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每年大年初二給舅家拜年后,我就焦急地等待他們來“追節(jié)”,追節(jié)禮最重要的莫過于燈和“囝兒饃”。在陜西省西安市高陵區(qū),春節(jié)期間未滿十二歲的小孩和結婚第一年的新媳婦,都會收到這份追節(jié)禮。
“燈”通“丁”,舅家給外甥、外甥女送燈,寓意子孫繁盛、佑護人生。正月初五到十五,高陵南街是賣燈的集中地,有蓮花燈、麒麟燈、長命富貴燈、皺紋折疊燈。一般送女娃是蓮花燈,寓意高潔端莊。蓮花燈,圓柱狀燈身,上部是六層粉紅蓮花瓣,最上一層用綠紙裱糊成圓形,意為蓮蓬,圓面上點綴十二個銀點,象征十二個月,燈底部是有頭有尾有須根的蓮藕,整個燈筋骨緊湊、素雅干凈。給男娃常選長命富貴燈,祝福健康平安、富貴吉祥。
舅家給外甥、外甥女送燈,寓意佑護。
舅家的燈要一直送到孩子滿十二歲。老輩人認為十二歲是屬相輪完一圈,過了人生一個關口,從此孩子成長得會更順當。十二歲送燈叫“完燈”或“全燈”,會比較隆重。記得我當年收到了兩個手電筒,那個年代算貴重了。小時候好奇為啥舅家送燈比較重要?后來理解,舅家為母親的娘家,母親家族在一些事上有重要發(fā)言權,比如分家需請舅舅決斷,母親過世要第一時間給舅家報喪,舅家來人檢視后才能入殮,靈堂上必獻娘家飯,凡此種種。
舅家的燈,對孩子們來說,是傳統,也是體面。春節(jié)期間的每個晚上,我點著舅舅送來的燈,和村里伙伴們玩,心里暗暗地比著誰的燈好看,頗有炫耀的意思。而按照俗約,燈要在正月十五前燒掉。所以,正月十五晚上,孩子們會聚到一起碰燈狂歡,你碰我,我碰你,不一會兒就有燈被碰到著火,歡呼聲此起彼伏,直到最后一盞燈著火熄滅,才意猶未盡地回家。燈燒過之后,在孩子們眼里,年也就過完,開學了。
高陵民俗中,燈在追節(jié)中承載了重要使命,那么派出看護“隊伍”就顯得非常必要。這個隊伍一般由十二個囝兒饃加兩個老鼠饃組成,合在一起叫“看燈囝兒”。
囝兒饃
舅家送來的囝兒饃,是舅母用白面粉親手做成,揉得很瓷實,掰開后能看見層次,聞著有濃濃的麥香味。饃頂用篦子壓出齒紋,面上用黑豆點出“眼睛”和“嘴”,“頭頂”再插了美麗的面花,活脫脫一個憨態(tài)可掬的小孩兒模樣。為什么會加兩個老鼠饃?大概是因為老鼠有著強大的繁殖能力,被賦予了多重民俗意義。在民間藝術中,那些老藝人剪出“鼠咬天開”剪紙作品,表達著“老鼠吃葡萄,多子多孫在后頭”的俗諺與隱喻。老鼠排在十二屬相第一位,神話中的老鼠,被賦予了“通靈”的神功,也許這就是人安排它來看護燈的原因。
方言“囝”,意同“囡”,就是小孩的意思。送燈送饃都是舅舅給外甥送,這時候外甥還未成年。
日升日落,一年年過去。如今,每家每戶基本小康,不再尋思著吃,手工饃早已不再作為年禮了。小孩子們沒聽過“看燈囝兒”的說法,也不知道囝兒饃是個什么樣子了。疫情期間,我在家蒸饃,做了幾個囝兒饃,上高中的女兒看了,驚喜地舍不得吃,放在案頭長時間欣賞。又過年了,如今想起這些,我總想去尋花燈手藝人定制一對蓮花燈和長命富貴燈,掛在家里,增添些年味。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高陵區(qū)文化館)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