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君子的基本修養(yǎng)——《論語》讀書筆記(一)

一、緣起

學生時代不喜歡論語,覺得只言片語,語焉不詳,所表達的價值觀前后又不相一致,論語有什么好學的呢?而且歷代都有人批判,為什么現(xiàn)代人,還要學《論語》呢?特別是孔子已經(jīng)是幾千年前的人,現(xiàn)在的社會環(huán)境,價值觀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論語的價值還有嗎?

直到最近,我又開始讀《論語》,起因是我在讀稻盛和夫的《思維方式》,里面說了在人生低谷的時候,反復研讀四書五經(jīng),堅守“克己”的信念,就是克服自己的貪念、自己的思想弱點來提高自身的人格修養(yǎng),然后給自己的管理增加了確實的精神力量的經(jīng)歷。稻盛和夫是日本精密陶瓷巨頭京瓷的創(chuàng)始人,也曾在日本航空破產(chǎn)重組之際接管了不良資產(chǎn),一年時間,把日本航空拉了回來,創(chuàng)造了史上最好的業(yè)績。

我想,既然一個日本人都能活學活用《論語》達到人生的高境界,那么作為孔子故鄉(xiāng)的中國,我們不應該好好珍惜,不丟棄這個寶藏為好?如果作為考試目的,論語不一定有多大的分數(shù)上的貢獻。但是論語里面的大部分理念,都構成了中國,乃至整個東亞文化圈的精神內(nèi)核,不是區(qū)區(qū)一張高考卷子能夠概括的。我建議《論語》要反復讀,不斷地放進日常生活里面去驗證,這樣才會產(chǎn)生它應有的價值和生命力。

于是,我開始寫《論語》的讀書筆記,以饗讀者:


二:主要思想:

第一章,《學而》,從人物身份及發(fā)言次數(shù)來統(tǒng)計,本章有16節(jié),分別由孔子(8)、有子(3)、曾子(2)、子夏(1)、子禽(1)、子貢(1)說出,其中弟子提問,孔子回答的不直接計算在內(nèi)。

這一張的核心思想,我概括為:君子的基本修養(yǎng):

  • 好學、好行

  • 孝悌

  • 忠信

  • 自我及社會認知

我們來看一看主題是如何展開的:


三、孔子的主張:

1.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主要是指學(詩)文(識字),典章制度。

  • 學了知識,要時時(頻率)、按時(時節(jié),季節(jié))、定時(早中晚)習之(復習、練習、達到習得的境界),所以會高興(不亦說乎,心情、情緒、快樂)。

  •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是因為端正了學習態(tài)度,好的學習習慣,有一定的成績,有一定的名聲和影響力了,所以有追隨者,就是現(xiàn)在所謂的知己、粉絲,追隨者。朋,是同類,有相同價值觀的人。友,就是有交情的非親屬關系。

不亦樂乎。為什么不用不亦說乎?樂,按我的理解是已經(jīng)成為了內(nèi)心的深層動機,潛意識,形成條件反射的快樂,相當于人生的追求。(安貧樂道是也)

  •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有兩個層面。第一是人家不認識你,不了解你的為人,因而對你無視、誤會。第二是,你沒有聲望,沒有影響力。人家不了解你的為人誤會你了,你也不生氣。你沒有聲望,沒有達到所謂的“成功”,也能安貧樂道,堅守原則,也不會產(chǎn)生嫉妒、怨恨情緒。這就很體現(xiàn)個人修為。這不就是君子的表現(xiàn)嗎?

第一節(jié),開宗明義。講明了君子的必備修為:

  • 要勤學,勤練習,求有所得,以此為樂。

  • 學求有得,求同存異。以人格魅力吸引人,與價值觀相近的人交往。

  • 開放的心胸。別人誤會,不生氣。未聞達,也不怨恨。有端正的人生態(tài)度。


1.3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 巧,與拙相對。精巧,精心修飾,處心積慮,繞彎子,拍馬屁的,吹牛皮的,華而不實的話。巧言:指一個人說話不真誠,投其所好,阿諛奉承。

  • 令色:美好的臉色。嬉皮笑臉,笑里藏刀,陽奉陰違,皮笑肉不笑的都可以稱之為“令色”。

  • 孔夫子說這句話,明顯是指為官的人而言的,起碼是對外人而言。

  • 孔夫子將關系分為幾層:孝(對父母)、悌(對兄長,也對非血緣關系的長輩)、忠(對上司、君主)、信(對朋友)、義(對社會)。

  • 夫子說過:色難。就是說對父母保持好臉色很難。也就是說夫子不是什么人都要用好臉色的,起碼對父母必須好臉色。

  • 所以,起碼這個令色。至少是對外的對象,不倡導保持好臉色,或者不易保持好臉色為主要宗旨。

  • 巧言令色的人,并沒有多少仁義。不符合仁政的信念。

  • 反過來說,仁義的人,不以語言的形式為核心。


1.5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政治理念:如何治理大國(大組織)?有五個因素:敬事、信、節(jié)用、愛人、以時。

  • 敬事。敬,恭敬,嚴肅,鄭重,莊重,不輕浮。事者,國事、家事、政事、民事。事事須敬。以事情為重,不以自己為重,所以敬。對事情的發(fā)起、流程、執(zhí)行、都需要經(jīng)過嚴肅的討論、嚴密的論證,調(diào)查,不是拍大腦決定一件事。不敬者,難以善終。

  • (有)信。既然敬事,慎始。那么決定了的事情,就要落實到位,言而有信。有契約精神。不然無法立威,無法樹立聲望。這是民意基礎。

  • 節(jié)用。從技術上說,就是時時想到,政府收入取之于民,而且是有限的資源,那么就要珍惜,每一筆支出都要謹慎。要有節(jié)制,不能以自己的需求為出發(fā)點,節(jié)制無限的欲望及消費。

  • 愛人。體恤民眾,常懷仁愛之心。人文關懷,重民權。

  • 使民以時。愛人的體現(xiàn)。不逆時而使民,該生產(chǎn)的時候不休息,該休息的時候不生產(chǎn)。尊重經(jīng)濟及歷史規(guī)律。


1.6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年輕人(弟子,學生)的基本修養(yǎng):

  • 入(在家)則孝(對父母)

  • 出(對外)則悌(對兄長,長輩尊敬)

  • 謹而信。說話,表達意見要謹慎(寧可保守一些),因為說了就要負責任,要有效果(信,言而有信。說到做到。)

  • 泛愛眾,而親仁。不要搞孤芳自賞,要有民眾基礎,常懷仁義之心。仁者愛人,有善心,同情心。

  • 行有余力,則以學文。以實踐為核心,有余力采取學文(識字、知識、典章制度,主要是學習理論)。孔夫子是主張先實踐再學習理論。


 1.9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blockquote>
  • 學習態(tài)度:重,持重,鄭重,嚴肅,重視。不重,則不威。威,可畏服。要讓人家感覺到威嚴,服氣,首先自己要重視,持重,不輕浮,只有端正了學習態(tài)度,學的東西才能穩(wěn)固,不會水過鴨背。

  • 行事原則:以忠、信為主。忠者,心中有原則,不事二主,從一而終。信者,對人言而有信,碩大做到,有契約精神。這是一個職業(yè)態(tài)度和個人信譽問題。

  • 交友原則:無友不如己者。一是見賢思齊,二是不交損友。如果自己的修為已經(jīng)很高了,是不是沒有朋友?不是,首先要三省吾身,進步?jīng)]有止境。二是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吹絼e人的優(yōu)點。這樣就不會沒有朋友。

  • 對于反省:有過,必然是時時反省才能發(fā)現(xiàn)。或者是人家提醒的,或者是經(jīng)一事長一智,或者是自己反省的。只要發(fā)現(xiàn)了,就要接受,不要害怕改過。放下面子,放寬思維。


 1.11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blockquote>
  • 論孝道:主要體現(xiàn)是能否遵從“父”的為人之道(做人原則、價值觀、產(chǎn)業(yè)、事業(yè))。父在,看子女是否有志向、抱負、決心。懶散混日子者不孝也。父不在,看子女的行為是否與父在時相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三年守喪期)都能堅守原則氣節(jié)的,可以說是有孝道。

  • 但是,沒有說明父親的道是否正確的問題。也沒有說明何為“無改”,完全不更改,還是大原則不改?錢穆先生在《論語新解》認為,這是說從政世家的,三年不改變父輩的政策。


1.14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芍^好學也已。”

君子的素養(yǎng)與追求:

  • 崇高追求:不在于飽食,也不在于安居的物質追求。

  • 敏于事。敏者,疾也。做事要快。一是反應要快,二是效率要高。

  • 慎于言,說話要謹慎,沒有證據(jù),沒有把握的事情謹慎說。寧可保守些,也不滿足自己的發(fā)表欲。行動派而不是理論派。說話要講究根據(jù)。

  • 就有道而正焉,要見賢思齊,要接近符合道義道理的人,按道義辦事,以此正身、正意。還是需要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經(jīng)常反省正道是什么。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自我認知: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檢驗標準不是出名,而是是否了解別人。

  • 發(fā)達不是目標,知人才是。所謂服務宗旨,也是這樣的意思。

  • 不要害怕自己的品牌不出名,就怕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客戶在哪里。

  • 要放下以自己為中心的想法,轉向為他人服務的宗旨。一如肯尼迪所說:Ask not what the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the country.

以上是孔子說的觀點,占全篇的50%。另外50%由弟子說明。那么他的弟子都說了什么?


四、孔門弟子說

1。有子:有若(前508年或前518年—?),有氏,名若,字子有(一說字子若),世稱“有子”,孔子弟子,孔門七十二賢之一,被尊為儒學圣賢。

能稱為“子”的都不簡單。在第一章有三次發(fā)言,可見其重要性。

有子在《學而》的主要內(nèi)容是:

  • 君子的行為規(guī)范

  • 法度的使用

  • 價值觀的。

1.2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君子之本,仁之本。從學生的角度解釋什么是仁,仁的內(nèi)容。仁之本者,孝悌??鬃右呀?jīng)在1.6說了:弟子入則孝,出則悌。的做人原則。這一點是和老師一脈相承的。有子加以補充仁的意義。

  • 君子是一種完美人格的體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是仁,仁的根本在于孝悌。如何和有血緣關系的人相處,如何和沒有血緣關系的人相處。

  • 君子的終極原則是:務本,生道。務任意之本,合天地之道。這是內(nèi)在表現(xiàn)。外在表現(xiàn)是孝悌,具體表現(xiàn)(政治上)不好犯上作亂,遵紀守法。不犯上,就要和上司相處得好,即使意見不同也不觸犯,那么必須講究方式方法(這一點和孔子的溫良恭儉讓的表現(xiàn)一致)。不作亂,就是不為非作歹,不搞對立不搞矛盾。

1.12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blockquote>
  • 關于法度:禮的用途、用處、用法、應用,核心在于和。不在形式,在內(nèi)容。不和者,用禮沒用。和,就是雙方滿意,協(xié)調(diào)。事無大小均以尊先王之道(賢政)為參考,但是不一定要事事執(zhí)行,要變通。但是僅僅為了“和”的目的而去調(diào)和,不依照法度(禮)節(jié)之,就是節(jié)(分節(jié)、分情況,分階段去處理)制,不能全用,不能不用,要合適,也無法走得通。

  • 檢驗標準:有子顯然是有從政經(jīng)驗的,知道理論實用的關鍵在于心里要有理論和路線,但是使用的時候要抓住核心,以“用”為主,以“和”為檢驗標準,也不能單純?yōu)榱恕昂汀倍昂汀钡男问街髁x。要講求歷史傳承,和現(xiàn)實變通,但也不能變得太厲害,要用禮節(jié)規(guī)范。

1.13 有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 這是對于孔子“學生守則”的第三條:“謹而信”的延伸與擴展。當信用近乎道義,采用高評級的信用,那么你說的話就可以“牙齒當金使”了。一如國際信用評級。

  • 恭近于禮,恭是“孝悌”的外在表現(xiàn),恭敬虔誠,近乎法度,那么就不會再有輕浮而帶來的風險(恥辱)。

  • 因不失其親(仁),就是為人的準則不失于仁義,那么就可以為人師表、榜樣,作為傳承和效仿的對象,這就是權威、威信,或影響力。此所謂:君子不重不威也。

2。曾子: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參(shēn)[1],字子輿,魯國南武城(今山東平邑,一說山東嘉祥)人[2-3]。春秋末年思想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4]其父曾點,字皙,七十二賢之一,與子曾參同師孔子。

曾子作為《論語》的編撰者之一,在弟子出現(xiàn)的次序上僅次于有子??梢娝每鬃又?zhèn)魃醵唷?/p>

那么曾子主要的貢獻是什么?君子修煉方法,以及教化的作用。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 修行路線:曾子的偉大之處,在于提出一種切實可行,而有規(guī)律,有層次的道德修煉方法。與孔子強調(diào)的“學而時習”、“入則孝出則悌”“、行有余力則學文”等具體的方向與規(guī)范之外,提出了自己修道的創(chuàng)建,就是自我反思:自省,繼而成為日后儒家的主要修為方法。

  • 量變與質變:三省吾身,既可以是一種約數(shù)的概括。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有可能是指很多,也可能是指時間上的早中晚三省。

  • 對標檢驗:學習有沒有效果,必須自我反思,回顧,對比,拿出明確清晰的標準來對標,才能能看得出進步還是退步。主要集中在:職業(yè)精神(對前輩、上司的忠)、人際關系(同輩的誠信)和自我習得(所學所得)三方面。這基本上反映了孔子“主忠信”、“學而時習”的主要思想,并且從一種思想教誨,落實到自己的一種行為習慣。

1.9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blockquote>
  • 傳統(tǒng)意義上說,這句話是將如何教化人民的。相當于有一個隱含的問題:如何讓民德厚?(用今天的話說,如何培養(yǎng)合格的公民)。

  • 西周重視禮,各種祭祀、儀式十分隆重,一是當時社會生產(chǎn)力已經(jīng)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科學認識還不足,無法揭示各種自然現(xiàn)象。為了不讓民眾陷于對超自然現(xiàn)象的恐慌,周代注重對祖先的崇拜,因為從血緣上說,周代超過一半諸侯都是姬姓(《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昔武王克商,光有 天下,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皆舉親也。),其余的有殷商后裔(宋國)、各戎。

  • 因此,采取一個共同的祖先崇拜,對于凝聚民心和國力都是最務實的。所謂蓋棺定論,人在死后,爭議才算是塵埃落地。這就是為什么曾子說:慎終追遠。要謹慎、嚴肅對待一個人的喪事,相當于對這個人的肯定。只有肯定的歷史,才能有肯定的將來。只有定期拜祭追憶祖先,才能喚起后代的共同記憶,達到一個凝聚人心的精神作用,與宗教的作用類似。

3。子夏。

卜商(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00年),姬姓,卜氏,名商,字子夏,尊稱卜子(夏),南陽溫邑(今河南溫縣黃莊鎮(zhèn)卜楊門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孔門十哲之一。

性格陰郁勇武,好與賢己者處。求學于孔子,以“文學”著稱,名列孔門七十二賢人,曾為莒父宰。提出“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的思想,主張“做官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民效勞”??鬃尤ナ篮?,孔門喪亂,前往魏國西河郡教學育人,收李悝、吳起為弟子,魏文侯尊為師傅。子夏不像顏回、曾參一樣嚴守孔子之道,而是一位具有獨創(chuàng)頗有經(jīng)世傾向的思想家。不再關注“克己復禮”,而是與時俱進的當世之政,提出一套延展儒家正統(tǒng)政治觀點的政治及歷史理論。

子夏的出場順序也非??壳?,可見其地位。在學而這一章,還是圍繞君子之學的核心表現(xiàn):

  1.7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blockquote>
  • 賢賢易色:這句話因為簡短,不太好解釋。有人說要親近賢能,可以改變好色之心。(中華書局文白對照版)。但是讀不通。

  • 《學而》的核心主題是君子的基本修養(yǎng),特別是圍繞什么是“學”的內(nèi)容展開。

  • 從字面上看,賢賢易色,就是以“賢者為賢”,表示尊敬,重視人才。易色,字面意思應該是改變“臉色”。因為上文“巧言令色”和后面章節(jié)的“色難”的色都表示臉色。

  • 也就是說,易色,要么是賢賢的結果(尊重賢者導致臉色改變),要么表示條件(尊重賢者需要改變臉色),但絕對不是“改變對女色的態(tài)度”。因為一個人對賢者的態(tài)度,和一個人對容貌態(tài)度的改觀,似乎相關程度不大。

另一種講得通的解釋是,尊重人才,必須重視他的實質(賢的本質),要改變只看表面(色,臉色,外表)的習慣,因為下文提出了賢者的幾個重要特征:

  • 事父母,竭其力:也就是“入則孝”的具體表現(xiàn),要竭盡全力侍奉父母。

  • 事君,能致其身:“主忠信”的具體表現(xiàn):要身體力行,全身心付出。也就是當今所謂的“職業(yè)精神”。

  •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主忠信”、“謹而信”的具體表現(xiàn):與同輩、朋友交往,要真誠,講信用。

即使沒有受過教育(學歷、文化),也算是達標了。(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從這一句所在的章節(jié),上下文來看。第二種解釋比較符合。

4。子貢

端木賜(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復姓端木,字子貢。儒商鼻祖,春秋末年衛(wèi)國黎(今河南省鶴壁市??h)人??鬃拥牡靡忾T生,孔門十哲之一,善于雄辯,且有干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國、衛(wèi)國的丞相。還善于經(jīng)商,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

子貢在《學而》中出現(xiàn)了兩次。

第一次是回答子禽關于孔子“聞政”的方法。第二次是和孔子討論“財富觀”。可見,他和孔子的關系比較親密。首先子貢對孔子的為人了解得十分全面,而且討論的話題也比較務實而深入,既有形而下的“財富觀”,也有比較形而上的人生觀和學習方法論。

1.10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 子禽向子貢請教關于老師孔子的聞政方法,可見子禽對政事感興趣,甚至有一定的實踐經(jīng)驗。他說:孔老師這么關心一個國家的時事政治,是怎么得到“情報”的呢?是自己求人、問人得到的,還是別人主動告訴他的?

  • 子貢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先對老師做了一番評價:夫子溫(溫和,與暴相對)良(品格好,與惡相對)恭(態(tài)度恭敬,與傲相對)儉(樸素,與奢相對)讓(謙讓,與爭相對)。老師溫良恭儉讓,不暴躁、不惡、不傲、不奢、不爭(簡直一個暖男)。用這樣的方式去搜集信息,效果肯定異于常人(好得多)。

  • 這一段隱含著這樣的意思,君子是好學好問,關心國家大事的(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而獲得對一邦政事的情況,要注意“情報收集方法”,以側面了解為主,態(tài)度謙和,不會讓人家感到不舒服,要讓別人心悅誠服,全盤托出。這才是情報收集的最高境界。

1.18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弊迂曉唬骸啊对姟吩疲骸缜腥绱?,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blockquote>
  • 這一段子貢向孔子請教如何保持良好的財富和處世觀,并提出了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貧窮,但不會奉承巴結,出賣色相博上位;有錢的時候,態(tài)度不驕,覺得高人一等)。歷史上記載,子貢是孔子門下最有錢的弟子。

  • 子貢好賢,注重實質(賢賢易色)。對于財富也是這樣,所以采取務實的態(tài)度。家境不好,不會因此去巴結乞討,家境好的也不會驕傲自滿。用現(xiàn)代的話說,就算是屌絲也要有骨氣,就算是土豪,也不能蠻橫。

  • 孔子聽了,先是表示肯定(可也),這還行,不錯。老師的教育就是這么春風化雨,明明是想說子貢才剛剛及格,偏偏要先贊揚一番。話鋒一轉,說道: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意思是,子貢你的標準還要提高一些,經(jīng)濟情況不好的時候,但獲得內(nèi)心的快樂,富足,不會因財富少所限。不諂,有一種劃清界限不相往來的“小妒忌”。有錢了,態(tài)度不驕傲當然好,但是如果能保持“禮節(jié)”,從行動上按照規(guī)范表現(xiàn)出來,用實際行動去表現(xiàn),不是更好嗎?

  • 貧困時,不自暴自棄,悠然自得,能發(fā)現(xiàn)困境的積極一面(并不是說安于現(xiàn)狀的,逸),顯達時,不會驕橫無禮,還是按照規(guī)范行事,不做出格之事,不把自己當回事。

  • 子貢然后用了《詩經(jīng)》的一句詩來概括: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來指把骨頭、象牙、玉石、石頭等加工制成器物)。就好像只做一件精良的器物,切磋琢磨,改變其原有的形態(tài)還不夠,還要不斷地改良、精修,才能做出一件精品。

  • 孔子贊賞子貢的悟性,說現(xiàn)在可以和你談論《詩經(jīng)》了。因為你已經(jīng)可以舉一反三,知道如何根據(jù)已有的信息總結出規(guī)律,預測未來了。由此可見,孔子也是十分注重知識的活學活用的,要從已有的只是種加以總結歸納出規(guī)律,來指導生活。

總結:

  • 《學而》作為論語開篇,揭示了孔子的主要思想,我概括為君子的基本修養(yǎng)。

  • 基本修養(yǎng)中,“好學”為主線,其表現(xiàn)為:孝悌、忠信、敏言尚行、慎行、愛眾親仁、敬事,這是對內(nèi)的自我修養(yǎng)

  • 具體的修為方法通過:務本(孝悌)、自?。ㄈ∥嵘恚^,則勿憚改)、行、賢賢(賢賢易色、無友不如己者)

  • 君子的追求:溫良恭儉讓、謹言持重、知人、知己、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安貧樂道、富而有禮,的君子境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學而》草稿
安德義論語解讀
《論語》選讀之孔子思想梳理
煌煌大義為君陳---《論語大義淺說》薦讀
親子共讀論語|學問從人生經(jīng)驗上來,在做人做事中去體會
2013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部分總復習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