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味辛性溫,長于發(fā)散風寒、化痰止咳,又能溫中止嘔、解毒,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外感風寒及胃寒嘔逆等證,前人稱之為 “嘔家圣藥”。姜炙法就是取生姜的這些特性,用姜汁這一輔料對藥物進行炮制,來增強藥物祛痰止咳、降逆止嘔的作用,并降低其毒副作用。如竹茹生用長于清熱化痰,姜炙后可增強其降逆止嘔的功效;厚樸其味辛辣,對咽喉有刺激性,通過姜炙可消除其刺激咽喉的副作用,并能增強寬中和胃的功效;黃連姜炙后可緩和其過于苦寒之性,并善治胃熱嘔吐。
干姜雖與生姜同出一物,但由于鮮干質(zhì)量不同其性能亦異。干姜性熱,辛烈之性較強,長于溫中回陽,兼能溫肺化飲,臨床上常用于治療中焦虛寒、陽衰欲脫與寒飲犯肺喘咳等證。因此,用干姜制備的姜汁與生姜汁的性能也不一樣。如用干姜制備的姜汁炮制藥物,必將影響藥物的炮制效果,達不到藥物炮制的目的,就不能增強具有降逆止嘔作用的藥物的功效。
功效:
外感風寒、鼻子不通氣、流清鼻涕、頭痛發(fā)燒或被雨淋后發(fā)冷、肚子痛等,可用切細碎的鮮姜25克加上紅糖,以開水沖泡服用。
慢性胃炎、時常胃疼、惡心嘔吐,可用鮮姜15克、桔子皮15克,用水煎服,一日3次。
少兒咳嗽,可用鮮姜搗汁,半匙姜汁加1 匙紅糖服用,早晚各服1 次。
風寒骨病、關節(jié)痛、患部有冷感,可用鮮姜、大蔥各一半,切碎炒熱,用布包好,貼在患處。
注意:
姜可以治病,也可以防癌。
營養(yǎng)
營養(yǎng)成份:蛋白質(zhì)、多種維生素、胡蘿卜素、鈣、鐵、磷等。
生姜還具有解毒殺菌的作用,日常我們在吃松花蛋或魚蟹等水產(chǎn)時,通常會放上一些姜末、姜汁?!∩械慕彼剡M入體內(nèi)后,能產(chǎn)生一種抗氧化本酶,它有很強的對付氧自由基的本領,比維生素E還要強得多。青少年吃生姜可以美容,少女吃生姜可以使面色紅潤,更加充滿青春魅力!
生姜的提取物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血管運動中樞及交感神經(jīng)的反射性興奮,促進血液循環(huán),振奮胃功能,達到健胃、止痛、發(fā)汗、解熱的作用。姜的揮發(fā)油能增強胃液的分泌和腸壁的蠕動,從而幫助消化;生姜中分離出來的姜烯、姜酮的混合物有明顯的止嘔吐作用。
生姜提取液具有顯著抑制皮膚真菌和殺來頭陰道滴蟲的功效,可治療各種癰腫瘡毒。
生姜有抑制癌細胞活性、降低癌的毒害作用,可以起到防癌的功效。
食療作用
生姜味辛、性微溫,入脾、胃、肺經(jīng);
具有發(fā)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毒的功效;
主治外感風寒、胃寒嘔吐、風寒咳嗽、腹痛腹瀉、中魚蟹毒等病癥。
枕邊放姜有助改善睡眠
如果你常常失眠,姜這種廚房中隨處可見的調(diào)味品對治失眠有很大幫助。因為生姜的特殊氣味有安神的功效,具體做法是:將15克左右的生姜切碎,用紗布包裹置于枕邊,聞其芳香氣味,便可安然入睡。連續(xù)使用10天至1個月后,睡眠就會明顯改善。
一、生姜
姜科草本植物姜的根莖。嫩者稱紫姜、子姜,老者稱老姜、老生姜。一般所說生姜多指后者。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栽培。秋、冬季采收,除去須根,洗凈鮮用。
【性能】味辛,性溫。能開胃止嘔,化痰止咳,發(fā)汗解表。
【參考】含揮發(fā)油,主要為姜醇、姜烯、水芹烯、檸檬醛、芳樟醇等;又含辣味成分姜辣素,分解生成姜酮、姜烯酮等。此外,含天門冬素、谷氨酸、天門冬氨酸、絲氨酸、甘氨酸、蘇氨酸、丙氨酸等。
口嚼生姜,可引起血壓升高。姜辣素對口腔和胃粘膜有刺激作用,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欲??墒鼓c張力、節(jié)律和蠕動增加。有末梢性鎮(zhèn)吐作用,有效成分為姜酮和姜烯酮的混合物。對呼吸和血管運動中樞有興奮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體外實驗,對傷寒桿菌、霍亂弧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用途】用于脾胃虛寒,食欲減退,惡心嘔吐,或痰飲嘔吐,胃氣不和的嘔吐;風寒或寒痰咳嗽;感冒風寒,惡風發(fā)熱,鼻塞頭痛。
【用法】煎湯,絞汁服,或作調(diào)味品;子姜多作菜食。
【注意】陰虛,內(nèi)有實熱,或患痔瘡者忌用。久服積熱,損陰傷目。高血壓病人亦不宜多食。
【附方】
1,涼拌子姜:子姜30~60g,切成細絲,加醋、鹽適量拌食;亦可再加適量白糖、脂麻油。
本品以醋、鹽等拌食有很好的開胃和中,止嘔作用;味微辛辣而酸,但不甚溫熱。用于胃氣不和而偏寒的嘔逆少食?!妒翅t(yī)心鏡》中用生姜細粒,與醋同煎,連渣嚼服,用于“嘔吐,百藥不差”,其意與此同。
2,生姜半夏湯:半夏12g,煎湯取汁,加生姜汁適量,一同煎沸。分4次服用。
源于《金匱要略》。半夏、生姜汁均善止嘔,合用益佳;并有開胃和中之功。用于胃氣不和,嘔噦不安。
3,生姜飴糖湯:生姜30~60g,飴糖30g。加水煎成濃湯,趁溫熱徐徐飲。
源于《本草匯言》。本方以生姜溫肺化痰、止咳,飴糖潤肺被虛。用于虛寒性咳嗽咯痰。
4,紫蘇生姜湯:紫蘇葉30g,生姜9g。煎湯飲。
源于《本草匯言》。本方取紫蘇葉發(fā)汗、解表散寒,用生姜以增強其作用。不僅便于服用,且有益胃氣、助發(fā)汗的作用。
二、干姜
姜的根莖。采收后經(jīng)處理干凈,切片曬干或低溫烘干用。
性味辛熱。能溫里散寒,溫肺化痰。用于脘腹冷痛,嘔吐腹瀉;肺寒久咳氣喘,痰多清稀。可與人參、五味子等配伍??芍笾?,煎湯等。一般多與其它香料合用。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適宜傷風感冒、寒性痛經(jīng)、暈車暈船者食用。
2、陰虛內(nèi)熱及邪熱亢盛者忌食。
---------------------------------------------------------------
肺;胃;脾經(jīng)
味辛;性溫
1.對消化系統(tǒng)的作用:對裝有隔離小胃及食道瘺的狗,用50%煎劑置于口腔中,可對胃酸及胃液的分泌呈雙相作用,最初數(shù)小時內(nèi)為抑制,后則繼以較長時間的興奮。向胃內(nèi)灌注25%煎劑200ml,則呈興奮作用。隔離小胃狗試服生姜0.1
2.對循環(huán)和呼吸的作用:正常人口嚼生姜
3.抗菌及抗原蟲作用:體外試驗水浸劑對堇色毛癬菌有抑制作用,對陰道滴蟲有殺滅作用。
4.其他作用:蛙皮下注射、家兔靜脈注射大量姜油酮,能引起中樞運動麻痹,對兔有時血壓可下降。
散寒解表;降逆止嘔;化痰止咳
出自1.《本草經(jīng)集注》。
2.《本草圖經(jīng)》:生姜,生犍為山谷及荊州、揚州。今處處有之,以漢、溫、池州者為良。苗高二、三尺,葉似箭竹而長,兩兩相對,苗青,根黃,無花實。秋采根,于長流水洗過,日曬為干姜。
3.《本草衍義》:生姜,治暴逆氣,嚼三、兩皂子大,下咽定,屢服屢定。初得寒熱痰嗽,燒一塊含嚙之,終日間嗽自愈。暴赤眼無瘡者,以古銅錢刮凈姜上,取汁于錢唇點目,熱淚出,今日點,來日愈。但小兒甚懼,不須疑,已試良驗。
4.《綱目》:姜,初生嫩者其尖微紫,名紫姜,或作子姜,宿根謂之母姜也。姜宜原濕沙地,四月取母姜種子,五月生苗,如初生嫩蘆,而葉稍闊似竹葉,對生,葉亦辛香。秋社前后新芽頓長,如列指狀,采食無筋,謂之子姜,秋分后者次之,霜后則老矣。性惡濕洳而畏日,故秋熱則無姜。
風寒感冒;惡寒發(fā)熱;頭痛鼻塞;嘔吐;痰飲喘咳;脹滿;泄瀉
1.成無己:姜、棗味辛甘,專行脾之津液而和營衛(wèi),藥中用之,不獨專于發(fā)散也。
2.李杲:孫真人云,姜為嘔家圣藥。蓋辛以散之,嘔乃氣逆不散,此藥行陽而散氣也。俗言上床蘿卜下床姜,姜能開胃,蘿卜消食也。
3.《藥性類明》:生姜去濕,只是溫中益脾胃,脾胃之氣溫和健運,則濕氣自去矣。其消痰者,取其味辛辣,有開豁沖散之功也。
4.《醫(yī)學入門》:姜,產(chǎn)后必用者,以其能破血逐瘀也。今人但知為胃藥,而不知其能通心肺也。心氣通,則一身之氣正而邪氣不能容,故曰去穢惡,通神明。丹溪云,留皮則冷,去皮則熱。非皮之性本冷也,蓋留皮則行表而熱去,去皮則守中熱存耳。
5.《綱目》:生用發(fā)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點赤眼;搗汁和黃明膠熬,貼風濕痛。姜,辛而不葷,去邪辟惡,生啖,熟食,醋、醬、糟、鹽、蜜煎調(diào)和,無不宜之,可蔬可茹,可果可藥,其利溥矣。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塊,不犯霧露清濕之氣,及山嵐不正之邪。按方廣《心法附馀》云,凡中風、中暑、中氣、中毒、中惡、干霍亂、一切卒暴之病,用姜汁與童便服,立可解散,蓋姜能開痰下氣,童便降火也。
6.《本草經(jīng)疏》:生姜所稟,與干姜性氣無殊,第消痰、止嘔、出汗、散風、祛寒、止泄、疏肝、導滯,則功優(yōu)于干姜。
7.《藥品化義》:生姜辛竄,藥用善豁痰利竅,止寒嘔,去穢氣,通神明。助蔥白頭大散表邪一切風寒濕熱之癥;合黑棗、柴、甘,所謂辛甘發(fā)散為陽,治寒熱往來及表虛發(fā)熱;佐燈心通竅利肺氣,寧咳嗽;入補脾藥,開胃補脾,止泄瀉。
8.《本草新編》:姜通神明,古志之矣,然徒用一二片,欲遽通明,亦必不得之數(shù)。或用人參,或用白術,或用石菖蒲,或用丹砂,彼此相劑,而后神明可通,邪氣可辟也。生姜性散,能散風邪,傷風小恙,何必用桂枝,用生姜三錢搗碎,加薄荷二錢,滾水沖服,邪即時解散?;騿柹l(fā)汗,不宜常服,有之乎?曰,生姜四時皆可服,但不宜多服散氣,豈特發(fā)汗哉。然而多服則正氣受傷,少服則正氣無害,又不可過于避忌坐視,而不收其功也。至于偶受陰寒,如手足厥逆,腹痛繞臍而不可止,不妨多用生姜,搗碎炒熱,熨于心腹之外,以祛其內(nèi)寒也。
9.《本草從新》:姜汁,開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療狐臭,搽凍耳。煨姜,和中止嘔。煨姜,和中止嘔,用生姜懼其散,用干姜懼其燥,惟此略不燥散。凡和中止嘔,及與大棗並用,取其和脾胃之津液而和營衛(wèi),最為平妥。
10.《本草經(jīng)讀》:仲景桂枝湯等,生姜與大棗同用者,取其辛以和肺衛(wèi),得棗之甘以養(yǎng)心營,合之能兼調(diào)營衛(wèi)也。真武湯、茯苓桂枝湯用之者,以辛能利肺氣,氣行則水利汗止,肺為水之上源也。大小柴胡湯用之者,以其為少陽本經(jīng)之藥也。吳茱萸湯用之者,以其安陽明之氣,陽明之氣以下行為順,而嘔自止矣;少陰之氣,上交陽明中土,而利亦止矣。若人只知其散邪發(fā)汗,而不知其有匡正止汗之功,每于真武湯、近效白術湯,輒疑生姜而妄去之,皆讀書死于句下之過也。
11.《本經(jīng)》:去臭氣,通神明。
12.《別錄》:主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
13.陶弘景:歸五臟,去痰下氣,止嘔吐,除風濕寒熱。
14.《藥性論》:主痰水氣滿,下氣;生與干并治嗽,療時疾,止嘔吐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熱不能食,搗汁和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結氣實,心胸壅隔,冷熱氣。
15.《千金·食治》:通汗,去膈上臭氣。
16.《食療本草》:除壯熱,治轉(zhuǎn)筋、心滿。止逆,散煩悶,開胃氣。
17.《本草拾遺》:汁解毒藥,破血調(diào)中,去冷除痰,開胃。
18.《珍珠囊》:益脾胃,散風寒。
19.《醫(yī)學啟源》:溫中去濕。制厚樸、半夏毒。
20.《日用本草》:治傷寒、傷風、頭痛、九竅不利。入肺開胃,去腹中寒氣,解臭穢。解菌蕈諸物毒。
21.《會約醫(yī)鏡》:煨姜,治胃寒,泄瀉,吞酸。
22.《現(xiàn)代實用中藥》:治腸疝痛有效。
生姜瀉心湯《傷寒論》;桂枝湯《傷寒論》;生姜甘草湯《備急千金要方》;當歸生姜羊肉湯《金匱要略》;生姜半夏湯《金匱要略》
陰虛內(nèi)熱及實熱證禁服。
1.生姜:揀去雜質(zhì),洗凈泥土,用時切片。
2.鮮姜粉:取鮮生姜,洗凈,搗爛,壓榨取汁,靜置,分取沉淀的粉質(zhì),曬干,或低溫干燥。
3.煨姜:取凈生姜,用紙六、七層包裹,水中浸透,置火灰中煨至紙色焦黃,去紙用。
生姜皮性辛涼,治皮膚浮腫,行皮水;生姜汁辛溫,辛散胃寒力量強,多用于嘔吐;干姜辛溫,溫中煽動寒,回陽通脈,溫脾寒力量大,炮姜味辛苦走里不走表,溫下焦之寒;炮姜炭性溫,偏于溫血分之寒;煨姜苦溫,偏于溫腸胃之寒。生姜辛而散溫,益脾胃,善溫中降逆止嘔,除濕消痞,止咳祛痰,以降逆止嘔為長。
內(nèi)服:煎湯,3
---------------------------------------------------------------
生姜祛病保健的方法由來已久。早在春秋時代,孔子就有一年四季不離姜的習慣,在《論語?鄉(xiāng)黨》中有:“不撤姜食,不多食”之說。南宋朱熹在《論語集注》中說:“姜能通神明,去穢惡,幫不撤。”在現(xiàn)存最早的中藥專著《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也里關于有姜的記載:“干姜,味辛溫,主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下利。”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推崇姜的妙用:“姜,辛而不勞,可蔬,可和,可果,可藥。”生姜熬的湯還有一個別名叫“還魂湯”。在蘇東坡的《雜證》中也曾記載,錢塘凈慈寺的和尚,八十多歲,顏色如童子,問其故,“自言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云”。民間也有“朝含三片姜,不用開藥方”,“冬有生姜,不怕風霜”,“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yī)生開藥方”,“家備小姜,小病不慌”等說法。
生姜性溫,其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腸黏膜,使胃、腸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強,能有效地治療吃寒涼食物過多而引起的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
吃過生姜后,人會有身體發(fā)熱的感覺,這是因為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huán)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這樣不但能把多余的熱帶走,同時還把體內(nèi)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所以,當身體吃了寒涼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調(diào)房間里呆久后,吃生姜就能及時排除寒氣,消除因肌體寒重造成的各種不適。
下面針對一些常見病來介紹一下生姜的不同用法:
◆受涼感冒:用生姜3~4片加半勺紅糖煮水喝,一日2~3次。
◆感冒伴有咳嗽:生姜3~4片、大蒜7~8瓣加紅糖半勺一起煮,一日2~3次。
◆感冒伴有發(fā)熱:在生姜、紅糖水中再加入大蔥1根,一日2~3次。
◆吃過食物后腹脹:可直接口含生姜片,或喝生姜水,一會兒就能緩解。
◆受涼引起腹瀉:用燒開的生姜水沖雞蛋,一日2~3次,很快就好,腹瀉停止后再喝一天,以鞏固療效,暖胃腸。
◆空調(diào)房間后呆久后引起的渾身發(fā)緊,頭發(fā)脹:隨時口含生姜片或每天在用2~3片生姜泡水喝,身體的不適馬上消除。
◆口腔潰瘍、牙周炎、口臭、喉嚨發(fā)癢:口含生姜片或煮生姜水喝就能治愈,以后只要不吃寒涼食物,就不會復發(fā)。
◆咽喉腫痛:在熱姜水中加入少許的食鹽,當茶飲用。
◆孕期嘔吐:經(jīng)??诤黄湍苤委熀皖A防。
◆小兒吐奶:用1~2片生姜煮水喝后再喂奶。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生姜和紅棗(切片)一起煮水喝,一日2次,就能開胃。
◆關節(jié)痛:每天早上起床后吃幾片生姜或者煮姜棗水喝,能明顯緩解關節(jié)的疼痛。
◆痛經(jīng):在生姜、紅糖水里再加入2~3粒山楂,一日2~3次即好。
◆喝啤酒后頭痛、頭暈:可用生姜煮水喝,馬上緩解。
◆手腳已生凍瘡但未破潰:可用生姜煮水泡手、泡腳。
◆長痱子:用生姜切片外擦,痱子很快就退,大人孩子都可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