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內丹
約在魏晉間,《黃庭經》[1]出世,它明顯是一部以存思為主,兼及養(yǎng)性、還精、累氣、咽津等的內修作品,已不自覺的使用外丹術語。后人因見有“丹田”、“玄丹”字等樣,便誤解它為內丹作品,不過是先入為主的錯覺罷了?!饵S庭內景經》謂“回紫抱黃入丹田”,“三田之中精氣微”,“若得三宮存玄丹,太一流珠安昆侖”,“唯待九轉八瓊丹,要得精思存七元”,是為存神存精氣,且存精氣在體內運行,入于丹田存象如“丹”如“珠”,即《黃庭外景經》所謂“俠以日月如明珠”、“庶幾結珠固靈根,玉笢金鑰身完堅,戴地懸天周乾坤,象以四時赤如丹,前仰后卑列其門,選以還丹與玄泉,象龜引氣致靈根”。而丹田——赤色田地在內丹術興盛后被賦予了明確的新含義——產丹之田(鼎器)。
內煉仙術大約在葛洪前開始金丹化。葛洪倡導金丹成仙,若金丹未辦,則須藉眾術,“內修形神,使延年愈疾;外攘邪惡,使禍害不干”,其中以守一和房中為要。他說:“長生仙方,則唯有金丹;守形卻惡,則獨有真一?!笔匾辉凇侗阕印分小段⒅肌贰ⅰ兜卣妗返绕杏性斦f,此一即是《老子》篇中道的內化、術化,“老君曰: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一之謂也”?!兜卣妗分姓f:“一有姓字服色,男長九分,女長六分?;蛟谀毾露缢姆?,下丹田中;或在心下絳宮金闕,中丹田也,或在人兩眉間,卻行一寸為明堂,二寸為洞房,三寸為上丹田也。此乃是道家所重,世世歃血口傳其姓名耳?!?則一的居所有三處,即上、中、下丹田?!段⒅肌分休d:“或曰:‘愿聞真人守身煉形之術?’抱樸子曰:‘深哉問也!夫始青之下月與日,兩半同升合成一,出彼玉池入金室,大如彈丸黃如橘,中有嘉味甘如蜜,子能得之謹勿失。既往不追身將滅,純白之氣至微宻,升于幽闗三曲折,中丹煌煌獨無匹,立之命門形不卒,淵乎妙矣難致詰。此師之口訣,知之者不畏萬鬼五兵也?!?a title="" name="_ftnref2">[2]此守一,大致也是存思之術,其中“大如彈丸黃如橘”、“中丹煌煌”,已用外丹術語來表述內煉之境。房中如《微旨》說:“人不可以陰陽不交,坐致疾患。若乃縱情恣欲,不能節(jié)宣,則伐年命。善其術者,則能卻走馬以補腦,還陰丹于朱腸,采玉液于金池,引三五于華梁,令老有美色,終其所稟之天年?!薄稑O言》中也說:“若年尚少壯而知還年,服陰丹以補腦,采玉液于長谷者,不服藥物,亦不失三百歲也,但不得仙耳?!贝朔恐校信蠚庵g)也金丹化,明言為陰丹[3]。
葛洪又說:“欲求神仙,唯當得其至要。至要者,在于寶精、行氣,服一大藥便足,亦不用多也?!眲t行氣胎息之法,亦為至要,《至理》云:“夫人在氣中,氣在人中,自天地至于萬物,無不須氣以生者也。善行氣者,內以養(yǎng)身,外以卻惡,然百姓日用而不知焉?!贝藲馀c玄、一相似?!侗阕油馄び眯獭分^“譬存玄胎息,呼吸吐納,含景內視,熊經鳥伸者,長生之術也”,則守一存玄與行氣胎息關系緊密,可惜《抱樸子》中言胎息為閉氣所致,未辨氣息之氣與內煉之氣之異,也未深言其與守一的關系。
葛洪是仙術的集大成者,其所言玄、一,雖有道的影子,不過卻術化了。且各仙術之間獨立一方,各自為政,而未能真正把握形質、精氣后面的“一以貫之”的一(先天炁),所以他特重金石外丹之術,顯出他仙術體系的不完善,這是歷史所限,也是他個人的學養(yǎng)所限。
至隋唐時,開始重視《參同契》,《參同》系外丹成為金丹大流,也有了不同于一般金石燒煉的以“一”為本基、以鉛汞為“日月精華”之金液還丹[4],至唐末五代更有以“真鉛”為先天炁者[5]。此際外丹達到了鼎盛,也盛極而衰。內煉仙術的金丹化也大體完成,但內丹比較混亂,許多內煉方術都開始附上內丹之名。不過,成熟的內丹除了前面提到的內煉如丹如珠之內景為核心外,還借用外丹鼎器、藥物、火候等理論,并仿效丹藥在丹鼎中升華凝結過程,以為精氣(藥物)通脊入腦(“還精補腦”,即后來說的通督脈)前降小腹(后來說的通任脈)而結丹(李約瑟稱之為“生理煉丹術”)。所以只用內丹之名而未有丹理的仙術,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內丹術(因心性的特殊性,由養(yǎng)性而來的內煉玄珠很少運用金丹理論,這個除外)。內丹術成熟后,很快就深入到先天炁或“一”的探討與實踐,提出“玄關”——道與萬物生化與還返的關口作為入道之基,由此開啟丹道之門,而內外丹、陰陽丹在丹道中又有了新的含義。
依上段定義,葛洪所述陰丹與守一胎息之法,差一步就是成熟的內丹?!胺幍ひ匝a腦,采玉液于長谷”,已經說明了精氣的上下內運。而守一抑氣于臍下,引動精氣運行,“出彼玉池入金室,大如彈丸黃如橘,中有嘉味甘如蜜”,也概括了丹形丹味。如果運用鼎器等術語及理論解釋,便是我們熟悉的內丹了。然而誠如葛洪所言,這種程度的內丹只起到延年的作用,離仙家飛升的要求還遠;如果從丹道來說,也離道很遠。
唐宋時,存思守一、養(yǎng)性與伏氣結合為“胎息”之內丹,影響頗大,如幻真先生《胎息經注》云:“修道者,常伏其炁于臍下,守其神于身內,神炁相合而生玄胎,玄胎既結,乃自生身,即為內丹?!?a title="" name="_ftnref6">[6]又如《道樞·金丹泥金篇》說:“神入息則為胎,氣歸臍則為息,胎息相合,其曰太一含真?!?/p>
值得一提的是,在內外丹的發(fā)展中,出現內外丹雙修的情形,《上洞心丹經訣》[7]代表了內外丹雙修而外丹勝于內丹的說法。此書引用葛洪求仙至要之語:“欲求神仙,當得至要,至要在寳精、行炁,服食大藥。雖云行炁,而行炁有數十法,大要在還精補腦;雖云服氣,而服氣之法百余事;大要在胎息;雖云服藥,而服藥之方千條,大要在金液還丹。”以為寶精、行氣為內丹,以服藥為外丹。其言寶精,已不是男女合氣之術,“其法須于子后午前六陽之時為之,或子后丑前,或身中陽生之時而為之,善矣。于此時入靖,或不拘行住坐臥亦可。須當內外貞白,專氣致柔如嬰兒,然后自玉堂尾閭起火行氣,直過夾脊雙關,上入三山,直至玉京山,久則自然腦滿,三一九室之妙道,實在于斯焉?!狈獯笾峦诟鸷檎f的行氣胎息。在介紹第一轉丹(外丹)后,強調:“按此服餌一轉丹法,若非志慕長生,心無疑慮,內丹腦滿,不可輕服。若浮躁性情,又多疑惑,反致殃害。何故?若常人不修內丹,腦髓虛耗不滿,服此則骨精有損,反致枯燥。若心疑慮,心火一發(fā),煙焰燒身,不可救矣。”又說:“蓋內修者,陰丹也;外修者,陽丹也。陰丹就而命延,陽丹就而升騰。故修道之士有內丹者,可以延年,得外丹者,可以升天。內丹成而外丹不應,外丹至而內丹未充,皆未能升舉。”兩宋以后這種內丹成再服外丹的說法大致代表了內外丹雙修者的意見。
身體內部精氣運轉結丹之事稱為內丹、陰丹[8],后世習慣稱之為內丹。因陰丹承襲男女合氣的陰道,故多以陰丹指合氣之丹法。內丹大約也形成三大類:男女合氣之陰丹,煉“氣中之氣”之內丹,養(yǎng)性守一之玄珠。后兩者一則重于氣(命),一則重于神(性),后來合一成為性命雙修,凝神入氣穴即是此意。此外,依存思法而行之“內丹”也比較盛行,但如果不因精氣內運而顯,則是幻丹。下面我們略加說明。
[1] 《黃庭經》有內景、外景兩種,據王明《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黃庭經》在魏晉之際已有秘藏草本,晉武帝太康九年(288)魏夫人(華存)得《黃庭內景經》,而《黃庭外景經》稍后于《內景經》,約在晉成帝咸和九年(334)左右傳出。楊立華以為《黃庭外景經》先出,見《道家文化研究》第十六輯《〈黃庭內景經〉重考》一文,筆者也以為《黃庭外景經》先出。
[2] 此引文常被人們用陰丹術來解釋,其實不是,因為這是守身煉形卻惡之法。
[3] 《抱樸子·雜應》篇中答解脫桎梏之法說:“書有月三服薏苡子,和用三五陰丹,或以偶牙陽胞,或以七月七日東行跳脫蟲,或以五月五日石上龍子單衣。”則陰丹又有別意。
[4] 《道樞·日月玄樞篇》劉知古說:“或者曰:肝青為父,曾青是也;肺白為母,鉛銀是也;腎黑為子,玄磁是也;,脾黃為祖,雄雌是也。還丹白赤而為紫赤者,曾雄之氣染之也。曾不知還丹者,陰陽之氣所為變化,順天地之生成,合金水之自然?!督洝凡辉坪酰和Τ涠迹迨瘲壘?,安在金石之為丹哉!吾之所論丹者,龍虎也。流珠為青龍,青龍者,日也;黃芽為白虎,白虎者,月也。故日月之精氣者,有變化之理,餌之者亦可以變化矣。變化者,何謂也?丹砂變?yōu)樗y,自陽而返陰也;水銀復為丹砂,自陰而返陽也。故曰流珠者,大青丹也。黑鉛變?yōu)辄S丹,自陰而返陽也,黃丹化為黑鉛,自陽而返陰也。二物者謂之陰,則倏然而成陽矣;謂之陽,則忽然而成陰也。互為夫婦,更為父母,此蓋陰陽感激而成,雖圣賢莫測焉?!北茹U汞為日月精華。又說:“若夫紀綱八石,本乎二物者也;龍虎一體,開乎三條者也。然為之者數敗,何也?不達乎三五一者也。莊子曰:能知一,萬事畢,其此之謂乎!”已經將鉛汞成丹之丹歸于“一”。唐人《魏伯陽七返丹砂訣》“元氣恍惚,變化成形”句注說:“純元大一之氣,恍惚杏冥無形,內結靈精,而化生丹砂之形。”“既元氣虛無,任于萬物矣”句注說:“丹砂本元氣,虛無而生變,至于水銀。今既不迷,而歸本宮,是知道源,即任萬物變化者也?!币褜⒃獨庾鳛闊挼ぶ??!锻ㄓ脑E》也有類似說法,以道生一之一為丹基,更加明顯的運用元氣論解釋鉛汞,并述有天符照耀,精氣流行化成之“自然還丹”。按:《通幽訣》通常以為是唐人著作,但從其用內修術語解說外丹的情況看,可能晚出(內丹興起,外丹反借內丹之語)。
[5] 如彭曉《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說:“真鉛,未有天地陰陽之前,鉛得一而先形,次則漸生天地陰陽、五行萬物眾類。故鉛是天地之父母,陰陽之本元。蓋圣人采天地父母之根,而為大藥之基;聚陰陽純粹之精,而為還丹之質,故殆非常物之造化也。而修丹之始,則以天地根為藥根,以陰陽母為丹母,如有不能于其間生天地陰陽者,即非金液還丹之道?!贝苏f不僅適用于外丹,也適用于內丹,是內外丹“得一”的總結。
[6] 《道藏》第二冊,868頁。
[7] 《道藏》第十九冊,396頁。此書多引《抱樸子》,當為唐末或更后期的作品。
[8] 陰丹指內煉之丹,大約是隋唐以后的事情。或引《云笈七籖》卷五十六《元氣論》謂已出現在東晉許遠游與王羲之書中:“《太清誥》云:許遠游與王羲之書曰:‘夫交梨火棗者,是飛騰之藥也。君能剪荊棘去人我,泯是非,則二樹生君心中,亦能葉茂枝繁,開花結實,君若得食一枝,可以運景萬里,此則陰丹矣。但能養(yǎng)精神、調元氣、吞津液,液精內固,乃生榮華,喻樹根壯葉茂,開花結實,胞孕佳味,異殊常品。心中種種,乃形神也;陰陽,乃日月;雨澤和風,甘露潤沃,溉灌也;氣運息調,榮枝葉也;性清心悅,開花也;固精留胎,結實也;津液沉暢,佳味甜也。古仙誓重,傳付于口,今以翰墨宣授,宜付竒人。‘”但這不足信。許遠游與王羲之書亦假托,原出于《真誥》云林右英王夫人口授答許長史(許謐)之語:“玉醴金漿,交梨火棗,此則騰飛之藥,不比于金丹也。仁侯體未真正,穢念盈懐,恐此物輩不肯來也。茍真誠,未一道,亦無私也,亦不當試問?!薄盎饤椊焕嬷畼?,已生君心中也。心中猶有荊棘相雜,是以二樹不見不審,可翦荊棘,出此樹,單生其實,幾好也?!笨梢?,許邁實為許謐之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