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 中國氣象局 中國科普網(wǎng) 國家氣候中心
正文開始
■2021年我國氣候暖濕特征明顯,澇重于旱,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fā)強發(fā)廣發(fā)并發(fā),氣候年景偏差
■全國平均氣溫為10.5℃,較常年偏高1.0℃,為1951年以來最高
■全國平均降水量為672.1毫米,較常年偏多6.7%
3月1日,正式發(fā)布。這份由國家氣候中心完成的年度氣候報告,全面分析了2021年中國氣候基本概況、氣候系統(tǒng)監(jiān)測狀況和主要氣象災害及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綜合評估了氣候對各行業(yè)、環(huán)境、人體健康等方面的影響。
《公報》指出,2021年我國氣候暖濕特征明顯,澇重于旱,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fā)強發(fā)廣發(fā)并發(fā),氣候年景偏差。北方降水顯著偏多,河南特大暴雨災害影響重,黃河流域秋汛明顯;高溫過程多,夏秋南方高溫持續(xù)時間長;區(qū)域性、階段性氣象干旱明顯,華南干旱影響較大;登陸臺風偏少,但“煙花”影響時間長、范圍廣;強對流天氣強發(fā),極端大風頻發(fā),局地致災重;寒潮過程多,極端低溫頻現(xiàn);沙塵天氣出現(xiàn)早,強沙塵暴過程多。根據(jù)應急管理部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與近十年平均值相比,氣象災害造成的直接經(jīng)濟損失略偏少。
氣溫方面,2021年全國平均氣溫為10.5℃,較常年(1981年至2010年)偏高1.0℃,為1951年以來最高。我國發(fā)生9次區(qū)域性高溫過程,較常年偏多5次,為1961年以來最多。其中,9月17日至10月5日南方出現(xiàn)1961年以來最晚高溫過程,結束時間較常年偏晚36天。
降水方面,2021年全國平均降水量為672.1毫米,較常年偏多6.7%。除華南降水量偏少外,東北、華北、西北、長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區(qū)降水均偏多,其中華北地區(qū)為1961年以來最多;在七大江河流域中,珠江流域降水量偏少,黃河、松花江、遼河、海河、淮河和長江流域均偏多,海河流域為1961年以來最多。
氣候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也是經(jīng)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基礎資源?!豆珗蟆酚兄诠姾蜕鐣鹘缂皶r了解我國氣候狀況、重大天氣氣候事件及其對經(jīng)濟社會的影響,認識和了解我國氣候及其變化規(guī)律,助力科學應對氣候變化,合理開發(fā)利用氣候資源。
全年氣候具有以下特征:
CCTC?01
3月1日,中國氣象局對外正式發(fā)布《2021年中國氣候公報》。這份由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完成的年度氣候報告,全面分析了2021年中國氣候基本概況、氣候系統(tǒng)監(jiān)測狀況,以及主要氣象災害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綜合評估了氣候對行業(yè)、環(huán)境、人體健康等方面的影響。
“2021年,我國氣溫高、降水多,暖濕特征明顯,澇重于旱,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fā)強發(fā)廣發(fā)并發(fā),氣候年景偏差?!睍?,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肖潺介紹說,尤其是沙塵天氣出現(xiàn)早,強沙塵暴過程多。
高溫過程多,結束時間偏晚36天
肖潺稱,2021年,全國年平均氣溫10.5℃,比常年(1981-2010年)偏高1.0℃,為1951年以來最暖年。浙江、江蘇、寧夏、江西、福建、湖南、安徽、河南、廣東、湖北和廣西11?。▍^(qū))年平均氣溫均創(chuàng)歷史新高。
具體來看,2021年,我國發(fā)生9次區(qū)域性高溫過程,比常年偏多5次,為1961年以來最多。7月20日至8月9日,我國中東部出現(xiàn)大范圍高溫天氣過程,極端最高氣溫普遍有35—40℃,局地超過40℃,有38個國家站日最高氣溫破歷史極值。9月17日至10月5日,南方出現(xiàn)1961年以來最晚高溫過程,結束時間較常年偏晚36天。
降水方面,肖潺表示,2021年,全國平均年降水量672.1毫米,比常年偏多6.7%,其中北方降水量為歷史第二多,僅次于1964年,北京、天津、河北年降水量均為歷史最多。
在七大江河流域中,除珠江流域降水量較常年偏少16%外,其他流域均偏多,其中,海河流域(偏多74%)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最多,黃河流域(偏多39%)為次多,遼河流域(偏多34%)和淮河流域(偏多32%)均為第三多。
多種因素影響,北方未來降水偏多
河南鄭州最大日降水量達624.1毫米,黃河支流渭河發(fā)生1935年有實測資料以來同期最大洪水,山西平均降水量超過常年10月降水量的3倍……去年北方降水很多,特別是京津冀地區(qū)是1961年以來最多。
“2021年北方地區(qū)降水異常偏多且極端性強,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毙や榻B說,首先,氣候變暖加劇氣候系統(tǒng)不穩(wěn)定,增加了大氣的持水能力,研究認為大氣溫度增加1℃,水汽含量增加7%,氣候變暖是造成極端強降水事件頻發(fā)的全球背景。
其次,受拉尼娜事件影響,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從7月開始表現(xiàn)出明顯偏北的特征,與此同時,熱帶西太平洋對流活動持續(xù)異?;钴S,從而導致來自西北太平洋的東南暖濕氣流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濕氣流異常強盛,并隨著副高北上為北方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條件。
另外,歐亞中高緯環(huán)流經(jīng)向度大,冷空氣活動頻繁,冷暖空氣在我國北方地區(qū)頻繁交匯,導致北方地區(qū)降水偏多。
“北方降水呈增多特征,既有全球變暖的影響,又與年代際氣候演變有關?!毙やQ,近70年來,我國主雨帶具有顯著的年代際變化特征。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雨帶主要位于黃河以北地區(qū),表現(xiàn)出“北澇南旱”特征;80年代開始,降水呈現(xiàn)南北兩條雨帶,其中一條雨帶位于東北和內蒙古北部,另一條雨帶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即“南澇北旱”;近十年來,雨帶又開始出現(xiàn)明顯的北抬北擴特征,京津冀地區(qū)降水量也以偏多為主。
研究表明,北方降水的年代際變化受到北太平洋海溫年代際振蕩(PDO)的影響,當PDO處于冷水位相時,北方降水偏多。PDO的周期通常為20—30年,目前冷水位相特征還會持續(xù)一段時間,這將有利于未來北方降水總體呈偏多趨勢。
今春沙塵天氣較常年同期偏少
一夜醒來天空變成了黃色,2021年1月10日,多個城市受沙塵影響出現(xiàn)空氣質量指數(shù)“爆表”,令大家難忘,記憶猶新。
“這是我國首次出現(xiàn)沙塵天氣,為2002年以來最早。”肖潺稱介紹說,去年春季,北方地區(qū)共出現(xiàn)9次沙塵天氣過程,比常年同期偏少8次。但強沙塵暴過程為2013年以來最多,波及我國19個?。▍^(qū)、市),尤其是內蒙古中西部、河北北部、北京等地,PM10峰值濃度超過5000微克/立方米,北京超過7000微克/立方米。
近十年,我國沙塵天氣明顯減少,但是去年似乎強度和數(shù)量又多了起來,是什么原因導致?今年情況預計又會怎樣?
對此,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薛建軍介紹說,總體來講,我國沙塵天氣趨少。
沙塵天氣的產生有兩個因素,薛建軍進一步解釋道,沙源地和風二者缺一不可。無風不起沙,有風有沙,正好配合起來。春季,土地化凍了,各種植物還沒生長起來,地表大量裸露,加之北方多大風天氣,因此沙塵比較多。
2021年1月中下旬和2月,內蒙古西部和蒙古國等主要沙源地經(jīng)歷了長時間的偏暖和降水偏少,形成了極其有利于起沙的地表條件,再加上春季北方主要沙源地受冷空氣和氣旋影響,風力偏強,內蒙古、青海北部、甘肅西部等地大風日數(shù)較近5年平均偏多5—15天,氣象條件有利于沙塵天氣偏多偏強。
目前來看,今年1—2月上述沙源地氣溫總體接近常年,降水略微偏多,起沙的地表條件不如去年。
薛建軍表示,預計今年春季我國北方沙塵天氣過程較常年同期偏少。但進入春季,大風天氣將明顯增多、氣溫回暖,沙塵天氣會逐漸多起來,需要關注沙塵天氣對交通運輸、森林草原防火和人體健康造成的不利影響。
來源:胡利娟 中國科普網(wǎng)
CCTC?02
具體見公報全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