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大隋隕落:關隴集團、法家、蝴蝶效應,究竟是誰毀了隋煬帝楊廣?

究竟是誰毀了隋煬帝楊廣?

公元618年(大業(yè)十四年)3月11日,以關中籍人士為主的大隋帝國御林軍突然于揚州發(fā)動叛亂,'反殺'了原本應由他們保護的對象——隋煬帝楊廣。

此時,天下已呈大亂之勢:仿佛春筍般的土匪群在山野橫沖直撞,大殺四方;李密、竇建德、劉武周等超級軍閥各踞一方,建立政權;游民們則在戰(zhàn)亂、饑荒的雙重打擊下客死他鄉(xiāng),曝尸荒野。

造成如此亂局,也讓不少人將楊廣列入頂級暴君之列。然而,對楊廣的評價,歷來異議頗多。有人說,自古成王敗寇,大唐史官不可能將他塑造的非常風光。也有人說,他本身“不壞”,只是做事“太急”,導致資源沒跟上。還有人說,楊廣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想通過征高句麗消耗關隴貴族集團的軍隊,所以遭了“暗算”。

這就帶來一系列的疑問:

  • 楊廣做事為何要那么“急”,以致葬送掉江山社稷?其最后一個“高難動作”——第三次征高句麗發(fā)生于大業(yè)十年(公元614年),距揚州事變仍有4年之久。如此充足的時間,難道竟沒想到“糾偏”?
  • 三征高句麗確實是隋王朝衰敗的關鍵拐點,其目的真是為了消耗關隴貴族的軍隊嗎?

要撥開籠罩在歷史之上的層層迷霧,我們先從兩次民夫叛逃說起。


似曾相識的民夫叛逃

大業(yè)七年(公元611年),楊廣在對高句麗發(fā)動大規(guī)模戰(zhàn)爭前,從山東、河北等地征調了六十余萬民夫運送軍糧。民夫們兩人一組,推車運米至遼東前線。因路程'險遠',所運軍糧尚不足途中充饑。因此到目的地時,許多民夫無糧可交,犯下“私吞軍需”大罪。為避懲罰,民夫們紛紛逃亡,當了土匪。

民夫逃亡為匪

是否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再看另一件發(fā)生于秦末的事:公元前209年,900余民夫被征召戍守邊關。半道上,眾人為大雨所阻,無法按時抵達,犯了“失期”大罪。于是,民夫們懷著“既然橫豎是死,倒不如奮起一博”的心理,在“大哥”陳勝、吳廣帶領下,走上了反抗道路。

陳勝、吳廣起義

同樣是民夫,同樣為朝廷服役,同樣因非主觀原因犯下重罪,同樣走上反抗道路。不同的朝代,相似的劇情。不知這是否算是巧合?但秦、隋兩朝確實都是法家的堅定推行者。


法家的堅定推行者

所謂法家,即以“胡蘿卜”加“大棒”為手段,來驅動官、民達成富國強兵的終極目標。

比如商鞅在秦國推行法家之初,為取信于民,曾出“50金”來重獎將木頭自南門移至北門之人。這便是“胡蘿卜”的功效。不過,獎勵固然刺激,但對人的驅動終歸有限?!?0金”能誘使某人挪動木頭,卻未必能說服他賣命。因此,法家真正的利器還是嚴刑峻法。也即'你愿意干得干,不愿意干也得干'。以商鞅本人為例,其新法正是在太子兩位老師遭砍腳、刺字酷刑后,才得以順暢推行的。

商鞅變法

在法家之政主導下,秦國國力不斷增強,并最終于秦始皇時代達成了統(tǒng)一天下的不朽成就。

秦法出自商鞅已是眾所周知,那大隋的法家之政又源自何處呢?

公元572年,當關隴貴族集團創(chuàng)始人宇文泰的第四個兒子,北周武帝宇文邕親政時,為管理已共同發(fā)展近四十年的各大關隴豪族,提升集團執(zhí)行力,明察秋毫、極少受感情左右的宇文邕祭出以嚴刑峻法為標志的法家之政。因他本人勤于政務,執(zhí)法公平,且厲行節(jié)儉,私生活節(jié)制,所以朝廷法令雖峻,眾豪族世家也無話可說。

《周書 武帝紀》:克己勵精,聽覽不怠。用法嚴整,多所罪殺。號令懇惻,唯屬意于政。群下畏服,莫不肅然。性既明察,少于恩惠?!硪虏寂邸?,無金寶之飾,諸宮殿華綺者,皆撤毀之,……后宮嬪御,不過十余人。

最終,在宇文邕強勢領導下,北周國力得到大幅提升,并達成了鯨吞高齊,席卷北方之壯舉。

后來的大隋開國皇帝楊堅正是此時得到重用的。這位關隴名門之后在性格、理念、習慣與宇文邕都極為相似,因而成為了后者法家思想的絕佳執(zhí)行者。

公元578年,36歲的宇文邕英年早逝,其子宇文赟繼位。兩年后,22歲的宇文赟也不幸隕于疾病。這時,正于宮中'侍疾'的外戚楊堅便趁機奪過大權,并在一幫關隴貴族的支持下,于公元581年建立大隋王朝。

此后,楊堅延續(xù)了曾令宇文邕大獲成功的法家之政,推動大隋國力不斷攀升,并最終于公元589年滅亡陳朝,結束了中國長達169年之久的南北分治局面,實現(xiàn)了江山一統(tǒng)

無比輝煌的成功也讓楊堅對法家之道推崇備至,并愈發(fā)走向極端。在其晚年,為治理街市治安,隋文帝甚至頒布過嚴厲程度“秒殺”秦始皇的酷法:只要盜劫一文錢,就可被當街處死!

《隋書 刑法》:帝知之,乃命盜一錢已上皆棄市

公元604年,隋文帝病逝。隋煬帝楊廣從父親手中繼承的,正是這樣一個基于嚴刑峻法的法家帝國。


為什么會有海量民夫幫隋煬帝成就宏圖大業(yè)?

登基之初,楊廣也覺得前朝法律過于“嚴酷”,遂命人進行了大幅度的從輕、從寬修改,寫成了《大業(yè)律》。

《隋書 刑法》:煬帝即位,以高祖禁網(wǎng)深刻,又敕修律令,除十惡之條……其五刑之內,降從輕典者,二百余條。

不過,隋煬帝雖不天然迷戀嚴刑峻法,卻對法家的終極目標——富國強兵興趣濃厚,'慨然慕秦皇、漢武之事',所以一出手就是大手筆

  • 建新都:大業(yè)初年,楊廣每月動用民夫200萬人,興建新首都洛陽,以便利用其四通八達的樞紐位置,更及時的應對天下突發(fā)事件。

隋唐洛陽城遺址公園

  • 掘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分兩次動用兩百余萬民力,向東南挖通濟渠至揚州,向東北挖永濟渠至琢郡,打造了一條貫通南北,規(guī)模超千公里的水上高速公路——隋唐大運河。

隋唐大運河被視為隋煬帝的主要歷史功績

  • 筑糧倉:在隋文帝時期已建設的四大超級糧倉基礎上,又修建了興洛倉(史上最大糧倉,儲力達2400萬石,或24億斤)、回洛倉,進一步提升了大隋的戰(zhàn)略供糧能力。

超級糧倉興洛倉的其中一個倉窖,單窖可儲糧80萬斤

  • 修長城:動用百萬民力,在西起榆林(今陜西榆林),東至紫河(即今內蒙古南部、山西西北長城外的渾河),千余里的漫長距離修筑長城,抵御外族入侵。
  • 開疆域:派兵擊敗土谷渾汗國,將今青海一帶的遼闊疆域并入大隋版圖。

隋煬帝擊敗土谷渾后的大隋王朝疆域

楊廣干了這么多“超級工程”,不管是否被視作'偉大成就',其動輒百萬級民力的使用都堪稱震撼!那么,海量民夫又自何而來?他們是有償還是無償呢?

在煬帝時代,每位22~59歲的農民(稱為“丁”)每年需為朝廷勞動20天,稱為傜役。傜役本身沒有報酬,并具有強制性。

不過,作為大隋農民,其權益是可以從朝廷分到主要生產工具——農田。每位已成家的“丁”可分田140畝,單身“丁”可分田100畝。作為回報,農民不僅要參加傜役,還需每年上交賦稅。(已成家之“丁”需繳賦:粟米3石(約300斤),絲絹2丈,棉、麻若干。單身“丁”減半)

因此,百萬級民夫參與的傜役其實是社會契約的組成部分:農民得到農田,付出傜役與租賦。這本是誰也不欠誰的交易,直到三次高句麗戰(zhàn)爭來臨。


楊廣三征高句麗“不勝”,是為了消耗關隴貴族的軍隊嗎?

大業(yè)八、九、十年,大隋王朝分別發(fā)動了三次征對高句麗的戰(zhàn)爭。因結果不盡人意,所以近來有種說法:楊廣三征高句麗的目的,其實不是為了贏,而是為了消耗關隴貴族的軍隊。

此說法成立嗎?我們先來看看消耗軍隊最厲害的第一次高句麗戰(zhàn)爭。

大業(yè)七年(公元611年),楊廣到琢郡(今北京)詔告天下:因高句麗國王高元恃遠不服,他將于次年興師問罪。

高句麗國朝廷

在拉開戰(zhàn)爭序幕之前,楊廣自山東、河北、河南一帶征調了六十余萬農民運送軍糧。民夫們兩人推一車,每車運米三石(約300斤),自琢郡(北京)行進500~600公里,到遼東前線的瀘河、懷遠兩鎮(zhèn)。因路程'險遠',耗日頗多,且遼東一帶米價又因戰(zhàn)事翻了近百倍。因此,許多既需要吃飯(吃所運軍糧),又無力購買高價糧食(補回差額)的民夫在臨近目的地時,面臨無糧可交的窘境,犯下“私吞軍需”重罪。走投無路之下,民夫們紛紛逃亡為匪。

《資治通鑒》:谷價踴貴,東北邊尤甚,斗米直數(shù)百錢……夫六十余萬,二人共推米三石,道途險遠,不足充糇糧,至鎮(zhèn),無可輸,皆懼罪亡命。

為避免影響戰(zhàn)爭大局,一向推崇寬刑的楊廣這才祭出嚴刑峻法:任何盜賊(包括土匪),不論罪行輕重,不必向上匯報,一律處斬。這樣的尺度,與楊堅當年“盜竊一文錢便可殺頭”的酷法已無二致。這也意味著,當'輝煌成就'與'寬大為懷'無法兼得時,楊廣會毫不猶豫選擇前者。

《隋書 煬帝紀》:苦役者始為群盜。甲子,敕都尉、鷹揚與郡縣相知追捕,隨獲斬決之。

而民夫們的逃亡也激發(fā)出蝴蝶效應,間接導致了第一次高句麗戰(zhàn)爭的失敗。

大業(yè)八年(公元612年)春季,天下大軍113萬3800人先于琢郡集結,然后開赴至遼東前線的瀘河、懷遠兩鎮(zhèn)(民夫運糧目的地),接著再兵分數(shù)路,各自進攻預設目標。

隋煬帝親自督戰(zhàn),圍攻較近的遼東城(今遼寧省遼陽市東北)

當楊廣親自督戰(zhàn)圍攻遼東城時,另一路規(guī)模為30萬5000人的大軍在于仲文、宇文述等九員大將帶領下,負責深入敵境,突擊平壤。

九人中,五人來自關隴貴族(四人來歷不可考),占比已過半。而煬帝把如此大規(guī)模的軍隊交與這幫關隴老臣,也足見其信任。

九位將領五位確認來自關隴貴族,其余四位來歷暫不可考

自休整地瀘河、懷遠兩鎮(zhèn)出發(fā)時,將領們按作戰(zhàn)周期估算,命每位士兵準備了100天糧食。但平均超過300斤的糧食等輜重卻需士兵自行承擔!如此荒謬的命令也意味著后勤運力的極度短缺(民夫逃亡的影響)。于是,不堪重負的士兵們寧肯冒殺頭的風險,也要將糧食拋棄于途,這便導致大軍于半道便陷入缺糧窘境。

《資治通鑒》:述等兵自瀘河、懷遠二鎮(zhèn),人馬皆給百日糧,又給排甲、槍并衣資、戎具、火幕,人別三石已上,重莫能勝致?!判屑爸新?,糧已將盡。

此時,軍中迎來一位客人:前來“投降”的高句麗大臣乙支文德。

出征前,遠征軍總指揮于仲文曾接煬帝密旨,如遇乙支文德,無需廢話,先行拿下。然而,正當這位關隴老臣要履行職責時,卻遭欽差大臣劉士龍勸阻,因為“投誠者”開出了讓人難以拒絕的籌碼:國王高元親自謝罪。

于是,于仲文便在搖擺不定間放走了“通緝犯”。當呼叫對方折返遭拒后,他又恍然醒悟此人投降是假,打探虛實是真。而軍營內面黃肌瘦的士兵早已清晰呈現(xiàn)出隋軍缺糧的狀況。

這下子,于仲文壓力就大了:悍然放跑通緝要犯,已屬抗旨死罪;更要命的是,了解到隋軍缺糧的高句麗人只要簡單奉行堅壁不戰(zhàn),便可使攻打平壤的30萬大軍無功而退。這個責任誰擔的起?

于是,血往上沖的總指揮便要求各軍立即追擊乙支文德,想搶在此人有所布置之前,先打守方一個措手不及。

但于仲文的命令遭到了同僚宇文述的強烈反對,后者的理由看上去同樣充分:大軍糧草匱乏,一旦不順,將毫無回旋余地。爭辯良久,焦慮的于仲文還是壓制了反對意見,強行發(fā)動了追擊。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已了解對手底牌的乙支文德卻并未選擇堅壁不戰(zhàn),而是驕兵之計:通過連打七次敗仗,牽引隋軍深入了鴨綠江東岸四百五十里,并渡過了位于平壤附近的,一條看上去并不寬闊的河流——薩水。

數(shù)日后,乙支文德再次送來投降信,承諾只要隋軍撤退,一定讓高元親自謝罪。因此時軍中已糧盡,且平壤城看上去異常牢固,擔心為敵所乘的宇文述遂說服于仲文接受投降建議,以便借機掩飾缺糧的尷尬。

但這正是乙支文德的高明之處!他想要的,正是對手自以為掩飾住缺陷的得意感覺!人一旦得意,就會疏于防備!

當隋軍回渡薩水時,已提前于上游筑壩的乙支文德突然下令泄洪,并趁勢發(fā)動總攻。結果,猝不及防的大隋遠征軍在怒濤與追兵沖擊下全軍覆沒,30萬5千人只回去了2700人。如此慘敗也讓隋煬帝心痛至極,被迫班師。

《資治通鑒》:初,九軍度遼,凡三十萬五千,及還至遼東城,唯二千七百人。

驚心動魄的薩水之戰(zhàn)

本次大敗,看上去最該買單的人是于仲文。但此君其實也是一位身經百戰(zhàn)的老將。他之所以冒險追擊,固然有錯放乙支文德后的不安,但更多還是想搶在糧草耗盡前賭一把。歸根結底是因糧食問題影響了心態(tài)。

整個事情的邏輯是:

  • 因后勤官員安排不當,導致許多運糧民夫被迫逃亡。
  • 民夫逃亡造成運力短缺,導致隋軍士兵不堪重負。
  • 士兵拋棄糧食導致軍糧告急,誘發(fā)了統(tǒng)帥的焦慮。
  • 這種焦慮又恰好被了解底牌的乙支文德利用。

其過程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好似鏈式反應。運糧官員的一點小'疏忽',最終導致了全局雪崩。這就是隋軍損失最為慘重的第一次高句麗戰(zhàn)爭。不過,與其說楊廣在消耗關隴貴族的軍隊,倒不如說是蝴蝶效應讓大隋損失慘重。


為什么損失更小的后兩次高句麗戰(zhàn)爭反而導致了更大的混亂?

在宣布第一次高句麗戰(zhàn)爭班師(大業(yè)八年七月)后,楊廣又做了三大動作:

  • 增強前線補給:在遼東增加望海頓、遼東古城為新的屯糧重地,并提前進行運糧,這是對后勤疏漏的針對性補強。
  • 招募驍果武士:為緩解慘敗導致的兵員短缺,又募集平民為新兵,稱驍果武士,主要為關中籍。這意味著楊廣最信任的仍是關隴籍人士。(《隋書 宇文化及傳》:從駕驍果多關中人)
  • 進行政策“糾偏”:大業(yè)九年正月,隋王朝宣布天下大赦。逃亡在外的民夫無需再擔心懲罰,可以安全回家了。(《隋書 煬帝紀》九年春正月……戊戌,大赦。)

皇帝之所以要展示寬大,是因為第二次高句麗戰(zhàn)爭即將開幕,他需要重新征集數(shù)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民夫參加傜役。

不過,盡管頒布了大赦令,但之前的逃亡事件及30萬大軍覆沒的事實,已讓民夫們對高句麗戰(zhàn)爭產生了巨大恐懼,甚至視之為死亡陷阱。不少人為避傜役,又選擇了逃亡為匪。而山大王們提供的'保護傘',則使得大家上山的決定變得比以前更加容易。

《資治通鑒》:鄒平民王薄……剽掠齊、濟之郊,……避征役者多往歸之。

最終,盡管大隋朝廷征集到了他們想要的海量民夫,但同時也意外制造了海量的避役者為'匪'

除征集人力外,為支撐戰(zhàn)爭的巨大物資消耗,隋王朝還向地方官府下達了征收賦稅的命令。在當時,賦稅是農民的義務,本無可厚非。但因為三大特殊情況,讓農民于大業(yè)九年處境艱難:

  • 大業(yè)八年,河北、山東、河南等地民夫因大規(guī)模參與傜役,誤了農時,錯過了莊稼耕耘。(耕稼失時,田疇多荒)
  • 大業(yè)八年,發(fā)生了大旱與瘟疫,河北、山東、河南一帶尤為嚴重,已耕種的農田收成也不好。(是歲,大旱,疫,人多死,山東尤甚)
  • 因戰(zhàn)爭原因,租賦征收的期限較為緊迫(卒賦),農民缺乏籌備物品的緩沖時間。

在此背景下,地方官員接通知后的第一個動作卻不是通知大眾,而是清倉大采購——將市面上的米、綢、棉、麻等物(賦稅涉及物品)悉數(shù)吃進。然后,他們再一邊貼出限期征賦的告示,一邊將壟斷物品坐地起價,牟取數(shù)倍暴利。

結果,既無存貨,又無錢自'黑市'買貨的平民不是賣身為奴,便是上山為匪。

《資治通鑒》:每急徭卒賦,有所征求,長吏必先賤買之,然后宣下,價盈數(shù)倍,裒刻征斂,取辦一時。強者聚而為盜,弱者自賣為奴婢。

在《煬帝紀》中,大業(yè)九年有明文記載的土匪軍隊有13支,其中11支來自河北與山東

上圖為《隋書 煬帝紀》有明文記載的,于大業(yè)九年鬧出聲勢的13支土匪隊伍(爆發(fā)性一年,之前則少有土匪記載)。其中,6支來自河北,5支來自山東,占比85%。河北、山東正是戰(zhàn)爭中民夫的主要征集地。

然而,付出如此慘重代價,第二次高句麗戰(zhàn)爭卻不得不半途而廢。因為負責督糧的禮部尚書楊玄感'在后方捅了一刀'。這位一直就想造反的關隴貴族子弟為順應形勢,打出了“終結戰(zhàn)爭、推翻暴君”的旗號,并在短期內便聚集了十余萬貧苦大眾,將空虛的洛陽圍成了'俄羅斯套娃'。

之后,盡管遼東隋軍很快返程,并撲滅了這場叛亂,但第二次高句麗戰(zhàn)爭的天量投入也同樣打了水漂。功虧一簣的隋煬帝怒不可遏,對身邊大臣說,如果不把跟隨楊玄感造反的人統(tǒng)統(tǒng)殺光,就難以達到懲戒的效果。于是,這位在年初剛剛宣布大赦的皇帝再次升級了處罰'嚴酷'度:任何土匪、盜賊,不僅要殺頭,還要'籍沒其家'(沒收家庭所有財產,并將家屬罰入官府為奴)。

執(zhí)行命令的大臣樊子蓋、裴蘊都是楊堅一朝中以'嚴酷'著稱的老臣,慣于操作嚴刑峻法。因此,這幫人非但沒緩沖皇帝命令的破壞性,反而變本加厲的拿起了屠刀。最終,有三萬余人遭到了處死及'籍沒其家'的嚴懲。甚至接受過楊玄感開倉放糧的百姓也被統(tǒng)統(tǒng)活埋。

《隋書 煬帝紀》:九年……八月……戊申,制盜賊籍沒其家。

《資治通鑒》:帝謂蘊曰:“玄感一呼而從者十萬,益知天下人不欲多,多即相聚為盜耳。不盡加誅,無以懲后。”子蓋性既殘酷,蘊復受此旨,由是峻法治之,所殺三萬余人,皆籍沒其家。枉死者太半,流徙者六千余人。玄感之圍東都也,開倉賑給百姓。凡受米者,皆坑之于都城之南。

然而,'亂世用重典'的教條卻并未得到想要的效果:因對“土匪”的處罰延伸到家屬,反而導致“平民土匪化”由個人行為擴大到家庭行為,“土匪”數(shù)目也隨之成倍攀升(男女老少都入伙)。日益龐大的'土匪'集團為維持其生計,又加劇了對平民、客商、甚至官府的掠奪,導致更多的人生活難以為繼。這正是大業(yè)九年土匪數(shù)目突然井噴式增長的原因。

《隋書 刑法志》:九年,又詔為盜者籍沒其家。自是群賊大起,郡縣官人,又各專威福,生殺任情矣。

此處是第二個'鏈式反應':

  • 第一次高句麗戰(zhàn)爭慘敗及民夫逃亡事件讓平民倍感恐懼,并在第二次戰(zhàn)爭中避役為匪。過急的賦稅征繳又加速了這一趨勢。
  • 在民眾怨聲中,一直想搞破壞的楊玄感找到機會,發(fā)動叛亂,激發(fā)諸多共鳴。
  • 因高句麗戰(zhàn)爭夭折,憤怒的楊廣對有怨氣的民眾施以更嚴酷的刑罰,不僅未能止盜,反而催生出更多土匪。
  • 土匪集團為了生計,又對平民進行了更大規(guī)模的掠奪,導致更多人難以生存。

這正是嚴刑峻法的問題:如果守法是死,不守法也是死,嚴酷法令反而會起到加速局勢失控的效應。

很顯然,對楊廣而言,當務之急是立即暫停高句麗戰(zhàn)爭,以'只懲首惡,寬恕余眾'的方式分化瓦解土匪集團,并對被迫上山的平民進行妥善安置。

目前有種說法,認為楊廣征高句麗沒有錯,因為高句麗帶來了XXX的威脅。然而,這世界很多道理單獨拿出來都對,但一結合具體場景就會出問題。例如,跑步對身體好不好?好。但如果這個人得了嚴重的哮喘呢?

同理,當時的大隋王朝就是一個得了嚴重哮喘癥的病人,必須馬上選擇靜養(yǎng)。

但楊廣又是如何選擇的呢?先對'土匪'進行無區(qū)別的殺戮(而不是分化),然后在大業(yè)十年繼續(xù)啟動第三次高句麗戰(zhàn)爭。盡管最后一戰(zhàn)以高句麗國王高元的投降告終,但大隋王朝最大的問題已經不在遼東,而在下面的表中:

大業(yè)九年至大業(yè)十三年間,《煬帝紀》有文字記載的'土匪'軍團及其數(shù)目


大隋全力“糾偏”、“剿匪”,為何不見成效?

大業(yè)十一年,從高句麗戰(zhàn)爭騰出身來的楊廣開始全力應對'匪患'問題。當年二月,針對越來越多平民因不堪土匪搶劫,離家淪為游民的現(xiàn)象,楊廣推出了新的安置辦法:建議游民都住進城里,以便得到駐軍保護,并就近領取新的農田。最后,楊廣還引用了兩句諺語:一是“穿窬無所厝其奸宄”,意思是,如果我們把防御工作做到無懈可擊,土匪就很難占到便宜。二是“萑蒲不得聚其逋逃”,意思是,如果游民們得不到生計,他們就會成為新的土匪。

《隋書 煬帝紀》:十一年……二月……詔曰:“……而近代戰(zhàn)爭,居人散逸,田疇無伍,郛郭不修,遂使游惰實繁,寇襄未息?!肆钊讼こ蔷?,田隨近給,使強弱相容,力役兼濟,穿窬無所厝其奸宄,萑蒲不得聚其逋逃……”

此外,從太原留守李淵對山西土匪集團的圍剿記載看,隋王朝也對'無差別誅殺土匪'的酷法進行了調整。當時,山西土匪軍隊被擊敗后,有數(shù)萬男女老少'匪眾'主動選擇了投降,并得到了妥善安置。

《大唐創(chuàng)業(yè)起居注》:而余賊黨老幼男女數(shù)萬人并來降附。于是郡境無虞,年谷豐稔。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既然隋煬帝在大業(yè)十一年已停止高句麗戰(zhàn)爭,且對過去的酷法也進行了針對性'糾偏',為什么大隋王朝還是在大業(yè)十四年滅亡了呢?

這是因為當時的土匪集團已達動輒數(shù)萬,十余萬,甚至數(shù)十萬規(guī)模。山大王們腰板硬后難免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心聲。此時的局勢,已不是大隋王朝單純'糾偏'就能解決,軍事手段已不可避免。

然而,在四處剿匪的過程中,楊廣又在擔心另一問題出現(xiàn):各地諸侯借剿匪之機崛起,就如同東漢末年從討伐黃巾軍發(fā)家的那些三國軍閥一樣。

因此,如果有隋軍將領在剿匪過程中勢力壯大后,往往會遭到相應打壓,遷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名將楊義臣在擊破數(shù)十萬土匪后,其隊伍遭原地解散。

《資治通鑒》:楊義臣破降河北賊數(shù)十萬……世基對曰:“小竊雖多,未足為慮,義臣克之,擁兵不少,久在閫外,此最非宜?!?/p>

同時,若楊廣沒有點頭,各地駐軍統(tǒng)帥也不能隨意擴軍征兵。大業(yè)十三年,計劃反叛的李淵為了化解該禁令,還專門以“不征兵討賊會被滅族”為由,對身邊的同僚進行恐嚇。

《大唐創(chuàng)業(yè)起居注》:私謂王威、高君雅等曰:“……我輩不能剪除,并當滅族矣?!薄?,乃更従容謂之曰:“朝廷命將出師,皆稟節(jié)度,未有閫外敢得專之?!紤腋羧в嗬铩勛嗤鶃?,還期莫測。”

在“嚴防內鬼”的策略指導下,至大業(yè)末年,天下確實沒有出現(xiàn)像東漢末年那樣貴族軍閥林立的局面。但這種“自縛手腳”的行為卻又反過來給了土匪和基層官員以機會。例如,在超級軍閥之中,竇建德、杜伏威、李子通都是山大王出身,薛舉、李軌、劉武周則都是'逆襲'奪權的基層官員

群雄之中,真正具有關隴貴族背景的,也只有李密、李淵等少數(shù)幾位。

李密的曾祖父李弼為關隴貴族中最頂級的“八柱國”之一,屬于如假包換的名門之后。不過,因參與大業(yè)九年的楊玄感叛亂,他早早就淪為逃犯,過了三年多隱名埋姓的落魄生活。當身份暴露后,一無所有的李密決定與'瓦崗土匪集團'合股打天下。他出關隴名門的招牌,及'圈內人'的閱歷;對方出人,出馬,出錢,出糧,出兵器,出地盤??毓蓹鄽w李密。

沒錯,李密實際上什么都沒出,卻吃了最大的蛋糕??瓷先ィ@就是一'大忽悠',但眾土匪卻無怨無悔。因為李密作為'圈內人',發(fā)現(xiàn)了土匪們沒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天下第一大糧倉——興洛倉,游民,和瓦崗集團之間存在共贏關系。只要瓦崗集團攻下糧倉,將糧食分給游民,游民再加入瓦崗集團去守衛(wèi)糧倉。如此循環(huán)往復,集團就會像滾雪球一般形成雪崩(最終超過了四十萬規(guī)模)。

而借助瓦崗集團,對大隋兵力部署、人員特點、地形險要皆了如指掌的李密簡直如魚得水,一年多時間內便達成了殲滅數(shù)十萬精銳隋軍的輝煌成就,變身為令大隋王朝無比絕望的'超級釘子戶'。

《資治通鑒》:李密說翟讓曰:“今東都空虛,兵不素練;越王沖幼,留守諸官政令不壹,士民離心。段達、元文都,暗而無謀……”

比較李密,李淵對煬帝的威脅甚至更大。作為關隴名門之后,同時也是煬帝的親表哥,唐國公李淵獲得了鎮(zhèn)守太原的機會。大業(yè)十三年,在天下大亂,煬帝'防內鬼'機制已處半失靈狀態(tài)時,李淵冒用朝廷名義貼出'第四次高句麗戰(zhàn)爭即將隆重開幕'的告示,從而輕易征集到了海量的叛亂支持者。

《資治通鑒》:淵乃使文靜詐為敕書,……擊高麗,由是人情洶洶,思亂者益眾。

與天下反王們一窩蜂的倒隋不同,李淵打出的旗號是“擁隋反煬帝”。這個看似自相矛盾的口號其實定位異常精準。因為他要擁護的“隋”,并非隋煬帝的'隋',而是隋文帝時“輕徭薄賦,家給人足”的舊政。毫無疑問,這對于飽受苦役、急賦所累的平民非常具有吸引力。同時,李淵通過擁隋的旗幟,也極大弱化了自身亂臣賊子形象,有利于分化吸收來自關隴集團內部的貴族。

《大唐創(chuàng)業(yè)起居注》:李淵起兵檄文:“……上天眷命,屬乎隋室。于是我高祖文皇帝……以故臨朝恭己,庶績?yōu)樾?,親覽萬機,平章百姓……輕徭薄賦,家給人足……放后主于江都,復先帝之鴻績?!?/p>

出征后,在拿下第一座郡城——西河郡時,李淵又做了三件事情:

  • 一是禮敬老人,救濟窮困,一掃過去官吏的搜刮之風。
  • 二是接受申訴,重新斷案,以革除多年嚴刑峻法帶來的積弊。
  • 三是廣納英才,隨才授職,官僚、平民、土匪、奴隸一律通吃。

《大唐創(chuàng)業(yè)起居注》:至于西河,引見民庶等,禮敬耆老,哀撫煢獨,賑貸窮困,擢任賢能,平章獄訟。日昃而罷,罔有所遺?!酝猱斖梁离h,以資除授各有差。……嘗一日注授千許人官。

作為關隴名門與多年的地方長官,李淵無論是口號還是具體舉措,招招都切中了舊體制的弊端,可謂真正的殺人誅心。

此后,在從太原前往關中的途中,盡管遇到了隋將屈突通的頑強抵抗,李淵仍有驚無險的進入到長安城,并極富耐心的勸說了屈突通、蕭瑀等老臣'棄暗投明'。這樣,唐國公就成功包裝了一個推崇輕徭薄賦,執(zhí)法公平,包容大眾,救濟窮困,接納隋臣的全新“大隋王朝”,構成了對“楊廣王朝”的更好替代。其殺傷力較之李密單純的軍事進攻又高了一個等級。

這時,關中一位叫李孝常的官員在李淵感召下宣布投誠。出于法家的慣性思維,楊廣在揚州扣押了李孝常的兩位弟弟,準備以誅殺來震懾眾人。不過,因揚州許多官兵都是關中人,誰都難保自家親戚不會犯錯,此舉反而激發(fā)了更多不安,并導致了大規(guī)模逃亡。為終止逃亡,煬帝再次祭出嚴刑峻法,把追回的人統(tǒng)統(tǒng)誅殺。這就讓揚州的關中籍人士陷入兩難境地:留,會因關中家屬被殺;跑,又會被追兵追殺。

這正是嚴刑峻法的問題:如果守法是死,不守法也是死,嚴酷法令反而會起到加速局勢失控的效應。

絕望之下,宇文述的兒子宇文化及便帶領著一幫關中籍御林軍,在公元618年(大業(yè)十四年)3月11日凌晨,突然發(fā)動了叛亂,將原本應由他們保護的對象——隋煬帝楊廣當場擒獲。次日清晨,經短暫游街后,皇帝便被縊殺于揚州后宮之中。

此后,盡管在長安、洛陽還打著隋王朝的旗號,但那個曾經輝煌無比的大隋王朝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其隕落過程的連鎖反應如下:

  • 楊廣對'土匪'的無差別殺戮,及堅持發(fā)動第二、三次高句麗戰(zhàn)爭,加速了平民土匪化的進程,致使局勢演進到單純'糾偏'已無法解決的地步。
  • 在剿匪過程中,因時刻防范'內鬼',又導致土匪遲遲剿不凈,'春風吹又生',讓大隋帝國進一步陷入前途莫測的變局。
  • 亂世之中,對大隋人員、城防、地形了如指掌的流亡關隴貴族李密借瓦崗集團強勢崛起,并通過連續(xù)殲滅數(shù)十萬精銳隋軍的壯舉,讓天下大局漸漸向著反隋陣營傾斜。
  • 眼看大廈將傾,李淵趁機起兵,并利用其多年'體制內'工作的經驗,包裝出一個看上去非常完美的全新'大隋王朝',構成了對'楊廣王朝'的更好替代。由于李淵占據(jù)的還是關中大本營,所以對關隴貴族群體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 在李淵的'擠兌'下,楊廣再次錯誤的使用了酷法,將以關中籍人士為主的御林軍推向絕境。此局面又遭宇文化及等人利用,引發(fā)揚州事變。

在大隋隕落的過程中,四位關隴貴族楊玄感、李密、李淵、宇文化及確實'分別捅了楊廣一刀'。但四人的動機其實都是'渾水摸魚',即抱著'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想法,而不是因為楊廣'動了關隴貴族集團的奶酪'。事實上,無論楊廣有沒有'動奶酪',只要時機合適,就一定會有鋌而走險者。此外,關隴貴族集團也并非一個獨立運作的組織,而只是對一群豪族世家集合的泛指。

但為什么'捅刀子'的四人恰好都是關隴貴族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楊廣最信任關隴貴族群體,所以后者也對楊廣知根知底。即所謂'我愛的人才能傷我最深'。

現(xiàn)在,我們也可以對文初的問題有個回答:隋煬帝楊廣之所以隕落,既不是因為消耗了關隴貴族的軍隊,也不是不懂'糾偏',而是對嚴刑峻法的功效及民眾的反彈力度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并在由此產生的連鎖反應中走向崩潰(即所謂蝴蝶效應)。

同時,我們也就能解釋隋煬帝為什么會'做事太急':因為判斷的問題,導致他自己并不認為'做事太急'。


后記

秦末大亂時,左丞相李斯、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聯(lián)名勸諫秦二世胡亥立即停止浩大的阿房宮工程,并減輕繁重的傜役、賦稅,以緩解滔天的民憤。

但此言讓胡亥怒不可遏,認為皇帝乃九五之尊,自然是想怎么樣就怎么樣。民眾鬧再兇,只要祭出嚴刑峻法便可包治百病。于是,皇帝不僅沒聽勸諫,反而將幾位大臣下獄問罪。

《史記 秦始皇本紀》: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斯、將軍馮劫諫曰:“關東群盜并起,秦發(fā)兵誅擊,所殺亡甚眾,然猶不止。盜多,皆以戍漕轉作事苦 ,賦稅大也。請且止阿房宮作者,減省四邊戍轉?!倍涝唬骸啊菜鶠橘F有天下者 ,得肆意極欲,主重明法,下不敢為非,以制御海內矣 ……”下去疾、斯、劫吏,案責他罪。

又是判斷失敗,又是似曾相識的感覺。

不過,比起乏善可陳的胡亥來說,干了諸多宏圖大業(yè),且為高句麗戰(zhàn)爭(因公不因私)殞落的隋煬帝還是多了幾分悲壯。

大業(yè)十四年3月11日,臨終前的大隋皇帝對著一幫叛亂者的刀劍仍毫無懼色,展現(xiàn)出看淡生死的超然。但對天下百姓,他還是說了聲對不起。(原話是'我實負百姓')

《資治通鑒》:帝曰:“我實負百姓;至于爾輩,榮祿兼極,何乃如是!……”……賊欲弒帝,帝曰:“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鋒刃!取鴆酒來!”文舉等不許,使令狐行達頓帝令坐。帝自解練巾授行達,縊殺之。

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隋煬帝都能尬吹成千古一帝了?你看他給唐朝留下一個什么爛攤子?
隋煬帝率百萬大軍親征高句麗,你知道需要多少物資嗎? - 今日頭條(TouTiao.com)
欲速不達:隋朝覆亡真相(3)
大唐榮耀——定高句麗(三)
三征高句麗:隋煬帝窮兵黷武,隋軍傷亡過半,民怨四起全國皆反-今日頭條
二十四史系列之《隋書》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