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好孩子是這樣教出來的
二、少給限制多讓試試(1)
事例16: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對孩子“少給幫助多讓勞作”是一個原則,到底該怎么做,要因人而異。譬如,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和心理素質(zhì)較差,平時離了家長不能生活,在孩子參加高考時家長就應(yīng)當(dāng)跟著去,去了可以起壯膽的作用。如果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和心理素質(zhì)很好,家長就沒有必要跟著去了,去了反而給孩子增加壓力。又如,小孩子下樓梯。小孩子學(xué)會走路,走得穩(wěn)當(dāng)了,下樓梯就不愿意大人扶著他下了。這是天性,所有的孩子都是如此。但是有的家長怕孩子小,走路不穩(wěn)會摔倒,要扶著孩子下樓。開始孩子會抗拒大人的幫助,最常見的方式是用手把大人的手支開,不讓扶著。有的家長不顧孩子的意愿,非要扶著孩子下樓。家長覺得這樣是對孩子的安全負(fù)責(zé)了。其實,這樣做就剝奪了孩子通過下樓梯經(jīng)受鍛煉的機會。長此以往,會使孩子養(yǎng)成膽怯的心理,容易失去自信心。
常立所在的幼兒園有個規(guī)定:孩子滿了6周歲就不讓上幼兒園了,要孩子在家里待一年準(zhǔn)備上小學(xué),理由是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以便實現(xiàn)從幼兒園到小學(xué)的過渡。那是20世紀(jì)70年代的事。現(xiàn)在我們不討論那樣做是否合適,只說常立上小學(xué)前有一年的時間是待在家里的。由于家長的培養(yǎng),常立從很小就愿意跟著家長做事。生爐子就是常立學(xué)會的一件事。那時東北取暖燒煙煤,生爐子的時候要先把爐膛里的爐渣掏干凈,然后在爐膛的底部放上一些廢紙,再在廢紙的上邊放上柈(bàn)子柈子:東北土話,專門用來生爐子的小木塊。,柈子的上邊放上煙煤。這些弄好之后,先拿火柴點著做好的廢報紙卷,然后把點著的廢報紙卷兒伸到爐箅子下面,點著爐膛最底下的廢紙,廢紙點著后再燃著柈子,柈子再燃著煙煤,爐子就算點著了。點爐子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沒有經(jīng)驗的經(jīng)常點不著。常立從小喜歡干活,心靈手巧,6周歲時就學(xué)會了點爐子。
那時正值“*”,講階級斗爭。常立的爸爸、媽媽都大學(xué)畢業(yè),是知識分子,是被改造的對象。常啟先生在設(shè)計院工作,每年必須有180天以上的時間離家到工地或其他艱苦的地方接受勞動改造。常立的媽媽在郊區(qū)一家工廠工作,每天6點30分離開家,到晚上6點30分才能回到家里。也就是說,一年當(dāng)中常立要有半年多的時間是自己在家里度過的(常立的弟弟在姥姥家)。那時常立的媽媽每天早晨5點鐘起床做飯,上班前把常立中午的飯菜放在鍋里,中午由常立自己用煤氣爐子熱一下。中午吃過飯后,常立會把鍋碗刷得干干凈凈。為了節(jié)省媽媽晚上回家做飯的時間,冬天常立每天在媽媽下班回到家里之前就把燒煙煤的爐子點著(取暖用),還要燒好一壺開水。燒水的壺是鋁制的,能裝兩大暖瓶水,常立拎不動。她就先把鋁制水壺放在爐子上,然后用小盆兒接水,一盆一盆地把鋁壺灌滿。這樣媽媽(或爸爸)回來后就省了生爐子和燒水的時間。這對一個6歲多一點兒的孩子來說,無疑是一種鍛煉,對于開發(fā)她的智力、造就她的獨立生活能力是十分有好處的。
有一天常啟先生下班回到家中,看見常立滿手滿臉都是黑的,正在哭泣。爸爸問她為什么哭。常立沒有回答而是撲到了爸爸懷里。常啟先生對女兒說:“你大聲哭吧,哭了就痛快了。”
常立哭著對爸爸說:“我沒有點著爐子,對不起爸爸!”
常啟先生對女兒說:“沒有點著拉倒,爸爸和你一起點?!?span lang="EN-US">
常啟先生先檢查了爐子的情況,然后和常立一起把爐子里的煙煤、柈子用手一點一點地掏出來,往外掏,隨后給常立講點爐子的要領(lǐng)。掏干凈了爐子里的東西,接著重新點爐子。點爐子都是由常立操作完成的,常啟先生只在一邊指導(dǎo)。爐子點著了,常啟先生對女兒說:“還是我女兒厲害,爐子想搗亂也讓它搗不成?!背A⒁灿现f:“就是讓它搗不成!”說完笑了。點爐子失敗了,但是通過分析失敗的原因,教孩子重新點,爐子又點著了,自然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常啟先生給女兒打來洗臉?biāo)屌畠合茨槨O茨樓斑€特意讓女兒去照了照鏡子。常啟先生看著滿臉黑老包似的女兒,說:“我的常立真漂亮!”常立不好意思地笑了。
讓孩子多勞作,一方面可以養(yǎng)成孩子熱愛勞動的習(xí)慣,使孩子認(rèn)識社會和人生;另一方面通過勞作刺激孩子的大腦,使孩子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更好地發(fā)育生長,使孩子變得更聰明。常民小時候跟姥姥和姥爺在農(nóng)村長大,在農(nóng)村摸爬滾打,學(xué)會了玩耍,學(xué)會了摔跤、打架、上樹,學(xué)會了在墻頭上飛快地奔跑,學(xué)會了干農(nóng)活??傊瑢W(xué)會了許多東西,就是沒有學(xué)會知識,5周歲了連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寫。常啟先生談到常民為什么特別聰明、為什么能考上清華大學(xué)的研究生、能考取全獎赴美國密歇根大學(xué)留學(xué)攻讀博士學(xué)位時,說:“常民聰明的基礎(chǔ)主要是在姥姥家那幾年練就的。常民能有今天,應(yīng)該感謝小時候在農(nóng)村的那幾年對他的鍛煉?!?span lang="EN-US">
第四章 好孩子是這樣教出來的
二、少給限制多讓試試(2)
“少給限制多讓試試”作為教育孩子的方略,含義是:對孩子的言行要少限制,讓孩子說他想說的話、做他想做的事,只要孩子的言行對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健康和尊嚴(yán)不會造成傷害,對重要的器物和設(shè)備不會造成損壞,就不要禁止,就要讓孩子去試一試。當(dāng)然,“少給限制”不是不給限制,“多讓試試”也不是什么都讓試。對于那些“對孩子和他人的安全、健康和尊嚴(yán)會造成傷害,對重要器物和設(shè)備會造成損壞的”就一定要對孩子說“不”,就一定要制止孩子去做。譬如,不許打人、罵人,不許偷拿別人的東西,不許砸電視機,等等。
“對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健康和尊嚴(yán)不會造成傷害,對重要的器物和設(shè)備不會造成損壞”是相對的。例如安全,在街上按規(guī)矩行走應(yīng)該是安全的,可被醉酒駕車者撞了,你說在街上按規(guī)矩行走安全不安全?再如對健康的傷害。孩子在學(xué)校上體育課應(yīng)該是對健康沒有傷害的,可上體育課時把腳崴了,好多天不能走路,你說上體育課對人有沒有傷害?對于孩子參加傷害可能嚴(yán)重、可能性又大的事,家長要慎之又慎,一定要加強安全保護,如練高難度的雜技。對于一旦造成傷害,傷害的程度可能很大,但可能性卻非常小的事情,家長應(yīng)該支持孩子去做。孩子騎車上學(xué)就屬于這一類。騎車上學(xué),一旦出了問題,嚴(yán)重時會車毀人亡,說明騎車上學(xué)造成的傷害程度可能會很大。但是,那么多中學(xué)生騎車上學(xué)都沒有出事,說明騎車上學(xué)造成傷害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孩子騎車上中學(xué),家長應(yīng)該支持,而不要禁止。
(一)為什么“少給限制多讓試試”
上一節(jié)講的“少給幫助多讓勞作”是讓孩子多做家長認(rèn)為常規(guī)的、沒有危險的、正經(jīng)的事。這一節(jié)說的“少給限制多讓試試”是讓孩子多做家長認(rèn)為非常規(guī)的、可能有危險的、非正經(jīng)的事。對孩子“少給限制多讓試試”和“少給幫助多讓勞作”都是讓孩子多做事,所以,上一節(jié)論述的“少給幫助多讓勞作”對于培養(yǎng)孩子的優(yōu)秀品質(zhì)的作用,“少給限制多讓試試”也能起到。但是,“少給限制多讓試試”,對培養(yǎng)孩子創(chuàng)新、求是、自尊和自信有著特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前面講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求是、創(chuàng)新的動力。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與生俱來的,是從娘胎里帶來的,是人類在萬千年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本能。所以,孩子小的時候好奇心和求知欲強,辦事沒有框框,不怕困難,百折不撓,很能創(chuàng)新?lián)芯?,新生兒有千分之三四是天生愚鈍的,這些人可能沒有或不完全具備這些特質(zhì)……那么,既然是這樣,為什么有的孩子長大了好奇心、求知欲和創(chuàng)新能力強,有的孩子長大了好奇心、求知欲和創(chuàng)新能力弱呢?這正是問題的所在。究其原因是后天環(huán)境,主要是家庭教育造成的。如果家長對孩子“少給限制多讓試試”,讓孩子說他想說的話、做他想做的事,孩子就會通過“多試試”獲得許多新知識、新經(jīng)驗、新體會,就會使從娘胎里帶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強,辦事沒有框框,不怕困難,百折不撓,很能創(chuàng)新”的特質(zhì)得以發(fā)展光大;反之,對孩子這也限制,那也不允許,孩子不能說他想說的話、不能做他想做的事,就得不到或少得到新知識、新經(jīng)驗、新體會,就會磨滅從娘胎里帶來的這些特質(zhì),使其退化。這就是為什么把“少給限制多讓試試”作為家庭教育方略的原因。
第四章 好孩子是這樣教出來的
二、少給限制多讓試試(3)
有人說我的說法過于武斷。他們說,孩子剛生出來那么小,有什么創(chuàng)新精神呢?我說,孩子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就是因為他們小,****為什么不如孩子呢?就是因為****比孩子大、比孩子懂得多、比孩子成熟。為了把問題說得更清楚,下面具體講講孩子的特點。
1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強
孩子從母體生出來,來到一個新的世界,一個與他們曾經(jīng)生活過的母體內(nèi)完全不同的陌生世界。他們一方面感到這個世界處處新鮮,另一方面又必須適應(yīng)這個世界,必須付諸行動來探求他們的生存之路。這就使得孩子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孩子做事沒有框框
孩子從母體生出來,什么都不懂,不懂自然規(guī)律,不懂法律條文,不懂道德規(guī)范,因此,做事沒有框框。其實,成年人認(rèn)可的條文、規(guī)矩、規(guī)范有不少是不完善的,有的甚至是錯誤的,只是習(xí)慣了、見怪不怪了。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久聞不知其臭”,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孩子和成年人不一樣。他們年紀(jì)小,做過的事情少,閱歷淺,知識少,不懂章法,對許多事情還沒有來得及形成習(xí)慣。他們對有臭味的東西,還沒有來得及久聞,所以一聞就知其臭。孩子的一些行為在成年人看來可能是啼笑皆非的。但是,有時就是這些看似“啼笑皆非”的東西,卻是正確的。
3孩子不知道困難和失敗,有勇往直前的精神
孩子從母體生出來,什么都不懂,不知道什么是困難、什么是失敗,不知道失敗了不好意思和丟面子。孩子做事憑天性,想做就做,而且百折不回,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不是有句話叫“無知者無畏”嗎?孩子就是“無知者無畏”的人。孩子剛學(xué)走路的時候,走不穩(wěn),一邁步就摔倒了,但他對此卻毫不在意,會爬起來再走。不知道困難和失敗,勇往直前是孩子的天性。
“求是”是問為什么、研究為什么、解決為什么。要研究為什么、解決為什么就得做試驗,就得試試。家長對孩子“少給限制多讓試試”就是盡量多地讓孩子做沒有做過的事。這樣孩子就會通過做沒有做過的事研究新問題,探索解新方法,增長新知識、新經(jīng)驗、新體會,就會培養(yǎng)孩子的求是品質(zhì)。
對孩子“少給限制多讓試試”,孩子通過試做成一件事就會增加一份自信、增強一份自尊。不讓孩子多試,就減少了孩子做成事情的機會,也就減少了孩子增加自信和自尊的機會。
為了便于家長記住對孩子“少給限制多讓試試”的重要作用,我編了幾句三字經(jīng):人之初,善創(chuàng)新。長大后,有區(qū)分。緣何故,父母親。多試試,善求是;善求是,會創(chuàng)新。不讓試,少自信;少自信,缺自尊。
(二)存在的問題
在“少給限制多讓試試”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兩個:①家長過度呵護孩子,怕不安全,怕出事,對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也不讓試那也不讓試;②過多地按****規(guī)范要求孩子,限制孩子的行動。
教育孩子的過程是使孩子社會化的過程,也就是按社會道德、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孩子言行的過程。但是,道德、法律、法規(guī)有不完善甚至錯誤的地方,還有許多是道德、法規(guī)、規(guī)范之外的事。道德、法律、法規(guī)不完善或錯誤的地方,往往由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發(fā)現(xiàn)或提出來。許多是道德、法規(guī)、規(guī)范之外的事,在大人看來是不能做的,孩子確很樂于做。如夏天下雨在路上或院子里留下的積水,大人見了都會繞開走,而孩子卻愿意趟水玩一下。如果水不是太涼,又不太臟,就不要按成年人的規(guī)范要求孩子,可以讓孩子下水去趟一趟、玩一玩,對孩子有好處。
第四章 好孩子是這樣教出來的二、少給限制多讓試試(4)
“少給限制多讓試試”是教育孩子的一個原則。至于哪些能試,哪些不能試,如何試,沒有一個盡善盡美的說法,就看家長的了,就看家長的水平了。為了讓讀者對“如何少給限制多讓試試”有較為具體的認(rèn)識,下面舉幾個事例。
事例1:別跑,摔著了
有一位爺爺,已經(jīng)退休。一天,這位爺爺帶著他兩周歲零兩個月的孫女來看火車。常啟先生也帶著他三歲零一個月的孫子常賀來這里看火車。兩個孩子一見如故,就一起玩了起來。玩了一會兒,常賀和小女孩兒在鐵道護網(wǎng)外面沿著護網(wǎng)跑了起來。爺爺見狀,在后面大喊:“別跑,摔著了!”小女孩聽到爺爺?shù)暮奥?,放慢了速度。爺爺又喊:“快回來!”小女孩回到了爺爺?shù)纳磉叀?span lang="EN-US">
沒待多一會兒,小女孩看見常賀蹬在高樁上很好玩,就去蹬高樁。說是高樁,其實并不高,也就20多公分。鐵道部門為了不讓行人靠近和橫穿鐵道,在鐵道兩側(cè)加了護網(wǎng),這高樁是固定護網(wǎng)的鋼柱子用的,是水泥做成的。小女孩跑到高樁旁邊,還沒有蹬上去,爺爺又喊:“別上,摔著了!”小女孩沒有聽爺爺?shù)脑?,自作主張地蹬了上去。為了能夠站穩(wěn),小女孩用手抓住了護網(wǎng)和護網(wǎng)的柱子。爺爺見了喊道:“別摸!臟,快下來!”結(jié)果小女孩被爺爺從高樁上拉了下來。小女孩站在爺爺身旁,覺得很沒趣。常賀看小女孩挺可憐的,就跑過去找小女孩玩。玩得高興了,兩個孩子又跑了起來。常賀在前面跑,小女孩在后面追。這下爺爺真的生氣了,追上去一把拉住小女孩,訓(xùn)斥道:“不叫你跑,你非跑,摔倒了怎么辦?不聽話!”小女孩被爺爺拉到了一旁靜靜地等著看火車。
時間長了,又沒有火車路過,小女孩就開始動起來,不僅蹦跳,還有旋轉(zhuǎn),樣子看起來還是挺瀟灑的。不料,轉(zhuǎn)得正起勁的時候,小女孩摔倒了,摔得兩只手和兩個膝蓋上都是土。兩歲多的孩子摔跤是正常的事,小女孩也沒在意,爬起來拍了拍手上的土,沒事了。正當(dāng)小女孩準(zhǔn)備再轉(zhuǎn)的時候,爺爺一把拉住了孫女,幫孫女擦手上和膝蓋上的土,邊擦邊說:“磕疼了吧,摔破了吧!”常啟先生一直看著這祖孫倆,雖然覺得這位爺爺?shù)淖龇ú淮蠛线m,但因為不認(rèn)識不便貿(mào)然說話。后來常啟先生實在忍不住了,就過去對爺爺說:“沒事的,這不也沒有摔壞嗎,叫她和我的孫子去玩吧!”爺爺根本聽不進常啟先生的話,一邊給孫女擦土,一邊責(zé)怪孫女:“不小心,不聽話!”結(jié)果小女孩哭了。
過分呵護孩子已經(jīng)成了不少家庭的通病。前面說的這位爺爺就不讓孫女跑、不讓孫女蹬高樁、不讓孫女摸護網(wǎng),只允許靜靜地等著看火車。跑步、蹬高樁、把住護網(wǎng)掌握平衡,對于成年人來說,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墒?,對于一個兩歲零兩個月的孩子來說,是要付出的。這些活動對孩子的身心發(fā)育非常有好處,尤其是對孩子大腦的發(fā)育和生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不讓孩子活動,就剝奪了孩子身心經(jīng)受鍛煉的機會,就會影響孩子的發(fā)育,尤其對0~6歲的孩子來說,更是剝奪了他們大腦發(fā)育的機會。對孩子限制得越多,這種剝奪就越嚴(yán)重。家長希望孩子聰明,結(jié)果卻沒有聰明起來。這其中可能有多種原因,但是,在孩子幼小的時候?qū)⒆酉拗七^多肯定是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第四章 好孩子是這樣教出來的
二、少給限制多讓試試(5)
另外,對孩子過分呵護,就會減少孩子的經(jīng)歷。孩子經(jīng)歷得少,長大后遇到問題時,往往不知如何是好。“摔一下”對孩子來說應(yīng)該是一件極平常的事。孩子年紀(jì)小,身子矮,重量輕,加上骨骼柔性好,一般來說,摔一跤是無妨礙的。孩子摔跤不但沒有什么妨害,而且對培養(yǎng)孩子的勇敢精神是很有幫助的。同樣是摔倒了,家長的態(tài)度不同,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小女孩摔倒了,本來沒什么事,爺爺卻說:“磕疼了吧,摔破了吧!”還責(zé)怪孩子“不小心,不聽話!”結(jié)果把孩子說哭了。這樣的次數(shù)多了,會使孩子變得膽小怕事,謹(jǐn)小慎微。如果換一種態(tài)度會怎樣呢?爺爺說:“沒事兒,勇敢,快起來!”孩子不但不會哭,而且會繼續(xù)玩。這樣會培養(yǎng)孩子不怕挫折、不怕困難的勇敢精神。常聽家長抱怨:“我苦口婆心地說了又說,他怎么就不聽呢?”其實,不是孩子不聽,是聽不懂,聽不懂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孩子經(jīng)歷得太少,對家長說的事情缺乏切身體驗。
事例2:不要限制他
前面講過常賀玩滑梯的事。按常規(guī),玩滑梯要從梯子上爬上去,然后從滑道上滑下來。常賀卻不是這樣。他要從滑道上爬上去,再從滑道上滑下來。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xí),常賀學(xué)會了踩著滑道往上走,走到上面再從滑道上滑下來。
常賀這種玩滑梯的方式,在成年人看來是不合章法的。那么,孩子提出來要嘗試這種新的玩法,家長應(yīng)該支持呢,還是制止?常啟先生認(rèn)為,孩子沒必要事事都要按照成年人所設(shè)想的那樣行事。對于玩滑梯這件事,只要不影響其他人玩(當(dāng)時只有常賀一個人玩滑梯),不損壞設(shè)備,不出安全問題,就應(yīng)該讓孩子去試驗他的新玩法,不要限制他。不影響他人玩是很重要的原則。要從小教育孩子,不能因為自己的行為影響他人。安全也很重要,家長要特別注意保護孩子,不能出安全問題。
保護與幫助是有區(qū)別的。幫助是對孩子的活動產(chǎn)生直接作用的行為,保護對孩子的活動不產(chǎn)生直接作用,只產(chǎn)生間接影響。拿孩子玩滑梯來說,家長扶著孩子,或牽著孩子的手,或幫著孩子往上爬,都會對孩子玩滑梯產(chǎn)生直接作用,屬于幫助;如果家長只是在孩子旁邊護著,而不接觸孩子的身體,家長對孩子玩滑梯不產(chǎn)生直接作用,就屬于保護。保護很重要,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常啟先生主張,孩子能自己做的事盡量讓孩子自己去做,能少給幫助的就少給幫助,能不幫助的就不幫助。這是因為孩子的許多優(yōu)秀品質(zhì)是通過實踐歷練出來的。給了幫助,就減少了孩子經(jīng)受鍛煉的強度;過分的幫助,甚至?xí)购⒆拥貌坏藉憻挕?span lang="EN-US">
我想指出一點,家長對孩子的能力往往估計不足。有報道說,新生兒能拉起與他的體重等重量的物體。實驗是這樣做的:給新生兒一個帶子,帶子下面做一個套,讓他拽住套,然后往高處提帶子,這時新生兒不會松手,而是拽住帶子隨著帶子的提升一起被提了起來。所以,家長應(yīng)該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
事例3:頭朝下上床
常賀3歲多的時候想了一種新的上床方法。他先背朝著床,然后突然倒到床上,順勢把兩條腿和兩只腳抬起來和上身成一個角度,再把兩條腿和兩只腳往一邊一歪就上床了。
這種上床的方法熟練了,沒過幾天,他又想出了一種新的上床方法。他先把兩只手拄在地毯上,把兩條腿和兩只腳放到床上,以大腿根為分界把身體弄成直角。然后,他把手掌按住床的側(cè)面床的側(cè)面有一層塑料布,他的手出汗了,手與塑料布之間有摩擦力,能使上一點勁。使勁,腿腳使勁踢蹬,上身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竭盡全身的力氣往上。這些動作看起來是挺危險的,弄不好腿腳離開了床,兩只手和胳膊撐在地毯上,成了不穩(wěn)定的倒立,有可能摔到地毯上。常啟先生說:“常賀,這樣上床不行?!?span lang="EN-US">
第四章 好孩子是這樣教出來的
二、少給限制多讓試試(6)
常賀說:“行,我能行?!?span lang="EN-US">
常啟先生又說:“常賀,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成什么,你這樣做不行!”
常賀說:“我能行!”
他一邊說,一邊做。常啟先生沒有強迫常賀停下來,由他去做,只是在一旁盡心地保護。弄了半個多小時之后,常賀累得渾身是汗,背心和褲衩(他只穿了這點衣服)全濕透了,累得實在沒有力氣了,不弄了。常啟先生對常賀說:“常賀,不倒著上床了?”
常賀說:“不上了?!?span lang="EN-US">
常啟先生說:“為什么不上了?”
常賀說:“沒勁了?!?span lang="EN-US">
常啟先生說:“有勁也上不去,因為這種方法不對!”
常賀說:“我能上去,明天再上?!?span lang="EN-US">
常賀這樣上了好幾天,也沒上去,后來就不上了。
在常啟先生看來,常賀這種上床的方式是不行的。常啟先生還親自試過,也沒有成功。既然知道這種方法不行,為什么還讓孩子做呢?成年人知道這樣做不行,常賀是孩子,不知道。你對他說不行,他說行,這種情況下,家長不應(yīng)禁止他,而應(yīng)該讓他去試;試驗的結(jié)果不行,他就不試了。這樣做可以使孩子切實地感受到,不是想干什么就能干成什么,有些事是做不成的,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實事求是精神。孩子懂得了這一點,就向成熟邁進了一步。當(dāng)然這樣做有一定的風(fēng)險。也正因為如此,常啟先生特別注意保護。這樣頭朝下倒著上床雖然沒有成功,但對培養(yǎng)常賀的勇敢精神、百折不撓和實事求是的精神,還是很有好處的。孩子的優(yōu)秀品質(zhì)就是這樣一次一次地、一點一滴地培養(yǎng)起來的。不是有句話叫“習(xí)慣成自然”嗎?孩子從小這種事情做得多了,他的勇敢精神、百折不撓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精神就逐漸地培養(yǎng)起來了。
事例4:給剛出生的奶奶買牛奶
常賀3歲2個月時,奶奶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故事情節(jié)是這樣的:1998年6月6日在省醫(yī)院生下來一個小男孩。這個小男孩生下來就大聲地哭。他為什么哭呢?是因為他餓了。后來,奶奶買來牛奶給這個小男孩喝,小男孩喝了牛奶,不餓了,也就不哭了。這個小男孩就是常賀。
常賀聽完后,問奶奶:“您哪年生的呀?”
奶奶說:“我是1941年8月8日生的。”
聽完后,常賀又問:“您在哪里生的呀?”
奶奶說:“我在博陵縣張莊村生的?!?span lang="EN-US">
常賀問完奶奶之后,對奶奶說:“奶奶,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span lang="EN-US">
奶奶說:“好啊,你講吧!”奶奶想,他能講什么故事呢?沒想到,常賀講了下面這個故事:
“1941年8月8日,在博陵縣張莊村生下來個一個小女孩。這個小女孩生下來就大聲地哭。她為什么哭呢?是因為她餓了。常賀買來牛奶給這個小女孩喝,這個小女孩喝了牛奶就不哭了。這個小女孩是誰呢?她就是奶奶?!?span lang="EN-US">
這個故事把人給逗樂了,在場的人都笑得流出了眼淚。
講完了上面的故事,常賀問奶奶:“你媽現(xiàn)在在哪兒?”
奶奶說:“我媽不在了?!?span lang="EN-US">
常賀說:“不在了。你媽到哪兒去了?”奶奶面帶難色,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
常啟先生說:“你就實話實說嘛,就說死了?!?span lang="EN-US">
奶奶對常賀說:“我媽死了?!?span lang="EN-US">
常賀問:“死了到哪兒去了呀?”
奶奶說:“埋到地底下去了。”
常賀問:“埋到哪兒的地底下去了呀?”
奶奶答:“埋到張莊村的地底下去了?!?span lang="EN-US">
常賀又問:“你媽還能回來嗎?”
第四章 好孩子是這樣教出來的
二、少給限制多讓試試(7)
奶奶說:“不能回來了?!?span lang="EN-US">
常啟先生覺得再說下去沒有什么結(jié)果了,就插嘴說:“常賀,咱倆玩麻將好嗎?”
常賀說:“好!”于是常啟先生領(lǐng)常賀去常賀的活動室玩麻將去了。所謂玩麻將是用麻將牌擺成一些圖案、數(shù)字或文字什么的,是常啟先生和常賀祖孫倆經(jīng)常玩的一種游戲,不是成年人那種玩法。
不知道讀者看了上面這個故事有何感想,你會與孩子這樣對話嗎?
常啟先生曾問過一個3歲的城里孩子他爺爺叫什么名字。孩子回答說“不知道?!背⑾壬X得奇怪,一個整天跟著爺爺?shù)暮⒆釉趺磿恢罓敔數(shù)拿帜???jīng)詢問才知道孩子的爺爺不讓說爺爺?shù)拿?,認(rèn)為孫子說爺爺?shù)拿植欢Y貌。孩子的年齡和輩分比家長小,但孩子的人格不應(yīng)該比家長低下,應(yīng)該是平等的。像常賀的奶奶那樣對待孩子,孩子長大以后人格的獨立性強。如果一個孩子連自己爺爺?shù)拿侄疾桓艺f,工作之后能正確地面對領(lǐng)導(dǎo)嗎?
幼兒園的老師評價常賀時,說:“常賀的膽子特別大。別的孩子只要老師使個眼色或有個表示就知道該怎么做了。常賀和別的孩子不一樣,他有他的想法,特有主意,不要說使個眼色,就是說他,他也像沒聽見一樣,繼續(xù)做他自己的事?!爆F(xiàn)在不少家長希望孩子乖,聽話。如果一個3歲的孩子就會看老師的眼色行事,這樣的孩子長大了能在工作上有創(chuàng)新嗎?從小就學(xué)會看人行事并不是好事。古今中外,凡成就大事者,都是有主見的,都不是看上司的眼色行事行出來的。
事例5:常賀不是好孩子嗎
常啟先生從幼兒園活動室接常賀(2周歲多,不到3周歲時)出來之后,讓常賀在幼兒園的院子里打秋千。幼兒園園長見孩子們還在院子里玩,就對孩子們說:“小朋友,回家吧,明天再玩。”經(jīng)園長這么一說,和常賀一起打秋千的其他3個孩子都跟著家長走了,常賀卻像沒有聽見園長的話一樣,照樣不緊不慢地打秋千。園長見狀,對常賀說:“好孩子,不玩了,回家吧!”常賀聽了園長的話,對園長說:“常賀不是好孩子,玩,不回家。”常啟先生也沒有制止常賀。
園長對常賀的回答,一時無言以對,走了。臨走前園長對常啟先生說:“這孩子沒治了。這孩子是全幼兒園最聰明的孩子,也是最不聽話的孩子?!眻@長不知道常啟先生是常賀的爺爺。常賀的奶奶覺得爺爺這事做得不對,專門找常賀的老師咨詢了一次,希望知道孩子的行為是否正常。老師說:“孩子的行為是正常的。他的興趣在打秋千上,對是否當(dāng)好孩子不感興趣,一個人不應(yīng)為了一點榮譽就放棄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常賀這樣的孩子長大了會有自己的主見,有主見的人才有可能成就大事?!蔽液芡饫蠋煹目捶ā?span lang="EN-US">
事例6:我畫得好嗎
常賀3歲4個月的時候在家里墻上畫了一些畫,奶奶問常啟先生怎么辦,常啟先生見常賀把白白的墻畫得亂七八糟的,很生氣??捎忠幌?,孩子往墻上畫畫,是他畫畫欲望的表現(xiàn),是想練練手藝,這是一件好事,應(yīng)保護他的積極性,不能因為畫臟了墻就訓(xùn)斥他。常啟先生決定因勢利導(dǎo),鼓勵常賀畫畫。
第二天,常啟先生把常賀叫到他畫了畫的地方,對他說:“常賀,這畫是你畫得嗎?”
常賀說:“是我畫的,我畫得好嗎?”
第四章 好孩子是這樣教出來的二、少給限制多讓試試(8)
常啟先生說:“我看畫得挺好的,就是畫在墻上有點不好,挺白的墻,畫上這些就不好看了。”
常賀問:“那我畫在哪兒呀?”
常啟先生說:“我給你在墻上貼上一張紙,你畫到紙上,好嗎?”
常賀說:“好?!?span lang="EN-US">
常啟先生把事先準(zhǔn)備好的0號繪圖紙(841毫米×1189毫米)用膠帶紙貼在常賀畫了畫的墻上,常賀站著或坐在小凳子上都能畫到紙上。常賀看到新貼上去的圖紙比墻壁還好,非常高興。常啟先生對常賀說:“以后只能在這張紙上畫,不能再往墻上和門上畫了,知道嗎?”
常賀說:“知道了?!?span lang="EN-US">
孩子拿筆往墻上畫畫、寫字,把家里的墻壁畫得亂七八糟的,確實很讓人生氣。遇到這種情況要站到孩子的立場上想一想,不能盲目地責(zé)怪或訓(xùn)斥孩子。常啟先生既讓孩子知道了在墻上畫畫是不對的,又保護了孩子畫畫的積極性。保護孩子的積極性是家長的重要責(zé)任,不要看到孩子有一點出軌就大驚小怪,就對孩子橫加指責(zé)和訓(xùn)斥。對孩子的出軌行為要冷靜、要分析,不能傷害孩子的積極性。
事例7:別往窄的地方騎
常賀3歲9個月的時候和比他大2個月的肖勇在院里騎四輪兒童自行車。這種自行車前后各有一個大車輪,在后面大車輪的兩側(cè)還有兩個小輪子,是為了防止車子倒向兩邊用的。他倆騎車的院子比較寬敞,但離北墻約米的地方有兩棵大槐樹,每棵大槐樹的根部周圍都砌了水泥池,是澆樹用的。騎了一會兒,肖勇把自行車騎到槐樹與北院墻之間去了。肖勇媽媽見狀,趕忙大喊:“別往窄的地方騎,到寬敞的地方來!”肖勇媽媽這樣一喊,被正在寬敞地方騎車的常賀聽見了。常賀見肖勇在狹窄的地方騎車,他也把車騎進了狹窄的地方。這樣,肖勇從狹窄的地方往寬敞的地方騎車時,常賀卻把車從寬敞的地方騎進了狹窄的地方。開始,常賀騎車圍著兩棵槐樹轉(zhuǎn)大圈,一會兒騎在狹窄的地方,一會兒騎在寬敞的地方。后來,常賀就在兩槐樹之間騎車轉(zhuǎn)起了“8字”。這種騎法,對孩子而言,需要一定的技巧,開始時顯得很困難。常啟先生在一旁看著,任常賀慢慢地騎。經(jīng)過幾天反復(fù)練習(xí),常賀的騎車技術(shù)大有長進,在兩棵槐樹之間騎車轉(zhuǎn)起“8字”來,就挺熟練了。由于常賀的騎車路線比較新穎,姿勢比較瀟灑,引來不少老人觀看。還有老人說:“這孩子真靈!”
孩子騎車玩,應(yīng)該在寬敞的地方,是一部分成年人的想法,肖勇媽媽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她把肖勇叫到了寬敞的地方騎車。常啟先生則不然,他認(rèn)為,只要沒有危險,在哪兒騎車都可以,在狹窄的地方騎車更能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常賀在狹窄的地方騎車,比肖勇在寬敞的地方騎車遇到的問題要多一些,受到的鍛煉自然也就多一些。同時,常賀圍著兩棵樹騎成了“8字”,體現(xiàn)了一種創(chuàng)新精神,受到了老人們的夸獎,又獲得了一種成就感和受到夸獎后的愉悅。相比之下,肖勇的收獲就沒有常賀大了。常啟先生和肖勇媽媽這兩種教育孩子的方式一個尋找狹窄的環(huán)境練,一個尋找寬敞的環(huán)境練;一個尋求新奇的方式,一個守著陳舊的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長大后,智力、能力會出現(xiàn)差異的。肖勇的媽媽可能不曾想到,孩子的鍛煉機會就是在她這樣毫不經(jīng)意的指導(dǎo)中喪失了。教育孩子無小事。孩子的聰明,是在一點一滴的活動中練就的,也是在一點一滴的活動中喪失的。只有“少給限制多讓試試”,讓孩子做他們愿意做的事,才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孩子來。
第四章 好孩子是這樣教出來的
三、多給褒揚不能貶低(1)
事例8:翻了就會了
1985年10月常啟先生家買了一臺蘇聯(lián)生產(chǎn)的電冰箱。當(dāng)時電冰箱在中國還不普及,常啟先生一家人誰也沒有見過電冰箱,既不會安裝也不會操作,使用說明書還是用英文寫的。在這種情況下,常啟先生就讓剛剛升入初中三年級的兒子常民和剛升入高中二年級的女兒常立一起翻譯電冰箱的使用說明書。孩子說不會翻。常啟先生說:“不會沒關(guān)系,翻了就會了。你倆誰都會翻,遇到不認(rèn)識的英文單詞就查《英漢技術(shù)辭典》,把會翻譯的寫下來,不會翻譯的空著,最后我來翻?!本瓦@樣,經(jīng)過一番運作,翻譯出了《電冰箱使用說明書》初稿。然后,常啟先生就和孩子一起照著翻譯好的說明書安裝和操作電冰箱。
現(xiàn)在說起來簡單,在當(dāng)時一切都是陌生的情況下,每安裝、操作一步都得認(rèn)真思考和觀察,以免發(fā)生錯誤。等電冰箱安好運行正常之后,整理了一份《電冰箱使用說明書》定稿。這次電冰箱安裝、調(diào)試和運行對兩個孩子的鍛煉非常大,尤其是翻譯英文說明書,使孩子們切身體會到了學(xué)習(xí)英語的好處,激勵了孩子學(xué)習(xí)英語的信心和積極性。
在常啟先生家買了之后,家屬大院里又有五六家買了和他家同樣的電冰箱。這些人也和常啟先生家剛買來電冰箱時一樣不會安裝、不會操作,于是就來向常啟先生求教,希望給他們幫忙。常啟先生對來者說:“好啊!讓我兒子給你家去弄吧?!钡谝晃磺蠼陶呗犃顺⑾壬脑?,驚訝得張著嘴巴半天沒有說出話來。常啟先生看出了來者的心思,知道他在想“一千多塊錢的東西(1985年1000多元還很是錢呢),你怎么能讓一個毛孩子去弄呢”,于是常啟先生對來者說:“我們家電冰箱就是他弄的,我也只是在旁邊打了打下手。讓他去吧,出不了問題?!背C衲弥g好了的說明書跟著來者去了,也真的把電冰箱給弄好了。這件事一時在大院里傳開了,常民也成了“電冰箱專家”。其實,孩子的能力往往比家長預(yù)計得要大得多。“少給限制多讓試試”,會激發(fā)孩子的潛力,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事例9:別忘了叫我看圓月亮
常賀3歲3個月零10天那天,常啟先生抱著他在陽臺上看月亮。常賀看到了明亮的月亮非常高興,笑了起來,問常啟先生:“爺爺,月亮圓嗎?”
常啟先生說:“比較圓,但還不太圓?!?span lang="EN-US">
常賀說:“什么時候才太圓呢?”
常啟先生說:“十五的時候月亮才能圓。”
常賀說:“今天是哪一天呀?”
常啟先生說:“今天不是十五?!?span lang="EN-US">
實際上那天是陰歷的哪一天,常啟先生還真的不知道,只知道月亮不太圓,肯定不是十五。常賀聽了爺爺?shù)脑挘疽馑碌?,于是常啟先生把他放在陽臺的地上。就在常啟先生關(guān)陽臺窗戶的工夫,常賀跑進了常啟先生的書房。常啟先生趕緊追到書房,看見常賀已經(jīng)爬到了轉(zhuǎn)椅上往寫字臺上伸手。常啟先生嚇了一跳,問他要干什么。他指著寫字臺上的臺歷說:“要這個?!背⑾壬o他把臺歷拿了過來。常賀指著臺歷說:“今天是十四。”并對常啟先生說:“你翻,你翻?!背⑾壬o他翻了一頁。常賀說:“明天是十五,月亮就圓了。爺爺,明天別忘了叫我看圓月亮?!背⑾壬f:“好?!背YR滿意了,下了轉(zhuǎn)椅,到客廳玩去了。
這件事對常啟先生觸動很大。如果把常賀往寫字臺上爬看成是淘氣,對孩子加以制止或訓(xùn)斥,不就冤枉了孩子嗎?如果不讓孩子把這件事做完,怎么知道孩子是否有道理呢?對待孩子切忌主觀、武斷,要沉住氣看看孩子要干什么。只要孩子的行為對他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安全和尊嚴(yán)沒有傷害,對重要的設(shè)備沒有損害,就要容得孩子把事情做完。不讓孩子把事情做完,就不知道孩子做得是否有道理。對孩子要“少給限制多讓試試”,過多地干涉孩子,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不利影響。
事例10:再裝好才成
常民小的時候,常啟先生花“重金”給他從上海買回來了一個會下蛋的玩具鴨子。這只“鴨子”靠發(fā)條驅(qū)動前進,在前進的過程中還會下蛋(蛋是用乒乓球代替的)。常民覺得很好玩。為了弄清楚“鴨子”為什么能邊走邊下蛋,買來沒幾天,常民就把“鴨子”給拆了。常啟先生見孩子拆“鴨子”心里先是一愣,想制止他??捎忠幌?,孩子想知道玩具鴨子為什么會下蛋,是求知的一種表現(xiàn),并沒有錯。常啟先生壓住火氣,對常民說:“你拆,爸爸不批評你,你要把拆下來的零件收好,把為什么能下蛋弄明白,然后再把它裝好才成,裝不好,就得挨揍?!闭f實在的,讓一個不滿6歲的孩子把一只機械化程度較高的玩具鴨子組裝起來是有一定難度的。后來,在常啟先生的指導(dǎo)下,常民還真的把拆散了的玩具鴨子裝好了,又能正常行走下蛋了。
您遇到常啟先生這種情況,能像常啟先生那樣對待孩子嗎?常啟先生沒有批評常民,但給了常民壓力,使他不敢掉以輕心。常民通過拆裝玩具鴨子提高了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能力,有自信和自尊,這些都來源于孩子參與實踐。
第四章 好孩子是這樣教出來的
三、多給褒揚不能貶低(2)
“褒揚”是贊美和表揚?!岸嘟o褒揚”就是要多鼓勵和表揚孩子?!百H低”是故意降低對人或事物的評價?!安荒苜H低”就是不能把孩子看得一無是處,批評孩子的時候,要就事論事,不能整體上否定孩子。
(一)為什么多給褒揚不能貶低
把“多給褒揚不能貶低”作為家庭教育的方略,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和“自尊”。
“多給褒揚不能貶低”是表揚和批評孩子時應(yīng)當(dāng)堅持的原則。家長要多看孩子的優(yōu)點和進步,要相信孩子是好的、是能行的、是會進步的,要多鼓勵和表揚孩子。批評孩子的時候,不能貶低,要就事論事,哪里錯了就說哪里,不能以偏概全,不能翻舊賬,不能全盤否定。
為什么要這樣呢?這是孩子的特點決定的。孩子都愿意受表揚,不愿意挨批評。褒揚孩子會使孩子受到激勵和鼓舞,調(diào)動孩子的積極性,使孩子做事更努力、更認(rèn)真、更大膽、更愿意嘗試。做事多了、做成的事多了,就會大大提升孩子的自信和自尊。相反,貶低孩子,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使孩子做事畏首畏尾、縮手縮腳。輕者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重者會導(dǎo)致孩子破罐子破摔,越滑越遠(yuǎn),不可收拾。
(二)存在的問題
“多給褒揚不能貶低”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對孩子局部肯定總體否定、批評不具體和算總賬。
1對孩子局部肯定總體否定
表揚和批評孩子要把握住“總體”和“局部”的關(guān)系,要從總體上表揚、肯定孩子,局部上批評、否定孩子。有的家長不懂得這一點,往往把事情弄反,局部上表揚孩子,總體上否定孩子。為了把問題說清楚,下面具體展開講。
孩子以前學(xué)習(xí)成績不怎么好,這次考試比以前進步了。家長看了孩子的成績,不是看孩子的成績比上次增加了多少,而是問鄰居家的孩子考了多少。當(dāng)知道自家的孩子這次還是比鄰居家的孩子分?jǐn)?shù)低時,對孩子說:“這次考得不錯。不過還是沒有××(鄰居家孩子的名字)分?jǐn)?shù)高,你怎么就總不如人家呢?”
這位家長說的第一句“這次考得不錯”是局部上表揚孩子,最后一句“你怎么就總不如人家呢”是整體上貶低孩子。這是錯誤的,錯在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孩子的自信和自尊一旦受到傷害,問題就大了,會對孩子的整體素質(zhì)產(chǎn)生負(fù)面影響。
下面看看另一位家長的做法。家長看到孩子這次考試比以前進步了,對孩子說:“這次考得不錯。我早就知道你的成績能上來,只是用功晚了一點兒,要是早知道用功成績早就上來了,是吧?”
這位家長對孩子說的頭一句“這次考得不錯”是對孩子進步的表揚;第二句“我早就知道你的成績能上來”是從整體上對孩子的肯定;第三句“只是用功晚了一點兒,要是早知道用功成績早就上來了”既是對孩子的批評,又包含了對孩子的肯定和鼓勵;最后一個“是吧?”體現(xiàn)了一種親情,輕松了氣氛。這就是總體上褒揚,局部上批評。褒揚可以激發(fā)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自信和自尊能激發(fā)孩子的潛力。孩子的潛力一旦被激發(fā)出來,就會把事情做得更好,有時會出人意料的好。
0~6歲是人的性格形成的時期,0~3歲是人的性格形成的關(guān)鍵時期,這就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包括自信和自尊基本上是在家里、受家長的影響而形成的。但有許多家長不懂得這一點。他們時常自覺或不自覺地傷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這些家長批評孩子時不是就事論事,而是總體貶低和否定孩子。中國的家長總體上否定孩子,語言是非常豐富的,隨手拈來俯拾皆是,諸如,“你真笨”,“你真窩囊”,“你真沒出息”,“你怎么就不如人家××呢?”“你怎么就這么不爭氣呢?”等。這些語言對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傷害極大。
第四章 好孩子是這樣教出來的
三、多給褒揚不能貶低(3)
孩子年紀(jì)小,活動范圍有限,接觸最多的就是家長,因此,孩子最信任的人也是家長。他最信任的人都說他“真笨,真窩囊,真沒出息,不如人家”,他就會理所當(dāng)然地認(rèn)為自己真的“很笨,很窩囊,很沒出息,很不如人家”。長此以往,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就被家長給消磨了。孩子一旦沒有了自信和自尊,也就失去了上進的動力,也就很難有進步了。孩子為什么會破罐子破摔?就是因為他失去了自信和自尊。
2批評不具體
批評和表揚孩子一定要具體,要向孩子具體說明他錯在哪里、對在哪里、為什么對、為什么錯。有的家長批評孩子不具體,孩子挨了批評不知道錯在哪里。
孩子放學(xué)沒有及時回家,家長很生氣。孩子一進家門,就朝孩子吼起來:“你干什么去了,這都幾點了你才回家!你明天再敢回來這么晚,非打死你不可!”孩子見媽媽生氣了,一聲不吭地進了自己的房間,沒事了。這就是“批評不具體”。不是說“知錯就改”嗎,孩子不知道錯在哪里,怎么改呀?
遇到這種情況,不要先發(fā)火,要先弄清楚孩子為什么回來晚了。如果孩子果真沒有什么正當(dāng)理由放學(xué)后沒有及時回家,要向孩子說明他晚回家為什么是不對的。批評之后還要對孩子說“我相信你一定知錯必改,明天放學(xué)后肯定會及時回家,不再讓媽媽惦記了”。這樣是不是比前者更好呢?
3算總賬
批評孩子要一事一論,不要把以前的錯誤拿出來一起批評。有的家長不是這樣,他們見孩子犯了錯誤,就把孩子以前的錯誤一起拿出來算總賬,數(shù)落起來沒完沒了。把以前的錯誤也拿出來一起批評,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弄不清家長到底在批評什么,甚至使孩子覺得家長胡攪蠻纏、不講理。如是這樣,就收不到好的效果。
為了使讀者對如何“多給褒揚不能貶低”有具體的認(rèn)識,下面講幾個事例。
事例1:你真笨,怎么什么也不知道呢
一位年輕的父親抱著兩歲零兩個月的女兒來鐵路旁看火車,在離女兒約15米遠(yuǎn)的地方有一個綠色的鐵路信號燈。父親指著信號燈對女兒說:“看見前面的信號燈了嗎?”
女兒說:“看見了?!?span lang="EN-US">
父親接著問:“信號燈是什么顏色的呀?”
女兒一時沒能答上來??吹贸鰜砼畠翰⒉槐?,她正在想是什么顏色的。還沒有等女兒想起來,父親說話了。他對女兒說:“連這是什么顏色的也不知道嗎?”
父親的話已接近厲聲,女兒有點害怕了,仍然沒有回答。父親見到女兒的樣子,不耐煩地對女兒說:“你真笨,怎么什么也不知道呢?爸爸不抱你了!”說著就把女兒放到了地上。
不知道信號燈是什么顏色的就真笨嗎?我看不見得,何況一個兩歲多的孩子,多教她幾次不就知道了嘛!至于說“怎么什么也不知道”更是無稽之談。孩子不知道信號燈是綠色的,就是“不知道信號燈是綠色的”,不能因為不知道信號燈是綠色就說孩子“什么也不知道”;不知道信號燈是綠色的不等于不知道別的,現(xiàn)在不知道不等于將來也不知道。這位年輕的父親所使用的“你真笨”和“什么也不知道”不是對孩子的批評,而是對孩子的貶低,是對孩子的整體否定。這位父親對孩子的態(tài)度是錯誤的,錯在不符合實際,錯在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長此以往,孩子會認(rèn)為自己笨,會對自己失去自信。這位父親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會對孩子的心理發(fā)育產(chǎn)生明顯的負(fù)面影響。
第四章 好孩子是這樣教出來的
四、嚴(yán)格要求適當(dāng)懲罰(1)
事例2:你管別人叫過爸爸嗎
常民小學(xué)畢業(yè)考初中時,差05分沒有考上他家附近的重點中學(xué)。常民說肯定是數(shù)學(xué)卷子判錯了。為此,常啟先生托人查了常民的數(shù)學(xué)試卷。經(jīng)過查證,發(fā)現(xiàn)常民把試卷中要求求出“圓錐體的體積”看成了要求求出“圓柱體的體積”,被扣了6分。孩子與重點中學(xué)無緣給常啟先生的打擊就像晴天霹靂一樣,實在太大了。讓常民回校復(fù)讀吧,他在全年級6個畢業(yè)班300多名學(xué)生中,平時的成績從來沒有出過前五名,老師也不同意他回學(xué)校復(fù)讀。不回校復(fù)讀吧,就得上普通中學(xué),常啟先生又不甘心。那時真的快把常啟先生難死了,難得用語言難以形容。不過,難歸難,常啟先生沒有朝常民發(fā)火,也沒有批評常民,展現(xiàn)在子女面前的,就像什么事情也沒有發(fā)生一樣。
情緒平息了之后,常啟先生與常民談了一次話。他問常民為什么把那道數(shù)學(xué)題做錯了。常民說:“馬虎了?!?span lang="EN-US">
常啟先生對常民說:“你管別人叫過爸爸嗎?”
常民聽了爸爸的話一愣,一時不知道該怎么回答。過了一會兒,對爸爸說:“那怎么會呢?”
常啟先生問:“為什么不會呢?”
常民答不上來,不做聲。又過了一會兒,常啟先生對常民說:“這道理很簡單。因為你對爸爸太熟悉了,不用看爸爸的臉面,看背影、看側(cè)影、聽聲音都能認(rèn)出爸爸來,所以不會認(rèn)錯。另外,你對認(rèn)爸爸比較謹(jǐn)慎,不敢隨便叫爸爸,怕叫錯了讓別人笑話?!?span lang="EN-US">
常啟先生接著對常民說:“答試卷審題和認(rèn)爸爸的道理是一樣的,馬虎是現(xiàn)象,不熟悉、不謹(jǐn)慎才是根源,對嗎?”
常民聽了爸爸的話,覺得爸爸說得有道理,向爸爸表示,今后做事一定要認(rèn)真,再也不馬虎了。
后來,常啟先生的一位朋友知道了常民的事。這位朋友在一所省重點中學(xué)當(dāng)初中老師,正好她那一年是接初中一年級新生的班主任。經(jīng)過常啟先生和他這位朋友多方努力,常民進了這所省重點中學(xué),在這位朋友的班里學(xué)習(xí)。這位朋友對常民說:“你還不能算我們學(xué)校的正式學(xué)生,叫試讀生。如果期末考試你能考到班里中上水平就給你轉(zhuǎn)正,如果考不到你就得退學(xué)?!?span lang="EN-US">
常民聽了班主任的話,小聲地對班主任說:“我能考全班第一?!?span lang="EN-US">
班主任對常民說:“考第一就更好了,至少我不希望你退學(xué)?!?span lang="EN-US">
升初中考試失敗以及家長的態(tài)度,觸動了常民的心,使常民進入初中之后,學(xué)習(xí)更加認(rèn)真了。工夫不負(fù)有心人。期末考試常民不但考了全班第一,而且考了全年級6個班的第一,弄得校長不知道這是從哪里殺出來的一匹黑馬。為此,校長還專門找了常民的班主任了解常民的情況。
如果你遇到了常啟先生的情況,你會像常啟先生那樣處理嗎?常啟先生和他的妻子,在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常立出生之后,就立下了一個規(guī)矩:不管孩子怎么樣,永遠(yuǎn)不許說孩子“你真笨,你真窩囊,你真沒出息,你怎么就不如人家××呢!你怎么就這么不爭氣呢!”等話。夫妻倆把以上這些話和類似以上的話叫做“家庭教育禁語”,是在任何時候都是不能說的。
常啟先生談到常民這場經(jīng)歷時說:“我看中的并不是孩子考了全年級6個班的第一名,而是孩子通過這件事所建立起來的自信心以及經(jīng)受挫折后的自我調(diào)適??剂四昙壍谝幻菚簳r的,而培養(yǎng)起來的自信和自我調(diào)適能力將對孩子的一生起作用。”
第四章 好孩子是這樣教出來的四、嚴(yán)格要求適當(dāng)懲罰(2)
“嚴(yán)格要求適當(dāng)懲罰”包括嚴(yán)格要求和適當(dāng)懲罰兩部分:①是對孩子要有嚴(yán)格的要求,明確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能做的做,不能做的不做,要求必須做到的一定得做到,要求一定不能做的就一定不能做;②是孩子違背了要求,要給予批評教育,批評教育沒有效果,要給以適當(dāng)?shù)膽土P,強行孩子按要求行事。
(一)對孩子的要求
對孩子的要求包括基本要求、法定要求和重要要求幾個方面。
1對孩子的基本要求
“對孩子的基本要求”是根據(jù)基礎(chǔ)家庭教育目標(biāo)要求孩子做到的,它們是:
◆要求孩子勤奮,不讓孩子懶惰;
◆要求孩子正直,不讓孩子邪惡;
◆要求孩子求是,不讓孩子不求甚解;
◆要求孩子創(chuàng)新,不讓孩子守舊;
◆要求孩子自尊,不讓孩子不求上進;
◆要求孩子自信,不讓孩子自卑;
◆要求孩子寬容,不讓孩子心胸狹窄、小肚雞腸;
◆要求孩子負(fù)責(zé),不讓孩子敷衍了事、不負(fù)責(zé)任。
2對孩子的法定要求
“對孩子的法定要求”是依據(jù)法律要求孩子必須做到的;如果孩子做不到,家長要強行孩子做到,不能含糊。這是家長的法定責(zé)任。1999年6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wù)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yù)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規(guī)定的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為,是對未成年人的法定要求,家長必須保證自己未成年的孩子做到,其具體內(nèi)容是:
◆不得曠課,不得夜不歸宿;
◆不得攜帶管制刀具;
◆不得打架斗毆,不得辱罵他人;
◆不得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
◆不得偷盜,不得故意破壞財物;
◆不得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
◆不得觀看、收聽*、*的音像制品、讀物等;
◆不得進入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yè)性歌舞廳、網(wǎng)吧等場所;
◆不得吸煙、酗酒;
◆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不能脫離監(jiān)護單獨居??;
◆不得有其他嚴(yán)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3對孩子的重要要求
這里說的“對孩子的重要要求”是指對孩子的基本要求和法定要求之外的重要要求,是孩子應(yīng)具備的優(yōu)秀品質(zhì)。要求孩子努力學(xué)習(xí)、成績優(yōu)良是對孩子的重要要求;要求孩子孝敬父母、禮貌待人、尊敬老師、關(guān)心同學(xué)、嚴(yán)于律己、寬以待人、舉止高雅、講究衛(wèi)生、勤學(xué)好問、刻苦認(rèn)真、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勤儉節(jié)約、自力更生、不貪不謀、克己奉公也是對孩子的重要要求?!皩⒆拥闹匾蟆眱?nèi)容較多,這里就不一一講述了。
(二)對孩子懲罰的方式
懲罰是孩子違背了要求給予的處罰,是強行孩子按要求做事的一種措施。懲罰孩子的方式分為“體罰”和“心罰”。“體罰”主要是觸及孩子的身體;“心罰”主要是觸及孩子的心靈。
1體罰
體罰主要是觸及孩子的身體,如罰站、罰跪、打手、打屁股、打脊背等。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體罰孩子的傳統(tǒng)。過去,達官貴人和有教養(yǎng)的家庭都有家規(guī)和家法。家規(guī)是家庭中的規(guī)矩。家法包括兩重含義:其一是家長管理家人的一套法度;其二是指家長用來責(zé)打家人的用具。在我國,家規(guī)一向被看得很重,常和國法相提并論,有“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的說法。我國南北朝時期北齊的文學(xué)家顏之推顏之推(530~595),我國南北朝時期北齊的文學(xué)家,字介,瑯玡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有《顏氏家訓(xùn)》傳世,以儒家思想為立身治家之道。所著的、我國最早的家庭教育專著《顏氏家訓(xùn)》的《教子篇二》中就有關(guān)于體罰孩子的論述。論述是用文言文寫的,現(xiàn)在許多人已經(jīng)讀不懂了。為了節(jié)省篇幅,這里就不說文言文的原文了,只用現(xiàn)代漢語把顏氏的意思說一下?!额伿霞矣?xùn)》的《教子篇二》([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合肥:黃山書社,2002:6~10。)中有一段的意思是:
第四章 好孩子是這樣教出來的四、嚴(yán)格要求適當(dāng)懲罰(3)
普通人不能教育好子女,并不是要使子女陷入罪惡的境地,只是不愿意使子女因受責(zé)罵而不高興,不忍心使子女因挨打而受皮肉之苦。孩子犯了錯誤就像人得了病一樣,不用湯藥針灸救治怎么能行呢?應(yīng)該想一想那些經(jīng)常認(rèn)真督促訓(xùn)誡子女的父母,難道愿意苛責(zé)自己的親生骨肉嗎?實在是不得已??!
顏之推并不把體罰看成是萬能的,他更看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和習(xí)慣養(yǎng)成的作用。顏之推在《顏氏家訓(xùn)》的《教子篇二》中另一段的意思是:
我見到世上那種對孩子不講教育而只有慈愛的,常不以為然。對孩子飲食起居、言談舉止,任意放縱,不加管制,該訓(xùn)誡時反而夸獎,該訓(xùn)斥責(zé)罵時反而歡笑,到孩子懂事時,他們就認(rèn)為這些道理本來就是這樣。到驕傲怠慢已經(jīng)成了習(xí)慣時,才開始加以制止,那就縱使鞭打得再狠毒也樹立不起父母的威嚴(yán),憤怒得再厲害也只會增加孩子的怨恨,直到孩子長大****,最終使其成為品德敗壞的人??鬃诱f:“從小養(yǎng)成的習(xí)慣就像天性,習(xí)慣了也就成自然了”,這是很有道理的。俗語說:“教育媳婦要在初來時,教育子女要在嬰孩時”,這句話確實有道理。
顏之推的教育理念,包括對孩子實施體罰的觀點在我國已經(jīng)流傳了1000多年,已經(jīng)為許多家庭所接受?,F(xiàn)在,不少人不主張對孩子實施體罰,據(jù)說在美國還通過了立法禁止打孩子。初做父親的時候,受傳統(tǒng)的影響,我也打過孩子,但打過之后很后悔,心里很難受。這促使我考慮:打孩子是否真的有效?是否有比“打”更好的方法?通過多年的研究,我覺得“冷處理”和“權(quán)利剝奪”是兩種比“打”更好的方法。
2冷處理
冷處理是孩子違背了要求,讓孩子冷靜下來思考問題,屬于心罰。
對于年齡小的孩子,冷處理就是孩子哭鬧時,把他“晾在一邊”,別搭理他,讓他哭,讓他鬧,讓他哭鬧夠,直到孩子不哭鬧了為止;孩子不哭鬧了,冷靜了再給孩子講道理,告訴孩子他的做法哪些不對,應(yīng)該怎么做才是對的。
孩子哭鬧是因為要求得不到滿足或受了委屈。孩哭鬧的時候,家長越管,孩子哭鬧得越歡;孩子哭鬧得越歡,家長越管;家長越管,孩子哭鬧得更歡……如果家長不加克制就很可能形成惡性循環(huán)。弄到后來,家長和孩子都在氣頭上,盡管家長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孩子根本就不知道家長在說什么,還以為是自己的哭鬧大見成效,引起家長高度關(guān)注了呢。有的家長見孩子不但不聽教訓(xùn),反而越說鬧得越歡,就狠命地打孩子。常聽到家長說:“氣死我了,把我都?xì)夂苛耍 蔽铱催@倒是一句實話。因為在那種情況下,家長和孩子都已失去了理智,家長已經(jīng)從管孩子變成了朝著孩子發(fā)泄,孩子也從接受管教變成了一種本能的反抗。所以,家長一定不要在氣頭上管孩子,只要不是不立即處理就會發(fā)生后果的,就要冷處理。冷處理比氣頭上處理效果好。
半大不小的孩子,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對這樣的孩子進行冷處理就是把孩子禁閉起來,讓孩子閉門思過。
為什么對不同年齡的孩子采取的冷處理方式不一樣呢?年齡小的孩子知道的事情少,懂得的道理也少。這種小孩子犯了錯誤,把他“晾在一邊”是讓孩子知道他那樣做是行不通的,是為了讓孩子養(yǎng)成聽話的習(xí)慣。年齡大的孩子知道的事情多了,懂得的道理也多了。這種大孩子犯了錯誤,把他“禁閉起來”,是給孩子提供一個冷靜地、理性地思考的機會,讓孩子冷靜地想一想:自己到底有沒有錯?如果錯了,錯在什么地方?如果自己沒有錯,家長為什么會把自己“禁閉起來”?應(yīng)該如何對待家長?
第四章 好孩子是這樣教出來的四、嚴(yán)格要求適當(dāng)懲罰(4)
冷處理對形成孩子良好的性格是很有好處的。如果家長粗暴地對待孩子,孩子將來很可能也脾氣暴躁。
冷處理不單是對孩子的,也是對家長的。冷處理也給了家長一個思考的機會,家長應(yīng)該冷靜地想一想:孩子為什么會犯錯誤?孩子是否有道理?孩子犯了錯誤自己是否也有責(zé)任?應(yīng)該如何對待孩子?
3權(quán)利剝奪
權(quán)利剝奪是當(dāng)孩子違反了規(guī)矩時,剝奪孩子的某些權(quán)利,屬于“心罰”。
世界上的事物總是成對存在的,如權(quán)利和義務(wù)、自由與法制等,都是成對存在的。一個人應(yīng)該是自由的,自由是每個人應(yīng)該享受的權(quán)利。但自由不是無限制的,自由一旦逾越了法制和道德的底線就會被限制、被剝奪,自由的權(quán)利就沒有了,這就是權(quán)利剝奪。譬如,故意重傷了他人,就會被判坐牢,就會失去自由,自由的權(quán)利就被剝奪了。使用“權(quán)利剝奪”懲罰孩子,可以讓孩子明白,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違反了國法、家規(guī),就必然要受到懲罰。
使用權(quán)利剝奪,可以使孩子能更好地做事。小學(xué)生馬曉虎上學(xué)忘了帶畫筆,上圖畫課的時候,不僅挨了老師的批評,而且別的同學(xué)畫圖時他卻因為沒有畫筆不能畫,白白地在教室里待了一節(jié)課,結(jié)果傷心地哭了。其實,馬曉虎的媽媽在他剛離家不久整理房間時就發(fā)現(xiàn)了他沒帶圖畫筆。媽媽發(fā)現(xiàn)兒子沒帶圖畫筆,心里很著急,想給兒子送去。后來,媽媽覺得兒子這種馬馬虎虎的毛病總是改不了,該給他一個教訓(xùn)了,于是經(jīng)過再三斟酌,決定不去送。
學(xué)生上學(xué)帶好上課使用的東西,是學(xué)生上學(xué)的規(guī)矩。馬曉虎上學(xué)沒有帶畫筆就是違反了規(guī)矩,這使得他不僅不能在課堂上畫畫,還挨了老師的批評。馬曉虎的媽媽所采用的就是“權(quán)利剝奪”的懲罰方式——沒帶畫筆,就被剝奪了使用畫筆畫畫的權(quán)利。
(三)對孩子懲罰要適當(dāng)
懲罰孩子所體現(xiàn)的既是家長的權(quán)威,更是家長的心靈和智慧?!皩⒆討土P要適當(dāng)”就是批評教育孩子要適度、適時、適地,既不可遷就,又不能魯莽,要恰到好處。
1批評教育孩子要適度
批評教育孩子要適度,包括方式要適度、力度要適度兩個方面。
批評教育孩子的方式要適度是孩子犯了錯誤要用恰當(dāng)?shù)姆绞綄Υ⒆?。其原則是:不能動不動就懲罰孩子,能通過說服教育解決的盡量用說服教育的方式,能用冷處理和權(quán)利剝奪解決的盡量用冷處理和權(quán)利剝奪,盡量不用或少用體罰;如果孩子犯了性質(zhì)惡劣的嚴(yán)重錯誤,該嚴(yán)厲時絕對不能心慈面軟。心慈面軟是對孩子不負(fù)責(zé)任,這其中的道理很簡單。對孩子心慈面軟就是縱容孩子的錯誤,會使孩子的錯誤得不到及時糾正,會越來越嚴(yán)重。等到觸犯了法律的時候,想管也輪不到家長了。
批評教育孩子力度要適度是對孩子要適可而止,不可窮兇極惡、沒完沒了,不能打頭部,不能傷及面容,不能傷筋動骨,不能在氣頭上打孩子,不能拿孩子發(fā)泄,不能動用器械(如棍棒等),等等。批評教育的力度要適度是十分重要的,失度會造成終生悔恨。一位母親一氣之下扇了兒子一記耳光,結(jié)果把兒子的眼睛扇成了斜眼,留下了終生殘疾。一位父親經(jīng)常把兒子往死里打,結(jié)果把兒子打瘋了。一位父親把女兒打得離家出走,結(jié)果女兒被壞人*后殺害了。力度失度造成嚴(yán)重后果的事例太多了,家長們務(wù)必注意,萬萬不可大意。
第四章 好孩子是這樣教出來的四、嚴(yán)格要求適當(dāng)懲罰(5)
我還想特別提醒,把孩子禁閉起來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安全,把孩子關(guān)在屋子里要有人監(jiān)護。這樣,一來防止孩子發(fā)生意外;二來不能讓孩子長期處在孤獨的環(huán)境之中,以免對孩子造成心理傷害。這里所說的“要有人監(jiān)護”,不是說家長和孩子關(guān)在一間屋子里監(jiān)視孩子,是說家長一定要關(guān)心孩子,譬如,把門留一道縫,過一段時間看看孩子,等等。
2批評教育孩子要適時
批評教育孩子要適時是批評教育孩子要選擇合適的時間。這包括兩層意思:第一,要從小開始;第二,要選擇恰當(dāng)?shù)臅r間。
1)批評教育要從小開始
家長不要以為孩子小不懂事,管了也沒用。管孩子從小管起是十分重要的。在2500多
年前,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說過:“少成若天性,習(xí)慣成自然。”這句話的意思是“從小養(yǎng)成的習(xí)慣就像天性,習(xí)慣了也就成自然了”。管孩子從小管起就是讓孩子形成良好的“天性”??鬃訌男」芎⒆拥乃枷?,已被現(xiàn)代科學(xué)證實是正確的。
2)批評教育孩子要選擇恰當(dāng)?shù)臅r間
第一,吃飯時不要批評教育孩子。因為吃飯時批評教育孩子會影響孩子的食欲,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得胃病。所以,只要不是非得批評教育不可的,吃飯時就不要批評孩子,更不能懲罰孩子,要讓孩子吃好飯再說。
第二,睡覺前不要批評教育孩子。因為這時批評教育孩子會影響孩子的睡眠,對孩子的健康不利。
第三,當(dāng)著眾人不要批評教育孩子。因為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也收不到好的效果。
在家里批評教育孩子,最好也是一位家長面對一個孩子,而不要父母等一齊出動。只有一位家長面對一個孩子有以下幾點好處:
其一,可以使孩子集中精力聽家長的意見。人多了,七嘴八舌,常常意見不一,使孩子不知道聽誰的,甚至鉆家長的空子。
其二,可以打消有人出面保護他的念頭。媽媽批評孩子的時候如果姥姥在場,孩子往往有恃無恐地激怒媽媽,當(dāng)媽媽出現(xiàn)過激時姥姥就幫著孩子說話。一位家長面對一個孩子就避免了這種情況出現(xiàn)。
其三,可以保護孩子的自尊,不至于使孩子在所有家庭成員面前抬不起頭來。
其四,留有回旋余地。如果孩子覺得爸爸批評得不對了還可以找媽媽訴說,如果媽媽覺得批評孩子批評得不對了也可以請爸爸出面和孩子說說。這樣會使家長和孩子彼此得到更多的尊重,收到比父母等一齊出動更好的效果。
以上講了三種不適合批評教育孩子的時間。其實,不適合批評教育孩子的時間不止前面提到的那三種。那么,什么時間批評教育孩子合適呢?這沒有一定之規(guī)。前面講了,批評教育孩子所體現(xiàn)的是家長的心靈和智慧,何時批評教育孩子更合適需要家長根據(jù)孩子錯誤的性質(zhì)、嚴(yán)重程度和孩子的態(tài)度,結(jié)合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視具體情況而定。
3批評教育孩子要適地
批評教育孩子要適地是批評教育孩子要選擇一個合適的地點場合。有的家長不管不顧,在馬路上、商店里、學(xué)校門口、家屬大院里管教孩子,引來不少人圍觀。這樣很不好,會極大地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通常也不會收到好的效果。家長批評教育孩子是為了孩子好,不要有其他私心雜念。有一位家長,平時嬌慣孩子,慣得孩子經(jīng)常在家屬院里惹是生非,惹得鄰里對孩子和家長意見很大。一天,孩子又惹是生非了。家長一看院子里人挺多的,就當(dāng)著眾人的面把孩子狠揍了一頓。這位家長揍孩子的主要用意是向鄰里表白她是管孩子的。其實這位家長的做法是不對的,錯在既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又收不到管教孩子的效果,更達不到“表白”的目的(鄰里不是傻子,作秀還是能看出來的)。批評教育孩子,尤其是懲罰孩子,最好在家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