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是薔薇科草莓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實鮮紅如心,柔軟多汁,香味濃郁,甜酸可口,營養(yǎng)豐富,被譽為"水果皇后",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市場前景廣闊。近年來,我國北方利用溫室大棚種植較多,現(xiàn)已成為元旦、春節(jié)期間第一個上市的水果,因此有"北國第一果"之稱,種植產量高、效益好,種植面積迅速擴大,但是,由于溫室大棚移動性差,同時為滿足消費者需求,種植連作現(xiàn)象較多,因而草莓易發(fā)病害如灰霉病、白粉病、根腐病和革腐病等病害也逐漸加重,直接影響草莓的品質,所以防治工作刻不容緩。
1、選用抗病品種,建立無病繁苗基地。不同品種的抗病性存在一定的差異,要選擇適宜當?shù)卦耘嗟木哂懈弋a、優(yōu)質、抗病的品種,可減輕病害發(fā)生。病菌可通過患病秧苗進行傳播,因此,大面積栽培草莓要建立無病繁育秧苗基地,改變過去自繁自育的習慣,避免病害加重發(fā)生。對于小量栽培需要引進秧苗的,應到無病基地選擇健壯無病苗定植,不要從疫區(qū)引種;種苗應經常更新,選擇的草莓幼苗應健壯無病。
2、合理輪作,清除病源。引起草莓病害的病原菌多數(shù)是隨著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成為初侵染源,因此,可與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輪作是解決病害發(fā)生的重要措施。引進的秧苗要及時剔除病苗,田間發(fā)病后及時清除病葉、罹病株到田外燒毀或深埋,減少病源菌基數(shù),減輕病菌侵染發(fā)病。拉秧后要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和僵果,減少越冬菌源和再侵染菌源。也不些病菌如白粉病隨著農事活動傳播,果農之間盡量不要互相"串棚",避免人為傳播。
3、實施高畦栽培,田間及時排濕。草莓病害多數(shù)是在濕度大的情況下侵染發(fā)病的,因此,要選擇地勢高燥、土壤有機質豐富的地塊栽培草莓,避免低洼地、夜潮地種植。同時,采取高畦(壟)地膜覆蓋種植,既有利于提高地溫,壟面又不易積水,即使遇到降雨田間也不存積水,不給病菌傳播創(chuàng)造機會。如果遇到干旱時,灌水應在上午10點到下午2點進行,爭取傍晚時落干,不產生露水傳播病菌,最好采取膜下滴灌。對于溫室大棚保護地栽培草莓,則應注意通風降濕,棚內理想的相對濕度,開花座果期為60%左右,果實膨大期為70%左右,有利于減少病菌傳染機率。
4、科學施肥,加施菌肥。土壤肥料是草莓正常生長、優(yōu)質高產之根本,因此,應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來增加土壤有機質;合理搭配氮、磷、鉀肥,不偏施氮肥,促進植株協(xié)調生長;加施微生物菌肥,促進土壤有益微生物活動,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抑制有害細菌的繁殖和危害,達到以菌治菌的目的。
5、增強通透性,合理疏花果。要保持草莓田間通透性,首先要做到合理密植,避免過密田章蔭蔽,葉片變薄抗病力下降。其次,溫室大棚盡量采用無滴棚膜,舊膜應清除污物,增強室內光照,有利于升溫促生長;第三是要調節(jié)植株的葉片、果實比例,增強田間通透性,通過合理疏花疏果,保持每株2~3個花序,每個花序保持5~6朵花,使有限的養(yǎng)分集中供應給果實,進而提高草莓抗病性。
6、氯化苦土壤消毒,高溫殺滅病菌。氯化苦作為熏蒸劑在土壤消毒處理中能有效防治真菌、線蟲等土傳病害,每平方米使用30~50克,由于氯化苦為高毒農藥,使用時要特別注意安全。根腐病病原菌在一般在30℃以上的土溫條件下不能蔓延,生產上可利用這一點,在夏季將發(fā)病區(qū)段的土壤耕翻,然后用塑料薄膜嚴實覆蓋15天,使土壤溫度超過50℃,能起到殺滅病菌的作用。
7、對癥用藥,合理用藥。草莓常見病的藥劑防治應本著對癥用藥,合理用藥的原則,采取預防與治療相結合,田間注重病害的有效識別,因病用藥;對于根部病菌侵染病害應盡量采取灌根防治,對高溫高濕易發(fā)病害搞好藥劑預防,連作地塊易發(fā)病還可在定植、發(fā)病前有效噴施保護劑預防,藥劑治療一定要在發(fā)病初期適時用藥,有效控制病害蔓延。具體用藥可見各種病害的藥劑防治。
1、草莓灰霉病
(1)發(fā)病規(guī)律:草莓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亞門葡萄孢屬真菌中的灰葡萄孢菌引起的,病菌孢子在溫度20~25℃,相對濕度為92~95%時,繁殖最快,發(fā)病率高,病菌孢子借助于氣流、雨水等通過植株的傷口或枯死部位侵入,草莓植株下部的老葉、枯葉、散落的花瓣等是病菌侵入的重點部位。越是接近收獲時期發(fā)病越嚴重,輕者可減產10~20%,重者可達50%以上,
(2)發(fā)病癥狀
草莓灰霉病主要危害花器和果實,也能危害葉片,最顯著的特征就是被害部位會有一些灰色的霉層、霉狀物(見圖 4),這也是此病害名稱的由來,但此時防治為時已晚。田間防治首先要應注意巡視,及早發(fā)現(xiàn)中心病株,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防止病害蔓延。
圖1 草莓灰霉病葉片感染癥狀
葉片感染病時,病部最初呈現(xiàn)水漬狀,像開水燙了似的,病斑擴大后綠色褪去,呈現(xiàn)不規(guī)則形,典型病斑在葉緣處呈小"V"字形(見圖1)。當田間濕度較高時,病部表面產生灰色的霉層,發(fā)生嚴重的病葉枯死。
圖2 草莓灰霉病花器染病癥狀
花器感染病時,最初在花萼上產生水漬狀小點,之后擴展成為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的病斑(見圖2),并侵入花蕾子房及幼果,使其呈濕腐狀態(tài),導致花序干枯 。當田間濕度較大時,在病部著生厚密灰色菌絲,如同長毛一般,這便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圖3 草莓灰霉病幼果染病癥狀
果實感染病時,初期先是侵染幼果,形成水漬狀小斑點,后生淡褐色病斑,并向果內發(fā)展(見圖3);果實感染病菌的后期,病斑逐漸擴散到整個果面,使果實軟化呈濕腐狀,并在病部產生灰色的霉層,果實開始變軟、腐爛,進而生成霉狀物,容易從植株上脫落下來,并失去了果實原有的形、香、色、味。遇到天氣干燥時,果實呈現(xiàn)干腐狀。生長期感病的果實,采收后還會繼續(xù)腐爛(見圖4)。
圖4 草莓灰霉病果實染病發(fā)展癥狀
(3)藥劑防治:可應用生物防治技術。在發(fā)病初期選用3%多抗霉素水劑800倍液,1000億個/克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每畝40~60克,對水30公斤噴霧。發(fā)病初期可選用3%多抗霉素7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等噴霧防治,棚室濕度過高時采用20%腐霉·百菌清300克/畝。試驗表明,唑醚·氟酰胺、嘧菌環(huán)胺、啶酰菌胺或嘧霉胺等防治草莓灰霉病效果也很好,通常兩種以上藥劑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2、草莓白粉病
(1)發(fā)病規(guī)律:草莓白粉病是由子囊菌亞門白粉菌目白粉菌科單囊殼屬的羽衣草單囊殼引起的,是一種特殊的寄生真菌,為低溫高濕型病害。病原體主要通過空氣傳播,在整個草莓生長季節(jié)都會造成為害,發(fā)生嚴重時,病葉率可達45%以上,病果率在50%以上,嚴重影響了草莓的產量、品質和經濟效益。病菌侵染發(fā)病的適溫為20℃左右,空氣濕度為75~98%,一般新葉發(fā)病高于老葉,病菌多從葉子背面的氣孔侵入,不同品種間發(fā)病程度差異較大。連作大棚發(fā)病早,發(fā)病重;偏施氮肥,植株生長弱,抗病能力較差,發(fā)病較重。
圖5 草莓白粉病感染果實癥狀
(2)發(fā)病癥狀:
圖6 葉片感染白粉病癥狀
草莓白粉病主要為害植株的葉片、葉柄等部位。葉片感染此病,最開始是在葉背面長出薄薄的一層白色粉狀物,這就是菌絲層,也是該病害名稱的由來。隨著病情加重,葉緣逐漸向上卷起(見圖5、圖7),葉片產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和白色粉狀物。發(fā)生嚴重時病斑連接成片,后期呈紅褐色病斑,之后整張葉片萎縮焦枯、死亡。
圖7 葉片感染白粉病癥狀
花蕾和花感染病菌后,花瓣呈粉紅色,隨著病情的加重,花瓣呈紫紅色,花蕾不能開放,因此也不能結實。果實感染病菌后,幼果生長停止,不再繼續(xù)膨大;后期受害時,草莓果實的表面覆有一層白粉(見圖5、圖8),失去光澤并硬化,不能食用。
圖8 幼果和成果感染白粉病癥狀
(3)防治方法
草莓白粉病重在預防,可采用藥劑防治,如使用百菌清、吡唑醚菌酯、枯草芽孢桿菌700倍液等復配藥劑,連用2次,間隔5~7天。有實驗表明,4%四氟醚唑水乳劑水乳劑和42%唑醚·氟酰胺懸浮劑防治效果顯著;腈菌唑防效也很理想。臭氧化油和4%農抗120水劑對有機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也在80%以上。
3、草莓根腐病
(1)發(fā)病規(guī)律:草莓根腐病大多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近年來草莓黑根腐在草莓根病中的危害最重,影響最大,其次是紅心(中柱)根腐。
圖9 草莓根腐病地上病癥狀
草莓根腐病屬于土傳病害,具有發(fā)病持久、危害嚴重的特點。發(fā)病持久是說病原菌在沒有寄主時能在土壤中存活很長時間,仍具侵染性。危害嚴重是指重茬、連續(xù)種植病害嚴重。
(2)發(fā)病癥狀:不同種類的草莓根腐病表現(xiàn)的病癥有所不同,常見的有以下2種根腐病。
*草莓黑根腐病。草莓感染黑根腐病后,植株整體呈黃化、矮小,與正常植株相比明顯發(fā)育不良(見圖9)。草莓坐果數(shù)量少,果實瘦小無光澤,畸形果增多。查看植株的根系多為褐色(見圖10),新根數(shù)量少,吸收能力降低。葉片呈現(xiàn)枯死狀(見圖11),因此有人也稱此病為"黃葉死棵"。
圖10 黑根腐病根部癥狀
圖11 黑根病后期表現(xiàn)癥狀
*草莓紅心(中柱)根腐病。草莓感染草莓紅中柱根腐病后,莖蔓多變?yōu)楹稚?;植株下部葉片變成黃色或者紅色,植株上部的新生葉片有的呈現(xiàn)藍綠色金屬光澤,匍匐莖減少,病株迅速枯萎死亡。發(fā)病初期,植株的不定根中間部位表皮壞死,形成5毫米以內的紅褐色或黑褐色梭形長斑,隨著病情加重木質部出現(xiàn)壞死;后期老根呈"鼠尾"狀——后粗前細(見圖13),切開病根或剝下根外表皮,可看到中柱維管束呈褐紅色或者暗紅色或者褐紅色(見圖12)。
圖12 紅中柱根腐病剖檢癥狀
圖13 紅中柱根腐病根系如鼠尾狀
(3)藥劑防治:發(fā)病初期可選用15%惡霉靈水劑10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400倍液,或65%代森鋅粉劑600倍液,70%安泰生600~800倍液,30%綠得保懸浮劑400倍液噴霧防治,7~10天一次,連噴2~3次。也可用用70%乙膦·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3%多氧清水劑600~800倍液灌根。收獲前7~10天為減少農藥殘留,應停止噴藥。
4、草莓革腐病
(1)發(fā)病規(guī)律:草莓革腐病的病原菌是于鞭毛菌亞門霜霉目真菌的惡疫霉引起的,草莓革腐病的病菌抗低溫能力較強,在-16℃情況下仍能存活,遇到適宜溫度和水時可侵染草莓。在25℃左右的菌絲生長最適溫度下,卵孢子遇水后可快速萌發(fā)侵染草莓引發(fā)革腐病。病菌以卵孢子在罹病僵果或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天病菌在17~25℃條件下,遇到水1小時,便可產生芽管直接侵染果實或芽管頂端膨大后形成孢子囊,以游動孢子狀態(tài)通過土壤快速傳播,從根部傷口和表皮穿透侵入,經3天左右的潛伏期即可引發(fā)草莓革腐病。連作地、夜潮地,地勢低洼,土壤粘重,偏施氮肥發(fā)病重。
(2)發(fā)病癥狀: 草莓革腐病主要發(fā)生在根部和果實上,匍匐莖也有發(fā)病的。
圖14 草莓果腐病果實發(fā)病癥狀
*植株表現(xiàn)癥狀。從田間觀察來看,早期植株并不表現(xiàn)癥狀,與正常生長植株無差別;感病中期開始生長較差,略顯矮?。ㄒ妶D15);到了開花結果時期植株地上部分出現(xiàn)失水狀態(tài),開始表現(xiàn)為逐漸萎蔫,直至最后整株死亡。
圖15 田間草莓革腐病病果
*根部發(fā)病癥狀。一般病菌首先通過根部侵染發(fā)病,用解剖刀切開病根可見到由外向內呈現(xiàn)革腐狀的變黑病組織。
圖16 近成熟時期草莓革腐病癥狀
*果實發(fā)病癥狀。果實在整個發(fā)育期內條件適宜情況下都可能被侵染。綠果受害時,病部顯示褐色至深褐色,出現(xiàn)皮革狀的淡褐色水燙狀病斑,然后會迅速蔓延使整個漿果變褐(圖14、圖15)。成熟果受害(圖16),果實呈淡褐色水燙狀斑,并且能迅速蔓及全果,病部褪色失去光澤,后期用手輕捏有皮革狀發(fā)硬的感覺,高濕條件下果面長出白色菌絲(圖17)。
圖17 草莓革腐病果面長出的白色菌絲
剖開漿果后,果肉呈灰褐色,腐爛病果有一種令人作嘔的腥臭氣味,干燥時罹病果變成僵果(圖 18)。
*小苗發(fā)病癥狀:繁育小苗期間也能發(fā)病,主要表現(xiàn)為匍匐莖發(fā)干萎蔫,最后干枯死亡。
圖18 草莓革腐病病果及其內部剖面癥狀
(3)藥劑防治:草莓革腐病應搞好預防,合理使用藥劑。
*關于藥劑預防。大田露天種植時,當進入雨季后每隔10天噴1次保護藥劑預防病害發(fā)生,可選用35%瑞毒霉1000倍液,或25%多菌靈3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
*關于藥劑治療。生長期間一旦發(fā)病,則應及時進行化學藥劑防治,可用64%殺毒礬、黃腐酸鹽等進行灌根,也可用45%百菌清煙劑250克/畝于傍晚點燃用熏一夜,連續(xù)2次即可,還可用72.2%的普力克600倍藥液、72 %克露600倍藥液等進行葉面噴霧,能夠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