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話說得好: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許多富豪成功之后,身邊的人也跟著一起發(fā)家致富了。比如前首富王健林,在自己發(fā)家之后把價值十幾億的股份分給了4個弟弟,讓自己的家人一生衣食無憂。
如果你有一位富豪哥哥,你會怎么做?是繼續(xù)堅持朝九晚五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還是跟著哥哥,依靠這位富豪哥哥過上有錢人的生活?相信大多數(shù)人的選擇都應該都是后者,就算不依靠哥哥,也會讓哥哥對自己指點一二吧。然而卻有這樣一位妹妹,她的親哥哥就是富豪,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富豪,是資產(chǎn)遍布全球,15年蟬聯(lián)華人首富之位的李嘉誠。而李素華卻從不依靠自己的哥哥李嘉誠,而是選擇在香港自立門戶,開了一家塑料廠,年近80卻依然堅持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1937年,李嘉誠一家逃難到了香港,投奔了李嘉誠的舅舅莊靜庵,當時李素華還沒有出生。幾年之后,李素華出生了,比李嘉誠小了12歲。然而就在李素華2歲那年,異變突生,父親因病去世。雖然舅舅是香港有名的富豪,但李嘉誠一家人都很要強,雖然寄人籬下,卻仍不愿接受別人的施舍。父親去世,李嘉誠一家失去了經(jīng)濟來源,一家人的重擔全部壓在了母親莊碧琴的身上。
不過很快,懂事的李嘉誠就主動幫媽媽一起分擔起了養(yǎng)家糊口的重任,早早就去茶樓當服務生賺錢養(yǎng)家,之后又去了舅舅的鐘表行當學徒。在外打工8年,李嘉誠終于攢下了6萬元錢,在舅舅的幫助下成立了長江塑膠廠。李嘉誠創(chuàng)業(yè)初期十分艱難,每天都要跟員工們一起加班,困了累了就和員工們一起睡在廠里。終于,李嘉誠靠著塑膠廠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毫不夸張的說,這第一桶金的含金量是最高的,因為這里面從承載著李嘉誠太多的艱辛和努力。
人們都說長兄如父,用來形容李素華和李嘉誠的關(guān)系再合適不過了。由于父親走得早,李嘉誠不僅需要承擔養(yǎng)家糊口的重任,同時還要讓弟弟妹妹感受到父親的溫暖和慈愛。同時,李嘉誠還用自己吃苦耐勞的精神感染了家人,在創(chuàng)辦長江塑膠廠后,還是個小丫頭的李素華就開始幫哥哥跑腿打雜,在塑膠廠的發(fā)展中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隨著李嘉誠將發(fā)展重心逐漸轉(zhuǎn)移到了房地產(chǎn)業(yè),李素華就成為了塑膠廠的主要負責人;當李嘉誠最終選擇了放棄塑膠廠之后,李素華沒有選擇繼續(xù)追隨哥哥的步伐,而是自立門戶,獨自創(chuàng)建了一家塑料廠。
其實開塑料廠是件很累的事。受原材料、土地和人力的影響,香港的實業(yè)很難發(fā)展,但李素華卻還是一直堅持。李素華覺得自己從小就是在跟塑料廠打交道,自己也只會這個,所以她就繼續(xù)選擇做這個。
后來,李嘉誠的生意發(fā)展得越來越好,一躍成為身價千億的華人首富,而李素華依然在經(jīng)營著自己的塑料廠。其實,李素華完全可以依靠哥哥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去哥哥的公司做一份輕松地工作,哪怕是跟著哥哥做一些投資都可以。畢竟李嘉誠的公司員工里有不少都是莊家和李家的親戚,就連李嘉誠公司的法律顧問都是李嘉誠的小姨,長江實業(yè)的總經(jīng)理還是李嘉誠的連襟。甚至連李嘉誠的司機都表示,每天聽著李嘉誠談論股票,跟著李嘉誠投資都賺了不少錢。但是李素華沒有,依然選擇了繼續(xù)經(jīng)營塑料廠。在李素華看來,一方面,自己沒有到哥哥公司上班的能力,自己會做的只是塑料廠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李素華也像哥哥一樣要強,不愿因為自己是妹妹就享受別的特殊待遇。
如今的李素華,已經(jīng)年近八十了。雖然已是如此高齡,但李素華依然堅持每天不知疲倦地在塑料廠工作十幾個小時。塑料廠的員工們都十分敬佩李素華,認為她是一個十分稱職負責的老板,都愿意在廠里工作。而李素華也同樣非常善待自己的員工們,甚至對待廠里的年輕員工就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憑借自己的努力,李素華已經(jīng)成為了身價過億的女富豪。如今,對于李素華來說,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不僅僅是為了賺錢而已,更是將工作視為了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了一種樂趣。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李嘉誠,但我們雖然平凡,也有自己的價值。李素華哥哥是華人首富,但她還是堅持獨資經(jīng)營工廠。年近八十,依然堅持每天工作超過10個小時來證明自己的價值。無論價值大小,這樣的生活才是真正充實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