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揮軍南下,荊州剌史劉表病死,劉琮投降,劉備撤走。曹操聽聞劉備想要去江陵,派五千輕騎追擊劉備,于當陽長坂坡追到劉備,劉備兵馬不多,又有數(shù)十萬百姓相隨,迅速被擊潰,劉備放棄妻子和兒子,與諸葛亮、趙云、張飛等數(shù)十騎逃走。趙云反身殺入曹軍,將劉備幼子劉禪及甘夫人救出,與劉備在江夏會合。張飛率領二十騎兵斷后,據(jù)水斷橋,大喊:“身是張益德,可來共決死”。曹軍不敢逼近,劉備得以順利逃亡;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策逝世后,孫權繼位吳侯、討逆將軍,自領會稽太守。張昭、周瑜等重臣全心輔佐孫權。曹操正式上表孫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屯吳,使丞之郡行文書事。孫權招賢納士,著力統(tǒng)治江東。孫權在魯肅的建議下,派魯肅來與劉備結成聯(lián)盟,合力抗拒曹操,劉備派諸葛亮隨魯肅到江東。周瑜率領軍隊在樊口與劉備會合。然后兩軍逆水而上,行至赤壁,與正在渡江的曹軍相遇。曹軍當時已遭瘟疫流行,而新編水軍及新附荊州水軍難以磨合,士氣明顯不足,因此初戰(zhàn)被周瑜水軍打敗。曹操不得不把水軍“引次江北”與陸軍會合,把戰(zhàn)船靠到北岸烏林一側,操練水軍,等待良機。周瑜則把戰(zhàn)船??磕习?span lang="EN-US">赤壁一側,隔長江與曹軍對峙。當時曹操為了北士卒不習慣坐船,于是將艦船首尾連接起來,人馬于船上如履平地。周瑜部將黃蓋于建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至戰(zhàn)日,黃蓋準備了十艘輕利之艦,滿載薪草膏油,外用赤幔偽裝,上插旌旗龍幡。當時東南風急,十艘船在江中順風而前,黃蓋手舉火把,使眾兵齊聲大叫:“降焉!”曹軍官兵毫無戒備,“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離曹軍二里許,黃蓋遂令點燃柴草,同時發(fā)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各營。頃刻之間,煙炎張?zhí)欤苘娙笋R燒、溺死者無數(shù)。在對岸的孫劉聯(lián)軍橫渡長江,趁亂大敗曹軍。曹操見敗局已無法挽回,當即自焚剩下的戰(zhàn)船,引軍沿華容小道(今湖北監(jiān)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卻,周瑜、劉備軍隊水陸并進,一直尾隨追擊。此戰(zhàn)中曹軍傷亡過半,曹操回到江陵后,恐赤壁失利而使后方政權不穩(wěn),立即自還北方,留曹仁、徐晃等繼續(xù)留守南郡(治所江陵),而后委任樂進守襄陽、滿寵代理奮威將軍,屯于當陽。孫劉聯(lián)軍取得了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赤壁之戰(zhàn)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tǒng)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借此勝役開始發(fā)展壯大各自勢力,曹、劉、孫三家爭奪荊州之戰(zhàn)揭開序幕。此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沒有機會以如此大規(guī)模進行南征,但仍舊占據(jù)著南陽、南郡二郡。之后從南郡、南陽郡中分置襄陽郡、南鄉(xiāng)郡,劉備則開始揮軍向長江以南的零陵 、武陵、桂陽、長沙四郡發(fā)起進攻,孫權則令周瑜圍攻南郡治所江陵縣。赤壁之戰(zhàn)對于三國鼎立局面的確立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在這場戰(zhàn)爭中,處于劣勢地位的孫、劉聯(lián)軍,面對總兵力達二十三四萬之多的曹軍,正確分析形勢,找出其弱點和不利因素,采取密切協(xié)同、以長擊短,以火佐攻,乘勝追擊的作戰(zhàn)方針,打得曹軍丟盔棄甲,狼狽竄北,使曹操“橫槊賦詩”、并吞寰宇的雄心就此付諸東流,從而成為歷史上運用火攻,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例。《三國志·劉璋傳》中說:“璋復遣別駕張松詣曹公,曹公時已定荊州,走先主,不復存錄松。松以此怨。會曹公軍不利于赤壁,兼以疫死。松還,疵毀曹公,勸璋自絕。”這說明,張松正是因為受了曹操的小看,怨恨曹操,才轉頭把益州獻給劉備的。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劉備率領副軍師龐統(tǒng)、黃忠,、魏延、陳到、霍峻、吳班等眾將領率領大軍五萬,從江陵出發(fā),目標葭萌關。直取益州,進入蜀地。以關羽為江陵太守,諸葛亮為軍師,鎮(zhèn)守江陵。這樣,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其間雖然三方之間時有戰(zhàn)事與摩擦,但三分天下的局面始終未能改變。為后來的魏蜀吳三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為東漢王朝的最后滅亡挖掘了墳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