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無論大小,若能山清水秀,便是有福了。上小學時,家鄉(xiāng)名字由“掖縣”改為另一古稱“萊州”。“掖”通“夜”,意為“夜有日出”,古邑掖縣因此得名。地處山東煙臺、青島、濰坊之間的萊州,古時是膠東重要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被太史公司馬遷譽為“海岱之間一都會”。
以往膠東地區(qū)流傳一條帶有調(diào)侃色彩的民諺:“掖縣的鬼子,黃縣(今龍口)的嘴子,蓬萊的腿子?!睂Ρ热俏幕町悾粋€是頭腦靈活,一個是口齒伶俐,一個是手腳勤快。話糙理不糙,依山傍海的家鄉(xiāng)人,不光頭腦靈活,也能說會干。
不必擔心從這個小城去往北京、上海、沈陽等大城市有何不便。每日長途汽車站盡是迎來送往,熱熱鬧鬧。某些獨辟蹊徑的都市人循跡至此,在某個炎熱的夏天悄悄登陸,魚、蝦、蟹大快朵頤,一個都不能少,享受DIY的悠閑情趣。
萊州簡單樸素,卻有難得的山海景色,熙來攘往間不經(jīng)意觸動歷史。帝王將相、文人騷客紛至沓來,在不同的空間坐標書寫個人或家國的感慨與思緒;平民百姓則在日常細節(jié)里恪守道德與禮儀,流傳義氣之舉。一壁是精英雅致,一壁是民間俗趣,兩者共同成就了今日小城的風流。
這里是商紂時古國國都沙丘城的遺址。始皇大帝和漢武大帝親登此地三山島(原是海中島嶼,后經(jīng)滄桑之變,與陸地相連,便成半島。三山毗連,古稱東?!叭裆健保?,求長生不老的秘密。三山島向東西延伸,有石虎嘴、刁龍嘴、海廟港、虎頭崖,抱擁碧波萬頃萊州灣,是為金海岸。
明代萊州古城固若金湯,叛將圍攻萊州城長達半年之久,終不得破,遂獲名“鐵打的萊州”。城墻之內(nèi),牌坊林立,僅街道城隅牌坊即有64座,不是御賜便是誥封。
北魏光州刺史鄭道昭在大基山立教建壇,書法與王羲之齊名,書界稱“南王北鄭”。宋代金石家趙明誠與詞人李清照曾親臨拓印鄭文公碑,今天的日本、韓國學者見了都興奮不已。
《聊齋志異》中有個《姊妹易嫁》的故事,就發(fā)生在萊州。說的是張姓人家把長女許配給毛公為妻,然而長女嫌毛公是牧牛人家的兒子,寧死不嫁。張老無奈,不得不由豪爽的次女代為出嫁。后來毛公考中進士,官居宰相,夫尊妻貴。長女則嫁一大戶浪蕩公子,不久夫亡家敗,悔恨中削發(fā)為尼。毛公的原型即為萊州人毛紀,官至首輔,人稱“毛閣老”,為一代名臣。
就在毛紀為朝廷三朝元老時的明朝,曾傳出“明代萊州半朝官”的說法。史上出過105位進士,宋朝宰相呂蒙正之呂氏一門三相,明代吏部尚書趙惠之“趙家一門三尚書”,甚為罕見。
外地人談到萊州,都這樣稱贊:“萊州?好地方呀。你們那里有金礦!”沒錯,包括三山島在內(nèi)的金海岸一線礦產(chǎn)資源豐富,當然風景更美,適合在藍天碧波間放逐心事。
在萊州長大的小伙伴經(jīng)常會到城郊的神仙洞玩耍。神仙洞位于萊州城東南8公里處的寒同山之陽的山腰崖壁上,為金元時期所建造。從城區(qū)沿三藍路向南行駛13公里向左拐約七里路,即可到寒同山下,從山林沿石徑小路約行20分鐘可達。
上世紀80年代鄧麗君有首歌,名叫《小城故事》。琢磨一下萊州,也是這么個味兒。
(文章來自:花開萊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