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繡是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刺繡產(chǎn)品的總稱。是在湖南民間刺繡的基礎上吸取了蘇繡和廣繡的優(yōu)點而發(fā)展起來的。早在戰(zhàn)國時期,湘繡就已有了較高的藝術水平和嫻熟的技藝。從1958年在長沙楚墓中發(fā)現(xiàn)的龍鳳圖案繡品來看,是在極細密的絲絹上運用連環(huán)針刺繡而成的,其針腳整齊、繡工精細,圖案生動活潑令人贊嘆不已。而1972年在長沙馬王堆發(fā)掘的西漢墓中,出土的湘繡制品有41件刺繡衣物和一幅裝飾內(nèi)棺的鋪絨繡錦,繡品采用的圖案有10余種,繡線均為未加捻的彩色散絲,色相多達18種。在刺繡的針法上,則采用了連環(huán)針、齊針(或平針)、接針和打子針等多種針法,使繡品產(chǎn)生針腳整齊,線條灑脫而豐富,圖案多樣的特點。而且這些繡品的繡工是非常嫻熟的,具有很扎實的功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漢時期的湘繡工藝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到了清朝,湘繡已遍及湖南廣大城鄉(xiāng),處處可見"母友相傳,鄰親相授"的傳藝學藝生動場面,特別是長沙一帶,湘繡成為家家戶戶的農(nóng)村副業(yè),農(nóng)村婦女在勞作之余,不僅用繡針和彩線來美化生活,而且開始把繡花作為謀生的手段。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短短10多年間,在長沙一帶新設立的湘繡繡莊就達40多家,大大推動了湘繡的刺繡水平和藝術水平的提高,表現(xiàn)手段不斷豐富,逐步形成了湘繡的流派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到了20世紀上半葉,湘繡的藝術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高,表現(xiàn)手段更加豐富而細膩,名家名作不斷涌現(xiàn),湘繡人物"惟妙惟肖";而寫意山水,則更是"色簪花,跡滅針絨"。這些"絕針"之作均出自于湘繡藝人的"神手",曾名噪一時,受到國內(nèi)外人士的贊譽。
湘繡的"絕招"要數(shù)20世紀下半葉的雙面全異繡,設計的巧妙和針法的變化二者結合得惟妙惟肖,使湘繡技藝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水平,繡工可以在同一底料的正反面刺繡著畫面、色彩、針法都不相同的繡品,這是刺繡技藝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例如,一幅《獅虎》座屏繡品德一面是一只仰天長嘯的上山虎,而另一面是一只低手夜行的下山獅,一上一下,正面的虎頭轉到反面變成了獅尾,兩面的形象迥然不同,令人瞠目。又如湘繡藝人采用傳統(tǒng)的摻針、平針、游針等針法,繡制的《花木蘭》繡屏。在繡品的一面是女扮男裝,全衣鐵甲的花木蘭的威武形象,生動地體現(xiàn)了"萬里赴戎機"、"寒光照鐵衣"的詩意;而在繡品的另一面卻是花木蘭脫去戰(zhàn)時袍,又著女兒裝的閨秀模樣?;钌卦佻F(xiàn)了花木蘭"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的喜悅情境。兩種截然不同的畫面十分簡要地概括出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凱旋而歸的動人故事內(nèi)容,將詩情畫意融為一體,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在這幅繡屏中,藝人采用的仍是傳統(tǒng)的摻針、平針、游針等手法,運用高超的技藝著意刺繡,使花木蘭這位英雄人物的形象呼之欲出,躍然于繡屏上,除了令人嘆服之外,更是回味無窮。因此,雙面全異繡使湘繡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水平,這也是湘繡在刺繡中形成獨樹一幟的流派。粵 繡粵繡是廣東刺繡藝術的總稱,它包括以廣州為中心的"廣繡"和以潮州為代表的"潮繡"兩大流派。刺繡歷史浦遠,其技藝精湛,構圖裝飾性強,色彩濃郁鮮艷,繡絨平整光亮,文理清晰,絨條灑脫,金銀墊絨立體感強,繡工嫻熟,繡品富麗堂皇等獨特的地方風格和藝術特色,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也可從蘇鶚所撰的《杜陽雜篇》中是這樣描述廣繡的精湛技藝的:"永貞元年南海貢奇女眉娘,年十四,工巧無比,能于一尺絹上繡《法華經(jīng)》"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點劃分明,細如毫發(fā),其品題章句,無有遺闕。更善作飛仙,蓋以絲一鉤分為三股,染成五色,結為金蓋玉重,其中有十洲三島,天人玉女,臺殿麟鳳之象,而執(zhí)幢捧節(jié)童子,亦不啻千數(shù),其蓋闊一丈,稱無三兩煎靈香臺之則,堅韌不斷。唐順宗皇帝嘉其工謂之神姑……"。在唐代至五代十國期間,由于廣州屬于邊疆地區(qū)未受到戰(zhàn)亂的影響,刺繡與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一樣得到長足的發(fā)展,在宋代至明代粵繡的技藝又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在清朝乾隆年間,廣州已設立繡行,在廣州和潮州等地也廣設繡莊、繡坊,粵繡呈現(xiàn)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解放后,在雙百方針的推動下,名家名作不斷涌現(xiàn)。
隨著粵繡的繁榮,粵繡的品種也越來越多,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其中高級繡品主要有條幅、掛屏、臺屏等,一般繡品則涵蓋了日常生活用品的各個方面,如刺繡畫片、金銀絨掛裙、被面、枕套、床楣、靠墊、批巾、頭巾、各種繡衣、繡鞋、繡袋、戲劇服裝、帳衽、臺帷等等,也有部分觀賞繡品,如《晨曦》、《百鳥朝鳳》、《九龍屏風》、《吹蕭引鳳》等佳作?;浝C的題材也比較廣泛,包括人物、動物、花鳥、龍鳳、山水河川、器皿和各種圖案等,其中百鳥朝鳳、龍鳳、博古則是最具傳統(tǒng)特色的題材。
粵繡包括"廣繡"和"潮繡"兩大流派,因而其針法也因其流派的不同而不盡相同。"廣繡"的針法主要有7大類30余種,包括直扭針、捆咬針、續(xù)插針、輔助針、編繡、饒繡、變體繡等以及廣州釘金繡中的平繡、織錦繡、饒繡、凸繡、貼花繡等6大類10余種針法。而"潮繡"則有二針龍麟轉針、旋針、過橋針、凹針繡、墊筑繡等60多種釘金針法以及40余種絨繡針法,同時,藝人還運用了折繡、插繡、金銀勾勒、棕絲勾勒等多種技巧,使"潮繡"在 "繡、釘、墊、貼、拼、綴"等技藝上更趨完善,產(chǎn)生"平、浮、突、活"的藝術效果?;浝C除采用豐富而多變的針法外,在創(chuàng)作設計方面還注重主意,善于把寓意吉祥和美好的愿望融入繡品中。在創(chuàng)作方法上采用了源于生活而又重視傳統(tǒng),不滿足于現(xiàn)實的描繪而追求著更為美好的理想,與此同時,還善于涉取繪畫和民間剪紙等多種藝術形式的長處,使繡品的構圖飽滿,繁而不亂,針步均勻,光亮平整,紋理清晰分明,物像形神兼?zhèn)?,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充分地體現(xiàn)了粵繡的地方風格和藝術特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