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1844.8.1 —1927.11.29),原名俊,字昌碩,別號缶廬、苦鐵、老缶、缶道人等等,浙江湖州安吉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趙之謙、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繪畫特點
他酷愛梅花,常以梅花入畫,用寫大篆和草書的筆法為之,墨梅、紅梅兼有,畫紅梅水分及色彩調(diào)和恰到好處,紅紫相間,筆墨酣暢,富有情趣,曾有“苦鐵道人梅知己”的詩句,借梅花抒發(fā)憤世嫉俗的心情。又喜作蘭花,為突出蘭花潔凈孤高的性格,作畫時喜以或濃或淡的墨色和用篆書筆法畫成,顯得剛勁有力。畫竹竿以淡墨輕抹,葉以濃墨點出,疏密相間,富有變化,或伴以松、梅、石等,成為“雙清”或“三友”,以寄托感情。菜蔬果品如竹筍、青菜、葫蘆、南瓜、桃子、枇杷、石榴等也一一入畫,極富生活氣息。作品色墨并用,渾厚蒼勁,再配以畫上所題寫的真趣盎然的詩文和灑脫不凡的書法,并加蓋上古樸的印章,使詩書畫印熔為一爐,對于近世花鳥畫有很大的影響
鑒定要點
鑒定還是以傳統(tǒng)的方法為主,與個人的藝術(shù)修為及實踐經(jīng)驗也有密切聯(lián)系,其中,看筆墨是基礎。
首先看“用筆”。這是關鍵。從用筆的功力就可看出水平幾何。幾十年的藝術(shù)修為與幾年藝術(shù)修為的功力是大不相同的,能從用筆中體現(xiàn)出來。鑒別中須將每一筆拆開,看其是否到位。
其次看“用墨”??茨膶哟危肮P和后筆能分開,該重則重,該淡則淡。而且有韻味,如同“余音繞梁三日”黑白分明,前后層次分明。
第三看“用水”。要會用水,如“潑水法”。
第四看“用色”。礦物質(zhì)顏料,歷史愈久越漂亮,不會褪色,而植物質(zhì)顏料則會隨時間而逐漸褪色。
作品行情
2004年嘉德春季拍賣會上吳昌碩的力作《花卉十二屏風》以高價格成交,創(chuàng)下了吳昌碩書畫作品的最高紀錄。吳昌碩作為與虛谷、蒲華、任伯年齊名的“清末海派四杰”,是在中國新舊文化交替的歷史背景下,對于傳統(tǒng)中國文化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鍵人物,他是金石畫風從晚清過渡到民國的主要繼承者。
成交價格
吳昌碩 1917年作 花卉屏風十二扇 成交價:RMB 36,960,000
吳昌碩 齊白石 1921年作 竹石雙壽 成交價:RMB 31,625,000
吳昌碩 1927年作 花卉冊 冊頁 成交價:RMB 28,750,000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