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中華,從遠(yuǎn)古走來;華夏文明帶著仆仆風(fēng)塵從
歷史的另一端走來;中華民族,一個有著厚重文化積淀的民族、一輛滿載文明的大車轟隆隆地走來。
華夏兒女——龍的傳人,一步步走過文明的萬水千山,從華胥、伏羲、女媧,從皇帝堯舜禹,從三皇五帝,走進四大文明古國的行列,一路走過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越過唐宋元明清,一直來到今天。來到了華夏兒女再次揚眉吐氣的今天,來到了躋身強國之林的今天,來到了載人航天的今天,你到底走過了多遠(yuǎn)的路程?哪里才是你出發(fā)的地方?哪里才是“龍的傳人”起跑的地方?哪里是龍的故鄉(xiāng)?哪里是華夏民族的源頭?哪里是文明的源頭?
歷史留給太大的解讀和破譯的空間。
這些問題被問了無數(shù)遍,多少人、多少代苦苦尋覓,尋覓我們古老的家園,多少學(xué)者窮經(jīng)皓首,就是為了找到
歷史的那一端?,F(xiàn)已發(fā)掘的龍山文化、紅山文化、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將中華文明史上推到5000年,但這不是中華文化的起點,真正的起點應(yīng)從雷澤文化算起,中華文明史可追溯到6500——7000年前。
2
讓我們拂去時間的塵埃,還原那些被遺忘的
歷史記憶。聚焦,把目光向山東鄄城聚焦,向鄄城的雷澤湖聚焦。
這就是雷澤湖,一個從七千年深處走來的湖泊。
粼粼的湖水,輕輕蕩著微風(fēng),還是微風(fēng)吹皺了湖水?一湖綠水皺起的微波,那是時間的皺紋還是古老雷澤的皺紋?
湖水嘩啦嘩啦,那是深遠(yuǎn)的呼吸聲還是正在呼喚久遠(yuǎn)的記憶?是歌唱今天的美好,還是訴說時間的滄桑?一位老人正在湖水中輕輕的訴說。
這就是雷澤湖,遺落在
歷史之外的一塊青銅。
歷史的車輪已經(jīng)遠(yuǎn)去,一位老人靜靜地守護著自己的家園。
這就是雷澤湖,在《山海經(jīng)》里停了一會,在《水經(jīng)注》里停了一會,在《史記》里停了一會,后消失在一場大水中,消失在水系圖中。僅僅是消失在水系圖中,雷澤湖沒有干,雷澤湖不會消失,一直停留在鄄城東南部,深深地蕩漾在鄄城人的心上。其實雷澤湖就是一枚印章,一枚永不退色的印章,蓋在鄄城這張古畫的右下方,為鄄城落款。
雷澤湖是不是最初的家園?是不是“龍的傳人”最原始的故鄉(xiāng)?是不是文明的源頭?那就從雷澤湖畔的腳印、華胥、伏羲開始談起吧。
雷澤湖古稱雷夏澤,把這個名字標(biāo)進身體,故事就有了明亮的情節(jié),明亮如龍的一聲雷,如一枚明亮的腳印。一枚龍的腳印。
假如把世上的腳印一枚枚揭去,象一頁頁倒著揭去中國的史書,將刪去多少條道路?在僅有的路中,最終可以找到最初的那一條,是從雷澤出發(fā)。
在第一條路上一層層提取,最后剩下一枚——最深層的一枚,那便是龍的足跡。
在這枚腳印上,我們找到了永遠(yuǎn)的祖先,這神的祖先、會飛的祖先、會游的祖先、用雷說話的祖先、以水做衣的祖先,從雷澤湖中走出,留下大地上第一枚腳印。
一位名叫華胥的女子,當(dāng)她的好奇與這枚巨大的腳印重疊,就誕生了伏羲和女媧,就誕生了一個詞:華夏。
雷澤湖是古老的湖,史書上記載的第一個有名有姓的人就活動在這兒,那就是我們的始祖母華胥。
她的出現(xiàn),讓我們找到了
歷史的發(fā)端。
《太平寰宇記》記載:“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伏羲?!?br>
《淮南子》中說:“雷澤有神,鼓起腹則熙?!?,《山海經(jīng)》則說:“鼓其腹則雷”。
這是說華胥在雷澤湖岸邊踩了龍的腳印,隨感受孕,生下了伏羲。
雷澤,古稱雷夏,華胥和雷夏合稱“華夏”,這就是“華夏”的由來。華胥和龍結(jié)合,稱龍部落或華夏部落,他們的孩子伏羲是第一代龍人,所以后世子孫都稱為“龍的傳人”。隨著人口的逐漸增多,部族的擴大,人員開始向四周遷徙,雷澤湖就是這些遷徙人員心目中的中心,被認(rèn)為是天下之中,因此又稱“中華”。
3
華夏民族公認(rèn)的人文始祖是伏羲。伏羲生于雷澤。
伏羲,也稱皇羲、庖羲、包羲、太昊、伏戲、宓犧,各史書記載不盡相同,概因羲、戲、犧讀音相同,上古時期尚無文字,只是口耳相傳之故。但從其出生環(huán)境、出生景象、開創(chuàng)業(yè)跡來看,以上名字確系一人,春秋以后統(tǒng)用“伏羲”。伏羲是人文男性始祖,被尊為三皇五帝之首,百王之先。是他開創(chuàng)了父系制度,加速了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過渡。他教人結(jié)網(wǎng)漁獵、訓(xùn)牲畜、始作八卦、別婚姻、制嫁娶、別姓氏,是上古時期推動人類從原始走向文明的偉大始祖,他開創(chuàng)了龍文化,是中華民族第一代“龍的傳人”,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
始祖伏羲受到各地華人的共同景仰,故祭祀之地甚多,就連朝鮮和韓國也稱是伏羲后裔,至今韓國的國旗上飄揚著太極八卦圖,說明其民族文化烙上了伏羲文化的深深印痕。由于對伏羲的崇敬,伏羲誕生地有多種說法,以何為是,至今尚無定論。為還
歷史以真實,鄄城縣組織專家學(xué)者進行了認(rèn)真研究,遍查群書,以實事求是、認(rèn)真負(fù)責(zé)的態(tài)度,得出結(jié)論,伏羲生地只能有一處,唯一真正的出生地在雷澤泊其中的鄄城縣境內(nèi)。就在鄄城的“成”,即古郕地
雷澤湖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fā)祥地,她孕育了華胥部落和龍部落。當(dāng)時有華胥國,《史記》載:“帝游華胥國,此神仙國也?!币徽f華胥時代雷澤湖畔的人與自然的和諧,二說明古人對雷澤湖畔古老文明的認(rèn)承。雷澤湖孕育了中華的人文始祖,是“龍的傳人”起跑的地方,當(dāng)然也是“龍的傳人”的發(fā)源地。各代史書、典籍,對此認(rèn)識一致,正史均認(rèn)為伏羲生于雷澤,有古典為證。
宋《太平御覽·詩含神霧》:“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宓犧”?!缎⒔?jīng)鉤命訣》:“華胥履跡,怪生皇羲?!?br>
宋《太平寰宇記·濮州·雷澤縣》下引西漢《河圖》說:“大跡在雷澤,華胥履 之而生伏羲”。
東漢王符作《潛夫論》,其于《五德志》曰:“大人跡發(fā)雷澤,華胥履之生伏羲,其相曰角”。
《山海經(jīng)·海內(nèi)東經(jīng)》引用《河圖》曰:“大跡在雷澤,華胥履 之而生伏羲”。
《水經(jīng)注》載:“雷澤在成陽故城西北,昔華胥履大跡處?!?br>
古籍中提到的宓犧、皇羲、伏羲皆為伏羲,對伏羲生于雷澤湖畔的認(rèn)識是一致的。以上引證均出于緯書,緯書記載是否屬實呢?讓我們看一下緯書的成因。緯書形成于西漢,《緯書論》載:“緯者,古史書也。通記天地人?!睂μ煳?、地理、人物、事件統(tǒng)統(tǒng)記錄下來,先秦的典籍被秦王朝的“焚書”一炬而盡。秦朝統(tǒng)治甚短,西漢政權(quán)則反其道而行之,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方略。一些儒生們?yōu)橹匦抡衽d儒術(shù),不得不到戰(zhàn)國遺老中搜求口頭資料,集而成書,這就是緯書。貴族遺老口述的都是先秦以前的古書內(nèi)容,都是古老的
歷史記載,很多緯書中記載的東西,都被后人所證實,當(dāng)然,伏羲生于雷澤也是一樣的。換句話說,緯書是
歷史書籍的銜接,是從古書—無書—有書的一個過程,是
歷史的重現(xiàn)。也許有傳說的成分,但是傳說是一個民族不滅的靈魂。這在歷代的史書中也可以反映出來,若有訛傳,從西漢至今已逾二千多年,史學(xué)家不會不提出質(zhì)疑。伏羲生于雷澤是史學(xué)界的共識。
4
古雷澤就是鄄城雷澤湖。
既然伏羲生于雷澤,此雷澤是否是彼雷澤?其他地方有沒有雷澤?宋代學(xué)者羅泌在《歷山考》中說:“雷澤不聞有二,耕讀必不相遠(yuǎn)?!弊髡咧荚诒嫖鰵v山方位的同時,從側(cè)面詮釋了雷澤的唯一性。在古籍記載中,雷澤的位置與成陽故城與瓠子河相近,也就是說以成陽和瓠河為座標(biāo),便可確定雷澤湖的位置。
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瓠子河》篇下載:“瓠河又左經(jīng)雷澤北。其澤在大成陽縣西北一十余里,其陂東西二十里,南北一十五里,即舜所漁也,澤之東南即成陽縣?!笨偯娣e75平方公里。文中瓠河“左經(jīng)雷澤北”,說明雷澤在瓠河的左邊,瓠河此段走向東北西南向,由西南向東北流淌,河之左則為西,即瓠河在東雷澤在西。瓠子河在雷澤湖東面和北面纏繞而過?!跺е葜尽ど酱āゐ印罚骸梆雍幼躁惣仪f北入州境,折而西北,經(jīng)劉家樓又東北經(jīng)紙坊、韓家橋又西北經(jīng)連家樓至陳家莊與小流河會,兩河合流又西北至張家橋與洪河會,又會流至沈家橋,境內(nèi)行七十里入范縣?!币陨咸岬降母鞔迩f都還在,值得特別提出的是彭樓鎮(zhèn)向陽村原名瓠河集。順著這條線,我們可以看到當(dāng)年瓠子河的流向與走勢,從雷澤湖的東岸和北岸流過,如一條弧線。
文中提到的“舜所漁也”,指明雷澤在歷山腳下,“舜耕于歷山、漁于雷澤、陶于河濱?!薄跺е葜尽酚涊d:“歷山在州東南七十里,即舜躬耕之處”。經(jīng)考證歷山古遺址在今鄄城縣閆什鎮(zhèn)政府西二里之歷山廟村。
從以上史料中分析,可以肯定雷澤湖在劉家樓、紙坊、韓橋、連樓、張家橋一線的西南方向,即鄄城縣的彭樓西部、什集東北部、富春南部、鄭營大部、引馬西部。這一帶與“東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相符,并且經(jīng)考證,這一帶的外圍均有古文化遺址,如東有歷山遺址、黑崗店遺址、成都遺址,南有舜王城遺址,西有谷林堯陵,北有都關(guān)城遺址、箕山遺址,而這一地帶正是古遺址的空白區(qū)、古遺址環(huán)繞的地方。
雷澤淤積于隋唐宋三個朝代,這里根本沒有宋以前的地表文化遺存,可以肯定地說,這一地帶在宋代前是無人區(qū),應(yīng)該正是古雷澤波光鱗鱗的水面。這與《山東通志》記載:“雷澤在富春以南,東為瓠河集”正相吻合。因此我們可以斷定古雷澤就在此處。整個雷澤遺址均在鄄城縣境內(nèi)。雷澤湖,就是鄄城的雷澤湖。
5、
確定雷澤湖方位的另一個坐標(biāo)就是成陽。
《水經(jīng)注》曰:“雷澤在成陽故城西北,昔華胥履大跡處?!?br>
《濮州志·古跡》載:“郕都城在州南六十里,郕伯初封之國,漢置縣屬山陽郡?!端?jīng)注》‘瓠河之北有郕都城’是也”。
《續(xù)山東考古錄》載:“漢成陽隋改置雷澤縣”。
唐《元和郡縣圖志·濮州》:“雷澤縣,本漢成陽縣,古郕伯國,周武王封弟季戴于郕陽,漢以后為縣,屬濟陽郡。隋開皇十六年于此置雷澤縣。
從以上資料可以判斷:郕都城就是古成陽,史書中又稱之“成陽故城”。需要說明的郕都城的南遷之地,在成之陽,故名成陽,也就是說郕都城即古成陽城與成陽縣并非一地,據(jù)記載二地有三十里之遙,后置縣至隋改成陽縣為雷澤縣。《太平寰宇記·濮州·雷澤縣》載:“雷澤縣本漢成陽縣也,古伯姬姓之國,史書記載:周武王封弟季戴于成,今縣北三十里成陽故城是也”?!短藉居钣洝罚骸袄诐煽h因武王封弟季戴于郕,今縣北三十里成陽故城是也?!背申柨h與雷澤縣同為一地,而郕都城即古“郕”地或曰成陽故城,則在其北三十里處。
那么,成陽故城的地望到底在何處?《曹州府志·輿地志·濮州》載:“州東南六十里,本漢成陽故城,古之郕伯國也”。精確地指出古成陽的位置在今鄄城縣境內(nèi)。自濮州即今之范縣濮城鎮(zhèn)東南方向六十里,當(dāng)在鄄城縣富春鄉(xiāng)北部一帶。
成陽縣城即漢成陽縣的位置又在哪里?《濮州志》載:漢兗州濟陰郡有鄄城縣、成陽縣、句陽縣。對成陽縣的注釋是這樣的:“成陽在今州東南九十里?!薄敖裰荨敝脯F(xiàn)在的范縣濮城鎮(zhèn),這與“郕,今縣北三十里成陽故城是也”是一致的。
綜上所述,城陽城(成陽故城)在今鄄城縣富春北部,再東南三十里為古成陽縣(雷澤縣),此地當(dāng)在鄄城縣彭樓境內(nèi)。雷澤就存在于“再東南三十里”之間與瓠河西北,其東岸距鄄城東境尚有二十多里,南岸距鄄城南境尚有近十里。
《山海經(jīng)·海內(nèi)東經(jīng)》:“大跡在雷澤,華胥履而生伏羲”。在雷澤湖中不可能有“大跡”,當(dāng)于雷澤岸邊踩了大腳印,且不會甚遠(yuǎn)?!渡胶=?jīng)》曰:“澤中有神,龍首而人頰,鼓其腹則雷,故曰雷澤”。東漢王充在《論衡》說:“雷龍同類”。如果真有龍的話,雷澤之龍,不可能離岸太遠(yuǎn)的地方巡游,也就只能于岸邊綠草濕地間留下深深地足跡,大跡留于鄄城,華胥履之于鄄城,伏羲生于鄄城,伏羲故里在鄄城也就順理成章了。神話先祖的出生,是從神靈崇拜到人崇拜的轉(zhuǎn)折,也是母系氏族時期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明顯著特征,先民們以崇拜的動物為自己氏族的圖騰和徽標(biāo),“大跡”應(yīng)該是龍蛇部落一名英俊男子的腳印,華胥氏順著腳印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并接為夫妻,生下了伏羲。部族之間開始通婚,這是不是說明氏族的大融合已經(jīng)開始了?
根據(jù)《山海經(jīng)》中的描述,此雷神即龍的形象。華胥履大跡后,生伏羲。伏羲的形象是“人首蛇身” 因此我們說伏羲是“龍的第一代傳人”,其后世皆稱“龍的傳人”。伏羲生于鄄城,鄄城是“龍的傳人”起跑的地方。是所有華人的古老家園,是華夏文明的源頭所在。
6、
龍的傳人從這里起步,走向四方。
《帝王世紀(jì)》載:伏羲生十五世,約五百年。這五百年間伏羲部落多次遷徙,西至河南淮陽、陜西蘭田、甘肅成紀(jì),東至山東全境,漂洋過海到達朝鮮半島,北至東北三省、蒙古高原,南至云貴川。
據(jù)記載這個部落是在外遷中逐漸壯大的,每到一處都稱伏羲氏。十五世五百年中外遷從外遷處留一部分人再外遷,無法考證外遷了多少次,具體遷居多少個地點。從《山海經(jīng)》中我們可以看到伏羲后人遷徙之頻繁、區(qū)域范圍之廣大?!胺松跳B、咸鳥生乘僖……,乘僖生后照,后照生雇相?!狈撕笕诉w了三個地方,當(dāng)然都是距雷澤較近的地方,咸鳥遷往鄄城西南部,此處有咸丘,為龍山文化遺址,乘僖遷往巨野西南部,此處有乘氏,漢為乘氏縣,為龍山文化遺址。雇相遷往鄄城東北,此處古有雇國,為龍山文化遺址。三地后人又外遷,《山海經(jīng)》:“雇相降處于巴,是生巴人。巴子五季流于黔,而黔生黑穴四姓?!币簿褪钦f雇相國族人分一部分遷往巴?!敖怠?,下遷的意思,北為上南為下,“降”即“南遷”,“降處于巴”即南遷于巴處,又過五世巴人入貴州,在貴州又分出四姓,遷往川漢。當(dāng)然也有東遷的,至炎黃時代從鄄城東遷泰山蒙山及曲阜一帶?!兜弁跏兰o(jì)》中說:“炎帝生于江水”。據(jù)考,江水泗水也。黃帝戰(zhàn)敗炎帝一部分族人南下兩湖,其子孫又南進湖南、江西、陜西,另一部分渡海至朝鮮半島。伏羲以下二千余年,進入堯舜時代,因特大洪水災(zāi)害,生存出現(xiàn)危機,開始了對共工、三苗、九黎的流放,因此苗、黎、瑤都稱伏羲為始祖,因此我們說華夏各族一脈相承,血肉相連,都是伏羲的后人。
伏羲后人一直在遷徙中定居,定居中遷徙,至西周初年,贏姓秦、趙、黃、梁、楚從犬丘和楚丘再一次遷移,到甘肅成紀(jì)、河南南陽。在部落族人的遷徙中,人們不忘古國,把雷澤岸邊的古地名隨之帶往遠(yuǎn)方,如:犬丘、楚丘、成、都等。遷往甘肅的一部帶走了“成”,先民知道伏羲生于“成”這一真實
歷史,所以把始祖的出生地的名字“成”帶到了甘肅,以“紀(jì)”古園、“紀(jì)”祖先,故名“成紀(jì)”,因此才有了“伏羲生于成紀(jì),蛇首人身”之說,這句話也許不是司馬遷之誤,可能是后人句讀之誤,若這句子改讀成“伏羲生于成,紀(jì)蛇首人身”,似乎更恰切些。
通過以上文字分析得知,伏羲生地的誤傳訛說,主要是由部落的四遷導(dǎo)致,四遷時帶走的古地名起了誤導(dǎo)作用,從另一面也反映出伏羲后人分布之廣和華夏民族對始祖的敬仰之情,這都是無可厚非的。雷澤湖是全國唯一的,也是無法挪移的,幾千年來一直停泊在鄄城大地上,為文明的源頭做著注解。
7
雷澤湖是中華民族的生命之源、文化之源,后來的人類文明是雷澤文明的延伸,象一棵大樹上發(fā)出的枝杈。水是7000年前的水,一個猛子扎下去,就會抓出一把7000年前的
歷史。
古老的雷澤湖畔水草豐美、土地肥沃、青山環(huán)繞、物阜年豐,鮮鮮亮亮的綠水青山,豐豐滿滿的姹紫嫣紅,為先民們提供了優(yōu)良的生產(chǎn)、生活環(huán)境,他們在這片土地上采集狩獵,生兒育女,繁衍生息,快樂地生活,創(chuàng)造出燦爛地古代文明。
走在這片土地上,每走一步都踏響一個典故,每走一步都踏響一個古老的傳說。這一片碧綠的禾苗下,原也是波光粼粼的湖面,昔日的水就在我們腳下蕩漾,如果你細(xì)聽,當(dāng)能聽到先民們收獲時的歌唱,這一地麥苗也許就是他們遺留在地下的歌聲。我們不知道祖先蘸著怎樣的歌喉唱響豐收,但我們知道是我們的始祖伏羲第一個在雷澤湖畔張網(wǎng)守候。伏羲發(fā)明了漁網(wǎng),辯陰陽之氣首創(chuàng)了八卦,根據(jù)雷澤湖畔的氣溫變化編制了歷法,使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別婚姻、制嫁娶、別姓氏,使社會走向和諧、走向文明。實現(xiàn)了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飛躍。因此,我們說雷澤是中國
歷史的封面,是文明史的第一頁。
今天我們看到的雷澤湖是古雷澤的東南一角,擔(dān)負(fù)著發(fā)電用水的任務(wù),首開文明的雷澤,正為她的后人創(chuàng)造新的光明。近來,古老又新鮮的雷澤湖得到了旅游開發(fā),重新煥發(fā)了新的生機。
雷澤的白天是屬于旅游者的,屬于陽光,屬于風(fēng),屬于那些遠(yuǎn)道而來的尋根者。只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波瀾枕著微風(fēng)入睡,她的夢一定是甜的,她是否夢到了自己7000年的前世,是否夢到了自己更加輝煌的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