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是以大奸臣的形象為眾人熟知的,號稱“十大奸臣”之一。過去歷史上對其評價很低,往往都強調他“兇狡奸詐”的一面,斥之為隋朝亡國之元兇。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史學界才開始對他重新評價,有人甚至為他翻案,譽之為隋朝建國安邦的功臣之首。在我看來,楊素是對隋朝興亡都有著重大影響的人物,應該說既有大功,又有大過。他是開國功臣,但稱不上功臣之首。他是禍國奸臣,但也算不上禍國元兇。
楊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處道,弘農郡華陰縣(今陜西華陰市)人。他出身于隴西軍閥貴族世家——弘農楊氏(華陰楊氏)。弘農楊氏是中國歷史上的傳奇家族,涌現(xiàn)了眾多赫赫有名,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人物。像東漢太尉"關西孔子"楊震,其子楊秉、孫楊賜、重孫楊彪,且均官至太尉,是為東漢"四世三公"。唐朝的"李武韋楊"四姓聯(lián)姻政治集團中的楊姓"十一宰相"世家,都昭顯著這個關西第一望族的無限輝煌。“天下楊氏出華陰”,隋文帝楊堅也號稱出自弘農楊氏(楊堅實為鮮卑人),算起輩分來,楊堅是楊素族兄。
楊素的祖父楊暄,官至北魏輔國將軍、諫議大夫;父親楊敷,是北周汾州刺史。在這樣的家境下,楊素從小就受到良好教育。他本身也好學不倦,在文學和書法上都有很深造詣,且文武雙全?!端鍟贩Q他:
研精不倦,多所通涉。善屬文,工草隸,頗留意于風角。美須髯,有英杰之表。
楊素也自視甚高,眼高于頂,他瞧得起的也不過高颎、薛道衡、牛弘等寥寥幾人。
楊素戎馬生涯大半生,為隋朝的建立和政權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史稱“戰(zhàn)無不勝,稱為名將”,時人也把他和賀若弼、韓擒虎、史萬歲并列為良將,對這一評價,楊素是當之無愧的,也是沒有爭議的。
楊素參與的主要軍事戰(zhàn)役有北周時期北周平齊之役、平叛宇文胄,隋朝平陳之役、平定江南叛亂、數(shù)次抗擊突厥進犯、平定漢王楊諒叛亂。楊素參與的這些軍事活動,除了平齊之役他嶄露頭角外,其他都是指揮者或獨當一面的大將。這么多規(guī)模大的戰(zhàn)役,對手也復雜各異,甚至還有彪悍勇猛的突厥騎兵,楊素從來沒有失手過,的確稱得上一代名將。
自視甚高的賀若弼評價楊素:“楊素是猛將,非謀將也”。楊素雖不以屢出奇計著稱,但他絕不是有勇無謀的戰(zhàn)將?!端鍟肪头Q他“多權略,乘機赴敵,應變無方”。在平陳之役中,狼尾灘地勢險峭,水流湍急,易守難攻。楊素當機立斷,采用水陸協(xié)同,分進合擊的方針,乘夜突襲,將陳軍擊敗。沿江東下時,旌甲蔽日,楊素端坐船頭,容貌雄偉,陳軍視之為江神,紛紛棄甲歸附。在和突厥作戰(zhàn)中,主動變陣,棄陳舊落后的車、騎、步互相衛(wèi)護的保守陣法,大膽使用騎兵突擊,大勝十萬突厥軍隊。在戰(zhàn)斗中,楊素“流血盈前,言笑自若”,這英雄欺人之態(tài),也是他權詐的一面。
楊素為隋朝的建國、統(tǒng)一、固邊、平叛中屢立戰(zhàn)功,功不可沒。但要說是隋朝建國安邦的功臣之首,則是過譽之詞。
建國定策之功首推劉昉和鄭譯。隋朝論軍功大小,最主要看平陳之役。在平陳之前,賀若弼、高颎等獻上了平陳策略,這些策略史書都有記載。特別是賀若弼的“平陳十策”,其基本策略都在戰(zhàn)役中貫徹執(zhí)行。楊素肯定也提出過平陳策略,史書沒有記載的原因恐怕是策略平平。在具體戰(zhàn)斗中,賀若弼指揮的部隊是主力,消滅了陳國的大部分兵力,直搗陳國都城建康。功成之后,楊堅贊揚賀若弼說:“克定三吳,公之功也”。而韓擒虎則率五百人的先鋒部隊,先進入建康,生擒陳后主。賀若弼和韓擒虎兩人爭功時,楊堅表態(tài)說:“平定江表,二人力也”。楊素所在的上游進攻部隊屬于偏師,雖也多次擊敗陳軍水師,功勞不小,但論起功勞和作用來楊素應該排在賀若弼、韓擒虎、高颎之后。
年輕時的楊素曾說過一句牛逼轟轟的話:“但恐富貴來逼臣,臣無心圖富貴”。“無心圖富貴”純屬欺人之語,而“富貴來逼臣”才是他心中美好的愿景。
在仕途上楊素是一帆風順的。隋朝開國初,楊素還是個不起眼的官員(御史大夫),在十余年中楊素青云直上,開皇十二年(592年)升右仆射,和高颎共同執(zhí)掌朝政,仁壽元年(601年)遷左仆射,大業(yè)元年(605年)遷尚書令。從開皇十二年算起,其宰臣生涯十四年之久,成為隋朝政壇的一大怪現(xiàn)象。隋文帝“猜忌苛察”、“無寬人之度,有刻薄之資”,君臣相處往往不得善終,楊素是唯一的例外。
隋文帝
楊素雖是一代名將,但相業(yè)平平,《隋書.楊素傳》曾評價說:
推誠體國,處物平當,有宰相識度,不如颎遠矣
楊素不僅才不配位,而且德不配位。楊素是個不修德行的人,他私心太重,身為宰相不僅不為國家舉薦人才,還妒害賢能,排斥異己,黨同伐異?!端鍟酚涊d:
朝臣有違忤者,雖至誠體國,如賀若弼、史萬歲、李剛、柳彧等,素皆陰中之。
史萬歲本來是楊素的部將,兩人素無仇隙,也沒有權利之爭,開皇二十年(600年)史萬歲大敗突厥部隊,斬首1000余級,凱旋回朝。僅僅是因為史萬歲的功勞超過了自己,就在隋文帝面前設計陷害,引發(fā)楊堅大怒,史萬歲在殿堂上竟被活活打死。高颎對他有推薦之恩,他本身也很佩服高颎的才能,但因其阻礙了自己的前程,也加以陷害。高颎被罷相為民,險些被斬。
而對于依附順從自己的人和親戚,不管有沒有才能,都大力提拔,使得“朝廷糜然,莫不畏附”。
為了追求永遠的“富貴來逼臣”,他又和晉王楊廣勾結在一起,成為楊廣奪嫡成功的首位功臣。整個廢立太子過程,楊素是一手操縱。在手法上不擇手段,打擊對手不遺余力,盡顯楊素的狠毒性格。終于在開皇二十年十月太子楊勇被廢,十一月楊廣被立為太子。
楊素不僅是楊廣奪嫡成功的首位功臣,楊廣能順利登基他也居功之首。《隋書》和《資治通鑒》都曾記載:仁壽四年(604年)七月,隋文帝楊堅病重,召太子楊廣、左仆射楊素、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巖陪侍。楊廣繼位心切,竟然在書信里和楊素商討楊堅的后事。楊素的回信誤送到隋文帝手上,隋文帝大怒,命令柳、元二人擬詔廢太子楊廣。在這緊要關頭,楊素處以泰然,他一面矯詔捉拿柳、元二人入獄;一面讓東宮衛(wèi)士把守宮門,嚴禁出入;一面派楊廣心腹張衡去服侍文帝。當晚隋文帝暴卒。楊廣順利登基,是為隋煬帝。楊堅之死是歷史懸案,后人多認為是楊廣弒父篡位,也有人認為這是唐朝給楊廣潑的污水。在沒有新的史料證據(jù)下,我是傾向于楊素和楊廣對楊堅用了非常手段的。
楊廣即位后,升楊素為尚書令,賞賜給他東京上等府第一處,織物兩千段。不久又拜為太子太師,其他職務不變。大業(yè)二年(606年),楊廣拜楊素為司徒,又改封他為楚國公,食邑兩千五百戶。表面上看楊素位極人臣,在朝廷上地位無人出其右,實際上空有虛名而實權被削?!?strong>特為帝所猜忌,外示殊禮,內情甚薄”。楊廣和楊素是一路貨色,都有才干,富有心機,為了達到目的無所不用其極。當這種以利益相結的合作關系結束后,兩人又怎能平和相處?
隋煬帝
對于這些,楊素自是心知肚明。大業(yè)二年(606年)他病重期間,楊廣派多名太醫(yī)前去診治,暗地里卻問太醫(yī)楊素何時能死。楊素知道自己的名望和地位已達到極限,也不想再小心謹慎活下去,于是拒絕服藥,不久就死去了。楊廣追贈他為光祿大夫、太尉公及十郡太守,謚號"景武",為他舉辦了隆重的葬禮。楊素一生真稱得上生榮死哀。
隋煬帝在位時,楊素的權力被大大削減了,而且僅兩年楊素就去世了。所以隋煬帝是荒淫無道的昏君也好,大有作為的“千古一帝”也罷(現(xiàn)在“千古一帝”的帽子亂飛)。隋煬帝后來又在位十二年,他的所作所為又與楊素何干?就憑這點,把隋朝滅亡的責任都推到楊素身上,把楊素說成隋朝滅亡的禍國元兇,這個黑鍋,楊素不背。
唐太宗李世民曾貶斥楊素:
楊素欺主罔上,賊害良民,使父子道滅,逆亂之源,自此開矣。
“使父子道滅,逆亂之源,自此開矣。”這是拿楊素用非常手段助楊廣登基說事,不知道搞過“玄武門之變”,讓尉遲恭殺死李元吉后,不解甲就入侍唐高祖的李世民說這話時臉紅不?
當然楊素禍國殃民的事也沒少干,他排斥異己,陷害忠良。他不僅自己窮奢極欲,“第宅華侈”,還在興建仁壽宮和東都時大興土木,結怨于天下。應該說隋朝滅亡,楊素是要服一定責任的,但魏征認為楊素“致國于傾?!保黠@貶抑太重,楊素只是禍國幫兇而已。
參考文獻:《隋書》《資治通鑒》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