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中說:“少則得,多則惑。”
人生,不僅僅需要做加法,更需要學會做減法。
只有學會做減法,才能讓自己從紛繁復雜的事情當中,抽出身來。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許多煩惱,不是來自于外界,而是來自于自身的過分執(zhí)著。
有人說:“智者寡言,愚者善辯?!?/p>
真正活得通透的人,早已經(jīng)放下了無謂的“口舌之爭”,還自己一片安寧。
而不成熟的人,卻總喜歡以言語勝人,最終為自己招惹了無端的煩惱。
看過一幅漫畫。
地上有一個數(shù)字,一個人認為是數(shù)字9,對面的人,卻認為是數(shù)字6。
那么,到底誰對呢?
其實誰都沒有錯。
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p>
當我們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準備批判別人的錯誤時,不妨先換位思考一下。
也許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時,就會發(fā)現(xiàn),對方的看法也并無過錯。
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一個勁地與對方爭辯,不過是“雞同鴨講”,浪費時間罷了。
老子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就是說:“上士聽聞了道,就會努力去實踐;中士聽聞了道,有時記得,有時忘記;下士聽聞了道,就會哈哈大笑?!?/p>
人與人之間的認知水平,是有高低之別的。
與認知水平低的人爭論,不過是“對牛彈琴”,白費力氣罷了。
只有保持沉默,才是明智之舉。
什么樣的人活得最累呢?
答案是:那些“高敏感”的人。
他們總是能夠敏銳地發(fā)覺別人說話語氣的變化、表情的細微變化。
然后便獨自思量,反省自身的錯誤。
如此做法,便容易讓自己陷入巨大的內耗之中。
內心敏感的人,是需要一點鈍感力的。
對于外界的風吹草動,不必太過在意、太過糾結。
拿著放大鏡看世界,只會讓自己陷入“微觀世界”中,不能自拔。
林清玄說:“今天掃完今天的落葉,明天的樹葉不會在今天掉下來,不要為明天煩惱,要努力地活在今天這一刻?!?/p>
人,要活在當下,把今天的事情做好即可。
徒然為了明天而擔憂,只會讓自己身心俱疲,耽誤了當下的事情。
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p>
放下無謂的焦慮,才能坦然面對明天。
《道德經(jīng)》中說:“罪莫大于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p>
一個人有欲望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控制自己的貪欲。
貪婪,是人的本性。
一個人如果控制不住自身的“貪婪”,就會成為欲望的奴隸。
所謂:“人為財死 ,鳥為食亡?!?/p>
錢財,是為了供養(yǎng)人的生命;如果為了獲得錢財,卻失去了生命,這便是“大迷惑”了。
人在占有物質的同時,也被物質所占有。
占有的物質如果超過了生命所需,那么,物質就不是在供養(yǎng)生命,而是在消耗生命了。
莊子說:“偃鼠飲河,不過滿腹?!?/p>
克制自己過分的欲望,才能讓自己身心、心閑,才能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邊云卷云舒,才能體會到生命的真諦。
有人說:“最好的養(yǎng)生方式,是養(yǎng)心?!?/p>
深以為然。
一個人如果不清理心上的塵埃,那么,再好的補品,也不過是“治標不治本”罷了。
只有從心上修,清心寡欲,方可讓自己活得自在而從容。
共勉。