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很多人本身很善良,卻還經(jīng)常被人說成“不會做人”?為什么很多時候你明明很有道理,卻沒人想聽你說下去?為什么總被人感覺情商低?
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沒有學會溝通技巧,掌握溝通能力。
溝通能力:快速建立和維護良好的人際關系的能力。
溝通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情感的建立與維系,千萬不要和說服力混為一談。盡管在說服他人的過程中交雜著溝通,但對它們的職能和技巧一定要區(qū)分開來。
也就是說,當我們試圖說服他人的時候,如果出現(xiàn)兩個人之間的情緒或氛圍不是很融洽的時候,一定要暫時放下說服欲望,運用溝通技巧重新調整兩個人之間的情感關系。
要知道,我們能說會道并不是目的,獲得他人認同才會更有價值——既包括對你表達的理念的認同,也包括對你個人本身的認同。
溝通能力是使人認同你這個人本身的一種能力,而說服力則是使人認同你的理念的能力。
任何人際關系,不管你性格內向還是外向,不管出發(fā)點有多么好,只要沒有處理好,都是因為不懂得溝通原理。
其實原理很簡單,只要做好下面的溝通能力黃金三步法的9字訣,就能立即改善。
l 目的:調整溝通狀態(tài)
從見到一個人開始,無論是陌生人還是熟人,在談論更深入的話題,包括發(fā)表你的看法、觀念,或者推銷你的產品、服務之前,首先必須調整好溝通的狀態(tài)。
在培訓或者會議現(xiàn)場,我們經(jīng)常聽到主持人跟大家宣布:“請把手機調為震動或者靜音狀態(tài)?!?目的就是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溝通和交流的氛圍。如果在溝通過程中遇到太多的干擾,溝通效果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
兩個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也是如此。
但是,很多人會注重環(huán)境的營造,卻常常忽視了情緒和氛圍的把握和控制,其實,大部分溝通效果不好,問題往往都出在這些微妙的地方。
控制好大環(huán)境,只能有助于我們更好的傳遞信息,但如果要讓對方更樂于接受你所傳遞的信息,則需要調動和控制好對方的情緒和狀態(tài)。
我們不能動用權力來強迫對方接受信息,而需要運用一些影響力的技巧,讓對方在不知不覺中樂意主動跟你交流下去。否則,他即使表面上裝作在認真聽,心里也可能在想別的事情。
因此,我們首先要通過把自己調整到與對方同頻率的狀態(tài),從而產生共振、共鳴。
溝通從心開始。人類的行為總是不知不覺受到內心深處隱藏得很深的“本我”的無意識影響,以下幾個方法就是幫助我們誘發(fā)對方“本我”層面對自己的好感,從而激發(fā)溝通欲望。
l 溝通狀態(tài)的四個層面及步驟:
第一步:給人愉悅的面部表情——微笑
第二步:調整肢體狀態(tài)一致性——鏡像模仿
第三步:調整聲音載體一致性——語速、語調、語氣
第四步:探尋寒暄內容一致性——相同或相似的經(jīng)歷、興趣愛好等
剛見面時,這四個步驟比較明顯,但在整個溝通過程中,這四個層面是需要同時進行和把握的。簡而言之,就是尋求一致性,像照鏡子一樣,看到的、聽到的都似曾相似。
l 照鏡子第一步:給人愉悅的面部表情——微笑
微笑看起來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高興的時候誰都會笑,但平時我們總不會莫名其妙的傻笑,所以很多人在工作過程中見到他人的時候不習慣及時調整自己的面部狀態(tài),甚至不耐煩地問別人:“找我什么事?” 如果我們不是真的有事要找他,需要耐著性子,陪著笑臉,可能大多數(shù)人都會懶得跟他繼續(xù)交流下去。
或者在拜見客戶、領導或其他陌生人的時候,因為緊張而忘記了微笑。
– 微笑的重要性
微笑到底有多重要?我總是給大家講這樣的例子:
一般來講,人7天以內不吃飯不會死,3天以內不補充水份不會死,可是缺氧6分鐘就會腦死亡。
吃飯要錢,喝水要錢,而呼吸不用花錢,對生命卻更重要。
所以,我總是說:從人際關系的角度,微笑就像空氣一樣重要。給人一個微笑,既不花錢,又不費力,但會讓人感覺如沐春風,心情舒暢。 沒有人喜歡看到一個人“一臉死相”,表情冰冷、不屑一顧或者一臉嫌棄的樣子。
– 原一平嬰兒般天真無邪的笑容
號稱日本保險推銷之神的原一平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但他卻深知微笑的巨大能量——他認為嬰兒般天真無邪的笑容最具魅力。
于是,原一平不惜花費大量時間練習微笑,直到他在鏡中出現(xiàn)與嬰兒的笑容相差不多時才罷休。
– 沃爾瑪三米微笑原則
作為世界第一消費品連鎖企業(yè)的沃爾瑪有兩條重要的顧客關系法則,其中一條是:
三米微笑原則:當顧客離你3米左右的時候,要報以微笑,標準是露出8顆牙齒。
對于不需要時常深入溝通的人際關系來說,調整溝通狀態(tài)的后面三步可以不做要求,但第一步——微笑必不可少。
正因為微笑如此重要,沃爾瑪才將它定為制度去嚴格要求員工執(zhí)行。
l 照鏡子第二步:調整肢體狀態(tài)一致性——鏡像模仿
我多次在培訓時請學員上臺,和學員演示如何做鏡像模仿。
他們上臺時一般都是雙手下垂或一時不知道放在哪里合適,而我抱著雙手和他說話,他會很不自在。然后,我要他也象我一樣抱著雙手跟我交流,這時,每一個上臺的學員都表示,這樣對話自在多了。
而我突然將雙手放下跟他說話,對方都會不自覺的跟著也放下了雙手……
從心理反應上來講,兩個人保持一致的肢體狀態(tài)進行交流是心理上最舒適的狀態(tài)。
所謂鏡像模仿,就是在與他人溝通的過程中,盡量模仿對方的肢體狀態(tài),別人站著的時候,我們也應該站著,別人坐著的時候,我們盡量也找一把凳子坐下來,別人如果身體前傾與你交流,我們也應該保持身體前傾的狀態(tài)。
但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模仿的時候不能表現(xiàn)得太刻意,速度不要太快,這樣反而會讓人感到尷尬和莫名其妙。
當然,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為了表示尊敬長者、領導或在服務行業(yè)的工作中,要注意禮儀規(guī)范,不能盲目的去模仿。
關于鏡像模仿的神奇之處,在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
以前,我有一個員工,他是山東人,在長沙工作。有一年春節(jié)的時候,他坐火車回老家過年,正好他的位置是下鋪,而他對面也有一個跟他年齡相仿的年輕人。
他聽過我的溝通課程,心想閑著也無聊,就想試一試鏡像模仿到底有多管用。
于是,當那個小伙子躺著的時候,他也躺著,小伙子起身坐起來,他也跟著坐起來,小伙子單手擱在臥鋪車廂的小桌板上,他也單手擱在臥鋪車廂的小桌板上……
就這樣,不到五分鐘的時間,對面那個小伙子實在忍不住了,情不自禁地問他:“兄弟,我們是不是曾經(jīng)在哪里見過?”
于是,兩個人很愉快地交流起來。
這就是鏡像模仿的微妙之處,讓他人有一種似曾相識,如遇故人的感覺。
而這正是影響力的精髓之一,我們不用主動地要求別人跟我們說話,但是通過對兩個人之間固有頻率的調整,當自己的頻率調到跟對方相同的時候,對方會產生共振現(xiàn)象,從而觸發(fā)對方主動與我們交流的欲望。
l 照鏡子第三步:調整聲音載體一致性——語速、語調、語氣
有一天,幾個小動物要過河,有猴子、小狗、小羊、小豬、小兔和小牛等。
它們坐在一條小船上,向對岸劃去。在小船到河中央的時候,突然小船漏水要下沉。為了減輕重量,必須得讓有的動物離開這條船。那么讓誰下去呢?誰也不愿意下去,但是又必須有一個下去。這時,小猴子出了一個主意,他說:“不如這樣,我們每個人分別講一個笑話,要把大家都逗樂了,如果有一個不樂的,那這個講笑話的,就得跳下去。大家說怎么樣?”
大家都很贊同小猴子的主意。因為是小猴子出的主意,大家讓它先講。小猴子于是講了一個很好笑的笑話,笑得大家前仰后合,唯獨小豬沒有笑。沒辦法,小猴子只好跳下了船。輪到小狗講,大家又都笑了,可是小豬還是沒有笑。小狗也只好跳下去了。輪到小羊講了,小羊還沒開口呢,小豬就笑得前仰后合,控制不住。
大家都奇怪,小羊還沒講呢,小豬怎么就笑成這樣了?小豬說道:“剛才小猴子的笑話太可笑了?!?/p>
現(xiàn)實生活中,人的反應快慢因人而異,有人思維敏捷,反應快,有人思維相對遲鈍一點,反應慢。反應快的人,處理信息的速度相對較快,而反應慢的人,處理信息的速度,明顯要遲滯一些。
而我們與他人溝通的目的不是在于自己如何把話說完了,而是讓對方聽到什么,聽進去多少。因此,要獲得良好的溝通效果,最好盡量與對方說話的狀態(tài)保持一致,包括語速、語調、語氣等,將會讓傳遞信息的效果更好。
面對一個說話節(jié)奏快的人,如果你說話慢條斯理,對方會很著急,聽得不耐煩;而面對一個說話慢節(jié)奏的人,如果你說話像連珠炮一樣快,他根本反應不過來你就可能把話說完了……就像上面的小猴子給小豬講笑話一樣,別人反應不過來,你說了也是白說。
l 照鏡子第四步:探尋寒暄內容一致性——相同或相似的經(jīng)歷、興趣愛好等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尋找到對方感興趣的話題非常重要。
因此,對陌生人,我們可以通過以下2種方式尋找對方感興趣的話題:
1、觀察對方及其工作環(huán)境:比如說辦公室的風格、公司文化標語、書架上的書、桌上的家人照片、穿著打扮等。
有一次,我去拜訪一個客戶,在他辦公室的墻上看到一條標語,上面寫著“思路決定出路”,看過本書“思考力”部分的讀者馬上應該會想到,關于這個話題我正好有些新的見解。既然他把這句話寫在墻上,就說明這個話題是能夠產生共鳴的。
于是,我就從為什么員工找不到思路開始和這位老總聊了起來,最后歸結于員工在崗位勝任能力方面有很多認知不夠,導致了他們的主動思考能力有限。最后,我成為這家公司的年度營銷顧問,在給員工系統(tǒng)輔導后的第一個月,業(yè)績就翻了一倍。
還有一次,我去拜訪一位女企業(yè)家,看到她桌上放著一張孩子的照片,看起來這個孩子只有四五歲,正好和我女兒的年紀差不多大,于是,我們就從小孩的培養(yǎng)問題開始聊開了。
在聊天的過程中,我談到了一些“贏的五項修煉”的教育觀念,獲得了這位老板的認同,最后,她請我去給她的員工做了三天的培訓。
2、提問探尋:對方的是哪里人、曾經(jīng)的經(jīng)歷、最近的熱點新聞和話題等。
當然,作為一般的普通員工,在和一些經(jīng)理人或者老板溝通的時候,可能談不上太多高深的話題,在不了解對方的情況下,就必須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尋求共同的話題。
l 照鏡子4步,為什么必須這么做?
原理:人最喜歡的是自己!
幾乎可以說,每一個人最喜歡的還是自己,達到一定的程度我們稱之為“自戀”。
而自我欣賞的最佳方式就是——照鏡子,但凡有能反光的物件,99%以上的人都可能情不自禁的對著照一照自己——然后,把自己陶醉倒。
在很多不同的培訓課堂上,我都詢問過學員們,問他們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逛街的時候,看到商場巨大的落地玻璃窗,是不是都會對著反光玻璃自我欣賞一番?幾乎所有的人都回答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
也就是說,我們最喜歡鏡中那個人,也最欣賞鏡中那個人。
進而,如果有個人在你面前,言談舉止仿佛就是鏡中人,自然會油然而生好感!
這是一個人潛意識中的一種狀態(tài),如果能夠在不刻意的前提下運用好“照鏡子”的技巧與人溝通,對方一定會不自覺地對我們產生好感,從而快速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驗:
當我們遇到一條陌生的小狗時,它首先會天生對我們有一種敵意,有些狗還會沖著我們狂叫。
這時,如果我們用手去順著它的毛發(fā)撫摸它的頭,它就會慢慢變得溫順,繼續(xù)撫摸,就開始和我們愉快的做起朋友來……
摸順毛,一只與你對峙的狗也會溫順的趴下,親近你;摸逆毛,一只趴著的狗也會站起來對你狂叫。
而人本來就具備最基本的動物屬性,都需要這種順勢的安撫,因為這樣很舒適。
在人際關系的溝通過程中,也要保持這種“摸順毛”的狀態(tài):
l 標準套餐:點頭、微笑說YES
所謂摸順毛,就是不要隨意的,或者輕易的否定他人。
–不說“不”,說“是的”。
–不說“你說的不對”,說“您說得太好了”。
–點頭、微笑,將對對方的肯定行為化。
l 為什么必須這么做?
原理:被尊重是人的第一需要!
l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
通俗理解:假如一個人同時缺乏食物、安全、愛和尊重,通常對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強烈的,其它需要則顯得不那么重要。此時人的意識幾乎全被饑餓所占據(jù),所有能量都被用來獲取食物。在這種極端情況下,人生的全部意義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只有當人從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來時,才可能出現(xiàn)更高級的、社會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但我不這么認為。
我認為大致可以把人分為兩大類:
l 第一類:有強烈成功欲望甚至崇高理想的人。
對這一類人而言,自我實現(xiàn)才是第一需求,為了實現(xiàn)遠大的理想,即使眼前溫飽、安全、社交和尊嚴都可以暫時放下。
匈牙利詩人裴多菲有一首著名的《自由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睙o數(shù)革命烈士為了理想都是冒著生命危險的。
l 韓信甘受胯下之辱
韓信為平民,性格放縱而不拘禮節(jié)。未被推選為官吏,又無經(jīng)商謀生之道,常常依靠別人糊口度日,許多人都討厭他。(不在乎首先滿足溫飽、社交等需求。)
韓信當年落魄之時,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的高大,喜歡佩帶刀劍,其實是個膽小鬼?!庇之敱娢耆杷f:“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庇谑琼n信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不在乎先滿足尊重需求。)
后來韓信功成名就,到楚國后,召見曾經(jīng)侮辱自己,讓他從胯襠下爬過去的少年,封他為中尉,并且告訴諸將說:“這是位壯士,當他侮辱我時,我難道不能殺了他嗎?殺了他也不會揚名,所以就忍了下來,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l 第二類:一般的普通人。
馬斯洛的五大需求理論在很多時候同樣并不適用,比如:
路人甲面無表情的走在路上,不經(jīng)意眼神瞟了一眼旁邊(一個正常人獨自行走的時候肯定不會一直面帶微笑,表情冷漠的樣子很正常)。正好路人乙不經(jīng)意的看到他冰冷的眼神,心里很不爽,說:“你瞅啥?”路人甲:“瞅你又咋滴?”于是兩個人就在馬路上干起來。
因為這種事情打傷人,甚至拿刀捅死對方的都有。
因為你冷漠的眼神讓人感到很不尊重,心里不爽——當尊重需求不被滿足的時候,頭腦一發(fā)熱,什么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都置之腦后了,先找回面子再說!
去年年底,我家附近有一家麥德龍新店開業(yè),人特別多。有一位50來歲的中年男人開車和一位20多歲騎電單車的小伙子發(fā)生了一點小刮擦,一言不合就爭吵起來。
小伙子正好是附近做小生意的,仗著身邊有幾個同伴,于是由口角變成了斗毆,幾個人把中年男人給打了。中年男人非常惱怒,上車之后一腳油門就把騎電單車的小伙子撞死了。小伙子的孩子才一歲多,中年男人也有個中產之家,結果就因為面子問題,兩個家庭都破碎了。
為什么?士可殺,不可辱,不為五斗米折腰,為了滿足尊重需求,很多人連命都可以不要,更何況溫飽和安全。
而在日常生活中,因為我們說話不注意分寸和技巧,往往也會刺傷他人的自尊心,可能沒有導致激烈的正面沖突,不至于打架、殺人、反目成仇那么嚴重,但同樣會讓人內心不舒服。只不過一般大家不明顯表露出來而已,但心里一定會這么想:“就你能!我惹不起難道還躲不起嗎?”
于是,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朋友越來越少了。
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難免有各種觀念的不一致,很多人習慣說:“不是這樣的,如何如何……”,或者“那你說的不對,我認為……”這就是典型的“摸逆毛”的溝通方式。為什么這種方式讓人不舒服呢?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早已形成的觀念。
–觀:世界觀,多年形成的固有看法
–念:信念,他所相信并期望的結果
哪怕他只是說紅色好看,你馬上說:“不,我覺得黃色更好看。”這么小的事情,也是對他幾十年審美觀的否定。所以我經(jīng)常開玩笑的對學員說:你否定別人的觀念,就是否定他幾十年的人生,別人心里會舒服嗎?
l 應用案例:
1、你們的產品太貴了!
錯誤應對:“貴有貴的道理啊……”,或者“這個價格您還覺得貴?。俊?/p>
正確應對:“是的,您說得很對,很多顧客剛開始第一反應也是跟您一樣,覺得我們的產品貴。不過當他們用過之后都覺得真的物超所值……”或者說:“是的,我一開始也和你一樣,覺得這個產品怎么這么貴啊?但是……”
2、你們的產品是不是假冒偽劣的啊?
錯誤應對:“我們怎么會賣假冒偽劣的呢?”或者:“怎么可能?我們……”
正確應對:“是的,您說得太對了,正因為我們的產品暢銷,所以很多不法商家開始假冒,搞得很多顧客都不敢相信哪個是真的了。不過您請放心,我們……”
人際關系,有三種狀態(tài):
– 0狀態(tài):正常舒適狀態(tài),不加分,不減分,見面保持微笑即可。
– -1狀態(tài):被否定狀態(tài),減分行為,所以要摸順毛,充分尊重他人。
– +1狀態(tài):進一步滿足他人需求,讓對方更高興更開心的狀態(tài)。加分行為。
這種加分行為狀態(tài)就是現(xiàn)在要說的第三步:勤贊美。
不輕易否定他人,是對他人的尊重,是為了避免讓他人不舒服、不愉快。而肯定和贊美他人,則是為了滿足他人內心的渴望。
l 為什么必須這么做?
原理:人類最基本的相同點,就是渴望被人欣賞和成為重要人物。
試想一下,一個饑餓的人,你給他一個饅頭,他是什么感覺?明顯的、有形的需求,一個善良的人都會感覺到,并會熱情的施與。如果我們經(jīng)過他身邊,漠然的走過,他一定非常失望。
可是,每個人都有一些隱形的需要,甚至是渴望。關鍵是,他們都難以啟齒,不好意思說出來。而且,他說出來之后你再給他,就會索然無味,毫無效果。
這就是被人肯定和欣賞的渴望。
西方人熱情大方,見面都會擁抱甚至親吻,所以比較習慣把自己對他人的欣賞和贊美表露出來,人際關系更為融洽。
而相對保守、性格內斂的中國人,一直受到傳統(tǒng)禮儀的熏陶,古人見面都是隔開幾米打招呼,男子拱手作揖,女子欠身施禮,形成了含蓄的行為習慣,普遍不善于直白的表露自己對他人的欣賞和贊美,甚至被認為是溜須拍馬、阿諛奉承,久而久之,很多人都不習慣贊美他人了。甚至在中國還有句古話:“文人相輕”,說的就是不僅不愿意贊美他人,甚至還總瞧不起同行。
有句話說得好:“你不習慣贊美他人,不等于別人不喜歡被贊美;別人不習慣被贊美,不等于他不需要被贊美?!?/p>
無論文化背景如何,人性的弱點都一樣,都同樣渴望被人認同、肯定、欣賞并贊美。
我以前上面兩點恰好都占全了,既不習慣贊美他人,也不習慣被人吹捧一下,覺得很不好意思。但自從我明白這個道理之后,慢慢養(yǎng)成了多發(fā)現(xiàn)身邊人的優(yōu)點,并時常真誠的表示贊美和欣賞的習慣,不知不覺,自己也變得更受歡迎了。
以在培訓業(yè)務人員的時候,我會強調這幾句話:
– 你喜歡對客戶說不,等于你喜歡讓客戶不爽!
– 你不喜歡贊美客戶,等于你不喜歡讓你的客戶更爽!
– 你不讓客戶爽,客戶憑什么要讓你爽?
– 投其所好才會如你所愿。
l 贊美3式
贊美,就是將下列對方身上確實存在的東西強調給對方聽。
1. 優(yōu)點與長處:你沒必要將他身上的缺點與短處講給他聽。
很多不受人歡迎的人,最常見的行為就是經(jīng)常喜歡當面說別人的缺點,讓人不舒服,他還會理直氣壯地說:“我這個人直,不喜歡那么虛偽,而且我說的都是實話啊?!?/p>
國學大師季羨林說過一句經(jīng)典的話,他說:“做人最好: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
總是以說直話為由傷害他人的人,其實不是太直,而是自私:他看到什么自己不爽的東西,不經(jīng)大腦的隨口就說出來,他自己爽了,卻不管別人開不開心——你傷害了我,卻一笑而過。這是一種典型的自私行為。
做人不虛偽等于做人要真誠,但真誠不一定等于不分場合的說真話。所以季老才說“真話不全說”,這并不代表虛偽,而是沒有必要。
因為所謂太直而傷人,是不懂得尊重他人,更不懂得讓他人舒服的行為。不成熟的人,習慣以自己的感受與人相處。成熟的人,習慣先考慮別人的感受。
所以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還是那兩個字:利他。
2. 你欣賞他的地方:盡管他有時自己都沒有注意到這些。
一個人哪怕在別人眼里很多方面已經(jīng)很優(yōu)秀,但自己不見得就非常滿意,有更高追求的人甚至還覺得有太多不足之處。
但我們與之相比,可能的確在某些方面不如他,所以,可以把這種差距用贊美的方式表達出來。
3. 他希望你欣賞的地方。
這種現(xiàn)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見。
比如公司有位美女今天上班面貌一新,做了頭發(fā),穿了新衣服,從辦公室走過去卻沒有一個人表露出欣賞和贊美之意,她一定有些失落。事實上,她內心一定有種渴望,有人出來夸贊幾句。
l 注意:贊美要有度,別變成馬屁精。
我們一直認為,會“拍馬屁”的人往往能獲得更多的機會,但我們又經(jīng)常對“拍馬屁”的行為不齒。其實,這都是因為我們混淆了贊美和拍馬屁的區(qū)別。
我們經(jīng)常說別人喜歡拍馬屁,第一種可能是我們自己不善于贊美他人,所以反感別人八面玲瓏,把同事和領導的關系都處理得很好;第二種可能則是那個人的確感覺就是在說奉承話,聽起來讓人覺得惡心。
所以,我們還需要搞清楚贊美與拍馬屁的區(qū)別:
– 拍馬屁——發(fā)明優(yōu)點
– 贊美——發(fā)現(xiàn)優(yōu)點
在與事實情況出入很大的情況下贊美對方就是拍馬屁,而實事求是地尋找對方的優(yōu)點并給予肯定和贊揚,這才是贊美。
我們?yōu)槭裁床簧朴谫澝浪??因為人都善于發(fā)現(xiàn)缺點。所以很多人不會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卻又想表示贊美的時候,往往信口開河,反而馬屁拍在馬腿上,令人反感。
比如有人夸獎一位相貌平常的姑娘:“你真的很漂亮!”但凡有自知之明的人都可能會想,你是不是在諷刺我呢?
有個段子很好的說明了“贊美”他人的技巧:
你可以贊美一個女人漂亮。但如果她不漂亮,你可以贊美她身材好;如果身材不好,你可以贊美她有氣質;如果沒有氣質,你可以贊美她穿著很有品位;如果穿著也沒有品味,你可以贊美她很可愛;如果不可愛,你可以贊美她為人處事好;如果為人處事也一般,你可以贊美她很善良;如果不善良,你可以贊美她有個性,或者工作能力強……實在不行,你可以贊美她皮膚好、戴的手表很好看等等。
比如有位姑娘各方面都不出眾,但坐下來聊天的時候發(fā)現(xiàn)她的一雙手很修長細白,我們可以說:“你這雙手真漂亮,都可以去做手模了……”相信她會比較開心。
總之,我們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任何一個人,只要我們用心觀察,總會有優(yōu)點。
l 點贊的力量
我有一個90后的小朋友,我親眼見過一位50來歲的老板過來找他談業(yè)務合作。
我問他是怎么認識的,他說,就是參加各種活動的時候加了微信,但一直沒有交流過,也沒有再見面。
——我們經(jīng)常參加各種活動,加很多人的微信,事實上又基本沒有往來,時間一長就忘了誰是誰。
他有一個習慣,經(jīng)?;c時間給很多人點贊。時間一長,對方也開始反過來關注——這是誰呀?
慢慢的,這位老板也就知道了這個小朋友的公司是做什么業(yè)務的。正好,這個老板的業(yè)務有一定的相關性——于是老板主動給小朋友打招呼約見了……
l 小結:有效溝通的本質是尊重
絕大多數(shù)人都會認為提高溝通能力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甚至認為這是性格外向者才擅長的東西。
但我認為這一切都不是那么難,關鍵是要掌握溝通的本質和原理,并愿意付諸實踐。
人際關系主要靠行為和語言建立,本質是尊重對方,重視對方的意見、看法和需求。從極簡原則來看,我們可以歸納為:行為三要素和語言三要素。
行為三要素是:微笑、點頭及傾聽
微笑被人稱之為“最美的語言”,代表著我們對人的起碼尊重。表情嚴肅甚至面無表情首先就會把人放在了對立面,在這樣的前提下進行溝通乃至說服,幾乎是沒有效果的。
點頭代表我們對他人的肯定。如果別人說什么你都沒有什么表示,他就會覺得你只是為了自己的目的而來,你根本對他沒有什么興趣,于是乎,他也就本能的對你關上了一道門。
傾聽代表我們對他人意見或需要的重視。急功近利的推銷者,往往急于把自己的觀念、產品或服務推銷出去,只注意自己如何表達,卻忽視了他人的訴求。
推銷最重要的不是你有什么,而是對方需要什么。如果不懂得如何傾聽,就會“雞同鴨講”,“驢唇不對馬嘴”。
語言三要素是:肯定、贊美與請教
肯定一個人,幾乎是良好溝通的必要前提。人最不喜歡、最討厭的就是被人否定,因此,無論對方表達什么意見,我們都不應該首先說“不”。而且,光不說“不”還不夠,因為人性的弱點就是渴望被肯定。因此,在語言上,我們首先要不斷地對對方的意見表示肯定,比如說:“您說的很對!”,“您說的太好了!”
贊美則是肯定的進一步升級。沒有人不喜歡被贊美。
請教是肯定和贊美的更進一步表現(xiàn)。凡是你贊美過的事情,只要不是天生的優(yōu)點,你都可以進一步請教:“請問你的皮膚是怎么保養(yǎng)得這么好的?。俊?,“請問您這么成功,有什么秘訣能教教我們嗎?”凡此種種。
溝通從心開始,站在自己角度要真誠;站在對方角度要尋求一致性,從而產生共振。沒有溝通就沒有說服。
有一次我在我們研習社分享完上面的溝通技巧三步法之后不久,在第二周活動時,有一位女會員很欣喜要求上臺跟大家分享她上一次的學習體會。
她說她一直是一個比較強勢的女人,所以在家里對老公也顯得不是很溫柔,說話直來直去,經(jīng)常讓她老公不開心,而且還不覺得自己哪里做得不對。
因為聽了這堂課,心想,對自己的老公為什么就不能摸順毛、勤贊美呢?回家之后馬上實踐,不管老公表達什么觀點,不再像以前那樣直接反駁,而是首先說:“老公,你說得很對,這樣看起來也非常不錯,不過,如果怎樣怎樣也許會有不同的效果……”結果兩個人的關系立即發(fā)生了變化,每天回家多說幾句好話,大家都心情愉快。
她說,這一周她們家的氣氛融洽多了,夫妻感情明顯比以前更好了。
所以說,提高溝通技巧,快速改善人際關系其實很簡單,只要你能夠堅持幾天,見到任何一個人都去實踐一次,你就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改變了。
而且,很快會變成一種習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