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午夜鑒史
在朱元璋打天下的過程中,武將多是依靠淮西子弟,徐達,常遇春,湯和等人;而文臣當中只有李善長和劉伯溫最為有名,兩人對朱元璋平定天下獻計獻策,功勞之大無人超越。然而在朱元璋建立大明江山,賞賜開國功勛之時,李善長被封了一等公爵,而劉伯溫只被封了三等伯爵,地位懸殊之大,令人側目。
朱元璋之所以這樣做,一方面李善長的功勞確實大,而且他是淮西人,加入朱元璋陣營又是最早的文臣,在整個朱元璋的軍隊中威望很高;而劉伯溫則不同,他本來是元朝的進士出身,而且他曾經組織鄉(xiāng)軍圍剿過起義軍,因此劉伯溫在朱元璋的軍隊中并不受到待見,始終無法與朱元璋站在一條戰(zhàn)線上。
中書省設立之后,首任丞相就是李善長,中書省當時權力很大,上承天子,下轄六部,而劉伯溫只被授予了一個御史中丞的官職,說白了就是一個言官。朱元璋如此安排也是有深刻用意的,他明白劉伯溫此人不貪財不戀權,作為一個言官負責監(jiān)督李善長以及淮西勛貴最為恰當,這也導致了李善長與劉伯溫的矛盾。
在李善長擔任丞相的期間,朱元璋越來越感覺到李善長的權力太大,自己的皇權受到了極大限制,而且李善長又與淮西武將走得太近,這讓朱元璋都感到了一種壓力和危機,于是朱元璋就有了罷免李善長的想法,可是一旦趕走了李善長,那么由誰來出任丞相最為合適呢?
朱元璋拿不定主意,于是他將劉伯溫叫來,朱元璋問劉伯溫楊憲如何?劉伯溫回答”楊憲具備丞相的才能,卻沒有做丞相的氣量“,朱元璋又問汪廣洋如何?劉伯溫回答”他的氣量還不如楊憲“,朱元璋又問胡惟庸如何?劉伯溫回答”丞相猶如駕車的馬,我擔心他會把馬車弄翻了“,很顯然在劉伯溫的眼中,楊憲,汪廣洋和胡惟庸都不合適擔任丞相。
朱元璋心中的三位合適人選都被劉伯溫否定了,心中有些不悅,于是他又對劉伯溫“我的丞相確實只有你最適合了”劉伯溫立馬磕頭請罪,聲稱自己身體不行,性格也不行,根本不合適最丞相,朱元璋只好作罷,但內心對劉伯溫明哲保身的做法頗為不滿。
事實上,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朱元璋先后讓楊憲,汪廣洋和胡惟庸都擔任過丞相,而三人的下場都是一樣的全部被處死了,尤其是胡惟庸的被處死之后,朱元璋就下令廢除了丞相制度,這個在中國封建社會延續(xù)1600多年的制度,最終被朱元璋徹底廢除,中國結束了丞相制,皇帝獨攬大權。
也許朱元璋之所以任用了劉伯溫反對的三人為丞相,就是想到達到罷免處死丞相,從而最終廢除丞相制度的目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