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面神經(jīng)炎俗稱面癱,也稱口眼歪斜。表現(xiàn)為突然一側(cè)面肌癱瘓,眼瞼不能閉合,流淚,說話發(fā)音不清,飲食時漏飯、漏水。風濕、中耳炎、腦病、風邪、受涼等均可引發(fā)。中醫(yī)認為本病多由脈絡空虛,風寒侵襲,使經(jīng)絡阻滯,氣血不和,瘀滯經(jīng)脈,導致經(jīng)絡失養(yǎng),肌肉縱緩不收,表現(xiàn)面肌癱瘓。
處方一 復正散
組成:白附子15克,全蝎6克,白僵蠶9克,川芎9克,地龍9克,天麻9克,鉤藤9克,雞血藤9克,膽南星9克,牡丹皮9克,防風15克,白芍15克,蜈蚣2條,甘草5克。
用法:上藥研成粉末,裝瓶。每服3~6克,每日服3次,溫開水送服。病重者上藥用水煎3次,分3次服,每日1劑。
功效:祛風化痰,熄風止痙,活血通絡。治療面癱很多例,服藥5~10天全部痊愈。對中風后面癱,同樣有效。
處方二
組成:無殼巴豆9克,高度白酒500毫升。
用法:巴豆和白酒裝入小口瓶燉沸,患者手心放瓶口上熏(左斜熏右手),出汗見效。用手推正面腮(推過一點),連做幾次。
功效:主治面癱。一般1~3次治愈,已治愈很多人,故稱奇效。
處方三 強肌熄風湯
組成:炙黃芪30克,炒白術30克,懷山藥30克,當歸30克,桂枝6克,大青葉30克,牛蒡子10克,制膽星6克,制半夏10克,全蝎3克(研粉3次沖服),僵蠶10克,水蛭3克,地鱉蟲3克,地龍10克,蜂房3克,白芷10克,甘草30克,蜈蚣1條(研粉分3次沖服),制馬錢子0.3克(研粉分3次沖服)。
用法:水煎3次,分3次服,每日1劑,21劑為1個療程。
功效:強肌通絡,熄風化痰。主治面癱。善后:上藥制丸服。
處方四
組成:荊芥6克,防風6克,白蔻仁6克,地骨皮6克,蜈蚣6條,柏皮肉(柏樹皮外層不要,取內(nèi)層白皮,烘干入藥)6克。
用法:上藥烘干,研細末,煉成蜜丸3粒。每天1粒,早晨空腹,用黃酒50克加適量開水送服。服藥后,臥床休息,待小量汗出為度。防風3天,連服3天藥。
功效:主治面癱。急性期病人,大多1劑治愈。
注意:病情重,病程長,上藥量加倍,制成6丸藥,每天1粒,連服6天。10歲以下兒童,藥量減半(即每次服半丸)。
處方五
組成:制馬錢子0.6克(研粉末),班蝥(去頭足翅)3個,巴豆(去殼)3粒,生姜(去皮)1片,可加一點蜂蜜。
用法:上藥搗成糊狀。取2厘米1粒,放傷濕止痛膏中間,貼患側(cè)牽正穴(下關穴與頰車穴中點略前處),固定4小時揭下,老幼患者貼2~3小時,有灼熱感、有氣泡時揭去。若起了水泡,涂紫藥水,4~7天脫落無疤痕。
功效:主治周圍性面癱。1次不愈,7天后再貼1次。一般1~2次治愈,總有效率100%。
處方六 補陽還五湯加味
組成:黃芪45克,赤芍15克,川芎12克,當歸尾12克,紅花12克,桃仁12克,半夏12克,地龍9克,制南星9克,防風9克。
用法:水煎3次,分3次服,每日1劑。
加減:耳后痛加羌活15克,川芎加至15克;前額痛加白芷15克,葛根15克;頭側(cè)痛加柴胡9克,薄荷9~15克;流淚加菊花10~15克,僵蠶15克;面部麻木加丹參20~30克;頭昏脹加蔓荊子9~12克,菊花15克;口苦心煩加黃芩12克,梔子10克;氣短汗多加黨參15克。
功效:補氣活血,祛風豁痰,通經(jīng)活絡。主治面癱。連服1~4周,已治愈多例,無后遺癥。
處方七 蜈蚣矯正湯
組成:蜈蚣1~2條(去頭足),地龍12克,當歸12克,赤芍10克,雞血藤15克,羌活10克,防風10克,白芷10克,川芎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