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作者:孫淑琴|內蒙古阿拉善盟
隨筆
一生向陽
正值假期,最近我也追劇了。每天晚飯后早早就準備好零食,守在電視前。央視一臺正熱播由梁曉聲長篇小說《人世間》改編的電視劇《人世間》。我覺得出生在70年代之前的觀眾一定和我一樣是此劇忠實的熱追者。因為我覺得我們心里有共同的“難以忘懷的記憶”,這些記憶中有甜甜的,苦苦的味道,藏在記憶的某個位置,不像太陽那么耀眼,卻像星星一樣總是在特定的時間里發(fā)著自己永恒的光。這些記憶讓我和劇中情節(jié)、人物產(chǎn)生了共鳴,和作品本身產(chǎn)生了共鳴。隨電視劇一集一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我任由自己喜、怒、哀、樂,感慨、嘆息等等各種情感泛濫。
我沒有讀過《人世間》原著,但我非常喜歡這部電視劇。首先我覺得劇中每一個人物塑造的都那么生活化,那么真實,包括他們每一個人細微的動作,眼神。要不怎么說“偉大的作品都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呢”。感覺劇中那個時間發(fā)生那件事情,事中的那個人就該是那樣。我總是看著看著,身不由己的置身其中,喜歡那這些演員們扮演的角色,太真實了!太生活化了!太接地氣了,也真心的佩服這些演員們的表演功力。
隨著每一集故事的發(fā)展,尤其發(fā)生在那個叫做“光字片”地方的生活瑣事,發(fā)生在主人公周秉昆以及周家這個再普通,再平凡不過的小老百姓家的家庭瑣事,尤為吸引我。因為我覺得對我這個再普通,再平凡不過的小老百姓來說,所有這些事情都似曾見過,覺得那么熟悉,覺得每一件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結果都是那么理所當然。這又是這部電視劇吸引我的一個原因。當然可能還有我也算得上是“上了歲數(shù)”的人了,更喜歡懷舊的情愫所致的原因吧。喜歡這部電視劇,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這部電視劇解開了我的一個心結。講真,我們中國的孩子千軍萬馬過一座獨木橋,這是事實;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這是真理。我也對此深信不疑。也因為這樣,無論是作為家長對自己孩子的要求,還是作為老師,對所有我教孩子的要求,都是希望他們能多學一點,再多學一點,哪怕多學那么一點點。為此,也讓自己特別的累。尤其讓我這個“小老人家”特別累的是兒子畢業(yè)快三年了,工作一直沒有著落,這讓我很是心焦,甚至覺得自己開始為此而抑郁了??煽戳诉@部電視劇,主人公周秉昆給了我很多思考,也給了我很多啟示,我突然有種茅塞頓開了的感覺。
周秉昆,從小學習不好,不愛學習,成績總是倒數(shù)的,為此沒少挨爸爸的打罵。長大沒有像他哥哥姐姐一樣考上北大,成為讓他爸爸最有面子的孩子,他也一直為此覺得爸爸有點瞧不上他而心里不悅。但我卻并沒有覺得他活得不快樂。能和自己心愛的妻子長相廝守,他快樂;能在父母膝下照顧父母,他快樂;能幫姐姐把孩子養(yǎng)大,他快樂;他能憑自己努力,讓父母住上寬敞舒適的大房子,他快樂;他有自己一幫信賴自己,情同手足的好兄弟姊妹同學,他快樂……看著電視劇,感受著這個小人物秉昆的快樂,我也很快樂,同時很欣慰——我也能快樂著自己的快樂,我的快樂與他人無關。
大家都知道,這大千世界,蕓蕓眾生,從古到今,名人、偉人能占到千分之一?萬分之一?還是更少?我覺得劇中周家三兄妹都是普通人,平凡的人。秉昆真是家里兄妹仨中最普通的那個,可我卻最喜歡他,也許我也是家中最普通的那個人的緣故吧。他不如哥哥,考上北大,后來參軍,升職,副市長、市長,還調往北京;他也不如姐姐,考上北大,成了著名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在周圍人眼里,他們兩個算是成功人,兄妹仨從事的工作不一樣,可誰能又能憑什么說秉昆不算是成功人呢?他們兄妹仨的有共同的特點是,他們都向著自己的志向,自己的人生目標全力以赴,他們都在不斷的努力,不斷的奮斗。還有一點他和哥哥姐姐也是相同的,他們的奮斗都不是只為了自己,他們都在自己的認知范圍內,能力范圍里做更多有益于社會的事,幫助別人的事。僅僅是他們從事的工作不一樣而已,職業(yè)本來就不分高低貴賤,所以我認為他們仨都算是成功的人,可以說都是普通人中不平凡的人,是很了不起的、甚至可以說是偉大的普通人。雖然和哥哥姐姐比,秉昆做的事可能得不到很多人的仰慕,更沒有那么多的掌聲,不是那么起眼,但他本本分分,踏踏實實地工作,用自己的踏實能干掙辛苦錢,用自己掙來的錢養(yǎng)活了家里的老老少少,還力所能及的幫助情同手足的一幫同學。他一樣收獲了快樂,滿足,幸福,收獲了成就感。同時我覺得秉昆比哥哥姐姐獲得更多的幸福是能在父母膝下盡孝,這種幸福帶給一個人內心的踏實感,不是是人就能收獲的。仨兄妹中最普通的秉昆卻收獲了,誰又能說他沒有成功,是個沒出息的孩子呢?隨著電視劇一集一集的播出,我也越來越多的想到:身邊不乏優(yōu)秀的孩子們,他們寒窗苦讀后如愿以償?shù)纳狭嗣拼髮W,再幾經(jīng)拼殺留在了很多人羨慕的大城市,找到了高薪工作。我真誠的向這些孩子豎起大拇哥,也祝愿他們大有作為。可我同時為他們的雙親心疼,為他們不能盡孝遺憾。劇中當秉昆父母雙雙去世后,看著秉昆的哥哥姐姐跪著那里痛哭流涕,我更是淚如雨下。那一刻我能體會到他們內心因為沒有盡孝的悔恨和遺憾——“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悔恨和遺憾,那種“父母在,家尚在,在父母不在,孩子們就變成了孤兒”的凄涼。片尾曲中唱的“歲月的列車,不會為誰停下。命運的站臺,悲歡離合都是剎那”。為什么不能在父母尚在時多陪一陪他們,帶給他們天倫之樂呢?當然,古語有云“忠孝不能兩全”啊!他們也在為自己的事業(yè),自己的理想努力著,此刻,誰都不能對他們任何一個人妄加評論。唉,“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孩子風風光光,能給父母臉上添光”,的確,“母以子貴”??墒恰翱粘怖先恕钡纳铍y道不是悲哀嗎?的確,“老人不能成為孩子前進的絆腳石”,可是……
可是他們的弟弟也在為自己的理想不懈的努力著,同時也替他們,為自己非常出色的完成了“養(yǎng)兒防老”的使命。此刻誰還能對他說長道短呢?所以我覺得不要拿一個孩子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去評價他是否有出息,是否成功。想到這些,于是我也能平靜的想,今后無論兒子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只要能繞膝我左右,在我能想看到他的時候看到他,在我急需要他的時候,他能及時出現(xiàn),能讓我看見他歡喜地吃為他做的飯菜,能聽我嘮叨嘮叨我就開心。只要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努力養(yǎng)活自己,我有何之憂呢?
存在心里這么久的心結,就這樣被打開了,我突然想到班里一些提起學習就像被念緊箍咒一樣的孩子們。這些孩子本性善良純樸,總是心懷感恩,也許他們生來就是像秉昆一樣來報父母恩的,或許他們不一定在將來可以從事所謂“體面”的工作,但是來這世上走一遭,他們的快樂也許會更多,因為他們生活的煙火氣更濃。今后我不會再逼迫他們那么累的學他們學不懂的東西,我只要努力讓他們將這些做人最可貴的品質繼續(xù)發(fā)揚下去,培養(yǎng)就他們踏實,能吃苦的秉性,讓他們明白,只要自己像種子一樣一生向陽,在這片土壤,隨萬物生長,那么每個人的一生都會光芒萬丈,溫暖自己,照亮別人。
作
者
簡
介
孫淑琴,阿左旗第九小學。一個不改初心的普通小學老師,一個只為“老師干的是良心活”而努力的小學老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