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明英宗二次稱帝之前,明朝奉行殉葬制度:即明朝的君主、親王等貴族去世后,其嬪妃都要為之殉葬。不過,在明英宗第二次稱帝期間,明英宗廢除了這一制度。而之所以明英宗做出如此選擇,一般認為,和明英宗的特殊經(jīng)歷有關(guān)。
1、劫后之人
其實從中國古代史角度來看,明英宗都算是十分傳奇的帝王——要知道,在中國歷史上,皇帝的人數(shù)高達數(shù)百,但是,像明英宗這樣傳奇的人物還真寥寥無幾。
明英宗的少年時代很尋常:明宣宗去世后,還是孩子的明英宗繼承了皇位。少不經(jīng)事的明英宗,而且自小就生在深宮,所以對于創(chuàng)業(yè)艱難、世道險惡當然毫不知曉。
宛如我們這個時代的中二少年總喜歡一些不著邊際的事物一樣,生活在數(shù)百年前的明英宗其實也是如此。
那時候,長城以北的蒙古各部再度壯大。尤其是瓦剌部,經(jīng)常南下騷擾明朝北部邊陲。少年明英宗于是在王振的挑唆下,產(chǎn)生了御駕親征的想法。
其實不可否認,有理想、有追求是好事兒,但前提一定要考慮可行性。明英宗想建功立業(yè),這本無可厚非。但是,明英宗偏偏沒考慮:打仗,是一項龐大且嚴謹?shù)墓こ?,一旦有個行差踏錯,代價是不可估量的。
本來明英宗只是胡思亂想,偏偏宦官頭目王振,也想利用對外戰(zhàn)爭來樹立威望。于是王振不斷教唆明英宗,御駕親征瓦剌。自身就好大喜功且少不經(jīng)事的明英宗,在王振的鼓噪下,于是帶著數(shù)十萬明軍精銳,浩浩蕩蕩殺向瓦剌。結(jié)果,毫無軍事素養(yǎng)的明英宗,親手葬送了數(shù)十萬明軍,自己也淪為瓦剌人的俘虜。
而且,由于明軍精銳被消耗光,明朝也一度處于崩潰的邊緣。
而在之前的歷史上,像明英宗這樣被俘虜?shù)木?,其結(jié)局大多悲涼:比如晉懷帝、晉愍帝,就被匈奴人殺害;后晉的出帝,客死在遼國境內(nèi);北宋的徽欽二帝,也都客死在金國。
因此,按照歷史慣例,明英宗大概率是后半生在瓦剌養(yǎng)老。
但是,不曾想,明英宗居然有機會成為劫后之人。
2、峰回路轉(zhuǎn)
瓦剌酋長也先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對于俘虜明英宗,也先以前做夢都沒敢想過。而且,還是在消滅明朝數(shù)十萬大軍的基礎(chǔ)上俘虜明英宗。這讓也先不得不懷疑,自己也可能入主中原。于是也先抱著奇貨可居的態(tài)度,打算奪取明朝江山——要知道,不管是晉懷帝還是北宋徽欽二帝,都是被外敵打上門才被俘虜?shù)?,而明英宗這是主動送上門。因此也先深感自己運氣爆棚。
明英宗被俘的消息,確實引起明朝朝廷震動。好在于謙等大臣及時擁立明英宗的弟弟做皇帝,而后打退了瓦剌人。同時,新成立的代宗朝廷對明英宗也表示不聞不問。甚至大有一種讓瓦剌人給明英宗養(yǎng)老的態(tài)勢。
話說瓦剌人的實力比不得當年金國,代宗朝廷統(tǒng)治下的大明也比當年北宋態(tài)度堅決。所以也先不敢“撕票”,久而久之,也先深感后悔:總不能讓明英宗整天在瓦剌地頭上白吃白喝吧?
于是也先經(jīng)過和代宗朝廷一番斡旋,終于,明英宗返回明朝——被俘的帝王還能全身返回故國,這在中國古代史,堪稱前無古人。
3、恍如隔世
返回明朝的明英宗,很快被明代宗軟禁。直到明代宗在位第八年,明朝發(fā)生著名的奪門之變,明英宗才得以復位,重新做皇帝。
回收過去八年的歲月,明英宗深感提心吊膽:在瓦剌的時候,明英宗要擔心瓦剌人會不會撕票?在被明代宗軟禁的日子里,明英宗又要擔心會不會被明代宗謀殺。這八年歲月,稍微有個不留意,自己都可能把命搭上。
隨著明英宗重新稱帝,明英宗也算是一個重生之人。想起以往的被囚禁歲月,以及面臨死亡威脅的日子,明英宗再也不愿意過這樣的日子。
明英宗雖然荒唐,但也懂得何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于是,明英宗盡自己能力,打算讓別人也免于這種痛苦:
于是明英宗釋放了建文帝的兒子,并且,宣布廢除殉葬制度。
雖然明英宗不是一個好皇帝,但卻也不是一個壞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