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科技/韓昭
蘋果在今年六月的 WWDC 升級了全線 Mac 電腦,有常規(guī)配置升級的 MacBook Pro,有定位于工作室級別的 iMac Pro,當然還有最經典的個人桌面電腦 iMac。上一次 iMac 的更新,還要追溯到2015年10月,這也創(chuàng)下了自2011年后的最長 iMac 更新周期。
對于新用戶來說,iMac 可以理解成是蘋果的一體機,既你買到的是一個屏幕與機身一體化的電腦,有著完全統(tǒng)一的設計語言,以及高度無線化:只需一根電源線就可以開始一切,鼠標、鍵盤、網絡均是無線的。
本次全系 iMac 搭載 Intel 第七代 Kaby Lake 處理器和 AMD Radeon Pro 500 系列圖形處理器,全部 Retina 機型標配 Fusion Drive 存儲以及標配兩個 Thunderbolt 3 USB-C 端口。
搜狐科技從官網選購了一臺27英寸 iMac,并進行了升級配置,詳情如下:
4.2GHz Intel 酷睿 i7 處理器;
16GB DDR4 內存;
1TB SSD 存儲;
AMD Radeon Pro 580 顯卡,8GB 顯存;
我們對它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試用,同時也邀請了 UI 設計師、視頻剪輯師等創(chuàng)意人士進行評測,希望能通過更加專業(yè)的角度,更好的完善這份產品評測報告。通過這段時間的試用,我們有著共同的感受:自己再也無法回到那個像素顆粒粗糙、播放視頻卡頓、導入素材要等很久的老電腦了。
屏幕:1400萬像素的精細 X 500尼特的亮麗
這是最令人著迷的部分。
蘋果在2014年末首次推出 Retina 顯示屏的 iMac,當時還保留了配備普通屏幕、價格更親民的“基礎版”,而這一次,蘋果所有的 27 英寸 iMac 均配備了 Retina 5K 視網膜顯示屏。
這款顯示屏的默認分辨率是 5120 x 2880,總和相當于超過 1400 萬像素,像素密度達到 218 PPI。不得不說,如果你和筆者一樣,也是第一次看到這塊屏幕,你會被圖像的精細程度所震撼。當你置身屏幕前,你會看見默認壁紙 Sierra 的崇山峻嶺上,每一處細節(jié)都被完美還原,清晰可見。這種精細程度,讓人產生一種錯覺:仿佛是在端詳一張高質量印刷的紙質版海報,但畫面又的確傳輸自眼前這塊屏幕之上,這也許就是它所帶來的“躍然紙上”的新定義吧。
有一個問題,可能要提個醒,就像智能手機的屏幕一樣,一旦你看慣了高清屏幕,你就很難回去了。筆者有一臺 21.5 英寸普通屏幕的 iMac,現(xiàn)在再去看那個屏幕,眼球會有一種備受折磨的摧殘感。果然,Once go retina, you never come back 這句話在大屏幕的呈現(xiàn)下更加明顯!
相較于上一代(2015年末機型),這塊屏幕的亮度被提升了 43%,達到 500 尼特。這一點帶來了明顯的提升,屏幕色彩足夠豐富飽滿,顯示效果沒有油膩感,非常通透,銳度合適,即便是暗光圖像的細節(jié)也可圈可點。不過,問題隨之而來,對于愛眼人士,如此高亮度可能并不適用長期碼字的用戶,考慮到這么大的屏幕,看久了眼睛難免會有干澀的感覺。
Retina 5K 顯示屏帶來了極致震感的視覺體驗,也成為了這款 iMac 最大的亮點,難怪有人比喻,“我買了一塊高清屏,還送了個電腦”。不過,屏幕的提升,也一定程度提高了對照片、視頻的要求。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之前在普通屏幕的高清 1080P 電影,現(xiàn)在變得模糊了。用單反相機拍攝的照片表現(xiàn)不錯,還算清晰,不過用 iPhone 7 Plus 拍攝的照片,如果放大細節(jié)就會模糊。
上圖:對比同樣支持 DCI-P3 廣色域的 15 英寸 MacBook Pro,iMac 的細節(jié)表現(xiàn)則更為出色。
蘋果從上一代 iMac 開始,便支持了 DCI-P3 廣色域。DCI-P3 廣色域是下一代設備的顯示屏標準,可以完整重現(xiàn)我們現(xiàn)實中肉眼能夠看到的那些具有活力的鮮艷色彩。但從另一個方面說,如果一張照片拍得很爛,那么相較于普通屏幕,它在這塊屏幕上會顯得“更爛”——也就是說,這是個將照片和視頻的優(yōu)缺點都無限放大的屏幕。
另外,需要注意,在最新的 iMac 支持頁面,蘋果已經明確表示,新款 iMac 不會支持 TGA 模式,也就是目標顯示模式 (Target Display Mode) ,該模式是可以讓 iMac 的顯示屏通過 Mini Display Port 端口或者 Thunderbolt 端口作為其他 Mac 的外接顯示屏使用。實際上,在2014年以后,iMac 就已經不能再拿來當做外接顯示器了,這一次蘋果官方再次強調,可能意味著這項功能將永遠不會回歸。
性能:一切都很快!
說到性能,總是離不開跑分。 在 Geekbench 4 的多核跑分中,2017年的 27 英寸 iMac 位列 Mac 歷史產品的第三位,僅次于兩臺 Mac Pro。筆者實測,這臺 iMac 跑分超過了19000分。
在實際體驗中,你可以體驗到一切都變快了。
開機,5-7秒;
關機,3秒;
啟動 Adobe Photoshop CC,2秒;
啟動 Final Cut Pro,4秒;
啟動 Pages、Keynote 等辦公軟件,少于1秒;
啟動 Safari 瀏覽器,少于1秒;
對于日常工作來說,各種程序可以說都是秒開,對操作的處理方面也絲毫不拖泥帶水,雖然帶著一個對硬件要求極高的 Retina 5K 屏幕,但它的流暢度還是一如既往的穩(wěn)定。這樣的表現(xiàn),對于個人用戶來說,已經超額滿足多數(shù)人的需求。
對于創(chuàng)意人士來說,這臺電腦也許更能物盡其用。簡單來說,就是“地方大了,速度快了”。得益于高分辨率屏幕和強大性能,視頻剪輯師有了更多的工作空間,在這臺電腦上可以同時打開多個視頻剪輯項目,在同一屏幕空間下再開個 Photoshop 簡單處理個封面圖,都還有足夠空間。直接用 Split View 分屏顯示,也是一種選擇,并且不會有卡頓的現(xiàn)象。
在實際體驗中,這個優(yōu)勢的確為這臺 iMac 贏得了創(chuàng)意人士的口碑。對這個群體而言,能夠將多個窗口并排展示(多個任務同時進行),而不需要在觸控板上滑來滑去進行切換,這能提升對項目的專注度,大大提升工作效率,而不必像之前那樣——把大部分時間都浪費在等待程序啟動和切換屏幕上面。
像上圖這樣,打開包含多個畫板的 PS 文件,在縮放、切換畫板的過程中,很少感覺到卡頓。
有了 Intel 第七代 Kaby Lake 處理器和大容量的固態(tài)硬盤,兩者的結合讓這臺 iMac 如虎添翼?!翱臁保@個對于電腦最基本的訴求,在視頻剪輯的過程中讓人印象更為深刻。在與老款 21.5 英寸 iMac 的對比測試中,同樣一個視頻項目,這臺 iMac 在對素材導入的速度、剪輯操作指令的響應速度、視頻畫面加載速度以及視頻導出的速度等方面,有著顯著提升。
蘋果本次將背面兩個 Thunderbolt 接口升級為了 USB-C,蘋果官方宣稱可為外接硬盤和相機提供最高可達 40Gb/s 的數(shù)據(jù)傳輸,并提供兩倍的帶寬,用于視頻輸出和連接顯示屏。同時,還提供了四個 USB 3 接口。在使用移動硬盤(USB 3 接口)進行遷移文件測試的過程中,老機型的傳輸速度是 70MB/s,而新款 iMac 達到了 110MB/s。
優(yōu)雅的經典外觀,如今略顯老態(tài)
這一代的 iMac 在外形設計上并沒有大的迭代,實際上,自2012年10月開始,iMac 的外觀就進入了“定型期”。但即便如此,1.4毫米厚的顯示屏面板、5毫米厚的外殼邊緣,這些經典設計依然幫助它成為桌上的一個優(yōu)雅的陳設,而不僅僅是一臺電腦——你不得不承認,外觀好看是一部分用戶購買 iMac 的主要原因。
iMac背面中部隆起,但邊緣部分只有5毫米厚,站在它的側面,人們的視覺僅會停留在機身最薄的邊緣之處,贊嘆其出色的厚度控制。
極簡的設計風格仍然貫穿其中,Wireless 的理念在 iMac 的設計上發(fā)揮到了極致:一個桌面電腦只需要一根線纜,就可以開始一切工作。
當然,在2017年,這樣的設計并非是完美無缺的。一個顯而易見的缺點,就是它粗壯的屏幕邊框:已經有四五年沒變化了。事實上,現(xiàn)在很多 4K 分辨率的顯示器在屏幕邊緣處理上,已經提供了更優(yōu)的方案,相信在這個追求窄邊框的時代,這會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訴求。
iMac 的游戲表現(xiàn)如何?
因為 Mac 平臺的游戲少之又少,對于很多玩家來說,安裝 Windows 成為了買 Mac 之后的一個必修課。
之前看到過不少評論,說 Retina iMac 不適合安裝 Windows,原因是 Windows 對 4K、5K 屏幕的支持還沒有完善。但從 Windows 10 開始,這個情況得到了很大改觀,現(xiàn)在可以說該系統(tǒng)已經對 5K 很友好了。筆者在用 BootCamp 安裝 Windows 10 后,無需額外調節(jié)分辨率,系統(tǒng)會自動識別 5K 屏幕,字跡銳利清晰,且大小合適,識別度正常。
Windows 系統(tǒng)本身及自帶的軟件對 5K 的支持都很好,但第三方軟件還未能完全跟上節(jié)奏,像比較大型的游戲平臺 Steam,界面居然也是虛的。
上圖:5K 分辨率下的 GTA V
有人說,在 5K Retina iMac 上,游戲分辨率設置為 1080P 就夠了,再高了沒有太大意義,也會加劇卡頓。但在筆者的實際體驗中,將大型游戲 GTA V 的分辨率調整為接近 4K 分辨率,光影、多重采樣抗鋸齒、垂直同步等各項細節(jié)全都打開(或調至最高),甚至將人口密集程度也都調整為最多,這樣運行起來是流暢無壓力的。而且由于分辨率的提升,相較于 1080P 分辨率,游戲畫面中的很多細節(jié)都可以得到展現(xiàn),比如:道路上的紋理、車輛的細節(jié)、人物的神情等。對于那些對畫面品質有更高追求的玩家來說,這些細節(jié)上面的提升,帶來更逼近真實的感官體驗,為整個游戲體驗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
配件:小數(shù)字鍵盤也無線了
在上一代產品中,蘋果更新了 Magic Mouse 鼠標,在設計上放棄了沿用多年的電池,而改為采用 USB 充電式設計。這帶來一個顯著的提升:重量雖然僅僅輕了一些,但當你真正把 Magic Mouse 2 和第一代 Magic Mouse 對比使用,就會明顯感受到更加輕快的感覺。由于蘋果鼠標的獨特造型——它握起來并不是很舒服——這看似不大的改變其實真正能緩解用戶長期握持的辛苦。對于創(chuàng)意人士而言,由于需要長期使用鼠標來進行拖拽、調節(jié)大小、輕掃切換等動作,重量的減輕可謂是恰到好處。
另外,蘋果本次更新了小數(shù)字鍵盤,除了帶來無線設計以外,還將新款 MacBook Pro 的鍵盤設計風格引入了進來,每個按鍵下方的剪刀式結構讓單個按鍵的穩(wěn)定性得以提升,同時,按鍵鍵程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優(yōu)化。官方稱其內置充電電池每充電一次,可使用約一個月的時間。不過在實際測試中,我們其實感受更多的是:優(yōu)雅設計凌駕于使用體驗之上,這款造型與 iMac 渾然一體的鍵盤,可能更適合優(yōu)雅的“敲幾個字符”,長期碼字還是會比較辛苦,至于打游戲,恐怕真是為難它了。
總結與購買建議
毫無疑問,這臺 iMac 的定位是創(chuàng)意人士,如:視覺設計師、視頻剪輯師或是音樂制作者。大屏幕尺寸、超高分辨率、超強性能,都讓它在專業(yè)需求面前顯得游刃有余,這些堪稱頂級的硬件配置確保了它在性能上的領先。
購買建議方面,對于普通用戶,盡管日常需求無需如此之高的配置,但 5K 分辨率屏幕讓人難以抵擋,如果預算充足,可以考慮購買27英寸的基本款,相信它會是讓你重新愛上桌面電腦的全新理由。對于視覺設計師、UI 設計師而言,同樣可以購買基本款,但一定要記得升級存儲,目前的 iMac 全系標配 Fusion Drive,但對于設計師來說,大量的圖片素材的讀取和載入要求更高的硬盤讀寫速度,所以升級為 SSD 還是有必要的。對于視頻從業(yè)者來說,視頻剪輯要求更高的性能,建議直接入頂配機型,有需要的可以考慮升級配置,目前蘋果針對處理器、內存和存儲都支持自定義升級。
這一代的 iMac,盡管在外觀上沒有變化,但在性能上的升級的確讓人驚喜。如果說前兩代的 Retina iMac 有些力不從心,那這一次的 27英寸 Retina 5K iMac 可以稱得上是“很穩(wěn)”,對于之前持續(xù)觀望的用戶來說,現(xiàn)在也許可以考慮入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