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
右軍如龍,北海如象,中國書法的兩個高峰影響著大多數(shù)書家。雖然顏清臣亦是影響深遠,卻不在如龍如象的評論之中,當是藝術(shù)的張力遜于李氏之故。作為行書的范本,常臨右軍得其清韻精神,常習北海得其骨力形勢--此為臨池之心得。
王羲之小楷《佛遺教經(jīng)》欣賞。此帖通篇書佛陀遺文,法度謹嚴,朗朗有神,不下《黃庭》、樂毅》諸帖,是習小楷的范本。
王羲之《漢時講堂帖》欣賞。文:知有漢時講堂在,是漢何帝時立此?知畫三皇五帝以來備有,畫又精妙,甚可觀也。彼有能畫者不?欲因摹取,當可得不?信具告。此十七帖二十六帖之一,其字如龍?zhí)扉T、虎臥鳳闕 。右軍書法晚乃善,當是指此等章草意之大草,字斷意連,隨意中出妙趣,無年輕時書風清逸流媚 。
王羲之《快雪晴時帖》欣賞。此為王羲之現(xiàn)存不可得的真跡,亦是三希堂曾經(jīng)的藏品之一,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此帖楷中寓行書,草體亦偶爾為之,是一種欣然輕快心情的一種展現(xiàn),作為一種隨意書信,真所謂無意于佳乃佳的境界,趙子昂書風多受此貼影響。
網(wǎng)友詠快雪晴時帖:@筆名東方一鶴:五律*詠《三希堂法帖》 其一、詠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天晴快雪收,吟墨寄張侯。古雅文風沁,清新韻意流。均勻微拙樸,秀美漸圓柔。此貼三希首,香凝閱古樓。
黃公望 《快雪時晴圖》欣賞。此圖玉巒重疊,樓閣巍然,山石崢嶸,空中以朱砂點出一輪紅日,江山多驕的壯美景象構(gòu)畫得淋漓盡致。圖中的心境正好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的心境相仿佛,充滿陽光與欣然。
《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影響僅次于《蘭亭》,集王字精華而成,筆意雖不連貫,學習晉人字之形骸不失為好的范本,有人以為學王書當以《圣》入《蘭》,先學其形,后學其神,當為確論,如米芾般的集古字學習法,《圣》帖文為李世民李治,不缺乏妙句如: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理含金石之聲--為字文雙妍之帖。
王羲之《十七帖》欣賞。以飲品喻,蘭亭如可樂,十七帖如老酒,前者在感覺上強烈點,后者讀之彌久,味之彌深,筆勢變化萬端,風格沉郁頓挫,非暮年之烈性不足為之,王羲之晚年之書,返樸歸真,滲入隸意章草之法,高峰墜石之奇,萬歲枯藤之勁,徘徊其筆意間。
王羲之小楷《黃庭經(jīng)》欣賞。
王羲之書法問題二則
書法作為心畫,是心理歷程的記錄,對比一下下圖中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左)與《喪亂帖》(右),可見心路悲喜不同而筆跡所呈氣象有別,前者平和欣慰,后者沉痛激越;前者能喚起心中的陽光感覺,后者是心里呈一派陰霾,所錄文字心境決定墨跡的不同通感對觀者的影響,書法的情感傳達能力可以說是潛移默化的,也是書法的魔力所在。
通常把王羲之與王獻之比較為“內(nèi)擫”、“外拓”兩種不同的用筆風格,但在同一作者中,兩種風格會同時出現(xiàn),對比一下王羲之的《姨母帖》(左)、《二謝帖》(右),《姨母帖》呈外拓用筆風格,多含隸意,較為平正,《二謝帖》則呈內(nèi)擫用筆風格,多傾勢,前者大氣包舉,后者清逸削瘦,后來書家中顏清臣傾向《姨母帖》,李邕則同《二謝帖》之面。
王羲之的女老師和她的授課內(nèi)容
《理解筆陣圖》
筆陣與軍陣的相聯(lián),已經(jīng)有不少理論者寫了一些書道猶兵的書,論述此一觀點,而在晉代的衛(wèi)夫人作個《筆陣圖》這是教授王羲之的理論課本,全文如下: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六藝之奧,莫重乎銀鉤。昔秦丞相斯見周穆王書,七日興嘆,患其無骨;蔡尚書邕入鴻都觀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達其源者少,音于理者多。近代以來,殊不師古,而緣情棄道,才記姓名,或?qū)W不該贍,聞見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虛費精神。自非通靈感物,不可與談斯道矣!今刪李斯《筆妙》,更加潤色,總七條,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貽諸子孫,永為模范,庶將來君子,時復覽焉。
筆要取崇山絕仞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筆頭長一寸,管長五寸,鋒齊腰強者。其硯取煎涸新石,潤澀相兼,浮律耀墨者。其墨取廬山之松煙,代郡之鹿角膠,十年以上,強如石者為之。紙取東陽魚卵,虛柔滑凈者。凡學書字,先學執(zhí)筆,若真書,去筆頭二寸一分,若行草書,去筆頭三寸一分,執(zhí)之。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學先大書,不得從小。善鑒者不寫,善寫者不覽。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內(nèi);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圣,無力無筋者病。一一從其消息而用之。
一[橫] 如千里陣云,隱隱然其實有形。
、[點] 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
丿[撇] 陸斷犀象。
乙[折] 百鈞弩發(fā)。
∣[豎] 萬歲枯藤。
、[捺] 崩浪雷奔。
勹橫折鉤 勁弩筋節(jié)?!?br data-filtered="filtered"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display: inline;">右七條筆陣出入斬斫圖。執(zhí)筆有七種。有心急而執(zhí)筆緩者,有心緩而執(zhí)筆急者。若執(zhí)筆近而不能緊者,心手不齊,意后筆前者??;若執(zhí)筆遠而急,意前筆后者勝。又有六種用筆:結(jié)構(gòu)圓奮如篆法,飄風灑落如章草,兇險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飛白,耿介特立如鶴頭,郁拔縱橫如古隸。然心存委曲,每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永和四年,上虞制記。
衛(wèi)夫人也許非衛(wèi)青的后人,但在血緣上說也算遠親,一個善戰(zhàn)的將軍的遠親,一個女流,對于軍陣的理解,不會下于常人,此《筆陣圖》關(guān)鍵的七條筆陣斬斫圖,條條充滿戰(zhàn)陣的殺氣,這一點,理解的人并不多,如果把七條的理解全部換成筆勢,就容易理清頭緒,知其所以然來,先看千里陣云,隱隱然其實有形,什么形啊,戰(zhàn)陣之形,隱含的殺氣與力量的張力,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向兩線擴張,線有盡而意并不盡,這是陣云在天邊所顯現(xiàn)的含蘊與內(nèi)在力量,有爆發(fā)的沖擊感?;蛘呤瞧湎騼煞绞鎻垼▽嶋H可看成四面沖擊)而形成的勢。似收而放,似止而行,似靜而動,矛盾的統(tǒng)一,陰陽的相向與相背同時含蘊。
高峰墜石其實亦是力量的趨勢,向下的引力,與蘋果落地的感覺不同,石頭的重量感覺十分強大,而且是一種埋伏在山崗的兵家用物,向下崩來時的爆發(fā)力是驚人的,李世民曾經(jīng)在戰(zhàn)場僅帶幾精兵從高聳的山崗騎馬向下突入萬人的敵陣,沖擊敵人的隊形,破壞敵軍的力量態(tài)勢,此其實就如高峰墜石一般,充滿不可阻擋的力量,所以李世民談?wù)摃ǎ卦谟靡粋€勢字,得勢是書法成功的關(guān)鍵,善于用兵一般的關(guān)于用筆,獲得筆勢,使得其書法作品充滿力量的擴展,吸引人的視線,感染人的胸襟。
陸斷犀象的意思有點玄,在戰(zhàn)國策中有“陸斷牛馬,水擊鶴雁,當敵即斬”之句,不過是牛馬換成犀象,與犀象之角與牙與撇的形象相似,而斬此大物貴龍泉寶劍所發(fā)出之力,或者在細節(jié)上說斬斷犀角與象牙得有非凡的力與勢,更為豐富的是,書寫出的線條之形,如同犀象之角與牙,圓融飽滿,干凈利落,有一種視覺上的鋒厲勁挺感覺。
百鈞弩發(fā)同樣體現(xiàn)在兵器的運用到了一個最佳狀態(tài),如同強弓引而未發(fā)那個最有力量趨勢的狀態(tài),在弓的形態(tài)上看是充滿彈性,瞄準而能中的的勢態(tài)不待而言。如果寫出那個視覺的感覺,折的筆畫寫得便是完美了。
萬歲枯藤說豎是豎的美在古穆荒寒,有一種堅韌的耐性,枯藤可以用來作盾,刀劍不容易斬斷,尤其是歲月久遠的古藤,有點千錘百煉如屈鐵的感覺,豎得寫出這個力量感覺而且有點暗中的曲曲折折而遠觀起來其實是豎得直如孤煙在大漠中升起一般,有升騰的感覺而懸針豎應(yīng)當是定海神針一般但同樣有不是直條條的豎樣而是細看來總有彎曲隱含其中。
崩浪雷奔說捺筆實際與前面的墜石相同,不過是石頭換成水,水拍到山崖再落下的勢與力,沖擊波,正是捺畫的形態(tài),當然它的前奏是浪突然爆發(fā)沖刺山崖,水注入山崖上方,然后再落下如瀑布流,與單純的瀑布流不同的是前面有一種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序幕曾經(jīng)上演,激情爆發(fā)在前,接著來一個相對舒緩的態(tài)勢,仍然有一種崩壞而震撼的力量,這個力量,有視覺的有聽覺的,是綜合力量集中的體現(xiàn)。這如同兵家在布陣的同時在擂鼓,浪流下瀉時的奔流與捺而充滿不可阻擋的沖刺力或沖擊力,亦所謂書法捺筆的力度在視覺上的體現(xiàn)。水拍擊到山石上是逆筆,從山石上流下是順筆,這樣的力度與沖擊力,是妙不可言的。
勁弩筋節(jié)用在橫折勾與折有近似的地方,同樣是彈性與張力的兵器形態(tài),張弩待發(fā)的未發(fā)之形,力量含蘊,筋節(jié)是斬不容易的斷而展現(xiàn)兵器的彈性與堅韌性。亦要求筆畫的視覺感覺如此勁弩般的有力度與張力。
蔣勛在《漢字書法美學》一書中對于此衛(wèi)夫人教王羲之啟蒙的課本談得詳實,不過本文重在兵家兵器的角度來充實筆陣圖的解說內(nèi)容,把衛(wèi)夫人的遠親與衛(wèi)青將軍聯(lián)系起來因于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的詩,中有“學書初學衛(wèi)夫人,但恨無過王右軍”句,而且杜甫寫畫家時聯(lián)想到曹操將軍,古代的人愛在出身與成份上作文章,并非現(xiàn)代的某些政客愛如此,所以本文附會衛(wèi)夫人與衛(wèi)青的遠親關(guān)聯(lián)不太過分。兵家者流的后人寫字畫畫,總不會完全的平民文人氣,中含兵氣與殺氣在其中,是一種勢與力在平和時機在文藝中的體現(xiàn),此筆陣圖的出世,說是衛(wèi)夫人的言語并不過分,反正現(xiàn)在的人找不到不是衛(wèi)夫人作的證據(jù)了。
衛(wèi)夫人的教學書法方式與戶外的氣象,兵陣的形勢相關(guān),實際上高明的書法創(chuàng)作總與戶外的活動相關(guān),懷素喜觀云象,觀夏云多奇峰,卻不是談畫畫,而是書法,其實就是書法源于畫,字中有象,不僅是抽象,亦有自然豐富的奇妙之象中含,夏云的變幻充滿的是張力,或者某種爆發(fā)力,從空中突然出現(xiàn),然后向四邊發(fā)散,其實是象呈現(xiàn)出的力的美感,每一個漢字其實就是一個奇妙的象,墨象,一筆一畫,總是不簡單的作出,而是有豐富的動作變化暗含其實,只有高明的作者方可悟得并作出,這就是書法藝術(shù)的魔力所在。
李世民晚年的歲月不再在馬上生活,戰(zhàn)爭過去是和平,在和平的條件下,余下的勇氣便發(fā)散在紙上的點陣中,軍事思想的作派在紙獲得發(fā)散,高明的書法作者同時高明的兵陣作者,同為一體,常人無法達到相當?shù)木辰?,兵陣多在黃花碧血的戶外,書法的意念,總與大自然相和諧。王羲之有軍職,亦是軍人身份,所以他的書法,充滿點陣風情,不僅僅出自衛(wèi)夫人的教導,同時與自己的職掌相關(guān)。實際上東晉時代是兵家紛爭的時代,王羲之也許沒有謝安攜妓東山那份閑情,卻同樣有謝安那份防衛(wèi)的思想,或者軍事的思想與作風,影響到其文字藝術(shù)的造作中。
秦漢唐三世的中原人其實沒有胡椅胡床的出現(xiàn),席地而坐不僅是在宇內(nèi),更多的是在戶外,往往草地就是天然的地毯,席地而坐,左手勢一卷或竹簡或木片或布帛或草紙,右手執(zhí)筆,席地而坐或在馬上而坐書之,紙會抖動,加上筆有彈性,古人筆畫的活潑感覺,非今人所能,當代的書法理論的福爾魔斯孫曉云女士在她的《書法有法》一書中,破解古人執(zhí)筆之法與書法的態(tài)勢,非有胡椅胡桌后那般的作派,所以,在宇內(nèi)與在戶外,往往區(qū)別不太,尤其是古代愛與自然相融合,尤其在天良好的時刻,比如天朗氣清之時,三朋五友聚集一起,吟詩而作賦,然后記錄下來,無意于佳,方知偶然得之的筆跡出奇的好,不可再得。
遠在列島的人仍然沿襲唐人的書寫風格作派,仍然席地而坐。而與西域相關(guān)的唐朝帝國在后期開始中胡合璧,或者中西合璧,開始改變席地而坐,用上胡椅,先進起來,同時古法開始沒落,紙本書寫多起來,而且有浸水的感覺的宣紙使用多起來,而且往往紙張死亡一般的臥倒在胡桌上,沒有生動感覺了,當然一只手解放了,另一只手對著不運動的紙張,開始新的筆墨動作,單向的動作,成了今天的書寫風格,也就是與戶外風格的古代書寫風格愈來愈遠離,古法愈來愈遠,用筆千古不易其實因為作書方式變化而變易了。
但是時代變化了,書寫風格變化雖非古代意味,仍然有其合理性,有其存在理由,同樣有佳作的出現(xiàn),關(guān)鍵的在適應(yīng)這種作風的欣賞感覺,這算是人們常說的筆墨當隨時代吧。這個更多的是指宋明清三世的書法風格,往往不是飄逸多而是沉著的多,尤其是清代,遠法先秦漢字跡象,古穆深雄的感覺亦影響日本列島書法,同時為日本現(xiàn)代書法的開端打下良好基礎(chǔ)。
美女登臺,仙娥弄影---風格即人在書評書論中的體現(xiàn)
古代的書評多語錄體,相當于今天的微信微博體,散散淡淡的,隨隨便便的,或者信手拈來的,與其說是評書,不如說是評人,連柳公權(quán)亦說:“心正則筆正”,那種書評書論有點象《世說新語》,品晉代風流人物一般的。它們沒有西方藝評者那樣嚴密的邏輯,哲理的分析,只是感性的吉光片羽,而且那些古代的書評者似乎有點想當然的,更多的從書家的歷史定位與性格甚至性別上的啟發(fā)而來,而不是書跡作品本身的直觀與分析。
君試讀一下下面的簡短文字:
唐-韋續(xù)《唐人書評》:
李斯書骨氣豐勻,方圓絕妙。
曹操書金花細落,遍地玲瓏,荊玉分輝,瑤巖璀璨。
衛(wèi)夫人書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猶如美女登臺,仙娥弄影,紅蓮映水,碧沼浮霞。
桓玄書如快馬入陣,屈伸隨人。
傅玉書如項羽投戈,荊軻執(zhí)戟。
王羲之書如壯士拔山,壅水絕流。頭上安點,如高峰墜石;作一橫畫,如千里陣云;捺一偃波,若風雷駭;作一豎畫,如萬歲枯藤;立一揭竿,若虎臥鳳閣;自上揭竿,如龍躍天門。
嵇康書如抱琴半醉,詠物緩行,又若獨鶴歸林,群鳥乍散。
宋文帝書如葉里紅花,云間白日。
王紹宗書筆下流利,快健難方,細看熟視,轉(zhuǎn)增美妙。
程廣書鴻鵠弄翅,翱翔頡頏。家林論藝
蕭子云書如上林春花,遠近瞻望,無處不發(fā)。
孔林書放縱快健,筆勢流利,二王以后,難與比肩,但功夫虧少,故劣于羊欣。
張越書如蓮花出水,明月開天,霧散金峰,云低玉嶺。
虞世南書體段遒媚,舉止不煩,能中更能,妙中更妙。
歐陽詢書若草里蛇驚,云間電發(fā),又如金剛瞋目,力士揮拳。
褚遂良書字里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
薛稷書多攻褚體,亦有新奇。
陸柬之書仿佛堪觀,依稀可擬。
以上十九位古代書者僅衛(wèi)夫人是女性,真是萬綠中的一點紅啊,你看這些細碎的文字哪里是評書法,分明是品人物,而且在諸多男性化的世界,只有衛(wèi)夫人一段文字是鮮亮而引人注目的,似乎就是貌如花的世界:評者先來一段:“衛(wèi)夫人書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這分明是小姐姐打扮好了,將要出場,于是意猶未盡的評者又寫到:“猶如美女登臺,仙娥弄影,紅蓮映水,碧沼浮霞。”好個舞女登臺表演,那個情形,是仙女影在鏡花水月的世界,或者如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的感覺,美妙無比,就象紅蓮的水中倒影,或者霞光映在碧玉水潭中一般,美的無法形容,這段文字我們讀來,似乎快忘記這是評衛(wèi)鑠的書法,她的字,而是描寫美女衛(wèi)茂漪的風華絕代的芳姿,不是嗎,沒有先入為主,誰知道這是評書法的一段文字呢。
再看另一段評衛(wèi)美女的文字:“碎玉壺之冰,爛瑤臺之月,婉然芳樹,穆若清風,右軍少常師之(鐘繇語)?!敝T位書法的同好還記得王羲之的《姨母帖》嗎,其實衛(wèi)夫人就是王羲之的姨母,這位侄子實在太幸運了,老師就是姨媽,學習書法先天的環(huán)境多好,我沒這個福分,真的,我多半是自學,所以我似乎成不了大氣候,沒有辦法啊!閑話少說,接著進入正題,美女小姐姐的書評文字先說完,接著當然說帥哥王將軍了,對于男性書法,美女的形容詞書評是慎用的,否則是顛倒鸞鳳的,所以你讀到的這種文字,只有形容玉樹臨風的美男才有的,似乎想起貴族英雄項藉來:“王羲之書如壯士拔山,壅水絕流?!?/span>
這個絕對是氣蓋世的感覺的形容文字,不必多言,后面的高峰墜石,千里陣云,萬歲枯藤,風雷,龍臥虎跳,皆是陽剛十足的詞。雖然通常的說法是近墨者墨,近赤者朱,與女人學書法,作為男子會不會陷入嬋娟羅綺的溫柔性感覺中去呢,這個要看帥哥入了師是否出了師,王右軍后來向北游歷,訪各碑后,書風大變,創(chuàng)立自己的風格,突破衛(wèi)夫人書風的影響 ,衛(wèi)和南自己教這位侄子,也預(yù)見到這個侄子終究會掩蓋她的書名,確實是這樣的。
再看書評者是如何形容《廣陵散》的獨奏者嵇康之書的,評者絕對會用與他音樂有關(guān)的詞,果然,評者日:“嵇康書如抱琴半醉,詠物緩行,”,“抱琴半醉”,老嵇確實善琴,而且有廣陵之散獨門節(jié)目懷身,又好酒,這書評分明不是評書,象是在品人,對吧。后面的文字更絕:“又若獨鶴歸林,群鳥乍散?!逼哔t是賢,賢中只有他能廣陵之樂,所以是獨鶴,歸林是升天之意,而群鳥之散,不就是他獨特的音符因他的離去而絕跡了嗎,確實是散了---
說到這里,其它的書家就不多說了,東方古代的藝評者的文字,承其它文字的言簡意賅的傳統(tǒng)與風范,古人因為是:“此真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被蛘呷缋献拥南敕?,怕文字最終誤了后昆,所謂盡量的不立文字,要立,也是少少許,有一種朦朧的境界。
今世的評者飽讀西方文字,以為東方的評論體系多簡單,多低級,那是不太明了東方人世界觀的真諦,不過他們最終會明了,對于言語,多多許不如少少許,這就是真理。
揚子云書法是心畫,那么古代評者從人的性格、性別及其它外在的世界來伸延對于其心畫的評價其實也是合理的,凡是存在都是合理的仍然有效,關(guān)鍵是我們正確的理解與體悟,這樣就足夠了。
小王
中秋帖》是王獻之的代表作,個人風格明顯,發(fā)展了張芝的大草風格,用他習慣的外拓筆勢,連續(xù)纏繞偶爾斷一下亦意不斷,給人大氣包舉,一氣呵成的感覺,此種自由解放的縱逸書風為唐顛張醉素提供靈感,同樣外拓的筆勢為顏清臣的個人書風提供靈感,此帖疑為米芾仿品,某種意義上對宋代的書風產(chǎn)生影響亦深。
釋文為“中秋復不得相還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代表小王風格,用筆外拓,字與字時而連綿時而筆斷意牽,章法緊湊。此曾為三希堂藏品之一,米芾受此帖影響較深。
王獻之《鴨頭丸帖》欣賞。行草,共十五字,絹本,為唐摹本,字與字多筆斷意連,取外拓筆勢,對顏清臣書風影響較大。
小王在氣魄上比大王寒酸點,但在技法上小王有過人之處。今人學二王若想得要領(lǐng),當從太宗門庭窺之,因其獲觀二王真跡最多,心追手摹,但傳下來只有碑拓。
晉之二王為后世推崇,除李世民喜好外,還有諸多因素在,書風的變革,時代的自由心靈狀態(tài)(晉代風流),自身的能量,群體的烘托皆有關(guān)系,單從書法藝術(shù)的角度來說,王詢的《伯遠帖》勝過《蘭亭帖》卻沒法選入三大行書的行列,《蘭亭》價值與詩韻風流相關(guān),文章的哲理深度亦為之增色,超越創(chuàng)新是靈魂原因。
在隸楷演變進展中,王羲之的先輩鐘、張還有及老師衛(wèi)夫人等人,便開始這個進展,到王羲之時,個人的天賦加刻苦完成了新書體的成熟,而他的兒子王獻之鞏固了這個聲譽,小王亦不是大王的重復,草書的連綿寫法及外拓的筆意同樣反映其書法價值在創(chuàng)新二字,古典主義的書法典型總是超越前代提供新意思而足成。
孫過庭的《書譜》是雙妍之作,墨跡與文章無與倫比,眾星之列河漢等瀟灑之語常被理論客用來用去,是書法理論家的圣經(jīng),同樣此等墨跡是窺右軍晚年書法筆意的門徑,由于字數(shù)多,故王書章草意之草法完備,可得下二王真跡一等的形骸或面貌,他的字與右軍晚年隨意的草體精神形貌十分接近,是難得的范本。
智永《真草千字文》帖欣賞。智永為王右軍七世孫,獲觀蘭亭真跡,得其祖真?zhèn)?,為了把字寫好,用壞很多毛筆,并集中埋起來,“退筆成?!钡墓适卤闶菑拇硕鴣?,其結(jié)果是門前不冷落,為了不至于把求字的人把門踏破,用鐵皮來加固門檻,世稱“鐵門檻”,曾寫八百幅千字文分贈各地寺廟,有的流傳至日本。
后王
王鐸是明清調(diào)書法對日本書壇中有影響的一位,這位“后王”吃透“前王”的精髓,少些許二王的流媚而增添雄強與骨力,王鐸的書風的形成于清代碑學興起的前夜,先行者得以不為趙董之風左右,從漢魏與先秦的書跡中尋找養(yǎng)分,同樣融合張、懷激情四溢的唐風草法,千錘百煉,融鑄一體,書法的內(nèi)含更為豐富。在王鐸之先唐之李邕便有北碑的骨力風尚引入,只不過到了王鐸這里,更加深入,從“二王”入手穩(wěn)步突破,造就孟津先生光芒四射的“后王”風尚,為近代的東瀛書家所折服,掀起由他引來的一種流風余韻。從人品上論,士大夫的媚骨何以成為雄強沉沉,那是許多的仕清文人不得已的選擇,媚在表面,骨在里面,這個心理狀態(tài)與趙子昂相同,(參讀本博文章《趙孟頫的顯與隱、媚與骨》)
仕清者在物質(zhì)的生活上是優(yōu)越不同如陶潛之類卻在良心上有太多的郁抑,心靈的磨難不亞于隱在山林的遺民,書法的實踐不僅僅是一個藝術(shù)的過程,同樣是一個人生心理鍛煉的過程,所有的書法的藝術(shù)造詣?wù)糜∽C自己的心跡,技載著道,畫著自己的真心給人看,從藝術(shù)的角度來說,因追尋漢魏先秦,字體較之二王書法更為濃郁高古,筆畫的增添豐富字的藝術(shù)感染力,用墨也更為豐富,用水增多,被稱為“漲墨”,字與字的濃淡相參增添作品的煙云變滅、飄渺多姿的感覺,在藝術(shù)造詣上強過傅山,黃道周,倪元璐等人,氣節(jié)的不完美不影響東瀛書家對其的喜好,但日本書法家學王鐸者成就就算不上高,因其在于少有創(chuàng)造性,不過后來的少字、墨象、前衛(wèi)書法卻為東瀛人贏得面子,故書法的創(chuàng)造不有追隨而有超越,書法藝術(shù)如此,其它藝術(shù)同樣如此。
王鐸:“后王”勝“前王”的問題很糾結(jié)
王覺斯的影響首先還是在日本明清調(diào)那種環(huán)境,在另一個國度為官的氣節(jié)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藝術(shù)本身的價值所在,然而王覺斯影響的日本書壇很難說得上成功,一些書家流于偏執(zhí),形成惡札,這是日本書家?guī)煼ú蛔吠蹊I之師晉人所致,少創(chuàng)新的意味,但沿著不斷的狂逸,結(jié)合現(xiàn)代歐美交流之風,日本少字前衛(wèi)書法取得成功,那也是明清書家不斷有新面貌出現(xiàn)影響亦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王覺斯對國人的影響在近來才成,歷史的記憶似乎在淡化,實際上作為降臣的王鐸其心境與趙子昂無二,內(nèi)心的磨難是人難以理解的,故清皇帝對其評價不高,似乎其心仍在漢營,確實王氏無心為官而是放浪形骸,醉在溫柔鄉(xiāng)里,這些不說也罷。
其人生際遇難掩其藝術(shù)的光輝,他使二王流媚書風得到提振,趕在尚碑風潮來臨之前,作為有識見的書家,王氏學習晉人確實沉得住氣,在《圣教序》一帖中下個相當?shù)墓Ψ颍斎贿€有閣帖,并滲和北碑的雄強而形成骨力不弱的帖學大家風范,這里面沒有碑學的刻板,流暢而不流媚,骨力滲透,似不象其無“氣節(jié)”,看來藝術(shù)的面貌總是奇怪的東西,讓人難以說透。實際上對于王氏的內(nèi)心,降清后生不如死,藝術(shù)成為其麻醉的媒介,他的字沿著晉人的風尚,先是靜坐,然后是行走,再后是奔跑,最后還出現(xiàn)某種意義上的狂奔。這就是你所看到的后王之面。(作者:雷家林)
附文章:趙孟頫的顯與隱、媚與骨趙孟頫作為宋王室成員仕元,使趙氏書法被人品影響書品而困擾,真實的書法現(xiàn)實則難掩趙孟頫元代墨皇無上的地位,趙氏的顯與媚,底面卻蘊含著隱與骨,隱形的八大魂,如同武圣關(guān)公身在曹營心在漢,全是做的身不由己的無奈之事,元世祖的重用其實也只作一個裝點門面的花瓶而已,兼濟天下是不可能,獨善其身同樣不可得,雙重的痛感難以被人知,一切隱含在那充滿鄉(xiāng)愁的彌漫太湖云煙的書法作品中,后世的文征明、董其昌面對大山只有驚嘆罷了,無法抗行只可勉強雁行。趙董還是一丘之貉,不足重視,然而傅山針對趙姿媚書風流行書壇的狀況,在《作字示兒孫》自注中提出了著名的“四寧四毋”主張。
但到了傅山晚年,曾作詩云:“秉燭起長嘆,奇人想斷腸;趙廝真足異,管婢亦非常;醉起酒猶酒,老來狂更狂;斫輪馀一筆,何處發(fā)文章?!壁w的老婆亦非常,其本人更不用提。
確實,傅山讀懂趙孟頫書法底面的意味,這里面有讀懂的欣然,亦有不可超過的感慨,處于吳地一隅的錢選諸人品格是保住了,藝術(shù)境界則無法開張起來,深入起來,視野受限,趙氏之書雍容開張,在經(jīng)歷的變化,北國的慷慨風骨,晚年用力北海的臨習增強了其書藝的骨力,增強其雄強的一面,與其潛藏內(nèi)心的鄉(xiāng)情,故國之思匯合起來,融入書法的風格中,“遠志出山成小草,魚龍失水困沙蟲”(文衡山)那種心理同樣困擾趙氏,也許謝安出山是大草,而趙氏只是在為藝一門還成為一個“雕蟲”的大家,底面近八大那失落王孫的心態(tài)確實不如其詩詞表露明顯,抽象化的的情感與哲理思索,還是被少數(shù)人看破。
在藝術(shù)探索上,回歸晉唐如同歐洲文藝復興作派,用筆重尋晉唐法度而不變易,結(jié)字變宋之欹斜而復歸于平正,螺旋式地提高書藝的水準,足見趙氏的不凡,故后世的書家,鮮有超過他的,全面的大師似乎成了絕響,只有復往奇處求索,才獲取一線的生機,也就是揚州主義那種新的變易。(文:雷家林)
關(guān)于《伯遠帖》、《功甫帖》與《蘭亭帖馮摹本》的問題
王珣《伯遠帖》清逸古淡,天機縱肆。字象如仙鸞飄渺云間,如游女戲于花林,如星漢羅列宇空,如珠璣散于玉盤,行筆瀟灑,楷行草變幻自然,如行云流水,如出水芙蓉,一派天然的氣象,晉人那種風流瀟散的風致展露無遺。伯遠帖從單幅來看似勝二王現(xiàn)存之跡或摹品,更能展示晉人本來面目?,F(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以上是微博的一段文字,今天想說的是真跡、仿品、刻本的問題,蘇軾的《功甫帖》真?zhèn)伪嬉呀?jīng)有一段時間了,本人并沒親見原件,只能從網(wǎng)絡(luò)的圖片中看一下所有的資料,現(xiàn)在就認定《功甫帖》為真跡。本人不是專家,這里要聲明一下,本人是草根畫家,又是草根藝評家,所作此結(jié)論是:真跡的認定以觀其氣象這主,雖然是網(wǎng)絡(luò)的圖片,二等的現(xiàn)實,但其散發(fā)的氣象是一樣的。以前在長沙天心閣簡牘博物館觀真跡與仿品時(隔著玻璃),真跡由于時代的作用,火氣淡化,古意悠然,仿品往往有今人的火燥氣,此一觀便知。
另外網(wǎng)絡(luò)提供的印章對比也是認定的一個原因。對于鑒定來說,知識固然重要,但感覺同樣重要,好比炒股,分析重要,但有時一個婦人的感覺比專家更準確,贏面大得多。確實很多專家在股市輸?shù)靡粩⊥康?,一些大媽卻滿載而歸,就是很好的例子,專家看走眼是尋常的事。如果沒有印章,紙的氣象同樣會告訴你真?zhèn)?,九百年的與三百年的紙張所散發(fā)的氣象是不一樣的,我們畫畫寫字的,用幾年前的紙與今年的紙區(qū)別就在于火氣的濃與淡,愈舊愈淡,此無需專門知識,觀多了便知。也就是那怕少至一字,同樣讓你分辨真?zhèn)蝸?,何況有九字之多,字字珠璣,并無俗態(tài),神氣充滿。其中別字末筆的意味更像蘇子無意于佳,行云流水的作派,有點活潑潑的充滿生機,雙勾本最失的是神采,得的是形骸,故顯示此帖當為真品。
上圖的伯遠帖是僅存少有的晉代真跡,那里面全是晉代風流的凝固,法度并不嚴謹,放浪形骸之外的作派明顯,疏朗優(yōu)游,隨意生發(fā),高雅絕俗的名士風度。氣象決定作品的真?zhèn)危呛笫罒o法仿摹得出的,由此想到《蘭亭》真跡下黃泉,世上的摹本雖多,吾從馮承素,因其重形骸,學其形骸,然后用自己的神采出之,古人之神采只屬于古人,我之神采屬于我,故雖非真跡,并不影響后人繼續(xù)在踏著古人的尸體前進,以自己的時代風采為之。實際上對于大多數(shù)非土豪來說,好的真跡和拓本難得,象在今天的人多用影印本,這樣就夠了,只要深入進去,同樣會有難得的收獲。
關(guān)于《伯遠帖》、《功甫帖》與《蘭亭帖馮摹本》的問題
蘭亭、祭侄、寒食三帖,非唯技藝無懈可擊,亦是情感自然流露的凝固跡,蘭亭清逸中不泛深沉曲折,多少有點傷感。而祭侄、寒食兩帖俱是沉痛,其中祭侄是親人失卻的痛楚,而寒食則是人生失意的一種郁抑的渲瀉,作為心畫,出自本真,三帖均有涂跡或點去,全是第一遍的作品,全是此時此地情感的真實記錄。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王右軍是個軍官,深知此道,所以《蘭亭稧帖》第一遍永恒不壞,第二遍,第三遍不足以傳世了,第一遍雖然有涂跡,不掩作品神的光輝,是天合之作。二遍、三遍或許少有錯字或涂跡,卻不能入品了。也許難超越的緣故,晚歲的右軍多作草隸,不能重復其壯年的路子。
家林詠蘭亭:
竹林遺韻閑,東山謝君妍。風流晉代名,萬古不盡傳。水墨青山鮮,暫把塵世遠。逸興壯思飛,退想戀桃園。蘭亭觴一曲,云水心滿田。吳江楓還冷,紅綠櫻蕉新。流光催白發(fā),日月不停轉(zhuǎn)。勝筆難再得,摹寫追昔前。王者何顧私,神墨歸九泉。楚地出靈簡,華族心最甜。印心復印跡,妙造現(xiàn)新天。詠蘭亭雅集 。
詩說蘭亭:千里陣云,萬歲枯藤,高峰墜奇石,陸斷犀象也,崩浪涌奔雷。東山高臥,流觴一曲,逸興壯思天人合一夢不回。水墨青史,人物瑰偉,激情隨蝶飛,仰謝公風度,爭紛淡然,萬木成兵,筆陣英杰勾魂手段令人醉。
網(wǎng)友詠蘭亭:
@文心水木
【古風 蘭亭今韻】蘭亭惠風暢,茂林修竹揚。清流映帶賞,群賢詠流觴。俯仰宇宙朗,妄言齊彭殤。中流素波蕩,樂極哀情傷。寄世形骸放,奄忽飆塵茫。風月無邊望,趣舍靜噪當。莫言歲彷徨,欣遇味芬芳。高爽胸臆廣,悲喜自華章。
@風言石語:
前無古人后來者,蘭亭千遍辨龍蛇;紙素墨黑何相宜,春秋難書不謂德。
文章作者簡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