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yè)談判密碼,讀《論語》學營銷
有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strong>
翻譯為白話大意是有子說:“須信守的諾言越符合道德規(guī)范,這種諾言才越可能兌現。態(tài)度謙恭得越符合禮節(jié)規(guī)矩,才越不會遭受羞辱。所依靠的都是關系親密的人,也就可靠了。”
初看此處,看似也沒什么特別之處,就是一些常識性的東西。
就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符合一定規(guī)范的言行都能會比較容易被接受,反之則會被反對。比如我們在長輩面前不能說粗話
有時候我們得承認,這種文化能夠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中被廣為推崇,還是有它存在的合理性的,而這種推崇是建立在對人性的理解和尊重上。
我們心中都有一桿秤,而且是有底線的,不管基于什么理由,都不會輕易違背自己的底線。
因此,我們在與人交往的時候,特別是商務往來的時候能,都必須要清楚對方的底線,不要輕易的越過對方的心理底線,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如果你真的要強求對方放棄自己的原則才遵循你的要求,即使勉強答應了,最終也是不可實現的。
知道了這個原理,就可以很好的利用。
我有一個中學同學在東北一家干過對外委托加工的工作,一次在一起喝酒的時候,,這哥們兒告訴我,這個工作中給他留下的最大的體會就是:在可能的條件下盡可能的爭取。
他們每一份加工合同會涉及到加工費,還有交貨期的保障。這兩個問題的談判成敗與公司的核心利益相關。
剛剛開始做這個工作的時候,他并不熟悉,在跟乙方(受委托方)談判的時候,雖然用了各種自己會的談判技巧,但每次將還價后的結果報給上司時,他都不會滿意。
他的老板是個精明的溫州人,給他講了一個價格處理思路,分享了一些經驗。
第一次對方的報價她會要求從中間砍一刀,第二次的報價再要求降30%,第三次再降15%,第四次,第五次......甚至要討論到百分位。這樣交貨時間基本上就可以從月份精確到某一天的幾點鐘了。
前前后后溝通談判了不下30次,搞定了所有的細節(jié),再回去見老板時,老板非常高興。因為他比當初的價格稍了百分之三十多,
他瞬間明白了他那樣討價還價的意義。越接近對方的底線,越符合我們的利益。
我們在經營公司的時候,成本控制要盡可能的爭取自己的利益,只有合理的把每一項支出能盡可能的降到最低,才能在后來的操作中獲得更大的主動權。那是他這輩子在商業(yè)談判中上的一堂非常重要的課,從那以后,他所洽談后的最后價格上司基本上很快的點頭同意。
這其實是一種思維:將一件事做到極致,盡一切可能的將一件事做到極致。反正從那次談判后,他明白了要如何才算是盡力,如何才算是接近到本質的爭取。
尊重禮儀,尊重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注重所有的細節(ji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