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銘近影
■紅艷240×50cm 2009年
■春消息120×50cm2009年
■古裝仕女100×33cm上世紀90年代
▲凝97×60cm 2010年
■丑角68×33cm 2006年
■武將68×33cm 2006年
■軍爺68×33cm 2006年
上海書畫善會近日成立,張桂銘為首批會員之一。從“新浙派”人物畫轉向抽象花鳥畫,是張桂銘藝術道路的革命性突變。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這種以西方現(xiàn)代藝術為底色而探求中國畫現(xiàn)代形態(tài)的變革,雖然華麗,卻也是極大的冒險。30年后,放眼回望,能從這一變革中成就大業(yè)者,唯張桂銘。張桂銘在花鳥畫領域的創(chuàng)作成就盡為人知,而他的人物畫,尤其是近年來偶有所見的戲曲人物畫,同樣令人矚目。
● 張曉凌(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
探究張桂銘成功的原因,答案并不復雜,那就是“中體西用”。一如潘公凱所說:“他將傳統(tǒng)筆墨變成了內(nèi)核;而將形式感很強的西方平面構成拿來作為包裹這一內(nèi)核的外衣。”張桂銘的實驗從三個方面進行:結構、書寫性和色彩。以平面構成取代傳統(tǒng)的花鳥結構,并將花、鳥、枝、葉等形象高度抽象后,重新安置于新結構中,蛻變?yōu)槿碌幕B畫形態(tài),是張桂銘形式變革的核心與目的。
在這個花鳥畫新體中,花、鳥、枝、葉蛻去原有的文人畫屬性與文化的象征性,僅僅作為形式的符號而存在。它們反復游動于具象與抽象、原始藝術與兒童涂鴉之間,營構成天真、燦爛、自我陶醉與令人愉悅的新境界。
在張桂銘的實驗中,書寫與線條始終是他與傳統(tǒng)血肉相聯(lián)的一根臍帶,“以書入畫”的古老原則也是他求新的原則。遠離文人畫的束縛,張桂銘的線條更為自由,更為純粹,變化也更為多端。時而云鶴游天,時而虎臥鳳闕,或輕若蟬翼,或重若崩云,極盡輕重、疾徐、濃淡、利鈍變化之能事。
張桂銘作品的色彩效果最為令人矚目,在創(chuàng)作中,張桂銘作品以彩為墨,將西方現(xiàn)代主義色彩構成作為藍本,率意填彩,有機組合,構成了音樂般和諧的色彩樂園??傊瑥埞疸懽髌纷顬樽吭街?,在于他把傳統(tǒng)花鳥畫重新編碼后,提純轉化為形式主義的自我嬉戲,拓展出超越性的審美新風格。
● 徐明松(上海書畫出版社副總編輯)
戲曲人物畫延展了戲曲舞臺時空的局限,以中國藝術共有的美學原則和基礎——意象和意境,以二維平面凝固戲曲藝術之美。戲曲人物畫沿革至今,多有前輩畫家開路先行,風標一時。葉淺予以線描為主結構的小寫意畫法,程十發(fā)兼具速寫性的插圖式畫法,林風眠則以戲曲人物造型為母本,將西方現(xiàn)代裝飾構成與中國畫傳統(tǒng)相結合進行學術探索,而關良以稚拙之美開辟了大寫意畫法的道路。
張桂銘自幼起鐘情于中國民間藝術,比如戲曲、刺繡、皮影、泥塑、年畫、版畫等,他認為這些都有一種活潑的生命和新鮮的趣味。他返身觀照傳統(tǒng)藝術樣式的美學特征,將皮影的造型元素納入自己戲曲人物畫的表現(xiàn)方法,不但在形式層面凸顯了通過筆墨的濃淡枯澀、疊加和洇化,表現(xiàn)皮影造型的拙樸之美與通透質感,也突破形式美感的局限,將皮影與人物畫在戲曲主題敘事框架下有機嫁接,形成了獨特的追求世俗快樂的生活美學意象。
反觀中國畫與戲曲之間的勾連貫通,其審美體驗和創(chuàng)作契機恰正蘊含了意境生成的活眼。由此,以戲入畫、以畫品戲的戲曲人物畫,乃是戲劇情境再造的一個審美節(jié)點、一個活眼?!霸破圃聛砘ㄅ?,著一弄字,境界全出?!睆倪@里出發(fā),張桂銘的人物畫佐證了這樣的活眼,玄妙所在,嘆為觀止。
張桂銘從早期人物畫的新浙派畫風演進到皮影戲曲人物圖像的突變,遠非形式技法層面的探索,而是他一以貫之的包裹筆墨內(nèi)核的對水墨人物畫當下語境及當代性的精神尋求。他的人物畫成就卓爾不群,可比肩畫壇前輩大家。其所拓展的審美新風格想必會成為繪畫探索前線的嶄新標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