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諸證門
周痹證
(主痹。出《靈樞·周痹》)
《黃帝針經(jīng)》云:在血脈之中,隨上下,本痹不痛今能上下周身,故以名之。
大豆 散 主之:治周痹,注五臟留滯,胃中結聚。益氣出毒,潤皮毛,補腎氣。
大豆 (一斤,炒香熟)
上為末,每服半錢,溫酒調(diào)下,空心,加至一錢,日三服。
卷二 諸證門
胞痹證
?。ㄖ靼螂住3觥端貑枴け哉摗罚?br>
小腹膀胱按之內(nèi)痛,若沃以湯,澀于小便,上為清涕。太陽直行,從巔入循于腦,氣下灌于鼻,時出清涕不止。
腎著湯 主之:治胞痹,小便不利,鼻出清涕者。
赤茯苓(去皮) 白術(各四兩) 甘草(三兩,炙) 干姜(二兩,炮)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盞,去滓,溫服,日三服。
卷二 諸證門
腸痹證
?。ㄖ鞅?。出《素問·痹論》)
雖多飲,不得溲,不成大便,糟粕不化,故氣喘急而飧泄。
木香丸 主之:治腸痹,腹 痛,時發(fā)飧泄,氣不消化,小便秘澀。
木香 白術 官桂 蕪荑 良姜 訶子皮(各一兩) 附子(炮,去皮) 濃樸(生姜制)
肉豆蔻(各二兩) 干姜(三分) 甘草(半兩)
上為末,曲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湯下,空心。
卷二 諸證門
熱痹證
?。ㄖ鞅浴3觥端貑枴け哉摗罚?br>
陽氣多,陰氣少,陽熱遭其陰寒,故痹。臟腑熱,煽然而悶也。
升麻湯 主之:治熱痹,肌肉熱極,體上如鼠走,唇口反縱,皮色變,兼諸風皆治。
升麻(三兩) 茯神(去皮) 人參 防風 犀角(鎊) 羚羊角(鎊) 羌活(各一兩)
官桂(半兩)
上為末,每服四錢,水二盞,生姜二塊(碎)、竹瀝小許,同煎至一盞,溫服,不計時候。
卷二 諸證門
白淫證
?。ㄖ魈搫凇3觥端貑枴ゐ粽摗罚?br>
思想無窮,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 縱,發(fā)為 痿,及為白淫。太過者,白物為淫,隨溲而下,故為勞弱。
秘真丸 主之:治白淫,小便不止,精氣不固,及有余瀝,或夢寐陰人通泄耳。
龍骨(一兩,另研) 訶子皮(五個,用大者) 縮砂仁(半兩,去皮) 朱砂(一兩,研細,一分為衣)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空心,溫酒下,冷水亦得。不可多服。
大便秘,蔥白湯、茶下。
卷二 諸證門
胃脘癰證
(主癰。出《素問·病能論》)
胃脈沉細,陽氣不得下通,寒癰,陽熱聚于胃口,腐壞成膿。
射干湯 主之:治胃脘癰,人迎脈逆而甚,嗽膿血,營衛(wèi)不流,熱聚胃口成癰。
射干(去毛) 梔子仁 赤茯苓(去皮) 升麻(各一兩) 赤芍藥(一兩半) 白術(半兩)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入地黃汁一合、蜜半合,再煎,溫服,不計時候。
卷二 諸證門
陽厥證
?。ㄖ髦T氣。出《素問·病能論》)
怒狂者,生于陽也,陽勝則氣逆,狂怒上氣,奪食即已。食入陰,善于陽,則平其氣。
若陽勝,氣逆多怒。
羚羊角湯 主之:治陽厥,氣逆多怒,而頸脈復動。已食陰養(yǎng)于陽,平其氣。
羚羊角 人參(各三兩) 赤茯苓(二兩,去皮) 遠志(去心) 大黃(炒。各半兩)
甘草(一分,炙)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新補,又方 治陽厥,若除煩下氣,鐵落為飲,鐵漿湯飲之,食后并服。
卷二 諸證門
息積證
?。ㄖ餍母埂3觥端貑枴て娌≌摗罚?br>
病脅下滿,逆氣不已,氣逆脅下,息而不消,積而不散,氣元在胃,妨飲食。不可針灸,宜導引服藥爾。
白術丸 治息積,脅下氣逆,妨悶喘息不便,呼吸引痛不已。
白術 枳實 官桂(各一兩半) 人參(二兩) 陳皮 桔梗(醋炒) 甘草(各一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日三服。
卷二 諸證門
證
(主肝。出《素問·奇病論》)
人有尺脈數(shù)甚, 急而見,腹必急,數(shù)亦為虛, 見以名耳。
柏子仁散 主之:治 ,肝虛生寒,脈數(shù)勁急,腹脅痞悶, 見于外。(《圣惠方》中十五味柏子仁丸亦治。)
柏子仁 茯苓 防風 細辛 白術 官桂 枳殼 川芎(各三兩) 附子 當歸檳榔(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棗二枚,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卷二 諸證門
厥逆頭痛證
?。ㄖ髂I。出《素問·奇病論》)
腎虛犯大寒,頭痛,齒亦痛,痛之甚,數(shù)歲不已者是也。以:天南星丸 主之:治厥逆頭痛,齒痛骨寒,胃脈同腎脈厥逆,頭痛不可忍之。
天南星(炮) 硫黃(研) 石膏(研) 消石(研。各等分)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空心、日午、臨臥三時服。
卷二 諸證門
膽癉證
(主肝。出《素問·奇病論》)
謀慮不決,膽虛,氣上沖口中,上溢則口苦,是清凈之府,肝濁擾之,氣上溢。
益膽湯 主之:治膽癉,膽虛,熱氣上沖,口中當苦,泄熱不已,臟腑固虛致然。
黃芩(去朽) 甘草(炙) 人參(各二兩) 官桂(一兩) 苦參 茯神(各兩半)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卷二 諸證門
濡泄證
?。ㄖ骼?。出《素問·氣交變大論》)
《內(nèi)經(jīng)》云:濕勝則濡泄?!都滓医?jīng)》云:寒客生濡,胃泄,如隨氣而下利。
豆蔻散 主之:治濡泄不止,寒客于脾胃,故傷濕而腹痛滑利不止。
肉豆蔻(五個) 甘草(炙) 濃樸(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一盞調(diào)下,食前,白湯亦得。
卷二 諸證門
溏證
(主利。出《素問·氣交變大論》)
脾虛風冷,陰盛,糟粕不化,大便黃黑如 溏,或大腸有寒也。
吳茱萸丸 治 溏,瀉泄不止,脾虛胃弱,大腸有寒,大便青黑或黃,利下。
吳茱萸(湯洗,炒) 干姜 赤石脂 陳曲(炒熟) 當歸(焙) 濃樸(各三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下,空心服。
卷二 諸證門
三焦約證
(主大小腸。出《素問·宣明五氣論》)
小腹痛,不得大小便,邪氣入客,約而不行,故谷氣不得通也。
枳殼丸 主之:治三焦約,調(diào)順三焦氣脈,消痞滯,利胸膈,治風,通大小便。
陳皮(一兩) 檳榔(半兩) 牽牛(四兩,一半生一半熟,搗,取頭末一兩半,余不用) 木香(一分) 枳殼(二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生姜湯下,食后,日三服。
卷二 諸證門
胃寒腸熱證
(主胃。出《素問·五臟別論》)
胃寒不受,水谷不化,瀉泄,寒之氣在上,腸熱之氣在下,故脹而泄。
妙應丸 主之:治胃寒腸熱,水谷不化,腹脹痞滿,泄利不已。
川烏頭(去尖,半兩) 梔子仁 干姜(生。各一分)
上為末,生姜汁、面糊為九,如桐子大,每服五丸,溫酒下,食前,日進二服。
卷二 諸證門
胃熱腸寒證
(主胃。出《素問·五臟別論》)
胃熱則消谷,善食而饑,奈腸寒,則血凝脈重,小腹疼痛而脹。
青橘皮丸(又云:前胡木香散亦治饑) 治胃熱腸寒,善食而饑,便溺少而腹脹痛,大便或澀。
青皮 京三棱 黃連 蓬莪術(炮。各一兩) 巴豆霜(一分)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至九丸,茶、酒下,食后。(少與之,不可多也。)
卷二 諸證門
控睪證
?。ㄖ餍∧c。出《素問·至真要大論》。)
《甲乙經(jīng)》云:小腸病,結于腰上而不下,痛沖心肺,邪所系。
茴香楝實丸 主之:治小腸病結上而不下,痛沖心肺。
茴香(炒) 楝實(麩炒,去核) 吳茱萸 馬練花(醋炒。各一兩) 陳皮(一兩)
芫花(半兩,醋炒)
上為末,醋、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溫酒下,空心食前。
卷二 諸證門
陰疝證
(主男病。出《素問·至真要大論》)
足厥陰之脈,環(huán)陰器,抵小腹,小腹痛或腫,腎虛寒,水涸竭。瀉邪補脈為治。
蒺藜湯 主之:治陰疝,牽引小腹痛。諸厥疝,即陰疝也。欲勞,痛不可忍之。
蒺藜(去角,炒) 附子(炮,去皮臍) 梔子(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煎至六分,去滓,每日三服。
控睪證茴香練實丸,亦治此證。
卷二 諸證門
諸痹證
?。ㄖ黠L。出《素問·痹論》)
痹乃風寒濕三氣相合而為痹。風者,百疾之長,善行數(shù)變,多汗惡風,目 脅痛,或走注四肢,皮膚不仁,屈伸不便。
升麻前胡湯 主之:治肝風虛所中,頭痛目眩,胸膈壅滯,心煩痛昏悶,屈伸不便。
升麻 前故(各一兩半) 玄參 地骨皮(各一兩) 羚羊角 葛根(各二兩) 酸棗仁(一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再煎三五沸,食后溫服,如行五六里,更進一服。
卷二 諸證門
心疝證
?。ㄖ餍耐?。出《素問·脈要精微論》)
心脈急,小腹有形,心不受邪,必傳于府,故小腹有形。心氣逆不順,當痛不已。
當兼心氣治,不止為有寒邪所中。
木香散 主之:治心疝,小腹痛,悶絕不已者。
木香 陳皮(各一兩) 良姜 干姜 訶子皮 赤芍藥 枳實(各半兩) 草豆蔻 黑牽牛(各三兩) 川芎(三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四圣散 治腎藏風,并一切癬。
白附子 白蒺藜 黃 羌活(各等分,生用)
上為末,每服二錢,湯調(diào)下,空心,一日三服。
久癬不瘥,十日大愈。
赴筵散 治口瘡不已者。
密陀僧 黃柏 青黛(各等分)
上同研為細末,每用干糝于瘡上。
不過三二日,即便愈。
訶子湯 治失音不能言語者。
訶子(四個,半炮半生) 桔梗(一兩,半炙半生) 甘草(二寸,半炙半生)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同童子小便一盞,同水一盞,煎至五七沸,溫服。
甚者不過三服,即愈。
卷三 風門
諸風總論
《素問》云:諸風掉眩強直,肢痛軟戾,里急筋縮,皆足厥陰風木之位,肝膽之氣也。
?。L者,動也。動者,搖也。所謂風氣甚而主目眩運,由風木王,則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能生火,故風火多為熱化,皆為陽熱多也。)風為病者,或為寒熱,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癘風,或為偏枯,或為腰脊強痛,或為耳鳴鼻塞諸證,皆不仁,其病各異,其名不同。
經(jīng)云:風者善行而數(shù)變,腠理開則灑然寒,閉則熱而悶。風氣俱入,行于諸脈分肉之間,與衛(wèi)氣相干,其道不利,致使肌肉 ,而有瘍也。衛(wèi)氣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分肉之間,衛(wèi)氣行處,風與衛(wèi)氣相摶,俱行肉分,故氣道澀而不利。氣道不利,風熱內(nèi)郁,衛(wèi)氣相摶,肉 而瘡出。衛(wèi)氣被風郁,不得傳遍,升凝而不行,則肉不仁也。謂皮肉 而不知寒熱痛癢,如木石也。
經(jīng)曰:風者,百病之首也。其變化,乃為他病無常,皆風氣所發(fā)也。以四時五運六氣千變?nèi)f化,沖蕩推擊無窮,安得失時而絕也。故春甲乙傷于風者為肝風,夏丙丁傷于風者為心風,季夏戊己傷于風者為脾風,秋庚辛傷于風者為肺風,冬壬癸傷于風者為腎風。
風中五臟六腑,自俞而入,為臟腑之風。肺風之狀,多汗惡風,色白,時嗽短氣,晝則微,暮則甚。心風之狀,(上同。)善怒,色赤,病甚則言不可快。肝風之狀,善悲,色微蒼,嗌干,善怒,時憎女子。脾風之狀,身體怠墮,四肢不收,色薄微黃,不嗜飲食。
腎風之狀,面 然浮腫,脊痛不能正立,其色 ,隱曲不利。
又曰:風寒熱,諸疾之始生也。人之腑腑,皆風之起。謂火熱,陽之本也。謂曲直動搖,風之用也。眩運嘔吐,謂風熱之甚也。夫風熱怫郁,風大,生于熱,以熱為本而風為標。言風者,即風熱病也。風氣壅滯,筋脈拘卷,肢體焦痿,頭目昏眩,腰脊強痛,耳鳴鼻塞,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悶,咳嘔喘滿,涕唾稠粘,腸胃燥熱結便,溺淋閉,或夜臥寢汗,切牙睡語,筋惕驚悸,或腸胃怫郁結,水液不能浸潤于周身,而但為小便多出者?;驖駸醿?nèi)郁,而時有汗泄者?;蛞蛲鼋蛞憾稍铮荛]者。或因腸胃燥郁,水液不能宣行于外,反以停濕而泄?;蛟餄裢鶃恚鴷r結時泄者。或表之陽和正氣(衛(wèi)氣是也。)
與邪熱相合,并入于里,陽極似陰,而戰(zhàn)煩渴者。表氣寒故戰(zhàn),里熱甚則渴。或虛氣久不已者。(經(jīng)言:邪熱與衛(wèi)氣并入于里,則寒戰(zhàn)也,并出之于表,則發(fā)熱。)合則病作,離則病已?;蝻L熱走注,疼痛麻痹者。或腎水真陰衰虛,心火邪熱暴甚而僵仆?;蜃渲校貌徽Z?;蛞磺斜┼扯徽Z,語不出聲?;虬碉L癇者?;蛳搭^風?;蚱苽⒒蛑酗L,諸潮搐,并小兒諸疳積熱?;蝮@風積熱。傷寒、疫癘而能辨者?;驘嵘踱鼋Y,而反出不快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