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
不怪以色列太超神,就怪豬隊友太坑!
第二次中東戰(zhàn)爭后,納賽爾的埃及雖然戰(zhàn)敗,但機緣巧合之下反而獲得了巨大的聲望,十年來納賽爾已經成為阿拉伯世界的領軍人物。
和平了十年之后,1965年以色列因為水源問題和敘利亞產生小范圍交火;
1965年5月14日,對阿拉伯世界解決以色列深感失望的巴勒斯坦人在耶路撒冷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開始有組織的向以色列內陸發(fā)起了恐怖和破壞行動(巴勒斯坦民族主義運動宣稱的目的就是要將阿拉伯國家拖入與以色列的戰(zhàn)爭)。
1967年六日戰(zhàn)爭中,以色列第7裝甲旅第79營第1連的M48A2C巴頓坦克正在攻克拉法樞紐的戰(zhàn)斗中向前推進,這支坦克部隊在拉法樞的勝利是1967年西奈戰(zhàn)場上決定性的勝利之一。
敘利亞政府自稱是阿拉伯反對以色列的斗爭的領導者(這一稱號實質上挑戰(zhàn)了納賽爾的權威),敘利亞鼓勵巴解組織開展對以色列的破壞活動。
以色列一方面特別想報復巴解組織背后的靠山--敘利亞政府,另一方面又特別不想惹上巴解組織靠山--敘利亞的靠山--蘇聯。
因為以色列的這種猶豫,反而給了敘利亞很大的錯覺,于是更加支持巴解組織的恐怖襲擊。
1967年4月7日,忍無可忍的以色列擊落六架敘利亞米格戰(zhàn)斗機,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
由于敘利亞自身并無力單獨同以色列開戰(zhàn),眼看戰(zhàn)爭爆發(fā)馬上向埃及求助,準備應對以色列的攻擊。
第二次中東戰(zhàn)爭失利的納賽爾對以色列的軍力心知肚明,雖然口頭譴責以色列比誰都厲害,但一直沒有實際的軍事對抗措施。
但是由于以色列的猶豫不決,加上敘利亞和蘇聯的大力鼓勵,讓十年來沉浸在阿拉伯世界老大地位中的納賽爾成功的飄然起來,產生了我能贏的錯覺。(另一種說法是納賽爾感受到敘利亞等國的領導人也想當阿拉伯世界的領導人,納賽爾為保住自己地位必須發(fā)動對以色列的戰(zhàn)爭。)
不管是那一種說法,結果都是一樣的:
1967年5月14日,納賽爾命令埃及軍隊進入最高警戒狀態(tài),并開始在西奈半島部署他的軍隊。
隨后,埃及要求聯合國緊急部隊撤出加沙地帶。
5月22日,納賽爾宣布封鎖海峽。
接著,約旦軍隊歸入埃及軍事指揮之下。
隨后,伊拉克軍隊也進入了約旦,接受埃及的指揮。
統(tǒng)領阿拉伯國家兵力的納賽爾完成了戰(zhàn)爭部署,戰(zhàn)爭已經不可逆轉。
被三面包圍的以色列并沒有坐以待斃。以軍揚長避短,不與力量雄厚的阿拉伯國家拼消耗,直接集中力量,閃擊一路。
1967年6月5日晨,以色列先發(fā)制人,一舉摧毀了埃及、伊拉克等國的空軍力量(也可以說是大部分阿拉伯世界的空軍力量),這場突襲的勝利,讓以色列獲得了寶貴的制空權。
一輛以色列軍用卡車駛過一輛被擊毀的埃及T-54主戰(zhàn)坦克。
對埃及政府和軍方高層來說,這次偷襲更致命的不是損失了飛機,而是讓埃及高層產生誤判,埃及人不相信這是以色列人的能力,他們認為是美國人介入,才導致埃及空軍的全部覆滅。
在這一誤判下埃及人一點都沒有吸取第二次中東戰(zhàn)爭的教訓,又雙叒叕集結精銳兵力把防衛(wèi)重點放在防止美軍襲擊蘇伊士運河區(qū)。
更可笑的是埃及軍方對西奈半島的駐軍發(fā)出了幾乎和十年前導致慘敗一模一樣的命令: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命令陸軍撤退!
結果可想而知!西奈半島上的戰(zhàn)斗成了10年前悲劇的重演。
上有以色列空軍轟炸,下有以色列坦克和機械化步兵的追擊,埃軍很快由撤退變成了潰敗。
1967年6月9日中午,三個以色列裝甲旅就抵達了蘇伊士運河。
在穿越整個西奈半島的戰(zhàn)斗中,以色列只損失了122輛最先進的主力坦克。
而埃及軍隊開戰(zhàn)前部署在西奈半島的935輛坦克中,有820輛變成了零件(291輛T-54A、82輛T-55、251輛T-34/85、72輛IS-3M斯大林重型坦克、51輛SU-100坦克殲擊車、29輛PT-76、大約50輛謝爾曼和M4/FL10坦克)。同時還損失了相當數量的裝甲人員輸送車和其他裝甲車。
以色列進攻戈蘭高地的主力,M50/M51超謝爾曼,在與敘利亞裝備的德制老式坦克對抗中,表現出了一定的優(yōu)越性
約旦國王侯賽因則受了納賽爾的欺騙,以為埃及空軍絲毫未損,因而發(fā)動了對耶路撒冷的全面進攻。(約旦送人頭之旅開始)
面對約旦的進攻,以色列只用了幾天時間,就征服了整個約旦河西岸。三殺完成。(約旦國王侯賽因哭暈在廁所)
然后以色列人乘勝追擊,一并攻入敘利亞,雖然付出一定的代價,但以軍成功占領了經常轟炸以色列定居點的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完成四殺。
在這場戰(zhàn)爭中,值得提一下的倒是蘇丹軍隊表現非常不錯。
1967年六日戰(zhàn)爭期間,一輛以軍AMX-13正在蘇丹邊界前線修整。
蘇丹當時受到納賽爾和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壓力,只能派出兩個旅的精銳裝甲部隊進攻耶路撒冷,由于蘇丹的裝甲部隊在數量、質量還是接受的訓練上,都與以色列裝甲部隊大體相同,當雙方的裝甲部隊在拉馬拉-耶路撒冷道路間遭遇后,一場殘酷的絞肉戰(zhàn)開始了。。。
最終,這場持續(xù)幾天的戰(zhàn)斗在以色列增援部隊到達后,蘇丹的兩個裝甲旅基本全滅告終,蘇丹大約179輛巴頓和差不多相同數量的M113被擊毀(第60裝甲旅只剩下了6輛坦克),
但是以色列也有112輛坦克被擊毀。
要知道,在總共6天的戰(zhàn)斗中,以軍裝甲部隊共擊毀了阿拉伯軍隊1700輛坦克中的965輛,而自身的損失僅為394輛,埃及人僅僅擊毀了其中的122輛,而蘇丹人兩個旅的戰(zhàn)績就接近埃及全部陸軍的戰(zhàn)績了。
墨上桑簡評:
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就戰(zhàn)術而言,以色列利用快速機動裝甲部隊各個擊破對手,六天時間就打破蘇聯精心調教的阿拉伯武裝,可謂超神。
而阿拉伯聯軍面對同一對手,決策連續(xù)低級失誤,埃及不但自己坑,還隱瞞信息坑死了隊友!豬隊友當之無愧!
不過在戰(zhàn)略上,以色列占領了過多的阿拉伯領土不放棄,導致國際輿論譴責,在國際上越發(fā)孤立;
戰(zhàn)爭中最出彩的快速機動裝甲部隊淪為固守險地的守備隊,喪失了最具優(yōu)勢的突然性和機動性。
而割土裂疆導致阿拉伯世界敵意更深,在蘇聯的幫助下,損失的坦克飛機以更快的速度恢復起來,以色列面對的第四次中東次戰(zhàn)爭只會規(guī)模更大,更為艱難。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