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治小兒營養(yǎng)不良(又名疳積)一百二十四法

 

治小兒營養(yǎng)不良(又名疳積)一百二十四法

 

【癥狀診斷】

 

小兒營養(yǎng)不良是一種慢性營養(yǎng)缺乏癥,是由身體長期得不到足夠的營養(yǎng)

或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使身體長期得不到足夠的營養(yǎng)而消耗自身的組織,出

現(xiàn)消瘦、發(fā)育不良以及全身各系統(tǒng)的功能紊亂。多發(fā)生于三歲以下的嬰幼兒。

中醫(yī)統(tǒng)稱為。

 

小兒營養(yǎng)不良常因先天發(fā)育不良、攝食不足、挑食偏食或其他慢性疾病

所引起。具體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母乳量不足,單純以粥、米糊或奶糕等碳水化合物喂養(yǎng),使食物中蛋

白質、熱量不足,影響小兒生長發(fā)育。

2.嬰兒斷奶前未加輔食,突然斷奶或斷奶后喂養(yǎng)不當,使營養(yǎng)吸收不足。

3.小兒偏食、挑食,多吃香甜零食,降低了食欲,不愿吃飯菜等主食,

影響了正常進食量。

4.早產(chǎn)兒攝食量不足。因為早產(chǎn)兒生長發(fā)育比一般小兒更快,更容易發(fā)

生營養(yǎng)不良。

5.小兒患慢性腹瀉,使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和利用減少,或患結核病等慢性

消耗性疾病,長期攝入不足而消耗增加,易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

6.小兒患有腸道寄生蟲病如蛔蟲病等,身體的營養(yǎng)物質為寄生蟲所吸

收,亦可導致營養(yǎng)不良。

由于上述各種原因,身體長期得不到足夠的營養(yǎng)物質,而正常的代謝仍

要進行,只得消耗體內的脂肪、肌肉等組織,以至逐漸消瘦。

初期患兒只是體重不增,以后體重減輕,皮下脂肪逐漸消失,首先是腹

部,其次為軀干、四肢,臀部、大腿的脂肪早已消失。與同齡的小孩相比,

體重輕百分之十五以上。肌肉松馳無力,皮膚干燥、蒼白、彈性差。伴煩躁

不安、睡眠欠佳等。重癥患孩則極度消瘦,全身皮下脂肪幾乎消失,額部起

皺紋,顴骨突出,外貌像小老頭,身高低于正常,伴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等。

 

營養(yǎng)不良的患孩可伴有營養(yǎng)性貧血、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各種維生素缺乏

癥等。由于免疫力低下,易得并發(fā)癥,如上呼吸道感染,腹瀉等。

 

中醫(yī)稱小兒營養(yǎng)不良為疳證,認為疳證是由于乳食不節(jié)、喂養(yǎng)不當

或其他疾病導致氣液消耗過度,脾胃虛損而致。臨床上,常分為積滯傷脾、

脾虛氣弱、氣血兩虛等類型進行辨證施治。

 

【簡易療法】

 

1.葉下珠煮豬肝

用料:鮮葉下珠三十克,豬肝一百克。

制法:葉下珠洗凈,豬肝洗凈,切片,二味加水煎湯。用法:飲湯。功

效:消積理脾。

主治:小兒營養(yǎng)不良,癥見面黃肌瘦,毛發(fā)稀疏,精神不振,手足心熱,

煩躁等。

 

2.黃鱔燉雞內金

用料:黃鱔一條,雞內金六克。

制法:黃鱔去內臟,洗凈,切段,合雞內金加水燉,熟后可加調味品。

用法:連湯服食。

功效:補虛健脾消積。

 

主治:小兒營養(yǎng)不良,癥見面黃肌瘦,厭食,睡時露睛,腹部膨大,或

有低熱。

附注:也可每天用雞內金五至十克,炒焦,研碎,拌在稀飯里讓患孩服。

 

3.蓮子鍋粑粥

用料:蓮子(去心)五十克,飯鍋粑五十克,白糖五十克。

制法:三味加水煮成粥。用法:食粥,每次三至五匙、一日三次。

功效:健脾消食。主治:小兒營養(yǎng)不良,癥見面黃肌瘦,毛發(fā)稀疏,厭

食,大便溏薄,煩躁。

 

4.大麥粥

用料:大麥米五十克,紅糖適量。制法:大麥米侵泡,研碎,加水煮成

稀粥,粥熟后加入紅糖。

用法:食粥。每日兩次。功效:益氣健脾消積。主治:小兒營養(yǎng)不良,

癥見面黃肌瘦,腹膨或腹凹如舟,頭發(fā)干枯,哭聲無力。

 

【撥罐療法】

 

取穴:隔俞至三焦俞范圍。

治法:以密排罐的間距閃罐至局部皮膚潮紅,每一至兩日施術一次。

驗案:黃某,男性,五歲。不欲吃食五個月余,消瘦,面色不華,夜煩

 

躁,曾服多種增食助消化藥物無效。檢查無腸道寄生蟲感染,肝、肺正常,

缺鋅,輕度貧血。取膈俞至三焦俞范圍每側閃四個罐,每罐位閃罐六至七次

至皮膚潮紅,當日食欲略見好轉,夜間安靜。每日施術一次,治療三次后,

食欲明顯好轉,遂改隔日施術一次,共治療十次,食量恢復正常,夜眠穩(wěn),

面色轉紅。

 

【敷臍療法】

 

1.疳積散藥物:杏仁,桃仁、山梔子、皮硝各十克,白胡椒七粒,蔥白

(每根寸許)七根,鴨蛋(棄黃取青)一個,白酒五毫升。制法:前五味藥

研細末,加蔥白搗爛,再加入鴨蛋、白酒調伴均勻,然后用紗布扎成兩餅。

用法:外敷神闕、命門二穴,二十四小時后取下。用于小兒疳積。療效:本

方為已故老中醫(yī)李坦然先生的經(jīng)驗方,經(jīng)鮑余生等十多年來數(shù)百例的臨床驗

證,屢見奇效。驗案:張××,男,四歲,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八日診。食欲

不振,精神欠佳,形體消瘦,渴喜飲,腹膨、大便稀溏,日二至三次。檢查:

面黃憔悴,發(fā)黃易落,白晴青藍,手心熱,指紋色淡滯、青筋已達氣關,體

溫三十七點六度,大便常規(guī)(一)。用上法三天后,飲食增,腹軟,口不渴,

精神佳,二便調。繼用稚兒靈、嬰兒素調服一周而愈。來源:《江蘇中醫(yī)雜

志》(五):十四,一九八七。

2.消疳膏

藥物:焦山楂、炒神曲、炒麥芽各十克,炒雞內金、炒萊菔子、生梔子

各五克。

制法:共研細末,裝瓶備用。

用法:以上藥適量加開水調成膏狀貼于臍中,紗布、膠布固定,每日一

 

換,五次為一療程。用于疳積。

療效:治療四十八例,痊愈三十一例,顯效十二例,好轉四例,無效一

例,總有效率為百分之九十七點二。

驗案:吳××,男,一歲,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八日診。患兒半年來食

欲不振,夜睡不寧,面黃肌瘦,口渴煩急,大便經(jīng)常干結或稀溏,穢臭,腹

 

 

痛脹滿,舌紅、苔黃厚,脈滑數(shù)。診為小兒疳積,證屬食滯積胃,中運不暢。

 

用上法治療十次,諸癥消失,精神、食欲恢復正常而告愈。

來源:《四川中醫(yī)》(二),十三,一九九。

3

藥物:桃仁六克,杏仁六克,大黃六克,山梔子六克,芒硝六克,雞蛋

 

白一個,面粉適量。

制法:前五味藥共研細末,加入雞蛋白、面粉調勻備用。

用法:直接敷于臍部(冬天可稍加溫),可加布帶固定,二十四小時后

 

除去,敷后出現(xiàn)青紫無妨,約十至十五天可自行消退,每隔七天用藥一次;

 

同時點刺四逢穴,七天一次。用于疳積,一般三次即愈。

來源:《安醫(yī)學報》(一):七十九,一九七七。

4

藥物:山楂、梔子、大棗(去核)各七粒,蔥頭九個,芒硝三十克。制

 

法:共研細末,加入面粉三十克,白酒適量,調和成兩個餅。

 

用法:冷敷于臍部及臍相應的背部(即命門穴),以紗布包扎,每隔兩

至三小時取下餅加白酒適量再敷,共敷三晝夜;然后改服湯藥:蘆薈、蕪荑、

山楂、麥芽、云茯苓、白術、黨參各六克,大棗三枚,每日一劑,連服七日,

三歲以上兒童加大劑量。用于疳證。

 

來源:《湖南醫(yī)藥雜志》(四):二十四,一九八。

5

藥物:蒼耳全草,生姜、黃丹各適量。

制法:共熬成膏。

用法:貼臍和囟門處。用于小兒疳積。

來源:《浙江中醫(yī)雜志》(五):二十三,一九八。

6

藥物:吳茱萸三克,生香附三克,鮮葎草葉十五克,鮮側柏葉十五克,

 

雞蛋一個。制法:先將前二味藥共碾成細末,再和后二藥共搗如泥狀,加入

雞蛋白適量調和,做成一個藥餅備用。

用法:將藥餅敷在患兒肚臍上,外以寬布帶束之,待藥餅干燥或臍部發(fā)

 

癢時去掉藥餅,每日敷一次,連敷數(shù)次即愈。用于疳證。

來源:《中草藥外治驗方選》

7

藥物:杏仁九克,皮硝九克,山梔九克。

制法:共研細末,加蔥白(一寸長)三根,艾頭(一寸長)三根及面粉、

 

白酒適量,同搗如泥。

用法:于睡前敷于臍部,白天除掉,第二天再制一劑敷臍。用于疳證,

 

早期效果最好,中期次之,晚期只宜作為配合療法之一。

來源:《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一):二十一,一九八六。

8

藥物:霉丸十克,榧子十克,吳茱萸十克,雞內金十克,梔子十克。制

 

法:共研末。

用法:取藥粉二克貼神闕,外用膠布固定,三日更換一次,可配合針刺

四逢,每周一次,連刺三周。用于疳證。

來源:《湖南中醫(yī)雜志》(二):三十三,一九八七。

 

 

9 方藥物:艾葉,胡椒各一克。

制法:共研細末,備用。

用法:用黃酒調糊,敷于臍部,隔日換藥一次,連用三至五次為一療程。

 

用于疳積,對虛寒型疳積尤為適宜。

來源:《新編中醫(yī)學概要》

10

藥物:五倍子九克。

制法:焙黃,以醋搗粘如膏。

用法:抹于臍腹。用于小兒疳積,瘦弱,抓耳搓眼,搓鼻子。

來源:《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11 方藥物:皮硝三十至六十克。

制法:紙包,放布袋內。

用法:敷于臍上。用于小兒疳膨食積。

來源:《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12

藥物:梔子、芒硝各九克,杏仁六克,蔥白(一寸一節(jié))七寸。

制法:前三味藥研末,用蔥白搗爛成泥狀,再攪白面、陳醋調和成膏。

用法:貼臍部,七天后揭去。用于小兒疳積,消化不良。

來源:《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13

藥物:桃仁、杏仁、小棗各七枚,梔子三十克,樸硝、川軍各九克,雞

 

子清三個,蜜三十克。

制法:將前藥共為細末,用雞子清、蜜調勻,攤布上。用法:貼肚臍,

 

七日一換,連貼三次。用于小兒大肚子痞,面黃肌瘦,肚大青筋,午后發(fā)熱。

來源:《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14

藥物:皮硝十克,杏仁六克,梔子三克,蔥白七莖,紅棗(去核)七枚,

 

頭道酒糟三十克,灰面九十克。制法:諸藥混合搗如膏狀。

用法:將藥膏分作兩份,攤于青布中間,分貼神闕、命門穴,膠布固定,

 

三日換藥一次,一般二至三次即可減輕癥狀,貼愈為止。用于疳積。

來源:《穴位貼藥療法》。

15

藥物:甜酒曲一個,芒硝六克。杏仁十克,梔仁六克,使君子肉七粒。

 

制法:共研細末。

用法:晚上用濃茶汁敷臍部,布帶包住,次晨除去,連敷三晚。用于疳

 

積腹脹大,時而腹痛,時下蛔蟲而服驅蟲藥暫未奏效者。

來源:《湖南中醫(yī)單方驗方》

16

藥物:山楂、梔子、大棗(煮熟去皮核)、芒硝各三十克,大蔥二百五

 

十克。

制法:山植、梔子烘干,研為細末,過篩;再和芒硝、棗肉、大蔥,并

加面粉三十克,共搗融,加白酒適量,調和為膏。

用法:敷神闕、命門穴,每隔三小時,把藥餅取下,加酒適量再敷,連

敷三至五天。用于疳積。

 

 

來源:《中醫(yī)外治法集要》。

 

17.芒香散

藥物,芒硝十至二十克,小茴香一至三克。

制法:小茴香研末。用法:小茴香納入神闕穴,再將芒硝裝入紗布袋內

覆蓋之,外用膠布固定。用于疳積腹脹。來源:《中醫(yī)外治法集要》。

備注:亦治新生兒腹脹。

 

18. 疳積散

藥物:山植、生梔子、桃仁、大棗(去核)各七個,蔥頭九個,芒硝三

十克。

制法:共研末,加適量面粉,酒調作成3×3×1 厘米大小藥餅:

用法:外敷肚臍上,用傷濕止痛膏固定,用于疳積。

來源:《陜西中醫(yī)》(六):二百六十一,一九八五。

19

藥物:生梔仁三十粒,桃仁七粒,皮硝九克,蔥頭七個,飛羅面一匙。

 

制法:研為細末,與蜂蜜,雞蛋清調勻,荷葉為托。

用法:貼肚臍。用于小兒疳積。

來源:《經(jīng)驗奇效良方》。

20

藥物:黃芪、茯苓、白術、炙甘草、制厚樸、檳榔、山楂、麥芽、神曲、

 

陳皮、益智仁、木香、砂仁、山藥、莪木、使君子、川楝肉、胡黃連、蕪荑

各十五克。

制法:麻油熬,黃丹收,朱砂三克攪勻備用。用法:貼肚臍。用于小兒

 

疳積。

來源:《理淪駢文》。

21 方:

馮氏化痞膏藥物:黃柏、莪術、秦艽、生山甲、大黃、川貝、木鱉子、

 

山楂核、荊芥、三棱、當歸、阿魏、肉桂、生龜板,皮硝、乳香面、沒藥面、

麝香粉。

制法:除乳香、沒藥、麝香外,余藥依法熬成膏,再兌入乳香、沒藥面、

 

麝香粉攪勻。

用法:貼于臍部。用于小兒疳積,有顯效。

來源:《馮氏疳積療法》。

22 方:

秘方化積膏藥物:紅花、阿魏、梔子、飛蘿面、蔥白、蜂蜜、麝香。

制法:依法共研調成膏。用法:貼敷臍部。用于疳積,一般五至六日即

 

見療效。

 

來源:《河北中醫(yī)》(三),六十八,一九八。23 方藥物:(1)胡

椒、丁香、萊菔子。(2)元明粉、萊菔子。制法:(1)、(2)方分別研細

末。

 

用法:敷臍。(1)方用于疳積兼寒者,(2)方用于疳積兼熱者。

來源:《光明中醫(yī)》(二):二十二,一九八八。

24

藥物:豬尿脬一個,曲酒一百至二百毫升。

制法:將曲酒灌入豬尿脬中,扎緊上口。

 

 

用法:置于患兒臍腹。用于疳膨之疾。

療效:此系江蘇海門民間驗方,治療疳膨之疾,每有簡捷之驗。

來源:《黑龍江中醫(yī)藥》(六):三十四,一九九

25 方:二香散。

藥物:丁香,廣香各三克,吳萸四點五克,肉桂一點五克。

制法:研細末。

用法:敷臍,兩天換藥一次:同時內服苡仁、山藥粥。用于小兒脾疳。

來源:《湖南中醫(yī)雜志》(四):十,二九八八。

26

藥物:使君子二十克。

制用:使君子二十克研成細末,加濃茶拌勻,敷貼臍部穴位,外用紗布,

 

膠布固定。

27

藥物:艾葉三十克,胡椒三克,酒適量。

制用:艾葉搗爛,胡椒研末,二藥加酒調勻,敷貼臍部,外用紗布,膠

 

布固定。說明:此法用于虛寒型。

28

藥物:玄胡粉三克,胡椒粉零點五克。

制用:把諸藥混合均勻,直接放入臍中,外敷消毒紗布。用膠布固定,

 

每日換一次。

功效:消積除脹。適用于小兒疳積初期,納差,食而不化,腹脹,喛氣、

 

嘔吐,便秘等。

29

藥物:癲蛤蟆一個,胡黃連十克,鱉甲二十一克、麝香九克(或公丁香

 

代)。

 

制用:癲蛤螟放在新瓦上焙干,去內臟。鱉甲用醋炒后,除麝香外,其

余諸藥混合,共研為細末,過篩備用。另將麝香研未,取適量先納入患兒臍

孔,再取其他藥末三十克撒布于麝香面上,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三日

換藥一次,至病愈方可停藥。功效:清虛火,消積滯。適用于小兒疳積,面

黃肌瘦,毛發(fā)稀疏,肚腹脹大,納差煩渴,腹中有痞塊者。

 

【穴位敷貼療法】

1

藥物:生梔子九克,雞蛋清適量,面粉少許。

部位:神闕穴、涌泉穴(雙側)

制用:生梔子研成細末,加面粉、雞蛋清調拌,制成三個藥餅。分別敷

 

貼于臍中及兩足心涌泉穴。

功效:清心除煩,消積除脹。適用于小兒疳積,面黃肌瘦,腹脹、納差,

五心煩熱,夜睡不寧等。

 

2 方藥物:生香附四點五克,生半夏四點五克,雞蛋清適量。部位:涌

泉穴(雙)制用:香附、半夏共研末,加入雞蛋清調勻成糊狀,以布包扎于

兩足心涌泉穴。

 

功效:行氣和中,消積理脾。適用于小兒疳積,面黃肌瘦,厭食腹脹,

大便完谷不化者。

3

 

 

藥物:鮮疳積草十五克,生姜三十克,蔥三十克,雞蛋清適量。

部位:涌泉穴(雙側)。

制用:前三味藥混合,搗爛,加雞蛋清拌勻,晚上臨睡前敷兩足底。隔

 

三天換藥一次,五至七天為一療程。

4

藥物:桃仁、杏仁、生山梔各等量,冰片少許,樟腦少許。

部位:內關穴(雙側)。

制用:前三味藥曬干,研成細末,加入冰片、樟腦。每次取藥末十五至

 

二十克,用雞蛋清調成糊狀,敷穴位上,用紗布包扎。每次敷二十四小時,

 

隔兩天敷一次。

5

藥物:木香十二克,陳皮十二克,萊菔子十二克,三棱十克,莪術十克,

 

檳榔十克,姜黃三克。

部位:中脘穴。

制用:各藥混合,研成細末,調拌凡士林敷穴位上,外用紗布、膠布固

 

定。

注:如無凡士林,用麻油即可。

6

藥物:白礬、陳醋各適量。

部位:涌泉穴(雙側)。

制用:二藥調成糊狀,敷兩足底穴位上,外用紗布、膠布固定。每日換

 

藥一次。

注:此法用于虛寒型。

 

7

藥物:皮硝十克,杏仁六克,梔子三克,蔥白七莖,紅棗(去核)七枚,

 

頭道酒糟三十克。

部位:神闕,命門穴。

制用:各藥混合,搗成膏狀,分別敷貼于穴位,蓋上干凈布塊,再用膠

 

布固定。隔兩天換藥一次。

 

【灸法】

藥物:艾條。

部位:身柱、大桿、中脘、足三里穴。

方法:點燃艾條,靠近穴位,距離三厘米熏灸,每穴熏五至十分鐘,每

 

日一次。

注:只灸身柱穴亦可。

【針刺穴位療法】

取穴:四縫穴(雙側)。

方法:三棱針與穴位處均常規(guī)消毒,用三棱針刺四縫穴,進針零點五至

 

一分,出針后擠出黃色液體,用消毒棉球拭干。隔日一次。

【割掌指療法】

割治部位,可選用兩手掌食指、中指之間的根部,或大小魚際處。用肥

 

皂將病兒手洗刷干凈,術處用碘酒消毒,將病兒腕關節(jié)握住,術者左手握兒

四指,右手持消毒手術刀直戳割治部位,創(chuàng)口長度約零點五厘米,深約零點

 

 

四厘米,隨擠出黃白色脂狀物如黃豆大,并將之剪去,撒以止血粉,復以消

毒紗布、繃帶包扎,并用拇指按割治部,以防止出血。第三天后可解除包扎。

在包扎期間,須妥為保護,避免污水浸入,以防感染,一次只割一只手,隔

日再割另一只手。

 

【按摩療法】

 

1.推法:推脾經(jīng)。術者用右手拇指自患兒左手拇指尖部向掌根方向做

直線推法,操作二百至三百次。有消食導滯之功。推大腸。術者用右手拇

指向患兒食指尖部沿撓側面(靠近拇指側)向指根方向做直線推法,可溫中

止瀉。操作一百至三百次。推三關。術者以右手拇指橈側面沿患兒左前臂

橈側陽溪至曲池穴之間直線作推法,可培補元氣。每次操作一百至三百次。

2.揉法,用指揉法在中脘穴、神闕穴、關元穴各揉運一分鐘,用掌摩

法摩腹兩分鐘。有益氣和血,清虛熱的作用。揉按足三里一分鐘,可溫陽

補氣,用指揉法在脾俞、胃俞、腎俞各揉運一分鐘,可補脾胃,調中行氣。

3.捏脊:腕關節(jié)稍背伸,拇指在后,食中二指在前,余二指自然靠攏

中指并拿捏住皮膚,拇指同時向前推動,食中二指相繼移動。雙手交替操作。

腕關節(jié)向尺側偏屈,食指屈曲以第二指節(jié)背面橫置于皮膚上,并同拇指羅

紋面一起拿捏住皮膚,食指在后面向前推動,拇指緩緩向前移動,雙手交替

操作。一般捏脊從骶尾部開始向上邊捏邊提,每捏三下提一下,常稱三捏

一提法,在進行過程中可聽到咔、咔作響聲,直到大椎穴止??刹僮?span lang="EN-US">

三至五遍。能起到調理脾胃,行氣活血,消除疳積的作用。操作后,常配合

推、揉背、腰部膀胱經(jīng)穴位等手法,以幫助提高療效。

4.掐四橫紋,各約五十次。四橫紋也是推拿的特定穴,在手掌面食

指、中指、環(huán)指、小指的第一指間關節(jié)橫紋處。掐四橫紋即醫(yī)者以拇指

指甲依次掐之并揉。有消腫散結之功效。

5.揉板門,約三百次。板門為推拿的特定穴位,系手掌大魚際之平

面,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滯之作用。揉板門也稱運板門,即醫(yī)者用拇指

或食指指腹在大魚際平面的中點揉之。

【推擦療法】

 

取生姜、蔥白各十克,水煎后,用食指蘸藥液推擦患兒兩手小指外側,

向下推擦九次,每日一次,連續(xù)七天。

 

【吹鼻療法】

 

取棘針(即酸棗樹上的刺)、瓜蒂等份,研細末,以小竹管或小紙管把

藥末吹入鼻中。隔日一次,七次為一療程。

 

【刮痧療法】

 

取長強穴到大椎穴處刮治。

 

【耳穴療法】

 

取耳穴:脾、胃、肝、小腸、心、交感。

 

臨證配穴:煩躁哭鬧、夜寐不寧者加耳尖放血;盜汗者加肺;口渴喜飲

者加渴點、內分泌;消化不良者加胰膽。

 

治療方法:常用壓丸、按摩(搓擦、點按法結合)。每次取一側耳穴,

每天按壓三至五次,每次三至五分鐘,兩至三天換對側耳,十次為一療程。

 

按:本法簡便有效,一般治療一周左右諸癥明顯改善,一個月左右體重

可有不同程度增加。

 

【醋蛋療法】

 

 

1.醋卜檳枳方

用料:檳榔十二克,枳實十克,萊菔子十克,醋適量。

制用法:前三味共研細末,調醋敷患處。

主治:小兒積滯引起的腹痛。

2.醋面白礬方

用料:白礬六克,面粉,醋各適量。

制用法:將白礬研末,加面粉調醋成糊狀,敷涌泉穴。

主治:小兒疳積。

3.米醋豬膽膏

用料:米醋三十毫升,豬膽一個。

制用法:二者同煮熬成稀膏狀,每次服十毫升,一日兩次。

適應癥,治療小兒食滯引起的胃痛。

4.醋姜紅糖茶

用料:生姜、醋各適量,紅糖少許。

制用法:將生姜洗凈切片,用醋浸一晝夜,(醋量以浸沒生姜片為度)。

同時取生姜三片,加入紅糖,以沸水沖泡,待溫,代茶飲。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之厭食癥。

 

5.乳積復合方

用料:米醋五百毫升,巴豆十粒,胡椒二十粒,丁香二十粒,青皮二十

枚。

制用法:巴豆去皮,分作二十片,青桔皮全者湯浸去白,每枚入巴豆、

胡椒、丁香各一粒,用棉絨纏之。用米醋煮之,使醋盡取出,焙干為末,爛

飯丸如粟米大。每服兩粒,米湯送下,可量孩兒大小加減。

 

主治:小兒乳食不化,腹急氣逆。

 

6.食積復合方

用料:米醋五百毫升,阿魏十五克,黃連(炒)十五克,花堿(研如泥)

九克,山楂肉三十五克,連翹四十五克,半夏(皂角水浸一宿)三十克。

制用法:上七味,將阿魏以醋浸一宿,研如泥,另五味為細末,炒神曲

研細末,共搗和糊為丸,如蘿卜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湯送下。

主治:小兒食積,腹如蜘蛛狀,肚痛,小便白濁。

 

7.雞蛋黃蠟方

用料:雞蛋一枚,黃蠟三至五克。

制用法:先將黃蠟放鍋內溶化,打入雞蛋炒食。每日早晚各一次。

主治:小兒積滯。

8.雞蛋蔥白方

用料:雞蛋一枚,蔥白五十克。

制用法:將生雞蛋去殼,加入蔥白,用布包好,右手握住,在胃部輕輕

盤旋按摩,漸漸下移到腹部,至皮膚潮紅為止。

主治:小兒積滯。

 

9.消積蛋黃方

用料:蛋黃數(shù)枚。

制用法:將雞蛋黃熬油食之。一歲以下嬰兒每一枚蛋黃的油,分兩至三

次服。一歲以上每日食兩枚蛋黃的油。四至五天為一療程。

主治:小兒積滯

 

 

10.疳積八味方

用料:山藥十五克,麥芽十五克,茯苓十五克,山楂二十克,雞內金三

十克,檳榔十五克,蓮子肉十五克,雞蛋一枚。

制用法:前七味共研細末,每次五克,加雞蛋調勻蒸熟,加鹽或白糖。

每日一至兩次。

主治:小兒疳積。

 

11.雞蛋壁虎方

用料:雞蛋一枚,活壁虎一只。

制用法:將壁虎放入雞蛋內,濕紙封口,置新瓦上焙炭(存性),研細

末。兩至五歲小兒服三分之一(其它年齡可適當增減)。輕者服一次即可,

重者隔七日再服一次,最多不超過四次。

主治:小兒重癥疳積。

 

12.蛋溏雞矢方

用料:雞蛋一枚,溏雞矢適量。

制用法:雞蛋開口,去黃留清,裝入溏雞矢,以滿為度,用白面片封口,

燒熟去蛋殼(無臭氣),乘熱吃下,每日一枚,連服數(shù)日。

主治:小兒腸胃積熱之疳積。

 

13.蛋豆粉麝方

用料:雞蛋一枚,巴豆一粒,輕粉三克,麝香零點零零一克。

制用法:將巴豆去皮和輕粉裝入雞蛋內,用紙厚裹,籠蒸三次,去殼,

加入麝香,制用米粒大丸。每日一次,每次二至三丸,飯后溫湯送下。

主治:小兒疳積。

 

14.雞蛋蜈蚣方

用料:雞蛋一枚,蜈蚣(大)一條。

制用法:將蜈蚣研粉裝雞蛋內,濕紙封口,煨熟,去蛋殼,食蛋。每日

一次。一般四至五次即愈。

主治:小兒疳積。

 

15.復方疳積方

用料:吳榮萸十二克,香附十二克,葎萆三十克,側柏葉三十克,雞蛋

清一枚。

制用法:前四味共研細末,調雞蛋精,敷肚臍(下丹田)。

主治:小兒疳積。

 

16.雞殼粉方

用料:雞蛋殼適量。

制用法:雞蛋殼烤干,研粉(愈細愈好)。每日服兩次。六個月至一歲

每次零點五克,一至兩歲每次一克。

主治:小兒積滯,營養(yǎng)不良、佝僂病。

 

【藥茶療法】

 

1.薔薇根茶

藥物:薔薇根三十克。

制用:制成粗末,煎水代茶頻飲,以愈為度。

功效:清熱利濕,活血解毒。

選按:本品苦涼,《名醫(yī)別錄》載:止泄痢腹痛,五臟客熱?!度?span lang="EN-US">

華子本草》謂其治小兒疳蟲,肚痛。本方驗之臨床,治療小兒疳積確有

 

 

療效。

來源:《千金立》。

 

2.天竹葉茶

藥物:天竹葉三至六克。

制用:煎水代茶飲。

功效:解熱、健胃、利濕、強筋。

選按:本品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的葉。味苦性寒,《中藥大辭典》載:

治小兒疳積。據(jù)研究,本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

菌、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來源:《本草綱目拾遺》。

 

3.二根麥蘿茶

藥物:鐵掃帚根、胡頹子根各五百克(共用蜜灸),麥芽、枯蘿卜(結

子后地下的老根蘿卜)各十克。

制用:共制成粗末,煎水代茶頻飲。

功效:清熱健脾消脹。

選按:方中鐵掃帚補益肝腎,化痰散瘀消腫,《中醫(yī)大辭典·中藥分冊》

 

載:治小兒疳積。胡頹子根消積滯,利濕,《浙江民間草藥》謂:

食滯,治小兒疳積。二藥合用,其效尤佳。伍以麥芽、枯蘿卜健胃消導助

運。故本方適用于小兒疳積。

 

來源:《全國中草藥匯編》

 

4.小兒七星茶

藥物:鉤藤、山楂、淡竹葉各十克,苡仁、麥芽各十五克,蟬衣、甘草

各四克。

制用:共制粗末,煎水代茶頻飲。

功效:疏風清熱,消食導滯,鎮(zhèn)驚安神。

選按:本方是廣州地區(qū)家喻戶曉的嬰兒保健涼茶。方中鉤藤、蟬衣平肝

 

息風,疏風清熱;淡竹葉、甘草清瀉心火;止楂、麥芽、改仁健脾消食導滯。

故本方亦可用于小兒疳積。

來源:《家庭醫(yī)生》,(六),一九八六。

 

【食療】

 

1.田雞米飯

用料:田雞(即青蛙)五至八只,花生油、食鹽少許,大米一百克。

制用:田雞去皮及內臟,切塊,用花生油、鹽拌勻。大米煮成軟飯,待

米鍋滾沸時放入田雞,以小火蓋嚴鍋蓋燜熟后食用。

功效:補虛贏,利水,清熱解毒。

主治:小兒疳積黃瘦,熱瘡及濕熱所致的水臌等癥。

來源:民間驗方。

 

2.鶴鶉堡粥

用料:鶴鶉一只,大米適量。

用法:將鶴鶉去毛和內臟,洗凈,切成塊狀,加大米適量煮粥,調味

服食。

功效:益氣補脾。調肺利水。

主治:小兒疳積,食欲不振等。

來源:《本草求原》。

 

 

3.牛百葉粥

用料:牛百葉一百五十至二百克,大米四十至五十克。

制用:將牛百葉用食鹽少許搓洗干凈,切成小塊,加大米,清水適量煮

成粥,調味后服食代飯。

功效:健脾益氣,助消化。

主治:小兒病后虛弱,食欲不振;氣血不足等。

來源:《本草綱目》

 

4.梨粥:

用料:梨三個,白米一百克,冰糖適量。

制用:將梨洗凈后切碎、搗汁,再將淘洗凈的米加水適量與冰糖同煮粥,

以大火煮沸后改文火煮約半小時。加入梨汁煮制成稀粥。每日服食兩至三次,

微量服食之。脾虛便溏及寒咳者不宜服食。

功效:生津止渴,潤燥,消熱化痰。主治:小兒疳熱及風熱咳嗽,煩燥

昏憤,不思飲食等。

來源:《食醫(yī)心鑒》。

 

5.贍蜍糖茶

用料:蟾蜍一只。制用:將上藥焙焦黃后研細末,加入白糖適量代茶飲。

功效:消積和胃,健脾利濕。

主治:積滯日久成疳,面黃肌瘦,厭食,神倦乏力。

來源:民間驗方。

6.胡蘿卜茶

用料:胡蘿卜二百五十克。制用:以胡蘿卜水煎,加入紅糖少許,代茶

頻飲。

功效:行氣消食。

主治:嬰幾積滯,腹脹,積食不化,吐瀉不止,哭鬧不安。

來源:民間驗方。

 

7.紅曲茶

用料:紅曲十五克。

制用:將上藥用水煎代茶飲。

功效:健脾消食。主治:積滯、食而不化,腹脹,厭食。

來源:民間驗方。

8.內金飲

用料:雞內金三克。

制用:將上藥研為細末,以開水沖服,日服三次。

功效:消食健胃。主治:小兒積滯。

來源:民間驗方。

9.豬肝珍珠湯

用料:豬肝五十克,珍珠草二十五克。

用法:共煎熟,可食肝飲湯,日服兩次。

功效:補肝養(yǎng)血,清熱,清積。

主治:小兒疳積。

 

 

10.內金餅

用料:雞內金兩個,白面粉一百克,白糖少許。

 

用法:將雞內金放在瓦上用微火焙干,研成細末,與白粉、紅糖加水合

 

攪拌,烙熟可食。

功效:健脾消食化積。

主治:小兒疳積。

11

用料:使君子肉十克,夜明砂十克,羊肝六十克。制用:將羊肝洗凈切

 

塊,加使君子肉,夜明砂,入籠隔水蒸熟后,調味食用。孩子太小,則蒸時

加適量水,取碗內蒸汁喂服。

功效:使君子,健脾消積,并能殺蟲。夜明砂,清肝明目,消疳積。羊

 

肝,補肝益血而明目。

12

用料:黃鱔一條,香薷三十克,雞內金六克。

制用:黃鱔去腸雜,洗凈,切段,加香薷,雞內金燉服。

功效:黃鱔,補虛損,益氣血,強筋骨。薷香,祛暑化濕,利水消腫。

 

雞內金,消食化積,健脾胃。

13

用料:獨腳金十五克,豬瘦肉一百克。

制用:上品加清水三碗煎至一碗,用食鹽少許調味,飲湯食肉。

功效:獨腳金,又名疳積草,健脾消食、清肝化積。豬瘦肉,滋陰潤燥、

 

益血潤膚。

14

用料:豬小肚一百五十克,雞屎藤十五克。

制用:豬小肚洗凈、切塊,與雞屎藤同入鍋中,加水煮,吃肉喝湯。

功效:豬小肚,即豬膀胱,功能清利濕熱。雞屎藤,清熱祛濕,消滯化

 

積。

15

用料:老鼠干一只,烏豆三十克,陳皮三克。

制用:老鼠干洗凈、切塊,與烏豆、陳皮同燉熟,調味服食。

功效:老鼠干,補氣健脾,利水消積,《增補食物秘啟》言其可治

 

兒諸疳。烏豆,調中強身,除胃熱,散結積,能利大小便。陳皮,行氣健

脾,助消化,燥濕化痰。

來源:民間驗方。

 

【點穴療法】

 

先行捏脊法。令患兒俯臥,醫(yī)者兩手沿脊柱兩旁,以拇指和食指由下而

上連續(xù)地挾提患兒肌膚,兩手交替邊捏拿邊向上推進,自尾骶部開始,捏到

枕頸部,反復操作五至十次。然后點按脾俞、胃俞穴各兩分鐘,用補法。再

令患兒仰臥,依次點揉中脘、天樞、中三里穴各兩分鐘,用補法。

 

注意事項:

 

1. 禁食冷食、喝冷飲。

2.飲食宜清淡,禁肥甘厚味。在患兒食欲漸佳時不可暴飲暴食。

【偏方】

 

1.藥物:田雞(即青蛙)五至八只,花生油,食鹽少許,大米一百克。

制用:田雞去皮及內臟,切塊,用花生油、鹽拌勻。大米煮成軟飯。待

米鍋滾沸時放入田雞,以小火蓋嚴蓋燜熟后食用。

 

 

功效:補虛贏,利小便,解毒熱。用治小兒疳積黃瘦、熱瘡及濕熱所致

的水臌。

 

2.藥物:鴨內金二十五克,蘿卜五百克。

制法:先煮鴨內金一小時,再加入蘿卜煮半小時,每次飲湯一杯,日用

兩次。

功效:消食化積,下氣利水。用治小兒疳積、痞積、腹大露筋、身體虛

弱、食不消化,喜食生米等物,頭發(fā)焦枯。

 

3.藥物:鴨苦膽汁三十克,淮山藥粉三十克,蜂蜜十五克。

制法:鴨膽汁與山藥粉和勻,曬干,研末。以蜂蜜加一匙,與藥粉調勻

蒸十分鐘,空腹服下。一至三歲,每服三克,每日一次;三至六歲,每服三

克,每日兩次;六至九歲,每服三克,每日三次。如口渴,可另加雞內金煎

水飲。

 

功效:清熱潤燥,生津止渴,消積化滯。用治小兒疹后發(fā)燒、消瘦、口

渴、面黃之五疳。

 

【秘方】

 

1.藥物:紅花十五克,阿魏十克,梔子十五克,飛籮面十五克,蔥白六

寸,蜂蜜四十五克,麝香零點六克。

制法:先將紅花、阿魏,梔子共為細粉,與飛籮面混合,另將蔥白切碎

搗爛加入蜂蜜與前藥共調成膏,裝入瓷罐封固,不使透氣,備用。

 

用法:上藥分為兩份攤于黑布上,再將麝香研細分調于兩份膏藥之上,

先用一帖貼敷臍部,外以長布纏裹固定,勿使脫落,三日后換另一帖;過三

日再將前膏藥加蜜少許換貼如前法,前后共貼十二日即可去膏藥。用藥五、

六日后,患兒即漸思飲食,腹部由硬漸軟,哭泣減少,精神安定而漸活潑,

去藥后注意飲食調理,即可康復。

 

來源:河北張家口市孫景歧祖?zhèn)鞣健?span lang="EN-US">

 

2.藥物:石決明、瓦楞子、石燕各等份。

制用:共研極細末,每服三克,糖水調服,最好同雞肝同蒸服食。

注意事項:忌生冷,油膩和糯米等不易消化食物。

來源;白子光獻家傳秘方。

3.藥物:木通六克,白術九克,細辛一點五克,川連四點五克,準山藥

九克,竹葉四點五克,苡米九克,茯苓九克,燈芯為引清水煎服。

來源:廣西蔣邦明祖?zhèn)髅胤健?span lang="EN-US">

 

4.藥物:荔枝核二點四克,雞肫皮(焙干)三十克,春砂仁六克,共研

極細末,加入飯焦粉(即鍋結疤曬干研粉),亦可加點糖調味。

服法:日服兩次,每次十二至二十四克,開水送下,劑量視患兒年齡大

小而定。

來源:徐焙獻祖?zhèn)髁胤健?span lang="EN-US">

 

5.藥物:蜈蚣三條,血竭花九克,炮甲九克,海馬六克。

制法:另用大曲酒一斤同上四味藥共裝入羊膀胱內扎住口,放在痞塊上

捆著,七日痊愈。

主治:小兒痞塊。

來源:信陽李德俊。

 

 

6.藥物:靛花(即小戶打靛時缸口上收取的),滑石;靛花二成,滑石

一成,共研成末,一至三歲每服六克,四至五歲每服九至十二克,年齡大酌

加份量。

主治:小兒疳積,瀉白色溏糞。

注意事項:忌生冷油膩,不易消化食物。

 

 

7.藥物:五谷蟲一百克,雞內金五十克,三白草二百克(麥芽可替之)。

制法:前二味研末取三克,三白草十克,煎湯送服,日服三次。治疳積

秘方奇效。

來源,《湖南中醫(yī)雜志》一九八六年一期四十頁。

 

8. 藥物:三棱九克,文術九克,山甲九克,鱉甲九克,巴豆(去油)一

點五克,廣丹零點九克,龜板九克,黃臘六十克。

制用:上藥共為細末,熔化黃臘各藥面,制丸如小米大,吃飯時用稀飯

沖服,每服七至十粒,日服二次,以輕瀉為度。

來源:《土單驗方選編》。

 

9.藥物:雞內金九克,大白十八克。硫苦十五克、牙豬脾一個,使君子

十人克。

制用:將上藥共搗成糊狀,加入白面適量,制成黃豆大藥丸,朱砂為衣,

再鍋內蒸熟即可服用。每服三丸,一日三次。

來源:《土單驗方選編》。

 

10.藥物:檳榔三十克,三棱(煨去毛,切醋炒)、文術(醋炒)各十五

克,青皮(去穰、麩炒黃色)、陳皮(去白)各十五克,雷丸(去殼)十五

克,蕪荑(水洗凈)七點五克,鶴虱(略炒)九克,干漆(炒無煙)十五克,

木香(不見火)九克,砂仁三克,良姜(東壁土同炒)六克,麥芽面(炒)

十五克,胡黃連九克,甘草(炙)九克,神曲(炒黃色)十五克,山楂肉十

五克。

制用:上藥為細末,醋糊為丸,綠豆大小。每服三五十丸,日二次,空

 

心淡姜湯送下。

主治:小兒疳積,積氣成塊,腹大有蟲等證,其效如神。

來源:《醫(yī)學正傳》,一九六五年,祖?zhèn)鞣健?span lang="EN-US">

 

11.藥物:三棱、(細切,醋炒)十五克,文術(細切,醋炒)十五克,

檳榔三十克,枳實(去穰、麩炒黃色)、陳皮(去白各十五克,蕪荑七點五

克,雷丸十五克,鶴虱(略炒)九克,干漆(炒無煙)十五克,木香(不見

火)九克,良姜(陳壁土炒)六克,砂仁(去殼)三克,麥芽面(炒)十五

克,胡黃連(炒)九克,甘草(炙)九克,神曲(炒黃色)十五克。

制用:上為細末,醋米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淡姜湯

送下。另加使君子肉十五克,尤妙。

來源:《醫(yī)學正傳》,一九六五年,祖?zhèn)鞣健?span lang="EN-US">

 

12.藥物:茯苓、山藥、芡實、蓮米等量。

制用:烤熟制粉,加糯米粉及砂糖為糕,飯后服用。療效:游××,女,

六歲。一九七三年十月六日診。面色萎黃,腹脹筋青,毛焦發(fā)落,瘦骨形羸。

狀如三歲兒。父謂襁褓喪母,喂養(yǎng)成疾。消積驅蟲均乏效。切脈沉、遲,舌

淡白,苔厚,診為疳積。服上方一料,月后復診,諸癥消失,體質健康。

 

來源:龔其恕獻祖?zhèn)鞣健?span lang="EN-US">

 

 

【驗方】1.藥物:蒼耳草蟲(立秋前蒼耳草的干節(jié)中生小青蟲即是),

食油、豆腐皮各適量。

制用:將蒼耳草蟲侵入食油中,每日取出三條包在豆腐皮中服之,連用

七天左右即可好轉,主治小兒疳證,毛發(fā)黃脆,形瘦腹脹。

 

2.藥物:黑白丑(炒焦黃)各六十克,大麥芽(炒黃、研細)一百二十

克,和勻,生山藥五百克。

制用,將生山藥洗凈,搗取汁,混和黑白丑、大麥芽藥末,捏成小丸,

如綠豆大曬干,每服五克,日二次。

主治:小兒食積不化,腹大形瘦,見食即厭癥。

 

3. 藥物:鮮山楂二十克,鮮白蘿卜三十克,鮮桔皮六克

制用:水煎,加冰糖少量,代茶飲。

主治:小兒疳證,積滯傷脾型。4.藥物:半枝蓮五十克,伏龍肝(即燒

柴草的灶底土)六克。

制用:煎水分二三次服。

 

5.藥物:皂礬五百克,面粉五百克,炙五谷蟲二百克,使君子肉(炒香)

二百克,白術一百克,茯苓一百克,滑石一百克。

制用:將皂礬、面粉以好醋調成餅,放鐵鍋內炭火上鍛煉,研成粉末;

再將炙谷蟲、使君子肉、白術、茯苓、滑石,共研極細末;上兩種藥粉混勻。

每服零點六克,一日三次。

 

主治:小兒疳積,凡小兒斷乳后服此方,可預防疳積。

 

5.藥物:鵝不食草適量,豬肝五十克。

制用:二者起燉熟,吃數(shù)次,疳積可愈。

7.藥物:焦山楂炭,使君子米,紅砂糖各適量。

制用:將三味和勻吃下立效。

功效:此方消積化食,殺蟲,為治療小兒肚腹各病妙藥。

主治:小兒疳積羸瘦。

8.藥物:煅石燕、煅石決、煅牡蠣、使君子各三十克,胡黃連、川樸、

雞內金各十五克。

制用:共研末,每日六至十二克,豬肝蒸服。

主治:小兒疳積中期,后期,腹大形瘦。注:眼疳加密蒙花、夜明砂;

 

牙府加紫草,赤芍、生地。

 

9.藥物:白術、雞內金各十五克,豬脾臟三十克。制用:先將豬脾臟焙

干,再和上藥共研細末,每于飯后服二克,湯水送下。

主治:小兒疳積腹大形瘦

 

10.藥物:炮穿山甲三克(研極細),鮮雞蛋一個。

制用:將鮮蛋鉆一小孔,再把藥末于蛋內,紙糊上,然后再用面包裹,

以微火將蛋燒至熟透,藥和蛋一并吃下。

主治:小兒疳積腹大形瘦。

 

11.藥物:牽牛子三十克,檳榔三十克,雄黃十克。

制用:共研細末,每次五克,開水送下。日服兩次

主治:疳積便干。

12.藥物:水慈菇三十克。制用:飯上蒸熟,服水不食藥。

主治:小兒疳積腹大形瘦。

 

13.藥物:一枝香全草十克。

制用:水煎服。一日一劑。

主治:小兒疳積腹大形瘦。

14.藥物:蟑螂五個。

制用:油炸后服,每日一劑。

主治:小兒疳積腹大形瘦。

15.治走馬牙疳立愈方

藥物:茄子蒂連柄五十至六十個,鮮橄欖核五十個,雄雞嘴(嘴上的硬

殼)五十對,梅片一點八克。制用:前三物共放瓦器內焙干,再加梅片,共

研極細末,收瓷瓶內封貯。用時取少許吹患處,立愈。

 

主治:小兒牙疳。

 

16.藥物:活黃鱔一條。

制用:剁取黃鱔血,搽牙齦,治走馬牙疳立愈。

【手療法】

 

取手穴:三關、六腑、脾土、八卦、大腸、五經(jīng)、心經(jīng)、清天河水。

 

 

門、運水入土。

方法,推三關,六腑、脾土、運八卦,大腸、五經(jīng)、心經(jīng)、清天河水,

門、運水入土。

 

 

【體針療法】

 

1.取穴:中脘、章門、脾俞、胃俞、足三里、公孫、四逢。

方法:針用補法,宜淺刺。

若積滯加建里;腹脹加下脘,天樞、氣海;四肢不溫加氣海;睡臥不寧

間使。

主治:脾胃虛弱,伴大使溏泄、完谷不化、睡臥不寧、露晴,甚則伴發(fā)

育障礙、唇舌色淡、脈細無力。

 

2.取穴:巨闕、中脘、天樞、百蟲窩、足三里。

若脘腹脹大加章門、氣海;晴生云翳加行間,陽陵泉。

 

治療小兒夜啼六十二法

 

【癥狀診斷】

 

夜啼是指小兒在夜間常常啼哭不止或時哭時止,多見于半歲以下兒童。

時間久了,會影響小兒健康,又會影響家長的工作和學習,應及早找出原因

加以治療。

 

首先,應從生活護理上找原因,如饑餓、口渴、太熱、太悶、尿布潮濕,

白天過度興奮疲勞等。其次,應查一下是否有無疾病存在,如發(fā)熱,佝僂病,

蟯蟲病,骨和關節(jié)結核,或經(jīng)常鼻塞、扁桃體過大妨礙呼吸等。

 

中醫(yī)認為,夜啼大多于心熱、脾寒、驚嚇,傷乳傷食有關。

 

1.心熱:孕婦有伏火郁熱,胎兒受之,出生后蘊有胎熱,使心經(jīng)積熱,

心火無亢,心神不寧。表現(xiàn)為啼哭煩躁,睡喜仰臥,面赤唇紅,多淚,遍身

發(fā)熱,小便短赤或口中發(fā)熱,大使秘結,指紋紫滯等。

2.脾寒:先天稟賦不足,脾虛有寒,或腹部受涼,脾為寒侵,夜屬陰寒,

寒邪凝滯,氣機受阻,發(fā)為腹痛,因痛而啼。表現(xiàn)為啼哭聲低,睡喜伏臥,

腹喜按摩,面色青白,口中氣冷,四肢欠濕,不愿吃奶,大便溏瀉,指紋淡

等。

3.驚嚇:小兒心氣未充,禪志怯弱,突受驚嚇,則神志受憂,心神不寧

而啼。表現(xiàn)為睡中突然驚醒而啼哭(有的為聽到響聲后),緊偎母親懷中,

面色乍青乍白等。

4.傷乳傷食:喂乳或進食不當,停滯于中,脾胃受損,心神受擾。表現(xiàn)

為時常啼哭,口臭,腹部脹滿,胸悶,不欲飲食,矢氣,煩躁不安等。

應針對原因進行治療,如找不出原因,可在夜間適量用些鎮(zhèn)靜劑。

 

【簡易療法】

 

1.揉小天心穴:此穴為主穴,位于手掌根大魚際和小魚際交接處。用食

指或中指的羅紋面,在穴位上按順時針方向揉一百次。每日推拿一回。操作

時將黃酒及其他滑潤劑涂于皮膚上,以免擦破皮膚。

可根據(jù)病因加配穴:

 

1)心熱加配清天河水穴。該穴位于腕關節(jié)到肘關節(jié)的中點,兩大筋之

中間。用食指、中指的指面自腕向時推一百次。

2)脾寒加三關穴。位于前臂橈側,腕關節(jié)與肘關節(jié)成一直線。用拇指

或食、中指,以腕關節(jié)向肘關節(jié)推一百次(稱推三關)。

3)傷乳、傷食加配摩腹。用掌根在腹部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五分鐘。

4)驚嚇加配總筋。總筋位于掌后腕橫紋中點。用拇指甲掐三至五次,

注意防止掐破皮膚。

 

配穴推拿亦為每日一回,注意事項與主穴同。

 

2,中沖穴點猻放血:中沖穴位于中指尖距指甲約一分許,取雙側,用百

 

分之七十五酒精消毒,以三棱針(粗毫針亦可),點刺出血二至三滴。一般

一次即可,效果不佳時可再刺一次。夜哭時針刺效果更好。

 

【敷臍療法】

 

1

 

藥物:黑丑(即牽牛子)七粒。

 

制用法:將黑丑搗碎,用溫水調成糊狀。臨睡前敷于肚臍上。用膠布固

定。用于小兒夜啼,經(jīng)醫(yī)院檢查無異常發(fā)現(xiàn)者。適用煩躁不安,尿赤便秘者。

 

 

療效:治療二十例,大多在當晚就能止哭。

 

驗案:韓兒,男,一歲,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就診。其父代訴:患

兒白天沒有事,一到深夜十二點無故哭鬧,到天明前就停止。到醫(yī)院檢查,

說發(fā)育正常,未發(fā)現(xiàn)病變,眼藥月余,不見好轉。即用黑丑敷臍,次日喜告

咋夜安睡未啼,隨訪一個月未復發(fā)。

 

來源:《中醫(yī)雜志》(四):三十四,一九八三。

備注:《本草綱目》、有此記載。

2

藥物:烏藥、香附、紫蘇、小茴香、陳皮、食鹽各等量。制用:各藥混

 

合,入鍋炒熱,用布包熨神闕穴及院腹部。每日一次。

主治:此法用于因脾寒腹痛引起的夜啼。

3

藥物:朱砂零點五克,五倍子一點五克。制用:共研末,再與適量搗爛

 

(或嚼爛)的陳細茶拌勻,加水少許,捏成小餅狀。外敷于臍中,用膠布固

定,每晚更換一次。用于小兒夜啼。療效:一般敷兩至六次癥狀消失。來源:

《山東中醫(yī)雜志)(五):四十七、一九八四;《四川中醫(yī)》(六):五十,

一九八四。

 

4

藥物:朱砂適量。

制用:研極細末,瓶裝備用。于晚上臨睡前用于凈毛筆或雞羽毛(棉簽

 

亦可),以溫開水浸濕,再蘸藥末少許,涂于神闕、勞宮(雙)、膻中和風

 

池等穴,不用包扎,每晚一次,用于小兒夜啼。

療效:治療七十一例均愈。一般一次即效,可連用三日。

來源:《中西醫(yī)結合雜志》(七):四百二十二,一九八九。

備注:另據(jù)報道,取朱砂在粗瓷碗內磨水(或粉末調水),用毛筆蘸朱

 

砂汁涂于臍部,同時涂心窩和手足心,連用五至七天,治療小兒夜啼效佳。

 

《鄉(xiāng)村醫(yī)學》(十一):四十五,一九八六。

5

藥物:牛蒡子五十克,珍珠粉二克,朱砂三克。

制用:共研為細末,每用一克填臍,包扎固定。用于小兒夜啼。

來源:《江蘇中醫(yī)雜志》(六):十一,一九八五。

6

藥物:朱砂、琥珀各等份。

制用:研極細末,裝瓶備用。于晚上臨睡前用干凈毛筆或棉簽,以溫開

 

水浸濕蘸少許藥末,涂于神闕、膻中、勞宮等穴,為免污染衣物可酌包扎,

每晚一次、可連用三日,用治小兒夜啼。

療效:治療一百例,痊愈九十二例,總治愈率百分之九十二;無效八例,

 

占百分之八。

驗案:楊×,女,六個月,不明原因的整夜哭鬧二十余天。

入夜即哭,天明方止,偶勻入睡有聲響即醒,無寒熱,食欲,二便正常。

 

其父業(yè)醫(yī),無策時灌服安定之類鎮(zhèn)靜藥,可圖一時之功,但不能根治,且對

小兒身體不利,用上法治之,一夜即愈,連用兩次,半年來再未發(fā)作。來源:

《光明中醫(yī)》(四):二十一,一九八九。

 

7

 

 

藥物;公丁香三粒,米飯適量。

制用:公丁香研末,與米飯和勻作餅。貼小兒臍部,用制小兒夜啼,曲

 

腰而啼,四肢不溫,面青白,便溏者。

來源:《驗方選編》,《中醫(yī)外治法》。

8

藥物:陳茶葉適量。

制用:研成細末,用酒調。敷在小兒臍部,蓋以藥棉,布帶包扎。用于

 

小兒夜啼。

主治:食少腹脹,煩躁不安,尿黃者。

來源:《中醫(yī)外治法》

9

藥物:活地龍(即蚯蚓)二至三條。

制用:將地龍搗爛,敷在臍上,用紙蓋好,一夜即安。用于小兒夜啼。

來源:《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10

藥物:五倍子三十克。制用:燒存性研末,用乳母口水調作成餅。貼患

 

兒臍部,以布縛定。用于小兒夜啼。

 

備注:《增廣驗方新編》載:用五倍子研末,口水和作餅,納肚臍內,

以帶扎之,效。又據(jù)《本草綱目》小兒夜啼,五位子末,津調,填于臍

。

 

11

藥物:牛蒡子三克。

制用:研末,摻膏藥上。貼患兒臍中。用治小兒夜啼。

來源:民間驗方。

12

藥物:吳茱萸三十克,五倍子十五克,面粉十五克,朱砂六克。

制用:共研為末,水調為糊狀。敷患兒肚臍及腳底涌泉穴。用治小兒夜

 

啼。

主治:各種類型的小兒夜啼。具有溫脾清心,鎮(zhèn)驚安神作用。

來源:《穴敷療法聚方鏡》

13

藥物:陳艾九至十五克。

制用:炒熱揉絨,包臍眼。用治小兒夜啼。

主治:睡喜伏臥,食少便溏,四肢欠溫之夜啼者。

來源:民間驗方。14 方藥物:雞蛋一個,油蟲沙一點五克,蔥白適量。

 

制用:將雞蛋煮熟,連殼縱切,掏去蛋黃,將油蟲沙、蔥白共搗爛如泥,納

入蛋黃窩中。趁熱覆蓋肚臍,布帶縛定,次晨去掉。用治小兒夜啼。來源:

民間驗方。

 

15 方藥物:雞糞適量。

制用:涂小兒臍中,男用雄雞糞,女用雌雞糞,極炒。用治小兒夜啼。

來源:民間驗方。

16

藥物:羌活、防風、天麻、薄荷、黃連、甘草、全蝎、僵蠶、陳膽星各

 

六克,犀角片三克,朱砂三克,牛黃一點五克,冰片少許,麝香少許。

 

 

制用:前十味藥用麻油熬膏,黃丹收,再入余藥攪勻,攤貼胸、臍。用

 

治小兒夜啼。

來源:《理淪駢文》

備注:亦可清心、懈熱、退驚、安神、除煩躁。

17

藥物:韭菜子適量。

制用:烘干,研為細末。過篩,用水調成膏,紗布包裹。敷于肚臍,十

 

二至二十四小時換藥一次,連敷三到四天。用治小兒夜啼屬脾臟虛寒者。

來源:《中醫(yī)外治法集要》。

18

藥物:丁香,肉桂、吳萸各等份。

制用:烘干,共研為細末,過篩,用水調成膏,紗布包裹。敷于肚臍,

 

外用膠布固定。用于脾寒腹痛夜啼。

來源:《中醫(yī)外治法集要》。

19

藥物:艾葉、干姜各等份。

制用:烘干,研為細末,用酒調成膏,炒熱,紗布包裹。以肚臍為中心

 

在腹部從上而下熱熨,反復多次,冷則用熱水袋熱敷。用于小兒夜啼屬寒者。

來源:民間驗方。

 

20

藥物:胡椒六克,艾葉六克,蔥白兩個。

制用:胡椒為末,余藥搗爛入熟米飯內,趁熱放小兒臍孔上,布帶扎緊

 

固定,一日換一次。

 

【外治療法】

 

1.藥物:雄雞冠血。

制用:刺破雄雞雞冠,滴幾點血于小兒口中,驚哭可立止。

主治:小兒受驚啼哭不止。

2.藥物:梔子一粒,面粉十克,白酒適量。

制用:梔子研為粉末,同面粉,白酒混合捏成粉團,縛于患兒手腕脈搏

處,過二十四小時,貼處呈淺紅色,病即安。

主治:睡喜仰臥,見燈火則啼哭愈甚,煩燥不安之夜啼患兒。

 

3.藥物:燈芯適量。

制用:燒灰,臨睡時敷母親乳頭上,令小兒吮吸,連續(xù)四五次,同時,

燈芯草一撮,水煎服。

 

4.藥物:吳茱莫十二克,醋適量。

部位:涌泉穴(雙側)。

制用:吳茱萸研成粉末,與醋調勻,敷貼足底穴位上,蓋上紗布,用膠

布固定。每日換藥一次。

注:此法用于臟熱心煩之夜啼。

 

5.藥物:艾絨。

部位;中沖穴(雙側)。

制用:艾絨做成麥粒大小的艾炷,置穴位上,點燃,以局部潮紅無灼傷

為度。每次每穴一壯,一日灸一次。

 

 

6.藥物:朱砂二十克。

制用:朱砂研成細末備用。每次取五克,加水調勻,敷貼于勞宮穴(雙

側)、涌泉(雙側)。每日中午、晚上睡前各敷一次。

注:此法用于心熱煩躁之夜啼。

 

【推拿療法】

 

推拿治療有清心降火、溫中健脾、鎮(zhèn)靜安神、和胃消食等作用。根據(jù)病

情選擇以下手法治療小兒夜啼。1.清心經(jīng),約二百次。心經(jīng)是小兒推拿

特定穴位,即中指掌面末節(jié)羅紋面。清心經(jīng)即從中指掌面末節(jié)推向指尖,

有清心安神的作用。

 

2.清肝經(jīng),二百次。肝經(jīng)為小兒推拿特定穴位,即食指末節(jié)羅紋面。

清肝經(jīng)即從食指掌面末節(jié)推向指尖,有平肝瀉火之作用。

3.補脾經(jīng),約三百次。脾經(jīng)是小兒推拿特定穴位,位于拇指橈側緣。

補脾經(jīng)即微屈拇指,在橈側緣從指尖推向指根,有健脾胃、補氣血之作

用。

4.揉小天心,約一百次。小天心為小兒推拿特定穴位,位于手掌大,

小魚際交接處凹陷中。揉小天心即以中指指端揉之,有鎮(zhèn)驚安神之作用。

5.清天河水,約一百次。天河水為小兒推拿特定穴位,位于前臂內

側正中線,自腕橫紋至時橫紋(總筋穴至曲澤穴)成一直線。清天河水,

即家長用食指、中指羅紋面,從腕關節(jié)處推至肘關節(jié)處,有清熱瀉心之作用。

此法多用于發(fā)熱的患兒。

6.推三關,約一百次。三關為小兒推拿特定穴位,位于前臂橈側腕

橫紋至時橫紋成一直線。推三關,即家長用拇指橈側或以食指、中指羅

紋面(并攏)。從腕部椎至肘部,亦稱推上三關,有溫陽散寒、益氣活

血之作用。此法適用于脾寒的患兒。

7.摩腹。讓患兒仰臥,用右手掌根或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端在腹部

作順時針的摩動,約兩分鐘。此法多用于傷乳、傷食的嬰幼兒。

8.掐總筋。總筋是小兒推拿特定穴位,在掌后腕橫紋的中點,家長

可以用拇指峰掐按十多次。此法適用于因驚嚇引起的夜啼患兒。

因小兒皮膚幼嫩,在操作時手法不宜過重,以免造成皮膚破損。可在皮

膚上徐些凡士林再推拿。

 

【按摩療法】

 

清心經(jīng)一百次,清肝經(jīng)一百次,揉小天心三百次,揉精寧一百次,摩腹

三分鐘。脾寒者加補脾經(jīng)三百次,揉外勞宮五十次,揉腹兩分鐘。內熱者加

清小腸一百次,水底撈月一百次,清天河水一百次,退六腑一百次。驚嚇者

加按揉百會一百次,掐十至五次,掐老龍五次,掐威靈五次,掐小天心五次,

積食者加清胃經(jīng)一百次,清大腸一百次,揉板門一百次,揉中脘兩分鐘。

 

【捏脊療法】

 

兩手沿脊柱兩旁,由下而上連續(xù)地挾提肌膚,邊捏邊向前推進,自尾骶

部開始;一直捏到項枕部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重復三至五遍后,再按

揉腎俞穴二至三次。

 

捏脊的具體操作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用拇指指腹與食指、中指指腹對合,

挾持肌膚,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動,拇指向

前推進,邊捏邊向項枕部推移。另一種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與屈曲的食指

撓側部對合,挾持肌膚,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動,食指向

 

 

前推動,邊捏邊向項枕部推移。上述兩種方法可根據(jù)木者的習慣和使用方便

而選用。

 

在捏脊的過程中,用力拎起肌膚,稱為提法。每捏三次提一下,稱

捏三提一法;每捏五次提一下,稱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單捏不提。

應根據(jù)病情辯證施治,在相應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挾提,以加強針對性治療

作用,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一次,六次為一個療程,休息一周后,再進行第

二個療程。

 

【點穴療法】

 

1.患兒俯臥位,以雙手拇指指腹依次點揉雙側脾俞、胃俞、肝俞、膽俞

穴,每穴點揉一分鐘,手法用平補平瀉法。

2.患兒仰臥位,點按神門,膻中穴各一分鐘,手法用平補平瀉法;最后

點揉中脘、足三里、三陰交各兩分鐘,手法用補法。

3.驚駭恐懼型患兒可加點攢竹、晴明穴;點揉中院穴后可配合作順、逆

時針摩腹各一分鐘。

【耳穴療法】

 

取耳穴:神門、腎、心、脾、肝。

 

治療方法:每次選一側耳穴,用壓九法。將所選耳穴部位常規(guī)消毒,把

粘有王不留行子的醫(yī)用膠布貼在穴位上,每天按揉三次,刺激宜輕,兩天換

一側耳穴,起膠布時用溫水沾濕。五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五天。

 

【藥茶療法】

 

1.燈芯草茶:燈芯草二克,淡竹時十片,沸水沖泡,代茶喂飲。

功效:清心除煩。

選按:燈芯草味甘淡,性寒,入心、肺、小腸經(jīng)?!督髦胁菟帉W》載,

治小兒心煩夜啼,燈芯草五錢,煎二分,分二次眼。本方加淡竹葉清心

 

安神,其效更佳。

 

來源:《實用中藥學》

 

2,蘇連茶:紫蘇葉三克,黃連一克,沸水沖泡,代茶喂飲。

 

功效:瀉心火,安神寧心。選按:小兒夜啼,因神氣未凝,心火煩擾,

 

故用黃連瀉其心火則安。

來源:民間驗方。

 

【醋蛋療法】

 

1.用料:雞蛋殼適量。

制用:將雞蛋殼炒黃研細末。每日兩次,每次一點五至三克,和在粥里

或蘸在乳頭上吃。

適應癥:治療小兒夜啼。亦治驚厥抽搐。

 

2.阿膠末蛋方

用料:鮮雞蛋一枚,阿膠末十克,油、鹽少許。

制用:將雞蛋放入沸水中,加入阿膠末和油,鹽。吃蛋喝湯。每日一劑。

連服數(shù)日。

適應癥:治療小兒夜啼,兼治驚厥抽搐。

 

【食療】

 

1.用料:淮小麥十五克,大棗六克,炙甘草、蟬衣各三克。制用:以上

各味水煎。代茶飲,也可加適量葡萄糖。

 

功效,清心熱,健脾胃。

主治:小兒夜啼。來源:民間驗方。

【驗方】用于鎮(zhèn)靜安神、和胃的方藥:

 

 

1.藥物:小川連零點九克,鮮竹蕊二十支,辰燈芯三十支,凈蟬衣二點

四克。

制用:上藥加水煎煮,取汁,小量多次頻服,連服一至兩劑。

 

2.藥物:蟬蛻六只(去足),鉤藤三克,甘草、薄荷各零點五克,生龍

牡各二克。

制用:水煎,當開水喝。每劑服兩天,每天分五至六次服。

 

3.藥物:朱砂三克,黃連六克,鉤藤三克。制用:共研為極細末,裝瓶

備用。用時將藥末零點五克撒于母乳頭上,令小兒吮之,或用開水沖服。

4.藥物:黃連零點九克,麥冬三克,竹葉四點五克,燈芯一點五克,炒

棗仁三克,獲神三克。

制用:水煎兩次,共取汁三十毫升頻服。以上為一周歲小兒用量。其他

小兒可隨年齡增長酌加藥量,但燈芯的用量不變。

 

5.藥物:燈芯草(新生兒三克一至六個月六克,半歲至一歲九克,鮮品

加倍)。上藥分別加水一百毫升、二百毫升、三百毫升,用文火煎至半量,

取藥汁代茶。每日一劑,早晨至中午喂服一半,其余晚上一次服完,三日為

一療程。藥汁中可加入適量白糖或冰糖(不宜加紅糖)。

【秘方】

 

1.藥物:燈芯(燒灰),朱砂少許。(朱砂有毒,用量要慎,不可過量)。

用法:研細末涂乳頭,喂食下即止。

方源:廣西蔣夫前得一老婦祖?zhèn)鞣健?span lang="EN-US">

【偏方】

 

1.藥物:蟬蛻二十個,茯神六克。

制用:水煎服。

2.藥物:粳米、桂心末、蓮米、百合各適量。

制用:共煮粥喝,白砂糖拌食。

3.藥物:蟬蛻下半節(jié)八個,茅根九克。

制用:煎水分二次喂服。三劑即效。

【藥物療法】

 

1,積食者服甩保和片,飯后溫開水送下,日服三次,周歲以內患兒,每

次服一至兩片。

 

2.眼用食母生一至兩片,一日三次。

【注意事項】

 

1,注意搞好小兒護理,視天氣加減衣服勤換尿布,避免太悶、太熱、太

濕。

 

2.注意小兒飲食調理,避免饑餓、口渴。3.注意小兒身體健康。及時治

療疾病。

 

治療麻疹七十七法

 

【癥狀診斷】

 

麻疹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多見于小兒,潛伏期約八至十二

天。早期癥狀有發(fā)熱、咳嗽、流涕、跟結膜充血、畏光等。兩至四天后口腔

頰粘膜粗糙,有細小的白點,以后皮膚出現(xiàn)紅色斑五疹,自耳后頸部開始波

及軀干四肢,疹出齊后熱漸退,疹亦依次漸退,而出現(xiàn)脫屑及棕色斑點。常

可并發(fā)喉炎、肺炎、中耳炎、口腔炎等。六個且以內的嬰兒,很少患麻疹,

半歲到五歲的兒童發(fā)病率高。中醫(yī)認為,麻疹系時邪由口鼻而入,侵犯肺脾

之經(jīng)所致。臨床上分為潛伏期、初熱期、見形期、疹沒期。

 

1.潛伏期:麻疹病毒侵入人體后,首先在呼吸道粘膜上皮細胞內繁殖,

然后侵入血流,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癥。這個從病毒侵入人體到第一次病毒血

癥形成的時期為潛伏期。潛伏期沒有什么癥狀出現(xiàn),一般十天左右。

2.初熱期:又稱前驅期。由發(fā)熱至皮疹出現(xiàn)約三天。發(fā)熱漸高,咳嗽流

涕,目赤灼光,眼瞼浮腫,淚水汪汪,神倦納呆,口腔頰部近白齒處可見白

班,舌苔薄白。3.見形期:又稱出疹期。皮疹開始出現(xiàn)至消退。約三至四天。

高熱不退,肌膚灼熱,口渴欲飲,咳嗽加劇,目赤眵多,煩躁或嗜睡,皮膚

出現(xiàn)玫瑰樣之疹,如針尖大小,捫之礙手,先發(fā)于耳后發(fā)際、頸部、漸及頭

面、胸背、四肢。手掌足底見疹則透齊。如注射過疫苗等,則癥狀不典型,

手掌足底可無疹。

4.疹沒期:又稱恢復期。皮疹按出現(xiàn)的次序消退,皮屑細微如糠樣脫落,

留有棕色斑痕,熱退身涼,精神爽快,食欲恢復,舌紅少苔。

【簡易療法】

 

1.患兒應隔離臥床休息。從發(fā)病到出疹后五天內,不能讓孩子到外面亂

跑。穿的衣服,蓋的被子要暖和,避免受涼,但不能捂得太緊。

2.患兒住處宜安靜、清潔、光線不要太強,防止涼風直接吹向患者,但

也不能緊閉門窗,影響空氣流通。

3.在保暖的前提下,可以用溫水給患者洗澡,保持皮膚清潔,促進血液

循環(huán),幫助疹子透發(fā)。

4.患兒宜多喝水,常用淡鹽溫開水漱口,保持口腔粘膜的衛(wèi)生。

5.常用毛巾擦去眼屎,每天早上用藥棉蘸溫開水洗去粘在睫毛上的眼

屎,適當?shù)攸c些眼藥水,防止角膜發(fā)炎。

6.用鮮蕪荽煎湯內服。我國民間廣泛流傳著喝蕪荽湯預防麻疹并使麻疹

早日透發(fā)的獨特療法。蕪荽又名香菜,為常用中藥之一,性味辛溫,具有解

表透疹的作用?,F(xiàn)代藥理所研究表明,蕪荽含有揮發(fā)油、蘋果酸等物質,蕪

荽溶液能加快外周血液循環(huán),從而使病毒大量流至真皮的毛細血管,引起毛

細血管的內皮細胞增生,血清滲出,形成疹子。因此,麻疹病兒喝蕪荽湯是

有益無害的。蕪荽三十克煎水,一月分三次服完。

7.重視飲食調理。飲食宜清淡,吃維生素豐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在出疹

朗以吃流質為宜,如牛奶、豆?jié){、藕粉、菜湯、蛋花湯、雞湯、蕾茄汁、瘦

肉湯等,也可吃粥、爛糊面、豆腐羹等,并應吃點蕪荽、蘑菇、竹筍等湯水,

以助疹子透發(fā)。在恢復期可吃半流質,如蓮子紅棗粥、百合粥等。以少吃多

餐為好。

以下食療方,可供選用:

 

 

1)預防麻疹

用芹菜五百克,加水五百毫升,煎成二百五十毫升,每天飲服適量?;?span lang="EN-US">

用甘蔗、荸薺、胡蘿卜等份,水煎代茶飲。

 

2)出疹期

蕪荽、荸薺煎湯飲服。

紅莧菜二百五十克,水煎服。

荔枝肉九克,水煎服。

鮮竹筍、鯽魚煮湯,喝湯吃魚,有透疹、促進麻疹早日痊愈之功效。

鮮蝦煮湯,可助疹子透發(fā)。

3)疹后滑瀉

生山藥三十克,研細煮粥,將熟蛋黃二至三枚,捏碎調粥服。

做到了以上各點,輕癥麻疹患兒能不藥而愈,并能預防麻疹患兒的并發(fā)

癥如肺炎、支氣管炎、喉炎、腦炎等。

 

【沐浴療法】

 

取仰天皮(即潮濕地苔蘚),嫩柳枝各二百五十克,星星草一百二十克,

蟬蛻二百個,加水六百毫升,煎汁熱浴,令全身微汗出,浴后避風。

 

【取嚏療法】

 

取半夏、木香、細辛、牙皂、明礬、藿香、桔梗、薄荷、貫仲、白芷、

防風、甘草、枯礬各等份,共研細末。用生理鹽水拭凈鼻腔,取藥未零點三

克,用小竹管或紙管,噴藥器將藥粉吹入鼻內。

 

【神燈照療法】

 

用紅紙一張,卷成捻子,內裹麻黃、桂枝等發(fā)散藥,蘸麻油點燃。在患

者頭面徐徐往返移動照射數(shù)遍,以使患者額上微微汗出為度,以助麻疹透發(fā)。

 

【推擦療法】

 

取雞蛋一只,用蛋清調和養(yǎng)麥面一團,再加少量菜油,在患者前胸與后

背上滾搓,以皮膚微紅為度,周身其他部分也同時搓擦,不能遺漏。每日數(shù)

遍。同時可用蘆根,薄荷葉煎水服用。

 

【小兒推拿療法】

 

開天門三十次,分推坎宮三十次,運太陽三十次,按風門二十次,按揉

肺俞十次,分推肩胛骨一百次,操作時,可沾以適量蔥姜汁或滑石粉等,起

到保護小兒皮膚和加強治療的作用。

 

【酒療法】

 

1.酒釀一百克,鮮荸薺十個去皮切片,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煮熟即可

食用。

2.糯米酒五十克,煮開后服食,服后需臥床蓋被發(fā)汗。用于治小兒麻疹

透發(fā)不夠。

3.鮮薤葉蘸酒揉擦皮膚。用于受涼麻疹不出。

4.柑樹葉三十克,炒焦研末,用米酒調敷肚臍。用于治麻疹后喘氣。

【藥茶療法】

 

1.甜菜茶

用料:甜菜葉一百克。

制用:洗凈水煎代茶頻飲。

功效:法風,清火解毒。選按:此乃民間流行預防麻疹的便方。

2.柴蘆茶

 

藥物與用法:柴胡六克,蘆根十五克。將二味共制粗末,沸水沖泡,代

茶頻飲。

 

功效:清熱、疏表。

 

選按:柴胡若平,有疏散風熱,和解表里的功效。藥理研究:本品有解

熱、抗炎、止咳等作用;對流感病毒有較強的抑制作用。蘆根甘寒,清熱生

津。本方適用于麻疹流行期的預防。來源:《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3.貫仲絲瓜絡茶

藥物與用法:貫仲十克,絲瓜絡十五克,共制粗末,水煎代茶頻飲。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

選按:貫仲清熱解毒,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絲瓜絡甘涼,《醫(yī)林纂

要》載涼血滲血,通經(jīng)絡,托痘毒。本方適用于防治麻疹。

來源:《實用中藥學》。

 

4.浮萍茶

藥物與用法:紫背浮萍洗凈曬干,每次五至十克,沸水沖泡代茶頻飲。

功效:發(fā)汗祛風,清熱解毒。

選按:浮萍辛寒。入肺經(jīng)?!度杖A子本草》載:治熱毒、風熱疾、熱

狂,肋腫毒,湯水瘡,風疹。《玉楸藥解》云辛涼發(fā)表。治溫疫斑疹,

具有透疹、清熱、解毒的功效。本方適用于麻疹隱約不透為妙。

 

來源:《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5.赤桂柳茶

藥物與用法:赤檉柳切碎曬干,每取四十五克,水煎代茶飲。

功效:發(fā)表解毒透疹。

選按:赤檉柳,又名西河柳,紅筋條。性味甘平,有發(fā)汗、透疹、解毒

功效?!侗静輩R言》載:檉柳,涼血分,發(fā)痧疹,解痧毒之藥也,古云痧

疹,即今之瘄疹也,宜苦涼輕散之劑,則出而解。此藥輕清升散,開發(fā)瘄毒,

如瘄毒內閉不出,或出之甚多,難于解退,或解退后熱發(fā)不止、或喘嗽不消,

肌肉羸瘦,致成瘄疳,瘄勞者多有之,以此煎湯代茶,日飲,瘄疹諸疾,漸

自消減矣。《本草備要》亦云:治痧疹不出。故本方適用于麻疹隱約

不透。

 

來源:《本草匯言》。

 

6.牛子蘆根茶。

藥物與用法:炒牛蒡子十克,鮮蘆根三十克,櫻桃核十克。將牛子、櫻

桃核研細,蘆根切碎,水煎代茶飲。

 

功效:清熱透疹,解毒利咽。

 

選按:牛蒡子辛苦涼?!侗静菥V目》載:消斑疹毒?!侗静菡x》

說:凡肺邪之宜于透達。而不宜于抑降者,如麻疹初起,猶未發(fā)泄,旱投

清降,則恒有遏抑氣機,反致內陷之虞。惟牛蒡子則清泄之中,自能透發(fā),..

故牛旁最為麻疹之專藥。有疏散風熱,宣肺透疹,消腫解毒功效。櫻桃核

亦能透疹、解毒,《江蘇植物藥志》載:治麻疹透發(fā)不快。蘆根清熱生

津。故本方適用于麻疹初起。

 

來源:《百病中醫(yī)自我療養(yǎng)叢書·麻疹》。

 

7.甘蔗茶

藥物與用法:甘蔗一百二十克,切片水煎代茶飲。

功效:清熱解毒,生津止渴。

 

選按:甘蔗,古稱薯蔗。它除含有多量糖分外,還含有蛋白質、脂肪、

鈣、磷、鐵、多種氨基酸、維生素B1B2B6、C 等營養(yǎng)成份。性味甘寒,

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功效,《綱目拾遺》載,黃海若云,凡痘疹不出,

及悶痘不發(fā),毒盛脹滿者,宜毒皮甘蔗榨汁與食,不時頻進,則痘立起,其

寒散,解毒之功,過于蚯蚓、白鴿、惜人不知其功用。故本方故用于麻疹

出齊后,熱盛津虧,久而不收之癥。

 

來源:《上海常用中草藥》。

 

8.工根茶。

藥物與用法:鮮蘆根、鮮茅根各五十克。共制成粗末,水煎代茶飲。

功率:清熱,涼血、生津。

選按:蘆根,味甘性寒,故能清熱,生津。配伍茅根,清熱涼血,其效

尤著。故適用于麻疹發(fā)熱期熱盛津傷癥。

來源:《百病自我療養(yǎng)叢書·麻疹》。

 

9.紫草根茶藥物與用法:紫草根十五克,制成粗末,沸水沖泡片刻,加

紅糖適量,代茶頻飲。

 

功效:潤腸、解毒、涼血。

 

選按:紫草根防治麻疹,應用比較廣泛,曾有人報道,用紫草根煎劑、

丸劑及復方紫草根煎劑三種劑型口服。主藥紫草根的劑量是十個月至一周歲

用二克,一至二周歲用三克,兩歲以上按每周歲加一克。以上為一日量分三

次服,連服四天,共觀察六個月至八歲有麻疹接觸史的散居小兒九百六十八

人,發(fā)病者九十四人,占百分之九點七二。三種劑型的效果無大差別,認為

紫草根預防麻疹的保護率為百分之九十點三。說明紫草根對麻疹防治有一定

療效?!侗静菥V目》載:紫草,其功長于涼血活血,..大便閉澀者宜用

之,已出而紫黑者亦可用。故本方適用于麻疹頂防及麻疹熱毒較甚見有便

秘者。

 

來源:《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10.梨皮茶

藥物與用法:梨皮三十克切絲,加糖適量,沸水沖泡,代茶頻飲。

功效:生津降火,清心潤肺。

選按:梨皮性涼味甘,《本草再新》載;能清心降火,滋腎益陰,生

津止渴,除煩去濕。《陸川本草》亦云治瘀積、暑熱。故本方適用于

麻疹咳嗽音啞咽痛等癥。

來源:《百病中醫(yī)自我療養(yǎng)叢書·麻疹》。

 

11.連芯茶

藥物與用法:連翹十克,蓮子芯二克,麥冬十克,共制粗末,沸水沖泡,

代茶頻飲。

 

功效:清心除煩,養(yǎng)陰。

 

選按:連翹苦寒,《藥品化義》云同牛善子善療瘡瘍,解痘毒尤不可

 

缺。蓮子芯苦寒,《大明統(tǒng)一志》言其清心除煩,養(yǎng)陰潤肺。故本方適

用于麻疹后心火熾盛,引起口瘡癥。

來源:《有病中醫(yī)自我療養(yǎng)叢書·麻疹》。

 

12.蘆根茶

藥物與用法:蘆根五十克,切絲,水煎代茶飲。

功效:清涼解毒。

 

來源:《實用中藥學》

 

13.白菜綠豆茶

藥物與用法:白菜根六十克,綠豆三十克。水煎代茶飲,每日一劑。

功效:清涼解毒,預防麻疹。

來源:《中藥臨床手冊》。

14.絲瓜茶

藥物與用法:鮮絲瓜一百克,白糖適量。水煎代茶飲。

功效:清熱涼血解毒,預防麻疹。

來源:《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15.麥冬梅枝茶

藥物與用法:麥冬、梅枝各十克。煎水代茶飲。每日一劑。

功效:清熱解毒,預防麻疹。

16.茅根薺菜茶

藥物與用法:白茅根、養(yǎng)菜各五十至一百克。煎水代茶飲,每日一劑。

功效:清熱解毒,麻疹出不齊。

17.鹽梅茶

藥物與用法:烏梅五粒,食鹽少許,糖適量。沸水沖泡,代茶頻飲。功

效:清熱養(yǎng)陰斂汗,用于麻疹后期汗多。來源:《百病中醫(yī)自我療養(yǎng)叢書·

疹》。

 

18.車杏枇杷茶

藥物:車前子十克,杏仁三克,枇杷葉六克。共制粗末水煎代茶飲。

功效:清熱宣肺止咳,用于麻疹咳嗽。

來源:民間驗方。

19.荸薺茅根茶

藥物與用法:荸薺、白茅根各一百克。切碎水煎代茶飲。

功效:清熱涼血解毒,用于麻疹熱毒較甚。

來源:《常用中草藥》。

20.生地青果茶藥物與用法:生地三十克,青果五枚。生地切碎,青果打

碎。煎水代茶飲。

功效:清涼解毒,養(yǎng)陰利咽,用于麻疹伴咽喉腫痛。

來源:《百病中醫(yī)自我療養(yǎng)叢書·麻疹》。

 

21.白茅根茶:白茅根一百克,制成粗末,煎水代茶飲。

功效:清熱涼血利尿。用于麻疹初起。

來源:民間驗方。

【蛋療法】

 

1.蛋油蕎麥粉方

用料:雞蛋一枚,養(yǎng)麥粉適量,香油三至五滴。

制用:將上三味調勻,搓患兒胸、背、四肢等處,使疹出即快又勻。

2.蛋浸童尿方

用料:雞蛋數(shù)枚,新鮮童尿適量。

制用:將雞蛋用針戳若干小孔,侵入新鮮童尿中,放在低溫處(保持2

12℃)三至四晝夜,取出用水沖洗。加涼水文火煮熟。去殼吃蛋。每日

一次,不拘量。連服一周。

功用:預防小兒麻疹。

 

 

3.蛋清外擦方

用料:蛋清一枚,棉球適量。

制用:用棉球浸蘸雞蛋清,順時針方向擦關元穴。如擦至顯示出數(shù)條如

發(fā)的烏絲,即可達到預防疾病的效果。

來源:民間驗方。

 

【食療】

 

1.豆腐鯽魚湯

用料:鯽魚二尾(約二百五十克),豆腐二百五十克。

制用:鯽魚去鱗及腸雜,與豆腐同入砂鍋中,加水煮,可調入少許食鹽。

連湯服食,每天一次,連服二至三天。功效:清熱解毒透疹。

主治:麻疹出疹期透發(fā)不快。

 

2.金針香菜飲

用料:金針菜十五克,香菜十克,瘦肉十五克。制用:瘦肉切片,沸水

下肉片,金針菜略燉,后下香菜、油、鹽佐味。食菜飲汁,每日三次。功效:

清熱、滋補、透疹。

 

主治:小兒麻疹出疹期,疹透不顯。亦可用于風疹。

來源:民間驗方。

 

 

3.蕪荽湯

用料:鮮蕪荽三十克,荸薺五十克,胡蘿卜五十克,甘蔗五十克。

制用:幾味洗凈,同入鍋中,加水煎湯。一日內分次飲用。

功效:辛涼透表。

主治:麻疹初熱期。

4.甘蔗荸薺飲用料:紅皮甘蔗(連皮)、荸薺各適量。

制用:加水煎湯。代茶飲。

功效:養(yǎng)陰生津。主治:麻疹疹沒期。

【偏方】

 

1.揉搓葵花盤治麻疹隱陷藥物:向日葵花盤一個。

制用:將葵盤沖洗干凈,放鍋內煮二十分鐘,取出候溫,揉搓患者胸背

部。功效:清熱解毒,達邪外出。用治麻疹隱陷、熱毒攻心。

 

2.鮮菇鯽魚湯催麻疹透發(fā)藥物:鮮蘑菇二十克,活鯽魚一條,鹽少許。

制用:將活鯽魚宰殺去內臟(不去鱗),同蘑菇加水共燉,湯呈濃白色

加鹽調味,吃魚肉飲湯,盡量飲服。

功效:清熱透疹。治小兒麻疹透發(fā)不快。

 

3.藥物:胡蘿卜六十克,老絲瓜一個。

制用:洗凈,切碎,水煎服,每日二次。

4.藥物:黃瓜葉二十克,芹菜葉十克。

制用:水煎眼,每日一至兩次。

5.藥物:鮮山植十克,苡仁十克,甘草二克。

制用:水煎服,每日一至兩次。

6.藥物:槐花三克,白菜根三十克。

制用:水煎服,每日兩次。

7.藥物:綠豆十五克,紫草十五克。

制用:水煎服,每日一至兩次。

8.藥物:鴿蛋兩個,玉米葉二十克。

 

制用:水煎服,喝湯吃鴿蛋、每日一次。

 

9.藥物:胡荽五十克,蔥須二十克,生甘草十克。

制用:煎湯洗身,每日一次。

10.藥物,柳葉六十克,蘇葉十五克。制用:煎湯洗身,每日一次。

11.藥物:桑枝一百克,柏葉五十克,蒼耳子十克。制用:煎湯洗身,每

日一次。

【驗方】

 

1.藥物:杏仁六克,麥冬十克。制用:加水煎湯服。用于疹沒期。

2.藥物:鮮柚子葉三十至六十克。制用:煎湯外洗。用于見形期。

3.藥物:野菊花十二克,一點紅十二克,青蒿九克。制用:加水煎服。

用于見形期。

4.藥物:金蟬蛻五克,紅條紫草十克,甘草五克,臘梅花五克。制用:

加水煎服。用于麻疹隱隱不出,或出而不透。

5.藥物:百部六克,粉馬蹄十五克,石膏二十克,麻黃三克,糖冬瓜十

五克,杏仁六克,甘草三克,綠茶五克。制用:水煎服。用于麻疹后微咳咽

干。

6.藥物:紫草二百五十克,貫眾五百克。制用:加水三千毫升,煎成二

千毫升。隨年齡大小每次服二十至五十毫升,每日兩次。

【秘方】

 

1.主治:預防麻疹。藥物:紫草一百五十克,升麻一百五十克,桔梗三

百克,甘草一百五十克,金銀花三百克。

制用:以上共為細末,每服一點五克至九克。

療效:一九四八年灤平縣發(fā)現(xiàn)麻疹時,有百余名小孩服此方后未感染。

來源,河北承德艾鋪臣獻秘方。

 

2.主治:麻疹流行期間小兒有外感癥狀,而未出過麻疹一服即現(xiàn)。

藥物:桑白皮三克,絲瓜絡九克,此系一歲以上分量,數(shù)月小兒藥量酌

減。

制用:水煎,服二次,六小時一次。

注意事項:禁食生冷油膩,避風寒。

來源:秘方,廣西吳云起獻。

 

3.主治:預防麻疹。

藥物:貫眾。

制用:將貫眾制成粉劑。六個月至三歲小兒,每日兩次(零點五克分兩

次眼用)。連服三日為一期,每隔一個月使用一期。

療效:流行期共有六十八人服用此方,均未發(fā)病。來源,張家口市李天

雄祖?zhèn)鳌?span lang="EN-US">

 

4.主治:麻疹,胸高氣喘,鼻翼煽動(麻疹合并肺炎)。

藥物:新鮮牛糞五百克,生石膏粉六十克,涼水五百毫升。制用,將新

鮮牛糞放于瓦片上,用文火焙至桔黃色,置于地上去火毒,等冷后與石膏粉

混合,另外取涼水一盞(鮮井水最好,約八百毫升,將混和的牛糞,石膏粉

與涼水攪勻,候其澄清,取上面清水服用)。一至兩歲每次服五十毫升,三

至五歲每次服一百毫升,每日服五次。

 

療效:本方乃平樂縣人民醫(yī)院嶺權高祖?zhèn)髅胤剑⒔?jīng)嶺權高臨床治愈麻

疹合并肺炎患兒,屢驗。劉×,男,一歲零六個月,疹后咳嗽氣緊、鼻煽、

 

 

聲啞、口渴、唇枯燥,服藥五百毫升,癥狀消失痊愈。

 

5.藥物:肉桂、附子各三克,天麻、薄荷、鉤藤、僵蠶、土元各六克,

雄黃一點五克,蟾蜍一個(冬季采集、風干入藥)。

制法:共研為細未,存入瓷罐,密封備用。

服法:兩周歲嬰兒每眼一點五至二克,每日三次,白開水送服,連服二

 

至三日。

 

療效:例:賈××,女,兩歲。一九四八年冬,麻疹流行,發(fā)熱四天。

耳后頸部見疹出,咳嗽,眼淚汪汪,時有煩躁,服此方一點五克,每日兩次,

眼藥兩天出齊而愈。

 

來源:原陽縣李心齋祖?zhèn)鳌?span lang="EN-US">

 

6.預防小兒麻疹方

藥物:甘草二克,初生兒臍帶一尺。

制用:將初生兒臍帶置新瓦上焙干,研細未,再用甘草研成末,二藥泯

勻。每次服二克,開水送服,一日兩次,可免一生患麻疹。

 

7.治麻疹熏浴方

藥物:觀音柳兩把,鮮蕪荽幾撮。

制用:將藥共煎水,藥液倒入浴盆內,上面用一張大孔篩子放在盆上,

令患兒在無風的房間,坐盆篩上熏浴之,一日熏一次,熏二三次即愈。主治:

小兒麻疹出不透而色黯不鮮,高熱,汗少,咳喘,鼻煽,有并發(fā)肺炎象征者。

 

8.藥物:升麻零點六克,三葉青塊根、七葉一技花根莖、、蕪荽子各三克。

制用:水煎服,一日一劑。

主治:麻疹并發(fā)肺炎。

9.藥物:升麻五克,葛根十個,蟬衣三個。

制用:水煎服,一日一劑,兩次分服。

主治:麻疹不出。

10.藥物:鮮櫻桃一千五百克。

制用:將櫻桃裝人罐內封固,埋入地下,一月后取出,櫻桃自化為水,

去核備用。如麻疹流行時,給小孩飲一杯,可防治染發(fā)麻疹。

 

11.藥物:胡蘿卜六十克,竹蔗二百五十克,水馬蹄一百克。

制用:泡水,代茶飲。

主治:麻疹隱不出,或疹出不透,無合并癥者。

12.藥物:鮮竹筍芽十五個,黃豆六十克。

制用,加清水適量,煮沸后,喝湯吃筍、豆,日服三次。

主治:麻疹不透。

13.藥物:沉香、木香、檀香不拘多少。

制用:將三藥放大盆內焚之,令小兒于煙中熏之。

主治:麻發(fā)不透氣,氣喘欲死。

14.藥物:好白蜜適量。

制用:水調白蜜,以鵝翎時時蘸掃。

主治:麻癥作癢。

15.芫荽子三十克(鮮芫荽九十克更好),西河柳三十克,麻黃(或浮萍)

十二克,布包煮沸,春冬寒冷時在室內煮,使患兒聞藥味,再用小手中在煮

沸的藥液中打濕擰干,燙額、面、手足等皮膚暴露部位,不要擦洗全身。每

天可煮燙三至四次,每次三遍。此法對小兒麻疹隱伏或出而不透,病后出疹

 

正氣大虛,以及小兒拒不服藥者,療效極佳。

 

16.藥物:梨一個,瓜蔞皮一個。

制用:將梨挖洞,裝入瓜萎末,用面包住燒熟,一日三次分食。

主治:麻疹咳嗽。

【注意事項】

 

1.中醫(yī)治療麻疹忌用辛溫藥,如:麻黃、桂枝、附片、干姜等。

2.忌盲目忌口造成營養(yǎng)不足。過去有人說麻疹患兒不準吃葷食品,

不準吃肉,因為葷食品,肉類食物能發(fā)毒,會使病情加重,這種說法是

不科學的。麻疹患兒發(fā)高燒的時候,食欲差,消化力弱,少吃些油膩食物是

必要的。當麻疹患兒退燒,進入恢復期后,就應該給食葷食品等營養(yǎng)食物了。

因為麻疹患兒的身體消耗相當大,為了使患兒早日恢復健康和很好地生長發(fā)

育,就需要補充各種營養(yǎng)物質,尤其需要補充營養(yǎng)價值較高的蛋白質。葷食

品、肉類食物含有豐富的優(yōu)質蛋白,只要患兒能消化和吸收,就應當選擇食

用。豆類食物含有大量植物蛋白、維生素、礦物質等,容易消化、吸收,也

應當適當食用。綠葉青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纖維素等,可以幫助消

化吸收和促進徘泄,也必須適量食用??傊檎罨純?span lang="EN-US">“忌口是不正確的。

如果忌口過嚴,可造成營養(yǎng)缺乏癥,影響兒童的生長發(fā)育和病體康復。

3.忌著涼受寒,以防合并肺炎。

4.忌吃辛辣食物,還要多喝菜湯等流質。

5.忌用酒精擦浴退熱。酒精擦浴是用于退高熱的一種最常用的物理降溫

方法,但對麻疹患兒來說,卻不能使用這種退熱降溫方法。酒糟能散熱,當

酒精擦在皮膚上后,會刺激皮膚里的堅毛肌收縮,這樣就會影響皮疹向外透

發(fā),甚至造成麻疹內陷。

 

治療遺尿九十九法

 

【癥狀診斷】

 

三歲以上的兒童,白天或夜間反復有不隨意的排尿稱為遺尿癥。遺尿可

因膀胱炎,包莖、龜頭炎、蟯蟲病刺激局部或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而引起。但很多

是小兒因日間長期過度疲勞,父母經(jīng)常訓責,精神過度緊張,傍晚大量飲水

等引起。中醫(yī)認為,遺尿屬腎氣虛。

 

【簡易療法】

 

1.父母應耐心教育患兒,養(yǎng)成良好的排尿習慣,睡前排尿,夜間定時喚

醒患兒排尿,不要斥責,以免忌兒精神緊張。

2.傍晚后控制飲水量,晚飯少進湯水。

【拔罐療法】

 

1 方取穴:腎俞、膀胱俞、氣海;命門、關元俞、腰陽關、關元。

治法,每次取一組穴位,采用單純罐法或留針罐法、出針罐法(適用于小兒)、

成膚針罐法(輕叩皮膚潮紅,不要出血)等。若屬虛寒型,癥見面色無華、

精神不振、少氣倦怠、尿頻、尿色清而量多、肢體欠溫喜暖、腰膝酸軟等,

宜選用艾灸罐法或姜艾灸罐法。留罐十五分種,一至兩日施術一次,待有明

顯療效后改為三至四日施術一次。

 

2

 

取穴:第一腰椎至骰尾段脊柱正中線及其兩旁的膀胱經(jīng)的內側循行線。

 

治法:采用密排罐法,起罐后,可配合腎俞、氣海俞,關元俞,及上髎、

次髎,中髎、下髎等穴。施行挑痧罐法。虛寒型者于拔罐前涂姜汁或行艾灸、

姜艾灸。留罐十至十五分鐘,每一至兩日施術一次。

 

3

 

取穴:神闕。

 

治法:采用單純罐法,留罐三至五分鐘,每一至兩日施術一次(本方適

用于三至五歲的遺尿者)。

 

配合療法:對神經(jīng)性、肌脹力低下引起的尿失禁,每日進行二至三次提

肛運動,每次十五至三十分鐘,可以提高療效。具體方法是:有節(jié)奏地如忍

大便狀緩慢收提肛門,然后緩慢放松,一緊一松弛交替進行。

 

驗案:

 

程某,男性,六歲,自小經(jīng)常尿床,有時每晚遺二至三次,曾采用針刺

療法未愈。取腎俞、膀胱俞、氣海俞為第一組穴位,命門、關元俞、腰陽關、

關元為第二組穴位。兩組穴位交替應用,每次取一組穴位施行單純罐法,留

罐八分鐘左右,十次為一療程,均于晚間施術。第一療程每天施術一次,此

間只尿床三次。停治七天,繼續(xù)進行第二個療程,改為隔天施術一次。此后

一年內,除偶然發(fā)生一至兩次遺尿外,再無規(guī)律性遺尿發(fā)生。

 

楊某,女性,二十六歲。首胎順產(chǎn)后八個月間,經(jīng)常于打噴嚏、咳嗽、

大笑或用力致腹壓增加時尿液自然遺出。曾服補中益氣湯等中藥治療三個多

月未見好轉。遂于第一腰椎至骶尾段脊柱正中線及其兩旁的膀眈經(jīng)內側循行

線上,施行艾條溫和灸后密排罐法,留罐十五分鐘左右,隔日施術一次,連

治十次,并囑其每日進行數(shù)次提肛運動配合治療,尿失禁逐漸好轉至愈。

 

【敷臍療法】

 

1

 

 

藥物:兩寸長連須蔥白三支。硫黃三十克。

制法:共搗如泥。

用法:等患兒臨睡前將上藥敷臍上,外用紗布膠布覆蓋固定,八至十小

 

時后除掉。用于無器質性原因之小兒遺尿癥。

療效:治療七例,多在二至三次獲效,經(jīng)隨訪未復發(fā)。

來源:《中醫(yī)雜志》(十二):六十三,一九八二。

2

藥物:生硫黃三克,蔥白一節(jié)。制法:將兩藥合搗如膏。

用法:睡前將藥膏外敷臍上,用繃帶固定或用傷濕止痛膏固定,晨起取

 

下,每晚一次,連用三至五次。用于小兒遺尿。

療效:治二十余例(年齡均在十五歲以下),三至五次癥狀均控制。

來源:《山東中醫(yī)雜志》(五):四十二,一九八三。

3

藥物:黑胡椒適量。

制法:研成粉末。

用法:每晚睡前將胡椒粉放在肚臍窩中,以填滿為度,然后用傷濕止痛

 

膏貼蓋封固,二十四小時后去掉或更換,七次為一療程。用于非器質性的小

 

兒遺尿癥,一般用藥一至三個療程可愈。

來源:《中醫(yī)雜志》(七):二十八,一九八六。

4

(桑益貞絲散敷臍法)

藥物:(1)內服:桑螵蛸三十克,益智仁、女貞子各五十克,菟絲子三

 

十克。(2)敷臍:硫黃十克,蔥白七段。

制法:內服藥焙黃,共研為極細未,裝空心膠囊備用;敷臍藥搗如泥狀。

用法:內服藥每次六克,一日三次,開水送服;敷臍藥臨睡前貼神網(wǎng)穴,

 

次晨取下,十八天為一療程。用于小兒遺尿。

療效:治療五例全部治愈。顯效時間最短兩天,一般一至兩個療程,便

 

可痊愈,半年隨訪無復發(fā)。如撤去敷臍之法,則療效頓減或無效。

來源:《陜西中醫(yī)學院學報》(四):二十一,一九九

5 方(遺尿散)

藥物:丁香、肉桂、五倍子、補骨脂各三十克。

制法:研細末,備用。

用法:每取適量,白酒調敷肚臍,每晚一次。用于小兒遺尿。

驗案:柴×,男,九歲,一九七七年十月八日初診?;純哼z尿已三年,

 

每晚尿床兩次以上,經(jīng)中西醫(yī)多方治療無效,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用

遺尿散敷臍,三次后遺尿減少,五次后遺尿之癥若失,繼敷五次痊愈,迄今

未復發(fā)。

 

來源:《陜西中醫(yī)》(六):二百六十一,一九八五。

6

藥物:白術、白芍、白礬、硫黃、甘草各等份。

制法:上藥共研細末,備用。用法:每次取藥粉十克,蔥計(或用水)

 

調糊,敷于臍部,三日換藥一次。用于小兒遺尿。

來源:《河南省秘驗單方集錦》。

7

 

 

藥物:丁香三粒,米飯適量。制法:丁香研細末,同米飯搗作餅。

用法:貼患兒肚臍。用于遺尿。

來源:《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8

藥物:五倍子、桑螵蛸、芡實、硫黃。

制法:共為末,醋調。

用法:臨睡時敷于臍部。用于小兒遺尿。

來源:《湖南中醫(yī)雜志》

(六):四十六,一九九

9 方(加味生姜膏)

藥物:生姜三十克,炮附子六克,補骨脂十二克。

制法:生姜搗泥,余藥研細末,合為膏狀。用法:填入臍中,外用無菌

 

紗布覆蓋,膠布固封,五天換藥一次。用于下元虛寒遺尿。

療效:治小兒遺尿二十五例,換藥二至六次,痊愈二十例,顯效三例,

無效兩例。

來源:《江蘇中醫(yī)雜志》二):封三,一九八四。

 

【體針療法】

 

1

取穴:關元、中極、腎俞、膀胱俞、太溪。針用補法,并灸。若睡眠深

后加百會、神門;小便數(shù)遺灸大敦。

主治:腎陽不足,睡中遺尿,醒后,兼見面色蒼白,小便清長、頻數(shù),

 

舌淡,脈沉遲弱。

2

取穴:氣海,大淵、足三里、三陰交。針用補法、并灸。

若便溏加脾俞、腎俞,尿頻數(shù)加百會,次髎。

主治:脾肺氣虛、病后或身體虛弱者,睡中遺尿,頻而量少,兼見面色

 

蒼白,精神倦怠,四肢乏力、舌淡、脈弱或沉細。

 

【耳針療法】

 

1

取耳穴:膀胱、腎、脾、胃、心、神門、腦點。

治療方法:耳穴壓豆法:常規(guī)消毒一側耳廓,把生王不留行貼在零點六

 

厘米正方形的醫(yī)用橡皮膏上,選穴壓籽,囑其家長每日按壓三次,每次按壓

五分鐘,睡前必按一次,每六日兩耳交替貼壓一次。

治療效果,采用此法治療一百例,治愈七十四例,占百分之七十四,顯

 

效十三例,占百分之十三,好轉九例,占百分之九,無效四例,占百分之四。

來源:《中醫(yī)藥學報》,(四):三十二,一九八七。

按:遺尿者有多數(shù)夜眠不易喚醒,所以取耳穴心、神門、腦點,以通元

 

神之府,取脾、腎、膀胱以培補脾腎之陽,使膀胱復職。在治療期間,囑其

家長配合,晚間定時叫醒孩子起床小便。使其逐漸養(yǎng)成排尿的習慣。本療法

簡便易行,無副作用,患兒容易接受。但對某些器質性病變引起的遺尿無效。

 

2

取耳穴:腎、膀胱、脾、肺、緣中、皮質下、耳中、額、骶椎。

注:伴有尿路感染者加內分泌,尿頻者加尿道。

治療方法:耳穴壓豆法:用長城牌JK—1 型耳穴探測器,在所選耳穴的

 

 

相應區(qū)探尋敏感點,常規(guī)消毒后,將粘有黃精籽藥粒的小膠布塊置于選好的

耳穴上,進行按壓,使患者感到酸、麻、痛或發(fā)熱感。兩側耳穴同時貼壓。

并囑患者每日按壓耳穴五至六次。五天更換一次,五次為一療程。

 

療效:采用此法治療七十例,其中男三十二例,女三十八例;年齡最小

三歲,最大二十歲,其中三至七歲二十六例,七至十五歲二十八例,十六至

二十歲十六例;病程最短三年,最長二十年,除兩例每周遺尿兩至三次外,

其余患者均為每夜遺尿最少一次,多者三至四次,其中十五例在白天睡覺也

有遺尿。以往曾作過針灸、磁療以及藥物治療而無效者二十五例。病因分類:

原發(fā)性遺尿(自幼遺尿伴沉睡不易喚醒者)六十二例、占百分之八十八點六,

繼發(fā)性遺尿八例,占百分之十一點四。療效標準:痊愈:經(jīng)耳穴貼壓療法治

療后遺尿停止,或能自行起床排尿者。好轉:治療后遺尿次數(shù)顯著減少或已

基本控制,但遇過度疲勞、過飲等情況又有復發(fā),或夜間需喚醒一次,喚之

即醒,能自己排尿者。無效:經(jīng)五次治療后遺尿次數(shù)無變化或僅有輕微變化

者。治療結果:痊愈三十一例,占百分之四十四點三,其中經(jīng)貼壓耳穴(雙

耳)一次后,當晚稍喚即醒,未再遺尿者十三例。好轉三十六例,占百分之

五十七點四,無效三例,占百分之四點三,均為繼發(fā)性遺尿之患者??傆行?span lang="EN-US">

率達百分之九十五點七,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非常顯著(P0.01)。

 

來源:《中國針灸》(四):二十一,一九八九。

 

3 法:

 

取耳穴,膀胱、腦點、支點。配穴:脾、肝、遺尿點、內分泌、皮質下。

 

注:肺熱加熱穴,腎虛加骶椎穴。

 

治療方法:耳穴壓豆法:常規(guī)消毒耳部,將王不留行籽貼在5×5 毫米膠

布上,左手固定耳廓,右手將膠布對準穴位貼壓好,稍施加壓力。留豆六天,

留豆期間患者每天自行按摩兩至三次。并配合心理療法,消除引起遺尿的精

神因素。囑家長晚間少給患兒飲水,夜間有規(guī)律地喚醒患兒排尿,治療期間

避免過于疲勞。

 

療效:用此法治療十七例患兒,其中男七例,女十例,最大十四歲,最

小五歲,除一例偶發(fā)外,余皆治愈。

 

來源:《湖北中醫(yī)雜志》(一):十九,一九八八。

 

4

 

取耳穴:主穴、腎、膀胱、支點,遺尿點、膀胱括約?。ㄔ诮桓醒ㄗ笊?span lang="EN-US">

處,撥左耳言)、腦點、腦于、枕、皮質下、興奮點、脊髓一至二。配穴:

種門、三焦、交感、脾、肺、肝、太陽。

 

治療方法:耳穴針刺法:每次選四至六個主穴和一至兩個配穴進行針刺,

留針三十至四十分鐘,其中每隔五至十分鐘行針一次。一日一次。十次為一

療程。

 

療效:用此法治三十例,其中男二十五例,女五例,年齡最小五歲,最

大二十二歲。治療前病程最長達十九年,最短兩年。治愈二十七人,好轉三

人。一次治愈六例,三次治愈九例,五次治愈八例,一至兩個療程治愈四例,

好轉三例。

 

來源:《河南中醫(yī)學院學報》(四):六十,一九七七。

 

5 法:

 

取耳穴:腎、膀胱、尿道、腦點、興奮點,內分泌(均雙?。?。

 

治療方法:耳穴壓豆法:耳部穴位用百分之七十五酒精消毒,在小方塊

 

 

膠布中央放一粒飽滿的王不留行籽,將之貼于選好的穴位上,再用手指緊捏

壓實。囑患者每天按壓兩至三次,每次按壓三至四下即可,按壓時要有酸痛

感,一般三天換貼一次。

 

療效:用此法治療一百零三例,其中男四十六例,女五十六例,年齡最

小四歲,最大十七歲,均無器質性病變,發(fā)育、智力正常。治療結果:痊愈

十六例,顯效五十四例,有效二十九例,無效四例。

 

來源:《中國針灸》(六):二十一,一九八七。

 

6

 

取耳穴:腎、膀胱、支點(膀胱穴與緣中連線中點,在耳輪腳上)、緣

中,皮質下、枕。

 

臨證配穴:腎氣不足者加內分泌,因睡眠過深,大腦自控功能失調者加

耳尖,興奮點;因外陰受異常刺激而致者加外生殖器:因穩(wěn)性骶椎裂引起者

加腰骶椎。

 

治療方法:同上法。

 

療效:一般療程最短者一周,最長者四周可收痊愈或明顯效果。部分患

兒可在治療后的當晚遺尿即止,家長在治療初期,每晚應按時叫醒小孩排尿

一至兩次,以形成條件反射,提高療效。

 

【摩腎堂療法】

 

操作方法:每日早晨起床和晚上臨睡前,坐于床上,兩足下垂,寬衣松

帶,舌舐上腭,閉目內視頭頂,兩手掌心置腎俞穴處。以鼻慢慢吸氣,同時

提肛,吸滿后閉氣不息,同時兩手上下摩擦腎區(qū)各一百二十次以上,多多益

善。閉氣至極則慢慢放氣,同時放松全身。臨睡前作畢即可臥睡,早起時作

畢,則可小憩片刻后起床。

 

主治:遺尿。

 

【小兒推拿療法】

 

以旋推手法推小指遠端指節(jié)的指腹上,旋推五次直推一次,經(jīng)常推拿,

可治遺尿。

 

【按摩療法】

 

1 法:

 

患者仰臥,術者摩氣海、關元、中極、按三陰交,拿太溪;再俯臥,揉

腎俞、膀胱俞、擦八髎。

 

2 法:

 

將患兒扶抱或者臥位,用滑石粉作介質。先推脾土穴,再推三關穴,各

推二百至三百次;拿住患兒小指,推小指關節(jié)羅紋面,從指尖到指根方向為

腎經(jīng)穴,可推二百至三百次。然后在小指的第二指關節(jié)掌面橫紋中點處,即

所謂夜尿點,掐五至六次,也可用針刺,留針十至十五分鐘,再拿住患兒手

背,揉外勞宮一百至二百次;讓患兒仰臥,揉關元穴五至六次,也可配合摩

揉小腹部五分鐘,最后按揉三陰交穴兩分鐘。

 

如小兒體虛弱,應多推脾上、三關穴以助運化,增強體質。如小便次數(shù)

很多,應加揉陰陵泉、腎水穴。如夜里多夢,不能熟睡,有夜游癥,可推神

門、內關等穴。如便秘可推大腸穴、六腑穴。

 

【灸療】

 

1.艾條

取穴:腎俞、關元、中極,尺澤、足三里、三陰交。

 

方法:點燃艾條,靠近穴位(距離約三厘米)進行熏灸。每次選用兩至

三穴,每穴灸十至十五分鐘,每日灸一至兩次,六次為一療程。

主治:遺尿。

 

【耳穴貼膏療法】

 

取耳穴:腎(雙側)、膀胱(雙側),遺尿點、興奮點、腦點。

治療方法:將耳廓擦干凈,把新鮮藥用橡皮膏貼于以上耳穴部位,貼二

十四小時后,先用熱水浸濕再撕下。

注意:1.孕婦慎用,未滿周歲兒童,耳廓汗毛粗密者不宜膏貼。

 

2.貼膏治療時,應避免勞累,受寒、暴食,情緒激動等。

【磁場敷貼穴位療法】

 

磁療對小兒大腦排尿中樞發(fā)育遲緩所致的夜尿癥有一定療效。取關元、

三陰交和腎俞、膀胱俞兩組穴位交替應用。選用五百至一千高斯的磁片,敷

貼一組穴位,一周后更換第二組穴位。亦可用交變磁療儀,每組穴位治療三

十分鐘,每日治療一次,十次為一個療程,每療程間休息一周。

 

【穴位埋線療法】

 

取穴,遺尿穴。

 

治療方法:常規(guī)消毒穴位皮膚,鑷取一段約一至二厘米長已消毒的羊腸

線,放置在腰椎穿刺針針管的前端,后接針芯,左手拇、食指繃緊或提起進

針部位皮膚,右手持針,刺入到所需深度,當出現(xiàn)針感后,邊推針芯,邊退

針管,將羊腸線埋填在穴位的皮下組織或肌層內,針孔處敷蓋消毒紗布。三

十天一次。

 

注意事項:

 

1.孕婦禁用。

2.在一個穴位上作多次治療時,應偏離前次治療的部位。

【激光針療法】

應用二十五毫瓦氦氖激光器,照射曲骨、關元、中極、三陰交、陰陵泉

等穴,每次照射三至四穴,每穴五分鐘。每日一次,十次為一個療程。

 

【陶針療法】

 

取穴:腰骶夾脊、尾骨叢、下肢內側棱、手中指甲根。

治療方法:取舊瓷片經(jīng)洗清后,敲成鋒利的陶片針,煮沸半小時消毒,

 

或用百分之七十五酒精浸泡一小時。用消毒后的陶針對所選穴位施刺。

【皮內針療法】

取穴:列缺(雙側)。治療方法:以顆粒型皮內針,針尖向手指方向沿

 

皮刺下,固定。埋針三至五天。

【腕踝針療法】取穴,上肢內側面的尺側三分之一,下肢內側面的后側

三分之一。

 

治療方法:將選取穴位部位常規(guī)消毒。以左手固定進針點上部,右手拇、

食、中指夾持針柄、針與皮膚呈三十度快速進入皮下,針體貼于皮膚表面,

針體沿皮下刺入一定深度,以針下有松軟感為宜。若患者有酸、脹、麻、沉

感覺,說明針體進針過深,已深入筋膜下層,應將針調至皮下淺表層。針刺

深度為一點五寸。

 

注意事項:

 

1.腕踝針進針,應以不痛為佳,如進針時有痛感,需調整針的方向或將

針退至皮下表淺部位,再重新進針。

 

2.留針時不應有酸、脹和重麻感,以無感應為佳,如有較強感應,說明

針刺過深。

3.若出現(xiàn)頭昏、心悸等癥需將針退出,以防暈針。

【手針療法】

 

取手穴:腎(夜尿點),位于手掌面,小指第二指關節(jié)橫紋中點。

 

治療方法:使用二十八至三十號、一至二寸長的毫針,消毒后直刺或斜

進入穴位,采用中強刺激,留針三至五分鐘。針宜刺入肌腱與骨膜間,不要

傷及骨膜。

 

【脊背針療法】

 

取主穴,胸六穴(位于第六胸椎棘實上緣)。配穴;腰一(位于第一腰

椎棘突上緣)、腰四(第四腰椎棘突上緣)。

 

方法:患者取端坐位,兩臂交叉于胸前,頭部盡量前傾,兩肩下垂,使

背部皮膚緊張。將所選穴位常規(guī)消毒后,醫(yī)者對準穴位,右手持針,針尖向

下,與皮膚呈三十至四十度角,快速刺入皮膚,順脊椎向下沿皮下刺入一點

五至兩寸,每日一次,續(xù)針三日后改為隔日一次,十次為一療程。

 

注:孕婦及有嚴重出血傾向者,不宜采用本法。

 

【鼻針療法】

 

取鼻穴:心穴、腎穴、前陰、生殖器穴。

 

方法:消毒后,刺心穴,待得氣后,針尖可向下沿腎穴、前陰、生殖器

穴透刺,進針不宜垂直刺入,避免過深(一般以不刺及軟骨為標準)。

 

【酒療法】

 

老姜一塊,搗爛后在一百毫升白酒中浸泡三天。每天于睡覺前用此酒沿

肚臍下正中線擦拭,待皮膚稍發(fā)紅后停止,連用六至七天,治小兒遺尿。

 

【點穴療法】

 

1,患兒仰臥,點打百會三十次,然后點揉中院、關元、氣海及恥骨上部,

每穴點揉三分鐘,用補法;接著依次點按太溪、足三里、三陰交穴各一分鐘,

用補法。

 

2.使患兒俯臥,用雙手拇指指腹依次點揉雙肺俞、脾俞、腎俞、膀胱俞

各一分鐘,用補法。

注意事項:

 

1.點打百會時手法要輕快,力量適中;點揉腹部及背腰部穴位時力量要

達到穴位深部,能產(chǎn)生熱感效果最好。每日治療一次。

2.白天勿使患兒過于疲勞,睡前勿飲水過多。

驗案:

×,男,十二歲。一九六年五月九日初診。

主訴:自小尿床,每晚必犯。由一九五九年九月開始針灸,前后治療二

十多次,現(xiàn)在每隔兩至三天,即尿床一次。處理:教給患者點穴方法,讓其

每晚臨睡前,點三陰交、鄭元、列缺等穴一次。復診:一周內,只尿床一次,

仍囑其繼續(xù)點穴。三診(六月十二日):兩周內,僅尿床一次。囑其堅持自

療。

 

【食療】

 

1.羊肚湯用料:羊肚一個。

用法:將羊肚洗凈加水煮湯,調味后空腹食用,每天一次,連服七至八

天。

 

 

2.玉竹茶用料:玉竹五十克。用法:以上藥洗凈水煎代茶飲。

功效:補陰益腎。

主治:小兒遺尿。因體質虛弱,腎氣不固小便多,夜晚遺尿。

來源:民間驗方。

3.柿蒂茶用料:柿蒂十二克。用法:以上藥加入水煎代茶飲。

功效:和胃調氣。

主治:遺尿。因脾肺氣虛,不能約束水道小兒飲食減少,夜晚遺尿。

來源:民間驗方。

 

4.韭菜根飲用料:韭菜根二十五克。用

法:將韭菜根洗凈后,放入干凈紗布中絞取汁液,煮開溫服。一日兩次,

連服十天。功效:健胃提神,溫中行氣,壯陽。

主治:小兒遺尿。

來源:民間驗方。

 

5.蛋茶

用料:茶葉八克,食鹽三克,雞蛋十枚。用法:將茶、蛋共放鍋中煮約

八分鐘,將蛋殼擊破,加鹽再煮十至十五分鐘,取蛋去皮蘸醬油食。

功效:補精強骨。

主治:小兒夜尿、腰膝酸痛。來源:民間驗方。

 

6.狗棍魚煲粥

用料:狗棍魚(又名梭魚、鯔魚)二百五十至三百克,大米適量。

用法:將魚去鱗、腸臟和魚頭,與大米同煮成粥,調味服食,食時注意

骨哽。

功效:健脾益氣,固腎縮小便。主治:遺尿,夜尿多,小兒麻痹后遺癥

等。

來源:《食物本草》。

 

7.杏實湯

用料:芡實(雞頭米)二十克,金櫻子、菟絲子、車前子各十五克。

用法:水煎,早晚分兩次服。

功效:滋陰益腎。

主治:小兒虛弱遺尿癥。

來源:經(jīng)驗方

8.飴糖桂芍湯

用料:飴糖兩匙、桂枝十五克,白芍十克,甘草十克。

用法:先將三味中藥煎湯,去渣,沖入飴糖,一日兩次分服。

功效:補脾益氣。

主治:小兒體虛遺尿。

來源:經(jīng)驗方。

9.雞蛋白胡椒方

用料:雞蛋一個,白胡椒七粒。用法:將雞蛋一端敲破一個孔,放白胡

椒,然后用紙糊住小孔,蒸熟即可食。

功效:暖腸胃,除寒濕。

主治:小兒遺尿。來源:經(jīng)驗方。

 

10.豬尿泡方

用料:豬尿泡(豬膀胱)一個,槐花二十五克,車前子二十五克。

 

用法:加水共煮熟,去藥服食。功效:清熱,利尿。

主治:小兒遺尿,尿頻,尿多癥。

來源:經(jīng)驗方。

 

 

11.韭菜籽面餅

用料:韭菜籽、白面各適量。用法:將韭菜籽研成細粉,和入白面少許,

加水揉作餅蒸食。功效:溫腎壯陽,固攝。

主治:小兒遺尿等癥。來源:民間驗方。

 

12.白胡椒雞蛋

用料:白胡椒六粒,雞蛋一枚。

用法:將白胡椒研為細未,雞蛋打一小孔,把胡椒未裝入雞蛋中,濕紙

封口,蒸熟去殼食蛋,午飯時吃,一日一次,連服七日。

功效:益精強陰,澀精止遺。

主治:小兒遺尿。

來源:民間偏方。

 

13.荔枝干茶

用料:荔枝干十個。

用法:將上藥泡茶飲,一日一次,連服六至七天。

主治:小兒遺尿。

來源:民間驗方。

14.荔枝糯米泡

用料:荔枝肉五十克,糯米五十克,豬尿泡一個。

用法:將荔枝肉,糯米塞人豬尿泡內煮熟食,連服五至六天。

15.雞腸面餅

用料:公雞腸一具,面粉二百五十克。

用法:將公雞腸剪開,洗凈,焙干、研碎,與面粉混勻,加水適量,合

面成團,可稍加油鹽佐料,如常法烙成小薄餅,一頓或分頓食用。主治:用

于脾肺氣虛遺尿。

 

16.三粉糖包

用料:山藥粉、茯苓粉各一百克,面粉二百克,白糖三百克。

用法:將山藥粉、茯苓粉放在大碗內,加水適量,浸泡成糊,蒸半小時,

調面粉與白糖,再加入豬油、青絲,紅絲(或果料)少許成餡。取發(fā)酵調堿

后的軟面與餡料包成包子,蒸熟食用,連續(xù)用。

主治:用于脾肺氣虛遺尿。

 

17.覆盆豬肉湯

用料:覆盆子三十克、豬肉一百至一百五十克。

用法:將覆盆子放入五百毫升水中,文火煎至二百五十毫升,去渣取湯,

加入豬肉燉煮,不加佐料,將肉和湯同時吃下。每日一次,一般兩至三次可

愈。

主治:用于腎氣不足遺尿。

 

【穴位注射療法】

 

藥物:百分之一鹽酸普魯卡因注射液。

取穴:中極,三陰交,足三里。

方法:每穴位注入藥液零點三至零點五毫升,每隔兩日一次,十次為一

 

療程(應作過敏試驗)。

 

 

【外敷療法】

 

1.桑螵蛸七個,蔥白七根。將二藥搗成糊狀,敷于石門、關元、中極穴

位,用紗布固定三天。一般連用兩至三次可愈。

2.麝香三克,蟾蜍三克,桂枝五克,麻黃五克,雄黃五克,沒藥五克,

乳香五克。共研細末,貯瓶備用。

取穴:主穴、內關(雙)、氣海、中極、三陰交(雙);配穴:腎穴、

膀胱俞。

方法:取藥粉加入適量酒精調成膏狀,貼在所選的穴上,病情較輕者只

用主穴,病情較重,則酌用配穴每三至四天換藥一次,三次為一療程。第一

療程未愈者,可間隔三日再行第二療程。少數(shù)患者貼敷后,局部皮膚發(fā)癢,

個別患者發(fā)生皮疹,可用紫藥水涂患處,待皮疹消失后再繼續(xù)貼藥。

 

【醋蛋療法】

 

1.杞棗雞蛋方

用料:杞子二十克,大棗三至四枚,雞蛋兩枚。

用法:杞子二十克,大棗三至四枚與雞蛋兩枚同煮,蛋熟去殼復煮片刻,

吃蛋喝湯。每日或隔日一服。三次左右可見效。

主治:遺尿。

 

2.胡椒蛋方

用料,白胡椒七粒,雞蛋一枚。

用法,將雞蛋一枚一端打一小孔,放入白胡椒七粒,封口蒸熟,每晚臨

睡前吃兩至三只雞蛋,不喝水。

主治:夜間遺尿。

 

3.金櫻子蛋

用料:金櫻子十克(去外刺及內瓢),雞蛋一枚。

制用法:金櫻子十克與雞蛋一枚同煮,喝湯吃蛋。

主治:遺尿。

【驗方】

 

1.益智仁九克。

制用:將上藥醋炒研細末,分三次開水沖服,連服六至七天。

2.青梅(烏梅)六克,蠶繭二十只,紅棗十枚,白糖五十克。

制用:將上藥水煎,每天下午四時前服完,連眼十天。

3.桑螵蛸、白果、蟬蛻、益智仁各七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腎氣不足,下元不固的遺尿。

4.補骨脂三十克。

制用:焙干研末,每服二克,每日三次,白開水送服。

主治:腎氣不足,下元不固的遺尿。

5.人參、肉桂、益智仁,補骨脂各三十克。

制用:將上藥研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九克,每日早晚各服一丸。

主治:腎氣不足,下元不固的遺尿。

6.益智仁十二克,麻黃九克,桑螵蛸十五克,石菖蒲九克。

制用:水煎服,每日一次,六至八歲服二分之一劑,九至十四歲服三分

之二劑。

 

7.遠志三克,琥珀六克(分四次沖服),細辛三克,石菖蒲六克,龍齒

 

十五克,桑螵蛸六克。

制用:水煎服,每日一劑。

 

8.桑螵蛸十五克,肉桂三克,黃芪十五克,龍骨十五克。

制用:以上四味加水煎服,每日一次(為七至十二歲兒童量),一般連

服三至四劑。

主治:腎氣不足,下元不固的遺尿。

 

9.生龍骨三十克,雞蛋若干。

制用:將生龍骨加水適量煎煮,取湯煮荷包雞蛋。三歲以下每次一個,

三歲以上每次兩個,每晚服一次。第二次龍骨三十克,加入第一次煮后之龍

骨湯煎,如此逐日加入,連用三至六日。

 

主治:腎氣不足,下元不固的遺尿

 

10.補骨脂(鹽炒)六十克,益智仁(鹽炒)六十克。

制用:將上藥研細末過篩,分作六包,每日早晨用米湯泡服一包,一次

頓服(成人量加倍),六日為一療程。

主治:腎氣不足,下元不固的遺尿。

 

11.補骨脂五十克。

制用:將補骨脂放鍋內炒十至二十分鐘,至發(fā)出爆聲,放冷后,研為細

末,每晚睡前用溫開水沖服。三至九歲患兒每服一點五克,十至十二歲每服

二點四克,病程在一年左右的服一周,病程在兩年以上的早飯前加服一次。

連續(xù)服兩周左右。

 

主治:腎氣不足,下元不固的遺尿。

 

12.益智仁三十克,淮山藥五十克,烏藥三十克,桑螵蛸三十克,黃明膠

一百二十克,金櫻子一百克,吳茱萸十五克,糯米五百克。

制用:將上藥放入鐵鍋里用小火焙干,糯米用鍋炒熟(變黃即可),分

別研碎,裝入袋內備用。以上為一療程量。根據(jù)年齡大小,一次十五至三十

克,加白糖少許,用開水調服,每日兩次,服完為止。

 

主治:腎氣不足,下元不固的遺尿。

 

13.雞腸和雞內金及白果的比例是811。

制用:將雞腸用水洗凈焙干(或烘干),研末過篩,再將雞內金和白果

焙干研碎,混合均勻,入膠囊備用。五至十歲患兒每次三至四粒,十一歲以

上每次服用五至六粒,日服三次。

 

主治:脾肺氣虛的遺尿

 

14.桑椹子、炒白術、白芍、茯苓,甘草梢各十五克。

制用:水煎服,一日一劑,上午服頭煎,下午四時服二煎,連服五至十

劑。

 

【偏方】

 

1.藥物:烏龜一只,蔥、姜、鹽、醬油適量。

制法:烏龜去內臟,洗凈切塊(龜殼可整用),加鹽、蔥、姜及調料,

放入盆內蓋好蓋,清蒸至熟。當菜吃完為止,可隔幾天吃一次。

功效:滋陰補血,理虛止遺。用治三歲以上的小兒睡熟后自己不能控制

小便,經(jīng)年累月不愈,面色蒼白,食欲不振,精神萎頓怕冷。

 

2.藥物:核桃肉一百克,蜂蜜十五克。

制用:將核桃肉放在鍋內干炒發(fā)焦,取出晾干調蜂蜜吃。

功效:補腎溫肺,定喘潤腸。用治小兒久咳引起的遺尿氣喘,面眼微腫。

 

3.藥物:羊肉二十克,蝦十克,調料、鹽等適量。

用法:煮熟吃,每日一次。

4.藥物:鮮花生葉十克,山藥十克,甘草二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至兩次。

5.藥物:烏龜肉十五克,生姜三克,鹽適量。

用法:水煎,喝湯吃肉,每日一次。

6.藥物:韭菜子三克,黑豆十克,復盆子五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一

至兩次。

7.藥物:淫羊藿三克,黃豆十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兩至三次。

8.藥物:蓮子十克,五味子三克,益智仁五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至兩次。

9.藥物:狗肉三十克,韭菜根六克。

用法:水煎,喝湯吃肉,每日一次。

10.藥物:雞肝三十克,補骨脂十五克。

用法:焙干,研末,每服一至二克,每日兩次。

11.藥物:黑豆十克,大棗五個,雞內金六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至兩次。

12.藥物:金英子六克,益智仁六克,炙甘草三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一至兩次。

13.藥物:五倍子十克,刺猬皮十克。用法:微炒,共研未,每服一至二

克,每日兩次。

14.藥物:麻雀一只,蜈蚣一條。用法:將麻雀去毛及內臟,與蜈蚣同煎,

喝湯吃麻雀肉,每日一至二次。

15.藥物:向日葵莖芯十五克,丹皮三克,炙甘草三克。用法:水煎服,

每日一至二次。

16.藥物:核桃仁十五克,黑芝麻六克,大棗五個(去核)。用法:共搗

爛,一次吃完,每日一至二次。

17.藥物:玉米棒一個,陳皮三十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二至三次。

18.藥物:山藥十克,大米三十克,益智仁三克。用法:煮粥食用,每日

一次。

【秘方】

 

1.處方:用龜尿滴入臍中即愈。制法:將荷葉放盆內龜放葉上以鏡照之,

龜見自影即撒。來源:信陽光山縣,曹全階供秘方。

2.處方:川斷,酒白芍、桂枝、龍骨、菟絲子,益智仁、淮山藥各六克,

巴戟天,破故紙各三克,遠志六克,甘草六克,炮姜,黨參為引。服法:小

兒量,水煎口服,日服一劑,一般三至六劑愈。方源:《福建中醫(yī)藥》,一

九八一年第三期。

3.處方:益智仁十五克,桑螵蛸七個。

制法:二味共研末。

服法:雞腸一具(男用雄雞的,女用雌雞的),將藥一半燉湯服,一半

吞服。

來源:四川樂山縣任仕明祖?zhèn)髅胤健?span lang="EN-US">

 

4.處方,瞿麥、石韋、龍膽、皂莢、桂心各十五克,雞腸草、人參各三

 

十克,車前子四十八克。

制法:八味共研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一日三次,每次眼五丸。

 

5.處方:白紙一張,白酒適量。

制法:將白紙鋪于遺尿者席下,若遺尿于上,即取紙曬干,燒灰,以酒

調服即愈。如一次不愈,如法再服一次,無不神效。

 

【注意事項】

 

1.小兒遺尿者忌食或少食過咸的飲食,以及湯、粥等。

2.忌食或少食赤小豆,茶、茭白、西瓜、冬瓜、甜瓜、絲瓜、冰鎮(zhèn)的冷

飲、冷食等寒涼,滲利之品。

3.忌服或慎用竹葉、木通、科瓜皮、西瓜翠衣、梔子、檳榔、沉香等滲

濕,利水,寒涼、下氣之藥,以及避免長期服用含有此類藥物的中成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三、兒科疾病
奇方妙術 --- 治療麻疹七十七法
治療遺尿九十九法
薛氏祖?zhèn)髅胤剑ㄐ吼岱e)
兒科常用處方
久病難癥必效單方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