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0月18日,郭沫若看了紹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寫下一首《七律·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詩云:“人妖顛倒是非淆,對敵慈悲對友刁。咒念金箍聞萬遍,精逃白骨累三遭。千刀當(dāng)剮唐僧肉,一拔何虧大圣毛。教育及時堪贊賞,豬猶智慧勝愚曹?!?/p>
他將這首詩呈給毛主席看,毛主席看后,覺得“千刀當(dāng)剮唐僧肉”寫得過于偏激,于11月17日寫下《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從大地起風(fēng)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猶可訓(xùn),妖為鬼蜮必成災(zāi)。
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
今日歡呼孫大圣,只緣妖霧又重來。
紹劇電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上海天馬電影制片廠1960年攝制,紹劇表演藝術(shù)家六齡童(六小齡童之父)的代表作。導(dǎo)演楊小仲、俞仲英,浙江紹劇團(tuán)演出,演員有六齡童、筱昌順、七齡童、傅馬潮、筱艷秋、筱柏齡、華國珍等。
1957年12月14日周恩來觀看紹劇《大鬧天宮》后
與小六齡童合影
毛主席的這首七律,有著深刻的哲理。白骨精的可惡之處,不僅在于她禍害人民,更在于她會蠱惑人心。郭沫若當(dāng)天讀了毛主席的詩后,深受教育,猶如晴天霹靂,喚醒了自己,于是依主席的韻,又和了一首:
賴有晴空霹靂雷,不教白骨聚成堆。
九天四海澄迷霧,八十一番弭大災(zāi)。
僧受折磨知悔恨,豬期振奮報涓埃。
金睛火眼無容赦,哪怕妖精億度來。
1964年2月13日在春節(jié)座談會上毛澤東與郭沫若交談
七言律詩,是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七律,屬于近體詩范疇。起源于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等進(jìn)一步發(fā)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七言律詩格律嚴(yán)密,要求詩句字?jǐn)?shù)整齊劃一,由八句組成,每句七個字,每兩句為一聯(lián),共四聯(lián),分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中間兩聯(lián)要求對仗。代表作品有崔顥的《黃鶴樓》、杜甫的《登高》、李商隱的《安定城樓》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