xiàn)人欲橫流的局面。
3、加強自我反省
八、人格平等與人格尊嚴
1、人與人之間在人格上是相互平等的。
孟子:“人皆可以為堯舜”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離婁下》)
2、捍衛(wèi)自己的人格獨立和人格尊嚴。
孔子:“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衛(wèi)靈公》)這是中國古代志士仁人“殺身取義,舍身成仁”的力量源泉。
九、儒家人生哲學的現(xiàn)代價值
1、儒家“以人為本”、“民為邦本”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
(1)儒家以人為本的觀點體現(xiàn)了對人價值的重視和對人生的關懷,符合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歷史的進步潮流。
中國封建社會,之所以沒有出現(xiàn)歐洲中世紀的宗教狂熱,沒有出現(xiàn)政教合一的社會制度,我們應該感謝儒家“以人為本”的思想和對宗教的懷疑態(tài)度。
(2)儒家“以人為本”的思想對于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啟示。就是要堅持科學的發(fā)展觀,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做到可持續(xù)發(fā)展,不能只圖經濟的一時發(fā)展而犧牲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
(3)儒家“民為邦本”的思想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群眾觀點。它要求我們黨和政府在制定各項方針政策時,首先必須考慮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各級領導干部要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
2、儒家自強不息的人生態(tài)度和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的現(xiàn)代價值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個人如果不自強不息,努力工作,就無法生存,就跟不上時代的發(fā)展步伐,就會被時代淘汰。
一個民族和國家也要自強不息,否則就會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落伍,甚至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儒家重視道德修養(yǎng)和人格價值、人格尊嚴的現(xiàn)代價值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