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和人類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早在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期,我們的祖先已在陶器上繪制各色各樣的魚類。如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半坡型彩陶,就繪有人面的小魚的紋飾。
在后來的年代中,如玉器、漆器、畫像磚等方面,都雕刻和繪畫著不同的魚類紋飾。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祈求美滿的生活,又用“魚”和“余”或“玉”的諧音,在一些工藝美術品和繪畫上,特別是年畫方面,出現(xiàn)“年年有余”、“得利圖”、“金玉滿堂”等題材,使表現(xiàn)魚類的方面,拓展了更廣闊的藝術天地。
魚類一屬脊椎動物,冷血類,結構如以下圖示:↓↓↓
中國畫寫意畫魚,有水墨和設色兩種,大寫意常用水墨一類,小寫意則慣用設色一法。兩種各有特色,不以此而分高下,藝術的優(yōu)劣不在于水墨與設色,主要在于筆墨。加強對筆墨的研究和實踐是學習中國畫最基本的一環(huán)。
畫魚應先掌握其形體和動態(tài),方法是勾厾相結合,有的先勾后厾,有的先厾后勾,其法隨不同的魚類而變化,有時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畫同一魚類。↓↓↓
畫魚勾厾出來的魚類,如不設色,基本上就可作為水墨畫,如加上色彩,就成為設色畫,所以,兩者并不是各自一門的方法。↓↓↓
有的魚類,直接可用色彩來畫,如紅鯉魚、金魚和一些觀賞類熱帶魚,當然也有用水墨來畫的。↓↓↓
在水中的魚,較為活潑,所以必須多加觀察和寫生,下筆中才能正確掌握其動態(tài)變化,避免雷同化之弊。↓↓↓
魚的動態(tài)變化,主要靠鰭部,特別是尾鰭以及口部的開合,因為魚的行動全靠各自鰭和口的吞吐,掌握了這一點,畫出來的魚就有動感。↓↓↓
魚在水中也有靜止的時候,但胸、腹、臀部各鰭,仍微有披動,而尾鰭少動,金魚的長尾,則呈下垂狀。↓↓↓
畫數(shù)條魚于一畫幅,要有露藏,有時可隱蔽一二條藻萍之中,但要略見其頭尾。↓↓↓
如先畫魚,可以后補水藻浮萍之類,若先畫花卉為景,應畫好花卉后,再加魚類,使群魚縱游于藻類之上或隱現(xiàn)于花葉之間,增加構圖上的多種變化。
先畫魚后補景↓↓↓
先畫景后添魚↓↓↓
畫魚必須掌握魚類的特征,僅各種金魚而言,在體形和色彩上就各不相同,需要特別細微的觀察和表現(xiàn)。↓↓↓
中國畫常用以虛代實的手法,如大寫意畫,往往畫好魚后,不加任何補景,以紙底白色來代替水色。小寫意畫,很多要補一點景作為點綴,使畫面更加豐富。↓↓↓
鯰魚畫法↓↓↓
1.先用淡墨厾出體形,要上實下虛
2.再用墨線勾出各部結構和輪廓,趁濕點上斑紋和各鰭,最后淡赭黃著頭、背,白粉敷腹部。
鱖魚畫法↓↓↓
1.先用淡墨勾出輪廓
2.再用深墨點睛,畫出背部斑紋,絲上鰭脈紋,然后著淡黃色,腹部趁濕添上粉色
魧刺魚畫法↓↓↓
1.淡墨先勾輪廓
2.再添背鱗,然后著淡青,腹部敷粉色
3.下游轉體動態(tài)
魧刺魚畫法↓↓↓
1.先用淡墨勾出輪廓
2.再以淡墨點斑紋,最后著色
3.各種動態(tài)
白魚畫法↓↓↓
1.背脊先畫一道淡墨,再勾出輪廓
2.濃墨點睛,淡墨襯頭部,再添上各鰭
3.眼眶和口部填上桔黃色,虛絲鰭紋,淡粉敷腹
黑魚畫法↓↓↓
1.淡墨勾出輪廓,添上背部黑色
2.點上墨斑紋,腹部染白粉,再在眼眶內填桔黃色
3.下游和略呈仰游動態(tài)
塘鯉魚畫法↓↓↓
1.淡墨先畫出背脊
2.勾出輪廓和各鰭
3.腮蓋補足淡墨,淡花青水薄罩背脊,趁濕填腹部白粉,桔黃色著眼眶和鰓蓋邊緣。
4.各種動態(tài)變化
塘鯉魚畫法↓↓↓
1.淡墨先畫出背脊
2.勾出輪廓和各鰭
3.背脊間點深墨斑紋,然后赭黃色著魚體,粉色補腹部,墨筆虛絲鰭部,并點上斑紋
4.上游和下游的動態(tài)
鯉魚畫法↓↓↓
1.朱磦先畫出背脊
2.趁手勾上輪廓,填進復部粉色
3.逐步添補細部,最后點上深紅和黑色斑紋
鶴頂紅畫法↓↓↓
1.淡墨先勾輪廓和結構
2.再以淡赭襯結構處
3.趁濕用朱紅點頭頂
4.各種動態(tài)變化
水泡眼畫法↓↓↓
1.淡朱磦先撇尾
2.接著添雙眼
3.補上體形,深紅復勾,再點眼
4.各種動態(tài)變化
這篇素材怎么樣?歡迎朋友們分享到朋友圈供大家學習和批判!
想學習了解更多寫意花鳥教程,請點擊以下鏈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