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地名由來
摘自中國地名由來詞典(牛汝辰)
貴州省(Guizhou Sheng)
簡稱黔或貴。在我國西南部。貴州,因當(dāng)?shù)卣Z音脂徵不分,故宋代記載就有把唐所置矩州寫成貴州的。元初正式改名為貴州。明永樂時(shí)置貴州布政使司,清置省。又因貴州地古稱黔中,故也簡稱黔。
1貴陽市(Guiyang Sbi)
位于東經(jīng)106.7°,北緯26.6°,在貴州省中部,烏江支流南明河上游。貴陽曾有矩州、黑羊箐、順元城等稱呼。宋宜和元年(1119年)更矩州為貴州。以治所位于貴山之南故名。貴山據(jù)《貴州通志》:“在城北五里,一名貴人峰。郡之得名以此?!?/span>
清鎮(zhèn)市(Qingzhen Shi)
位于東經(jīng)106.4°,北緯26.5°,在貴州省中部。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以威清,鎮(zhèn)區(qū)二衛(wèi)置清鎮(zhèn)縣,取二衛(wèi)首字為名。1992年設(shè)市。
開陽縣(Kaiyang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6.9°,北緯27.0°,在貴州省中部偏北。明崇禎四年(1631年)置開州。1930年設(shè)開陽縣。以傾慕明代理學(xué)家王陽明學(xué)識(shí)淵博,夙愿人才輩出昌盛地方,故名開陽。取開陽明之學(xué)命名。
修文縣(Xiuwen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6.5°,北緯26.8°,在貴州省中部。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并敷勇衛(wèi)及所領(lǐng)千戶所置修文縣,以修文千戶所為名。修文以王陽明在此傳播文化得名。
息烽縣(Xifeng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6.7°,北緯27.1°,在貴州省中北部。明置息烽千戶所,清置修文縣。1914年移貴筑縣治于息烽,置息烽縣。息烽意為平息烽火。
2六盤水市(Liupanshui Shi)
位于東經(jīng)104.8°,北緯26.5°,在貴州省西部,與云南省接壤。1966年置六枝特區(qū)、盤縣特區(qū)、水城特區(qū)。1978年建六盤水市,以三特區(qū)首字命名。
盤縣特區(qū)(Panxian Tequ)
位于東經(jīng)104.6°,北緯25.8°,在貴州省西部,與云南接壤。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年)置盤州廳。1914年改縣。據(jù)《興義府志》:“(古盤州)因(盤)江以命名也。”1966年置盤縣特區(qū)。
六枝特區(qū)(Liuzhi Tequ)
位于東經(jīng)105.4°,北緯26.2°,在貴州省西部。1913年置郎岱縣,1960年縣治遷駐六枝區(qū)下云盤,改置六枝市,1962年改縣,以境內(nèi)六枝(少數(shù)民族社會(huì)組織)命名。1966年置六枝特區(qū)。
水城縣(Shuicheng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4.8°,北緯26.5°,在貴州省西部,與云南接壤。清置水城廳,因春夏水拱城垣,故名。一說縣因水城河而得名。1913年置水城縣。1966年置水城區(qū)。1970年改水城特區(qū)。后又改水城縣,1979年復(fù)置水城特區(qū)。1987年復(fù)改縣。
3遵義市、縣(Zunyi Shi、Xian)
位于東經(jīng)106.8°,北緯27.5°,在貴州省北部,湘江畔。隋初置牂柯縣,唐改建安縣,后置恭水縣、羅蒙縣。宣和三年(1121年)廢遵義軍,置遵義縣??h名治用軍名。遵義,意為遵王之義。1950年設(shè)市。
赤水市(Chishui Shi)
位于東經(jīng)105.7°,北緯28.5°,在貴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下游與四川省接壤。明置懷仁縣,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改赤水廳,以赤水河為名。1913年改為赤水縣。1990年設(shè)市。
仁懷市(Renhuai Shi)
位于東經(jīng)106.4°,北緯27.8°,在貴州省西北部,與四川省接壤。西晉置安樂縣,北周改合江縣,唐置樂源縣,宋改仁懷縣??h西南有仁水。似因仁水與舊懷陽縣首字命名。1995年設(shè)市。
綏陽縣(Suiyan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7.1°,北緯27.9°,在貴州省北部。隋大業(yè)七年(611年)置綏陽縣,以綏陽山名。后置義泉縣等,明復(fù)置綏陽縣。
桐梓縣(Tongzi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0.8°,北緯28.1°,在貴州省北部,與四川省(今重慶市,天津四注)為鄰。唐置夜郎縣。宋置播川縣。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設(shè)桐梓縣,因桐梓驛為名。
習(xí)水縣(Xishui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6.2°,北緯28.3°,在貴州省北部,與四川省接壤。清置下縣,1915年置鰼水縣,因轄境為古鰨國地,有鰼水河,以此名縣。1959年改名習(xí)水縣。
鳳岡縣(Fenggan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7.7°,北緯27.9°,在貴州省北部。隋置綏陽縣,后置永夷縣。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置龍泉縣。1919年改為鳳泉縣。以龍泉出鳳凰山下而得名。1930年改為鳳岡縣,以鳳凰山岡為名。
正安縣(Zheng'an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7. 4°,北緯28.5°,在貴州省北部。唐貞觀十六年(642年)置珍州,以珍山為名。元改珍州為真州。明置真安州取真州安寧之義。清改真安州為正安州,取其諧音命名。1913年改為正安縣。正安來自真安。
余慶縣(Yuqing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7.8°,北緯27.2°,在貴州省中部。唐乾符三年(876年)以播州白泥,余慶二土官為校慰。元初改為長官司。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余慶、白泥二長官合置余慶縣。
湄潭縣(Meitan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7.4°,北緯27.7°,在貴州省中北部,烏江北岸。隋置綏陽縣、義泉縣。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置楣潭縣,因水為名。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Daozhen Gelaozu Miaozu Zizhixian)
位于東經(jīng)107.5°,北緯28.8°,在貴州省北部,與四川省(今重慶市,天津四注)為鄰。1941年析正安縣東北部置道真縣,以漢代名儒尹珍之字道真名縣,意在紀(jì)念先賢開南域文化之功。1958年并入正安縣,1961年復(fù)置道真縣。1986年改今名。
務(wù)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Wuchuan Gelaozu Miaozu Zizhixian)
位于東經(jīng)107.8°,北緯28.5°,在貴州省北部。隋開皇十九年(599年)置務(wù)川縣。唐置都濡縣,以都濡水為名。宋又設(shè)務(wù)川縣。元至元年間因婺星隕石降此,改務(wù)川縣為婺川縣。1959年復(fù)改為務(wù)川縣。1986年改今名。
4銅仁市(Tongren Shi)
位于東經(jīng)109.2°,北緯27.7°,在貴州省東北部。明置銅仁長官司、銅仁府、銅仁縣。銅仁城南大小江合流處,有銅崖挺然聳立,相傳漁人于河中得銅佛三尊,故名“銅人”?!叭恕迸c“仁”諧音。1987年縣改市。
德江縣(Dejiang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8.1°,北緯28. 2°,在貴州省東北部,烏江西岸。隋置挾陽縣。明初改水特姜為水德江長官司。明萬歷年間改為安化縣。1914年更名為德江縣。縣名得自烏江,別稱德江。
江口縣(Jiangkou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8.8°,北緯27.6°,在貴州省東北部。唐置辰水縣,明置銅仁縣,1913年改為江口縣。江口之名,以省水,提水兩河(今閔孝河、太平河)于此匯流得名。1958年撤縣。1961年復(fù)設(shè)江口縣。
思南縣(Sinan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8.2°,北緯27.9°,在貴州省東北部,烏江畔。宋大觀元年(1107年)置思州。元置思南宣慰司、思南府,1913年置思南縣??h在思邛水之南,故名。
石阡縣(Shiqian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8.2°,北緯27.5°,在貴州省東北部。五代置建昌縣,明置石阡鎮(zhèn),因鎮(zhèn)內(nèi)石阡河得名。一說石阡為仡佬族地名,石為石崖,阡意為洞,則有考于侗語“天”的漢譯音,在侗語中“天”是“千”,石阡的得名,是以縣城東的五老山和五老山第一峰——龍山崖畔的“風(fēng)鬼洞”。1913年置石阡縣。
萬山特區(qū)(Wanshan Tequ)
位于東經(jīng)109.2°,北緯27.5°,在貴州省東緣,與湖南接壤處。古稱大萬山、明置銅仁府,1913年置省溪縣,1941年設(shè)萬山鄉(xiāng),1966年因置萬山特區(qū)。
玉屏侗族自治縣(Yuping Dongzu Zizhixian)
位于東經(jīng)108.9°,北緯27.2°,在貴州省東緣,氵無陽河中游,與湖南省接壤處。明置平溪堡,清置玉屏縣??h城位于氵無陽河南岸??h以氵無陽河水清似玉,隔河山峰聳立如屏,故名,1983年改今名。
松桃苗族自治縣(Songtao Miaozu Zizhixian)
位于東經(jīng)109.1°,北緯28.1°,在貴州省東北,東鄰湖南,北與四川省(今重慶市,天津四注)接壤。唐置萬安縣,清置松桃廳。據(jù)清《黔南識(shí)略》:“雍正八年……建城于松桃山下,移同知駐焉?!怂商宜擅??!?/span>1913年改廳為縣,1956年改為今名。一說“松桃”系苗語,意義待考。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Yinjiang Tujiazu Miaozu Zizhixian)
位于東經(jīng)108.4°,北緯28.0°,在貴州省東北部,烏江東岸。唐置思邛縣,宋改邛水縣,明改印江縣,“印”系“邛”字之訛。1986年改今名。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Yanhe Tujiazu Zizhixian)
位于東經(jīng)108.5°,北緯28.5°,在貴州省東北部,烏江中游,與四川(今重慶市,天津四注)接壤處。唐置洪杜縣、城樂縣、務(wù)川縣。元置沿河長官司,因地處烏江沿岸,故名。1913年改縣。1986年改今名。
5畢節(jié)市(Bijie Shi)
位于東經(jīng)105.3°,北緯27.3°,在貴州省西北部,與四川、云南省相鄰。漢置平夷縣,明置畢節(jié)衛(wèi),清置畢節(jié)縣。畢節(jié)系彝語“比躋”音譯,意為虎,因彝族古代的虎圖騰而得名。1993年設(shè)市。
赫章縣(Hezhang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4.7°,北緯27.1°,在貴州省西北部。1913年置威寧縣。1942年析威寧縣赫章、可樂、野馬川、財(cái)神堂四區(qū)置縣。以赫章區(qū)為名。
納雍縣(Nayong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5.3°,北緯26.7°,在貴州省西部。1941年從大定縣析置納雍縣,以境內(nèi)納雍河得名。
黔西縣(Qianxi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6.0°,北緯27.0°,在貴州省中西部。清康熙四年置黔西府,二十二年廢府置州,因在黔之西部,故名。1913年置黔西縣。
大方縣(Dafang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5.6°,北緯27.1°,在貴州省西北部。明筑大方城置州,清置大定府、大定縣。1958年改為大方縣,以古城名為縣。
織金縣(Zhijin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5.7°,北緯26.6°,在貴州省中西部。1913年置平遠(yuǎn)縣,1914年改織金縣。據(jù)《貴州名勝古跡概說》:“民國改州為縣,旋改織金縣,以織金河名?!?/span>
金沙縣(Jinsha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6.2°,北緯27.4°,在貴州省北端。1941年析黔西縣西北部及大定、遵義二縣部分地區(qū)置縣,以境內(nèi)“金寶屯”、“沙溪壩”各取首字為名。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Weining Yizu Huizu Miaozu Zizhixian)
位于東經(jīng)104.2°,北緯26.8°,在貴州省西部。清康熙三年(1644年)平水西、烏撒,次年載烏撒衛(wèi)置威寧府。取威鎮(zhèn)安寧之意。1913年置威寧縣,1954年改為自治縣。
6安順市(Anshun Shi)
位于東經(jīng)105.9°,北緯26. 2°,在貴州省中西部。漢為夜郎國,并置夜郎縣。1913年置安順縣,寓意吉祥。1958年置安順市。
平壩縣(Pingba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6.2°,北緯26.4°,在貴州省中部。明置平壩衛(wèi),清康熙二十六年(1685年)置安平縣,因與云南安平廳重名,改稱平壩縣,以縣地平曠得名。
普定縣(Puding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2.6°,北緯25.7°,在貴州省西部。元置普定縣,屬普定路。據(jù)《郡縣釋名》:普定“取普里底定之義也”。普里為部落名。
鎮(zhèn)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Zhenning Bouyeizu Miaozu Zizhixian)
位于東經(jīng)105.7°,北緯26.0°,在貴州省西南部。明置鎮(zhèn)寧州,1913年設(shè)鎮(zhèn)寧縣,1963年改為自治縣。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Ziyun Miaozu Bouyeizu Zizhlxian)
位于東經(jīng)106.0°,北緯25.7°,在貴州省南部。1914年置紫云縣,以縣境西有紫云源勝境為名。1965年改為自治縣。
關(guān)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Guanling Bouyeizu Miaozu Zizhixian)
位于東經(jīng)105.6°,北緯25.9°,在貴州省西南部。1914年置關(guān)嶺縣,因關(guān)索嶺得名。相傳三國蜀丞相諸葛亮南征,部將關(guān)索曾駐此地,廣得民心,上人感之,遂稱此嶺為關(guān)索嶺。1981年改為自治縣。
7興義市(Xingyi Shi)
位于東經(jīng)104.8°,北緯25.1°,在貴州省西南隅,與云南、廣西接壤。清嘉慶三年(1798年)置興義縣。興義之名得于清王朝鎮(zhèn)壓南籠起義之后。取“興起忠義”之意。1987年縣改市。
望謨縣(Wangmo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6.0°,北緯25.1°,在貴州省南緣。1940年置雙江縣,因與云南雙江重名,以縣政府駐地王母,諧其音更名望漠。
興仁縣(Xingren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5.1°,北緯25.4°,在貴州省西南部。清普安縣。1912年置新城縣。1914年改為新縣。因與別省重名改為興仁縣,由興仁里得名。取“興起仁義”之意。
普安縣(Pu'an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4.9°,北緯25.8°,在貴州省南部。明置普安衛(wèi),清因置普安縣。
冊亨縣(Ceheng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5. 8°,北緯25.0°,在貴州省西南緣。1913年置冊亨縣。
晴隆縣(Qinglong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5.2°,北緯25.8°,在貴州省西南緣。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置安南縣。1941年以縣境晴隆山更名為今名。
貞豐縣(Zhenfeng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5.6°,北緯25.3°,在貴州省西南部。清嘉慶二年(1797年)置貞豐冊,1913年改為貞豐縣。貞豐,得名于清王朝鎮(zhèn)壓南籠起義之后,取“忠貞豐茂”之意。
安龍縣(Anlong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5.4°,北緯25.1°,在貴州省西南緣。宋置安隆洞。清置安龍府。因洞得名,取“帝王安棲處”之意。1913年置南籠縣。1922年改安龍縣。
8凱里市(Kaili Shi)
位于東經(jīng)107.9°,北緯26.5°,在貴州省中東部。元置凱黎長官司,明置清平縣,1913年改為爐山縣,1958年置凱里縣,因縣治駐凱里鎮(zhèn)得名。1983年設(shè)市。
施秉縣(Shibing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8.1°,北緯27.0°,在貴州省中東部。明正統(tǒng)九年置施秉縣。境內(nèi)有巴施山和秉水,取山水之名。
從江縣(Congjiang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8.9°,北緯25.7°,在貴州省東南緣。1941年撤永從,以東北地入黎平,西南地入下江,置從江縣,以永從、下江各取一字為名。
錦屏縣(Jinping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9.1°,北緯26.6°,在貴州省東部。清雍正五年置錦屏縣。以錦屏山為名。
鎮(zhèn)遠(yuǎn)縣(Zhenyuan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8.4°,北緯27.0°,在貴州省東部。清置鎮(zhèn)遠(yuǎn)縣??h南有鎮(zhèn)陽江,一名鎮(zhèn)南江,故名。一說取“鎮(zhèn)服邊遠(yuǎn)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之意命名。
麻江縣(Majiang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7.5°,北緯26.4°,在貴州省中東部。明置麻哈冊,1913年改為麻哈縣,以清水江支流麻哈江流貫縣境,故名。1930年置麻江縣。
臺(tái)江縣(Taijiang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8.3°,北緯26.6°,在貴州省東部。清置臺(tái)拱廳,1913年改縣。1941年廢丹江縣,劃丹江河以東地并入臺(tái)拱縣,二縣各取一字得名。
天柱縣(Tianzhu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9.2°,北緯26.9°,在貴州省東緣,清水江下游。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置天柱縣,后改名,1961年復(fù)置。縣以城北柱石山“石柱擎天”得名。
黃平縣(Huangping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7.9°,北緯26.8°,在貴州省中東部。宋置黃平府,清置黃平州,1913年改縣。因境內(nèi)有黃平江而得名。
榕江縣(Rongjiang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8.5°,北緯25.9°,在貴州省東南部。1913年置榕江縣。因都柳江古稱榕江流經(jīng)縣境,故名。榕江以多椿樹得名。
劍河縣(Jianhe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8.5°,北緯26.6°,在貴州省東部。1914年改清江縣為劍河縣。一說“劍河”系苗語“雄俄”轉(zhuǎn)音。
三穗縣(Sansui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8.6°,北緯26.9°,在貴州省東部。1913年置邛水縣,1923年更為靈山縣,1987年置今縣。相傳縣城附近稻田中,一株水稻并出三穗,故名。
雷山縣(Leishan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8.0°,北緯26.3°,在貴州省中東部。1949年置雷山縣,以雷公山得名。
黎平縣(Liping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9.1°,北緯26.2°,在貴州省東南緣。清置開泰縣,1913年置黎平縣??h西有黎平守御千戶所,縣以此名。
岑鞏縣(Cen'gong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8.7°,北緯27.2°,在貴州省東部。1913年置思縣,1932年改思縣為岑鞏縣,以境內(nèi)岑鞏山得名。
丹寨縣(Danzhai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7.7°,北緯26.2°,在貴州省東南部。1913年廢廳置八寨縣。1941年撤丹江縣分西部入縣,改名丹寨縣。以丹江、八寨各取一字命名。
9都勻市(Duyun Shi)
位于東經(jīng)107.5°,北緯26.2°,在貴州省中南部。元置都云府。清置都勻縣。勻與云諧音。因都勻河為名。一說因城東二里都云洞得名。明代平羌將軍何福鎮(zhèn)壓苗族農(nóng)民起義之后,于明洪武二年(1390年)奏清朝廷,以“云之為物,變化不一”為由,改“云”為“勻”,“取均勻?yàn)榱x”。
貴定縣(Guiding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7.2°,北緯26.5°,在貴州省中部。明萬歷三十六年(1698年)析新貴縣和定番州置縣,取二名尾字命名。
惠水縣(Huishui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6.6°,北緯26.1°,在貴州省中部。1941年改寶番縣為惠水縣。因漣江支流惠水得名。
羅甸縣(Luodian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6.7°,北緯25.4°,在貴州省南緣。1913年置羅斛縣,因羅斛汛得名。1930年更名為羅甸縣。
甕安縣(Weng'an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7.4°,北緯27.0°,在貴州省中部。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以草塘安撫司及甕水,重安長官置甕安縣,取其中二字命名。
荔波縣(Libo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7.8°,北緯25.4°,在貴州省南緣。宋置荔波州,景炎元年(1276年)置荔波縣。據(jù)《今縣釋名》:“有荔泉在城北,舊說縣以泉名,柯夫子曰,土人謂老人曰波,荔波蓋亦因荔姓老人得名。與雷波同”。
龍里縣(Longli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6.9°,北緯26.4°,在貴州省中部。清置龍里縣。因龍架山而得名。據(jù)《今縣釋名》:“以龍氏所居名”。
平塘縣(Pingtang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7.3°,北緯25. 8°,在貴州省南緣。1941年并平舟、大塘二縣置平塘縣,各取一字命名。
福泉市(Fuquan Shi)
位于東經(jīng)107.5°,北緯26.7°,在貴州省中部。清平越縣,1953年因境內(nèi)福泉山而得名。1996年改市。
長順縣(Changshun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6.4°,北緯26.0°,在貴州省中南部。1913年置廣順、長寨二縣,1941年二縣合并為長順縣,各取一字命名。
獨(dú)山縣(Dushan Xian)
位于東經(jīng)107.5°,北緯25.8°,在貴州省南部。元置獨(dú)山長官司,明置獨(dú)山縣。因縣城東南獨(dú)坡(又稱獨(dú)山),四野廣陌平疇,一山中立,不連他山,故名。
三都水族自治縣(Sandu Shuizu Zizhixian)
位于東經(jīng)107.8°,北緯26.0°,在貴州省東南部。1941年并三合、都江二縣置三都縣,取二縣首字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