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就會看到春秋時期的主旋律是尊王攘夷而爭霸,戰(zhàn)國時期的主旋律則是變法改革而稱雄。再往細了看春秋時期,除去初期的齊國和末期的吳越爭霸,中間則是晉楚百年的爭霸史。晉楚兩國實力相當,時不時上演爭霸戰(zhàn),這也導致很多中小國家尤其是夾在晉楚兩國中間地帶的國家,如鄭國、陳國、蔡國等朝晉暮楚,成了墻頭草,誰強跟誰,誰弱背叛誰。而伴隨著晉楚爭霸的還有另一個可能會被忽視的現象,即楚才晉用。
春秋時期,楚國人才流失是很嚴重的,如果單純的只是人才跑到別的諸侯國去定居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楚國的人才往往到了別的諸侯國就會反過來對抗楚國,這給楚國帶來了不少的禍患,楚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兩個外逃人才就是巫臣和伍子胥。巫臣曾對子重和子反留下這樣一句話: “余必使爾罷于奔命以死?!蔽樽玉銊t對自己的好友申包胥留下了這樣四個字:“我必覆楚”,巫臣在晉國確實讓楚國疲于奔命,而伍子胥到吳國也確實差點就讓楚國滅了國。
當然,伍子胥選擇的出逃諸侯國是吳國,而不是晉國,這里需要對伍子胥所處的時代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伍子胥父兄被殺的時候,晉國六卿之亂已經相當嚴重了,晉國國君式微,伍子胥這個時候不可能選擇去晉國,即便到了晉國,他報仇的計劃也不可能實現,因此他只能選擇對稱霸有了企圖心的吳國來實現自己的復仇計劃。而在伍子胥之前的百年時間里,楚國的大部分人才都流失到了晉國,在晉楚爭霸中沒少幫著晉國坑楚國。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有了“楚才晉用”這個成語,楚才晉用反過來坑楚。
雖說伍子胥因為局勢的發(fā)展并沒有選擇到晉國去,但是他的祖父伍舉卻差點出逃晉國,此事發(fā)生在公元前547年,伍舉的岳父申公王子牟因為犯了罪而逃亡,連累伍舉被楚國人懷疑提前知道王子牟的出逃或者幫助了王子牟出逃。很難說伍舉在這件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但是很明顯的,楚康王也好,楚國的大夫們也好,都是懷疑伍舉的。因此伍舉只能也選擇了出逃,他先是到了鄭國,然后想繼續(xù)北上到晉國去。對于到晉國去,伍舉是有顧慮的,此時他年紀已經不小,并不愿意背井離鄉(xiāng),但是又害怕在楚國遭受非難。
在去晉國的路上,伍舉與好友蔡聲子相遇,將這件事告訴了蔡聲子,蔡聲子承諾一定要讓伍舉返回楚國,后來伍舉就真的被迎回了楚國,得到了更高的官職和爵位。蔡聲子是怎么做到的呢?他到楚國后對楚國的令尹子木說:
“晉卿不如楚,其大夫則賢,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雖楚有材,晉實用之?!?/p>
這就是成語“楚才晉用”的出處,當然,只有這么幾句話,子木是不可能被說服的。蔡聲子就列舉了幾個“楚才晉用”的典型例子,他們分別是析公臣、雍子、苗賁皇和巫臣。并將“楚才晉用”的原因告訴子木,即楚國的刑罰太重。但其實,蔡聲子只說了其中的一個原因,楚國刑罰確實重,但最根本的卻還是楚國內部的權力傾軋,卿大夫之間的爭權嚴重,在斗爭中失敗的一方,通常就會選擇離開楚國到晉國或者別的國家去。
那么,蔡聲子為何選擇析公臣、雍子、苗賁皇和巫臣這四個人來舉例說明的,實在是因為這四個人在晉楚爭霸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且是不利于楚國的角色。這里就簡單說一下這四人都做了些什么。
楚莊王繼位后,楚國若敖氏一族開始作亂,先是公子燮和斗克發(fā)動叛亂,兩人一度劫持了楚莊王,當時有傳言說析公臣提前知道叛亂的事,但是并沒有上報或者制止。析公臣害怕楚莊王的責罰,于是逃到了晉國。公元前585年,楚國攻打鄭國,而晉國由欒書領六軍救援鄭國,晉楚兩軍在繞角相遇,最初晉軍明顯已經不敵楚軍,但是,析公臣也在軍中為晉軍出謀劃策,他太知道楚軍的情況了,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析公臣對欒書說:
“楚師輕窕,易震蕩也。若多鼓鈞聲,以夜軍之,楚師必遁?!?/p>
欒書采納了析公臣的建議,于是楚軍潰逃,兩年后,晉軍乘勢攻打楚國的小弟蔡國,然后入侵楚國,俘虜了楚國的申驪,然后有攻進了沈國,俘虜了沈國國君。
繞角之戰(zhàn)距離奠定楚國霸業(yè)的邲之戰(zhàn)只有十二年的時間,之后,晉楚爭霸中,楚國一直在走下坡路。
雍子在楚國的時候遭到了伯父的誣陷,但是楚國人并沒有為雍子去調解,雍子只能逃到了晉國。晉悼公即位之時,楚鄭聯軍趁機攻占了宋國的彭城,宋國的華元跑到晉國求援,晉國出兵救宋,奪回了彭城,并在靡角之谷與楚軍相遇。最開始,晉軍想避開楚軍回去,但是雍子卻為晉軍出主意,他說:
“歸老幼,反孤疾,二人役,歸一人,簡兵搜乘,秣馬蓐食,師陳焚次,明日將戰(zhàn)?!?/p>
簡單來說就是老弱病殘的都回去,兄弟兩個都在的回去一個,其實就是組建敢死隊,吃飽喝飽,兵車檢查好,馬喂飽,帳篷什么的都燒掉,第二天準備戰(zhàn)斗。而且雍子還讓晉軍將之前俘虜的楚軍放了回去,這樣一來,增加了晉國的士氣而讓楚軍放松了警惕,最終楚國潰逃。
巫臣出逃晉國頗有點為了女色而背叛楚國的意思。此事和陳國的夏姬有關系,當初,陳國內亂,楚莊王出兵平叛,順便俘虜了引起陳國內亂的夏姬,并想占為己有,申公巫臣出言阻止了楚莊王,后來子反又想得到夏姬,同樣為巫臣所阻,最終楚莊王將夏姬賜給了一個老頭。老頭戰(zhàn)死沙場后,巫臣出主意讓夏姬回到了鄭國等他。
楚莊王去世后,楚共王繼位,巫臣借著出使齊國的機會到了鄭國并帶著夏姬跑到了晉國為官,做了邢邑的大夫。楚國子反和子重知道后,竟趁機滅了巫臣的全族。巫臣自然不可能聽之任之,他給楚國的兩人寫了一封信,要讓兩人疲于奔命,意思就是讓楚國也疲于奔命。巫臣盡心輔佐晉景公,并提出了“連吳疲楚”的計策,幫助吳國強大起來。
吳國和楚國是鄰居,吳國想強大起來,但是軍事上確實比較落后,巫臣親自到吳國,教吳國人制造戰(zhàn)車、駕駛戰(zhàn)車,將中原的先進軍事技術和文化傳播到了吳國,后來巫臣又將自己的兒子狐庸留在了吳國,繼續(xù)幫助吳國強大起來。
強大起來的吳國自然很喜歡攻打吳國,真的就讓楚國疲于奔命。楚國在和晉國的爭霸中本就稍落下風,又有吳國這個勁敵,楚國的衰落不可避免。
苗賁皇的出走在析公臣之后,楚莊王元年,公子燮和斗克叛亂,到了楚莊王九年,若敖氏的斗越再次發(fā)動叛亂,當時楚莊王北征,斗越就殺死了蒍賈,然后攻打楚王室,不過最終的結果是,若敖氏被滅,斗越的兒子苗賁皇逃到了晉國,并被封在了苗地。
公元前575年,晉楚鄢陵之戰(zhàn)爆發(fā),楚軍從早上開始就壓制晉軍,晉軍出于劣勢,苗賁皇提出建議:
“楚師之良,在其中軍王族而已。若塞井夷灶,成陳以當之,欒、范易行以誘之,中行、二郤必克二穆。吾乃四萃于其王族,必大敗之?!?/p>
楚國的精銳之師是中軍的王族之師,晉軍想要戰(zhàn)勝楚軍,就必須填井平灶、堅定信心、排開陣仗抵擋楚軍的進攻。欒氏、范氏之軍負責引誘,中行氏、郤锜、郤至必能攻克子重和子辛。用四軍之力對抗楚國的中軍,必然取得勝利。
晉軍采納了苗賁皇的建議,鄢陵大戰(zhàn)以楚國失敗而告終,子反自殺,公子茷被俘虜,楚共王被射瞎了一只眼睛。鄢陵之戰(zhàn)讓楚國徹底失去了稱霸的機會。
有意思的是,“楚才晉用”主要發(fā)生在邲之戰(zhàn)和鄢陵之戰(zhàn)之間的時間段內,邲之戰(zhàn)中楚國獲勝,楚莊王儼然成為一代霸主,楚國爭霸成功;而鄢陵之戰(zhàn)中晉國大勝,晉國的霸主地位再次無法撼動。從邲之戰(zhàn)到鄢陵之戰(zhàn),不過才22年的時間。
晉國之所以能如此之快地從楚國手中徹底奪回霸主之位,離不開楚國的這些出逃人才。他們的出逃,讓楚國失去了可用之人,也讓晉國得到了可用之人,用楚國人對抗楚國,晉國是做的很成功。而楚才之所以選擇晉國,自然也是因為晉楚爭霸的緣故。這些人才無論是想保全性命還是報仇,晉國都是他們的不二選擇,畢竟當時唯一有實力壓制楚國的就是晉國。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