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開學了,校園里一陣嘰嘰喳喳。原來,校園里多了好多新奇的東西!有惟妙惟肖的剪紙、濃墨重彩的年畫、古色古香的刺繡,還有巧奪天工的雕刻、生動逼真的泥塑、霓虹閃爍的燈彩。
孩子們歡呼雀躍,看看這兒,又看看那兒,快樂無比。通過快樂的非遺進校園活動,孩子們不僅欣賞了剪紙、年畫、刺繡等很多獨具中國文化特色的美術作品,還自己動起手來,剪剪畫畫、繡繡刻刻、捏捏做做,人人爭當小能手。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場妙趣橫生的非遺實踐吧!
有人說,
兒時的回憶是美好而又有趣的,
和魯迅先生兒時乘坐烏篷船跑出去看社戲一樣,
我也看過不少的戲曲、雜技表演。
只是不知道從何時起,
曾經(jīng)最喜歡的那些非物質(zhì)文化遺傳,
皮影戲悄悄淡出了我們的視野。
窄小簡陋的舞臺,
似乎納盡天下寶貝的小木箱,
尺寸長的影人,
在皮影藝人的說唱和操作下,
輪番上演著才子佳人、王侯將相的故事,
兒時的皮影戲,當時只道是尋常。
皮影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是中國歷史悠久、流傳很廣的一種民間藝術。
這種源于中國的藝術形式,
吸引了多少國外戲迷,
人們親切地稱它為“中國影燈”。
那么皮影戲的當下境遇如何呢?
誠然,
這套《我們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主題兒童繪本,
給了我們一些答案。
作為“寫給孩子看的繪本故事”,
這套書將我們的“非遺”,
編織成一個個鮮活有趣的故事講給小朋友,
讓他們在聆聽中,感受 “非遺”的博大精深,
也通過形式多樣的“非遺”實操,
讓他們體驗“非遺”文化的魅力,
激發(fā)他們對“非遺”文化的興趣與熱愛,
并引以為豪。
《我們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是由本土作者創(chuàng)作的一套人文科普圖畫書,
將中國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按種類,
劃分為傳統(tǒng)戲劇、民間美術、
音樂舞蹈、體育雜技四卷。
以月月和亮亮的游學之旅為故事線,
講述了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
是如何體驗“非遺”活動的,
每個項目都設置了幾個版塊,
介紹“非遺”活動、傳說、實操等小知識。
每個項目還甄選出適合孩子誦讀的詩歌、童謠,
是適合親子閱讀、分角色扮演的不錯選擇。
再說到皮影戲的當下:
其實最重要的是“傳承”二字。
“三尺生綃作戲臺,
全憑十指逞詼諧。
有時明月燈窗下,
一笑還從掌握來。”
一帷幕布,幾根竹竿,
金戈鐵馬,紛至沓來。
皮影戲雖說在一定程度上屬于傀儡藝術,
它的演出方法看似簡單,
只是用燈光將影人映射在影幕上,
由手藝人在幕后操縱著手里的影人,
通過影人的形體動作,
配合著當?shù)亓餍械那{(diào)、樂器等,
來表現(xiàn)生活中的場景,
具有極其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
不過皮影不僅僅屬于傀儡藝術,
還是一種極具特色的地道工藝品,
但由于每個地方的外在環(huán)境,
以及原材料質(zhì)地上有一定的差異,
因此各地皮影的造型特征不盡相同。
傳說很多、
制作工藝繁瑣、
且與當下流行音樂以及抖音快手等,
新媒體娛樂方式有些“格格不入”,
……
以上等等都是皮影戲推廣遇到的難題,
如果沒有年輕人,
又從何談傳承?
陜西的皮影戲,福建的木偶戲,
河北的儺戲,還有北京的京劇……
如何能夠讓小朋友愿意了解呢?
我想這也是大多數(shù)家長困惑的地方,
不妨來一起共這本書吧~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
從中孕育出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豐厚滋養(yǎng)。
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可以說每一次實踐、學習,
都在為孩子鑄下了中國魂。
病毒無情,非遺有愛;
春暖花開,萬物向陽。
我們堅信,
冬雪終將消融,
疫情必將戰(zhàn)勝。
古西樓書之道一“樂生活”相關讀物
-關于作者-
十三安,非虛構寫作愛好者,新聞學在讀。
監(jiān)制:西樓
編輯:十三安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在古西樓書屋『讀書、喝茶、沙龍、發(fā)呆』
讀創(chuàng)生活之美|古西樓24h書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