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07 17:17:11
警惕:"伙伴危機"逼近孩子
記者 王研
您的孩子有同齡的玩伴嗎?孩子從學?;氐郊依飼械焦陋殕??您經(jīng)常陪伴孩子嗎?也許您并沒有意識到,但"伙伴危機"確實正"逼近"越來越多的孩子。
一項在南京市1000多名小學生中進行的社會調(diào)查,最近引起了許多教育界人士的關(guān)注。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有同伴與自己一起玩耍;有43.7%的孩子放學后經(jīng)常和同學、鄰居玩耍;有46.7%的孩子由于缺乏玩伴,經(jīng)常一個人玩;平時只有9.7%的家長經(jīng)常和孩子玩,節(jié)假日也只有15.6%的家長能陪孩子玩。云南省著名青少年教育專家余允珠已從事教育工作30多年,看到近50%的孩子找不到玩伴,她表示了自己的擔憂:我國青少年兒童中出現(xiàn)的"伙伴危機",將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
沒有玩伴的孩子易產(chǎn)生孤獨感
事實上,余允珠的熱線電話近來也接到不少反映此類問題的電話:"我找不到伙伴一起玩"、"我為什么沒有朋友"……缺乏玩伴的小朋友已經(jīng)越來越多。
在這些電話里,一個10多歲的小學生說,因為找不到可以一起玩耍的伙伴,自己只有一個人玩,經(jīng)常覺得很孤獨、沒意思。由于長期沒有可以講話的朋友,這個孩子的心理負擔開始漸漸加重,晚上甚至時常失眠。
另一個孩子,因為在班里沒有朋友,得不到別人的重視,于是經(jīng)常調(diào)皮搗蛋以吸引大家的注意,結(jié)果反而讓同學們離他更遠。
一個漂亮、惹人喜愛的女孩,平時和同學相處的倒是挺好??梢环砰L假,她就找不到玩伴了,只有自己在家里看電視、玩玩具……她說:"我不喜歡放假,放假一點都不好玩!"
……
其實,孩子的"伙伴危機"隨處可見,有時可能就在您的身邊。拿記者的一個朋友來說,夫婦倆文化程度都不高,開了一間小鋪面,生意還不錯。他們有一個4歲大的獨生女兒,只有在周末,他們才有時間帶孩子去親戚、朋友家玩。但即使在陽光明媚、山清水秀的郊外,他們也是一到地方就"開打":麻將、紙牌……卻沒有人陪著孩子玩。長此以往,孩子越來越不愿意跟父母出去了。一天他們在朋友家打麻將時,孩子突然大哭起來:"你們到哪里都是打麻將,沒有人管我。我很可憐……"這話從一個4歲孩子的嘴里出來,的確讓人有些驚異。
余允珠提醒家長,在自己得到娛樂的同時,也別忘了孩子在這方面的需求。盡量不要讓孩子長時間地感到孤獨。兒童的健康成長需要群體生活,需要伙伴,孤獨往往會對他們的心理造成很大傷害,經(jīng)常產(chǎn)生孤獨感的孩子更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性格。在余允珠接觸的案例中,有個男孩甚至因為孤獨出現(xiàn)同性傾向。因此,家長不要以為"學習才重要、玩根本算不上正事"而忽略了孩子的需求,應引起足夠的警惕和注意。其實,親和能力是情商的重要部分,如果將來孩子只會學習、工作,卻不知如何與他人交往,是無法適應社會的。
剖析"伙伴危機"出現(xiàn)的原因
按道理說,孩子的天性都愛玩,也很容易交到朋友。那么,為什么竟有近五成的孩子出現(xiàn)"伙伴危機"呢?余允珠分析后認為,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小家庭化、家長的過多限制和社會風氣的影響是三個重要因素。
原因之一:小家庭化?,F(xiàn)在的家庭結(jié)構(gòu)已很少有"四代同堂"、"兒孫滿堂"的大家族群居,大多是三口之家,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這樣,孩子在家中缺少同齡玩伴,面對最多的就是父母。而中國父母大多比較重視家長的"威嚴",不會放下架子和子女做朋友,孩子自然容易感到孤獨。
原因之二:家長的過多限制。大多數(shù)家長都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因此他們對孩子行為的控制性很強,總希望孩子能跟學習好、家庭條件好的孩子交朋友。由于怕孩子受到傷害或不良影響,一些家長往往對孩子過度呵護,甚至干脆阻止孩子和別人交往。一項來自上海的調(diào)查表明,39%的家長反對孩子放學后找同學玩,34%的家長勉強同意。
其實,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往往會起到負面作用。有一個例子:一個10多歲的昆明女孩,小學時一直很聽父母的話,成績好,鋼琴、舞蹈、書法幾乎無所不能。但孩子上了初中以后,整個人突然變了:由于結(jié)交了一些抽煙、喝酒的朋友,她開始逃課、偷家里的錢、成績不斷下降……父母傷透了心。余允珠分析,10多年來,孩子的父母"步步為營",為她設計好了一切,卻恰恰忽視了孩子的需求。這種情況下,當來自外部的影響大于家庭的影響,或者環(huán)境突然從封閉變成開放時,孩子就會因不適應而突然爆發(fā)。
原因之三是社會風氣的影響。由于大人之間的關(guān)系、情感的轉(zhuǎn)變,孩子之間的關(guān)愛也變少了,競爭意識、嫉妒心理、防范心理卻漸漸增強。比如說,現(xiàn)在的孩子與同學在一起時,常常會說些"我昨天玩到很晚才睡,都沒有看書"之類的話,其實他們在家時卻埋頭苦讀到很晚。為什么會這樣呢?這就是競爭意識向不良方向發(fā)展的結(jié)果。"現(xiàn)在的家長總說,'你看某某學習多好,你一定要趕上他!',總拿別人作為孩子的標準。其實,良性的競爭模式絕不是'你要把某某比下去',而應是'你要不斷提高自己!'"
有這樣一位家長打進熱線電話訴說自己的煩惱:兒子上小學,學習成績不錯,可他總是跟學習差、家境差的孩子在一起玩。這位家長很著急,也跟孩子說過要找家境好、學習好的玩伴,可他就是不聽。余允珠說:"這其實是家長的誤區(qū),家長總想把大人的觀念、行為強加給孩子。這位母親說,她想改變孩子交友類別的主要原因是,當今社會'會拍'、'會捧'的人才吃香,怕孩子以后適應不了。但是,這種教孩子從小就'趨炎附勢'的觀念是不正常的,這只會扭曲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習不好的孩子并非一無是處,何況這個孩子懂得關(guān)心弱勢群體,是一個人格、心理很健康的孩子,家長無需過多的擔心。"
學校老師有時也會過多干涉孩子的交友。11月3日,余允珠的熱線電話就接到一位學生家長反映情況,說孩子在學校由于成績不好,老師竟然規(guī)定別的孩子不許跟他玩,如果要一起玩必須先報告老師!余允珠說,這位老師的做法其實已經(jīng)侵犯了孩子正常的交友權(quán)利,是絕對應該受到批評并被制止的。
家長引導成為關(guān)鍵
針對如今越來越多的孩子面臨"伙伴危機"的情況,余允珠建議,家長應適時對孩子的交友、擇友進行正確引導,而不是片面地阻止孩子交友。
首先,家長應給孩子一個寬松的家庭空間。父母不僅僅是家長,還應該是孩子的朋友、老師。家長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發(fā)表意見的能力,有些事情甚至可以咨詢孩子的意見。這有利于孩子樹立信心,能夠更加全面、準確地了解、分析、判斷事物,今后這種能力也會被運用到孩子的擇友中去。
其次,家長應多鼓勵孩子參與群體活動。根據(jù)孩子的性情,家長可以適當?shù)刈尯⒆?拋頭露面",多與其他人特別是陌生人打交道。這有利于讓孩子克服羞怯、恐懼心理,學習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
第三,教會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當孩子在交往中遇到困難時,父母應及時地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解決各種矛盾,而不是一味地遷就或打罵。吵架了怎么辦?被誤會了怎么辦?做了自己后悔的事情怎么辦?這些都是孩子學習的絕好機會,家長應給予建議,但不能一手包辦。
第四,放手讓孩子自己擇友。家長應該避免以成人的觀念幫孩子選擇朋友。孩子自己擇友的過程,也就是他學習、成長的過程。家長可在一旁多加注意,并適時給予建議,但不能野蠻干涉、阻止孩子,不要變成"輸不起"的家長。
此外,家長平時應多注意培養(yǎng)孩子學會善良待人、積極求知,在實踐中不斷鍛煉自己。"摔一個跟頭,應該明白一串道理。但千萬不要害怕讓孩子摔跟頭。這樣,孩子今后面對挫折時,才能更加勇敢。"(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