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上海、山東等地多個單位共同合作完成的“人工麝香研制及其產業(yè)化”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然而這并未打消一些人對人工麝香的疑慮,網絡上仍流傳著人工麝香“無法和天然麝香相比”、“含有有毒物質”、“有致癌風險”等說法。記者昨天向業(yè)內專家求證。
“如果人工麝香有毒有害,那很多國寶級中成藥豈不也成了'毒藥’?”上海市藥材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軍力告訴記者,如今上海醫(yī)藥旗下公司常年使用人工麝香生產的藥品就有六神丸、八寶丹膠囊、安宮牛黃丸、神香蘇合丸、麝香保心丸等近十種,其中許多是老百姓信賴的“救命藥”,它們生產需要的麝香原料已經全部用人工麝香進行了替代。
據“人工麝香研制及其產業(yè)化”項目完成人之一嚴崇萍介紹,我國早在1975年就啟動了人工麝香的研制工作,當時研究人員設計了16種動物模型,將人工麝香與天然麝香進行比較試驗,證明兩者的藥效基本一致且安全性良好。在此基礎上,1987年衛(wèi)生部批準進行人工麝香的臨床研究,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省市的12家醫(yī)院進行臨床試驗,證實人工麝香與天然麝香具有相似的功能主治和使用范圍,且無不良反應。因此,人工麝香在1994年被明確為一類新藥,可與天然麝香等同配方使用。
人工麝香問世至今的20年里,人們不斷監(jiān)測評估著它的安全性,并根據評估結果改進工藝,目前并沒有有充足說服力的證據指出人工麝香入藥會對人體造成任何危害。
需要強調的是,目前入藥的人工麝香,是我國獨有的法定可以替代天然麝香的一種藥品和藥品成分,是一個專用名稱,任何其他合成麝香都不應被冠以“人工麝香”的名稱。陳軍力表示,市場上所說的合成麝香有時也稱“人造麝香”,是指通過合成產生的具有類似麝香氣味的各種單一化學物質香料,通常作為香精的定香劑來使用,容易與人工麝香混淆。一些合成麝香通過動物實驗證明有一定的致癌性,或有神經毒性或類激素效應。此外,硝基麝香等合成麝香物質會在人體內富集,隨著時間推移對健康構成影響。上世紀90年代起,各國逐漸禁止再向日用化學品中添加硝基麝香,價格相對低廉的多環(huán)麝香逐漸取得市場主導地位。
長期以來,許多人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人工物質,認為人工麝香不是天然的,就會有問題,這有失武斷。復旦大學中西醫(yī)結合研究所所長王文健表示,大自然里像麝香、牛黃、虎骨、熊膽等不可再生的中藥原料資源總有一天會枯竭,通過殺死、虐待動物取得藥材的方式,也越來越受到來自倫理方面的質疑,所以必須找到人工制備替代天然藥材的路徑。目前,牛黃、麝香、鐵皮石斛、三七等都是人工制備替代天然藥材的成功例子,而且人工制備的“藥材”,藥理作用完全可以和天然藥材不相上下,甚至在規(guī)?;?、標準化生產后,其穩(wěn)定性、安全性反而比天然藥材更高。
溫馨提示:
《蘭州新聞網》部分內容來自《蘭州日報》《蘭州晚報》和網絡,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
其他平臺轉載我們稿件請注明來源。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