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jīng)》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一百五十。(更多精彩持續(xù)更新中……)】
“黃帝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薄饵S帝內經(jīng)·陰陽應象大論》
(接前文)我們先看第一段原文:“黃帝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span>這段話要多念幾遍,要非常熟悉,以至于把它背下來。這段話就是講陰陽的一個很重要的觀點,(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理論,我們直譯一下:“黃帝說,陰陽是宇宙萬事萬物之間的規(guī)律,是一切事物的綱紀,萬物變化的起源,生長化收藏的根本,有很深的大道理在其中。凡是治病養(yǎng)生等各種各樣的方法,必須遵循以陰陽為本的變化規(guī)律,其道理不外乎陰陽的規(guī)律?!?/span>再詳細的跟大家分析一下,“天地之道”,天地泛指自然界,道本意就是道路的意思,后來引申為規(guī)律、規(guī)則、規(guī)范的含義。在春秋時期是用來表示自然天象的運行規(guī)律,所以這個地方的道,和道家的道,含義是有聯(lián)系也有區(qū)別的。道家的道,更多情況下指的是一種路徑?!饵S帝內經(jīng)》當中的道,大多數(shù)講的就是自然規(guī)律和方法、規(guī)范。天地之道指的就是自然變化的各種規(guī)律。張介賓的《類經(jīng)·陰陽類》里注解為:“道者,陰陽之理也,陰陽者,一分為二也。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天生于動,地生于靜,故陰陽為天地之道。”他指出了陰陽的道理,就是一分為二,一分為二就是天地之間的規(guī)律,也就是自然界一般的法則。(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馬蒔的《素問注證發(fā)微·卷一》里講:“帝言:自太極分而為陰陽,陰陽分而為五行;故五行一陰陽,陰陽一太極。則是陰陽者,所以代太極而總五行者也。天地之道盡于是矣。”他認為這里的道并不單指的陰陽,而且還包括五行。我們之后講五行,大家就理解了,陰陽和五行二者是不能分開的。陰陽是二,二再分為二,那就是四,就是四季,四季當中分別對應的是東西南北。再加上一就是中,東西南北中這就是五行。所以馬蒔認為天地之道,這個道,并不是單純指陰陽,還包括五行。聯(lián)系這篇經(jīng)文,整篇的內容不僅講陰陽,還講了五行,兩者都講了。我們再往后看,“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綱紀什么意思?《說文解字注箋》里講:“總持為綱,分系為紀。如網(wǎng)署,大繩其綱也,網(wǎng)目其紀也?!?/span>這里可以作為綱領來理解?!叭f物之綱紀”指的就是萬物的生長消亡,它們皆出于陰陽,因此陰陽是“萬物之綱紀”。張介賓的《類經(jīng)·陰陽類》注解為:“大曰綱,小曰紀,總之為綱,周之為紀,物無巨細,莫不由之,故為萬物之綱紀。”第二個就是“變化之父母”,變化什么意思?《禮記·月令正義》里講:“先有舊形,漸漸改者謂之變。雖有舊形,忽改者謂之化。”《天元紀大論》講:“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張介賓《類經(jīng)·陰陽類》里注解為:“變者,化之漸;化者,變之成”。綜上所述我們就能理解,變是什么意思?變就是慢慢改變的意思,是一個量變的過程,指的量變和漸變的意思?;褪峭蝗桓淖?,也就是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發(fā)生了質變,質變就叫做化。所以對應到現(xiàn)在哲學命題里的量變和質變,變就是量變,化就是質變,這就是變化的含義?!白兓改浮钡母改甘侵傅氖裁匆馑??父母就是生你、養(yǎng)你的,在這里引申為根本和本源的意思?!叭f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合起來的意思就是萬事萬物的變化的這種規(guī)律、規(guī)范,皆本源于陰陽,所以陰陽尤如事物之父母?!端貑栕⒆C發(fā)微》里所解釋:“萬物得是陰陽,而或變或化,皆以是為父母焉”。就是萬事萬物皆以陰陽的變化規(guī)律為本源。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