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暴雨牽動了無數國人的心,罕見暴雨持續(xù)了6天,雨勢一直不減弱,據中國天氣報道,從7月22日夜間起,降雨已明顯減小,但河南西部和北部仍有分散性強降雨。
河南暴雨:究竟和全球變暖有沒有關系?
幾乎所有人的心頭都有一個疑問,為什么地處中原大地的河南會落下千年一遇的暴雨?而且一下就是6天,究竟有沒有人能揭開這個謎團?
7月22日,河南省氣象臺副臺長蘇愛芳解釋了這次大暴雨的來龍去脈,這次強降水的出現有多個因素造成:
1、大氣環(huán)流形勢穩(wěn)定: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大陸高壓分別穩(wěn)定維持在日本海和我國西北地區(qū),導致河南中西部上空氣流非常穩(wěn)定;
2、煙花輸送水汽:盡管煙花遠在千里之外,但外圍水汽受到副高南側的偏東氣流引導進入中原;
3、地形降水與“列車效應”:有水汽也需要形成降水條件,剛好河南太行山區(qū)、伏牛山區(qū)特殊地形對偏東氣流起到輻合抬升效應,受到高空冷氣流影響從而出現強降雨,而幾乎所有水汽云團路經此處都會形成地形降水,形成了“列車效應”,導致反復強降水。
三點原因,清晰明了,相信已經解開了大家的疑惑,不過又有一個疑問出現了,在這幾個關鍵要素中煙花臺風是一個意外,要不是副高出現在那里,這遠在西太的煙花怎么可能影響到中原?
山不夠高時也會形成翻山后降水的情況
副高也就是副熱帶高壓,赤道上空的上升氣流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在南北緯30度左右偏轉成西風,形成下沉氣流,是為動力高壓,它是活躍在全球北緯30°左右的大尺度大氣環(huán)流系統(tǒng)的一部分,常年盛行下沉氣流,空氣下沉增溫水汽不容易凝結,難以形成降水,因此一旦副高控制就會導致高溫與干旱。
副高是會隨著季節(jié)變化移動的,并且會因海陸分布的影響,夏季的副熱帶高壓帶常被大陸熱低壓分割,一般7月中旬副熱帶高壓繼續(xù)北抬至黃淮一帶,華北東北進入雨季,9月上旬副高又回撤到北緯25°附近,但是今年的副高罕見的到達了東北、朝鮮半島以及日本海上空,究竟是什么推動的?
北美熱穹與全球變暖
2021年7月20日,中國氣象愛好者幾乎以全網首發(fā)的形式分析了河南暴雨的原因,其分析專業(yè),視角獨特令人佩服,當然眾多科學類作者也終于找著了明燈,紛紛引用中氣愛的分析,此后中央氣象臺和各專業(yè)機構也陸續(xù)有更專業(yè)的分析出現,但大方向是一致的,煙花臺風、副熱帶高壓和大陸高壓的綜合影響。但中氣愛還有一個結論可能大家并不是特別在意:
7月中旬起,受北美洲“熱穹頂”事件的上下游效應影響,副熱帶高壓提前大幅北抬,7月20日它的中心脊線位于遼寧和吉林附近,從東南沿海一直到華北平原,都是飽含太平洋水汽的東南風。副高異常偏北,是本次河南超特大暴雨的大尺度環(huán)流基礎。
大氣環(huán)流互相影響,在天氣系統(tǒng)中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但北美熱穹事件居然影響到了半個地球外的中國,實在有些匪夷所思,但這個持續(xù)了將近一個月的熱穹事件影響到了全球氣候也并不令人意外,只是另一個更大的疑問接踵而來。
北美著名的熱穹事件究竟是怎么來的?
6月中旬開始的美加高溫大家都見識到了,與中國黑龍江同緯度的加拿大溫哥華利頓小鎮(zhèn),最高溫度達到49.6℃,這幾乎就是一個能讓蛋白質凝固的溫度,而美加多地溫度紛紛突破歷史極值,并且還持續(xù)將近一個月,600多人死于高溫相關的疾病。而接下來被烤干后的森林大火比2020年的火災還要大,未來也不知道將會持續(xù)多久。
熱穹是一種與副高結合的特殊現象
前文我們提到了副熱帶高壓,是赤道上空的上升氣流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在南北緯30度左右偏轉成西風,形成下沉氣流,副高干燥且因下降溫度增加,屬于動力高壓,而此時的地面可能因為天氣晴朗,地面附近熱空氣上升,正常情況下這個交互是動態(tài)的,會因為氣流而逐漸發(fā)散。
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比如氣流異常穩(wěn)定,這些上升的熱空氣,會被副高下降的氣流兜住,就像給這些熱空氣加了個蓋子,而且由于高壓,周圍的氣流根本就進不來,這個猶如穹頂一樣的環(huán)境,太陽能曬進來,而熱空氣卻出不去,內部的溫度越來越高,最終氣溫達到了爆表的程度。
熱穹與全球變暖
NOAA的MAPP計劃科學家解釋了此次北美熱穹產生的原因,西太平洋的溫度在過去十幾年內溫度持續(xù)上升,海洋形成了強烈的溫度梯度或推動風的壓力差,導致更多的暖空氣上升到西太平洋,當盛行的西風帶將其向東部轉移時,被下沉的氣流捕獲帶向陸地,形成了“罕見”的熱穹現象。
為什么“罕見”加了引號?因為以前這種事不多見,而現在越來越常見了,比如熱穹事件引起的高溫,最近十多年來的發(fā)生頻次是這樣的:
2012年北美熱浪
2018年北美熱浪
2019 阿拉斯加熱浪
2021年俄羅斯熱浪
2021年北美西部熱浪
不知道大家看出一些端倪沒有,熱穹事件的頻次是越來越高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海洋溫度上升是全球氣溫變暖的結果,而早在2016年聯合國的有關研究機構-聯合國大學,就曾發(fā)表報告警告,至2030年熱穹頂等極端灼熱天氣將導致全球經濟損失2萬億美元!
這是一個非??膳碌慕Y果,全球變暖不僅會帶來雨水,因為蒸發(fā)量增加,臺風以及季風雨水汽更加充沛,因此帶來雨水的推測無疑非常正確,它同時也會帶來高溫與干旱,所以此前有一篇神帖指出,全球變暖后的中國北方雨水增加的推測,確實有些道理,如有興趣,請移步:
https://www.toutiao.com/w/a1706039364015112/
假如真的回到北方溫暖濕潤的時代,我國的可耕種面積將會大幅增加,大西北將變成沃土千里,中華民族的賴以發(fā)展的農業(yè)將會以最大幅度擴張,這是多么值得期待的景象。那么能排除熱穹的影響,不會導致極端的干旱的天氣出現嗎?
熱穹會不會出現在中國?
從熱穹成因來看,它可能存在于下降氣流范圍內的區(qū)域,比如比較高緯度的俄羅斯與東歐地區(qū),也出現在阿拉斯加和北美西海岸,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fā)現一個問題,這區(qū)域都是面向西部的大洋岸邊附近,其實這很好理解,盛行的西風帶將這些海洋上形成熱穹向大陸推移。
從而影響到人類聚居的大陸,我國西北深入內陸,距離西海岸非常遙遠,而面向東部沿海地區(qū)則難以形成熱穹效應,只是可能會被副熱帶高壓或者大陸高壓控制的高溫,這與熱穹相比不是同一個數量級,因此從理論上看,我國的概率自然小很多。
當然對于天氣這個龐大的混沌系統(tǒng)是非常難預測的,與歷史上的中國北方溫暖濕潤的時代相比,現代社會多了工廠、汽車和天文數字般增加的人口,在超級計算機模擬的天氣系統(tǒng)中兩個相差不大的初始參數可能會產生完全相反的結果,所以歷史不等于未來,過去只能是經驗卻無法套用。
希望天佑中華,北方降雨量增加能回到大唐盛世溫暖濕潤時代,甚至最好能直達西周鼎盛的西北變成江南水鄉(xiāng)時代。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